牛羊畜间布病防控探究

2011-08-15 00:47李宏科李铁旺
中国牛业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布病阳性防控

李宏科,李铁旺

(陕西省宜君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宜君 727200)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自然疫源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不仅极大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破坏畜牧业发展,而且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我县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以牛羊为主的畜间布病监测工作。最近多年检测结果显示,畜间布病仍有点状发生,还没有彻底净化。为切实做好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我县最近几年来,在全县加大了布病监测范围和数量。通过检测,基本掌握了我县畜间布病流行规律和动态,为下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1 畜间布病防控历史简单回顾

我县畜间布病防控史按防控成效和时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自建国初至1973年。这段时期,资料记载不详。第二时期,自1974年至1990年。这一时期以重点免疫为主要防控特征。全县按照《畜间布病防治技术规范》,积极开展布病免疫,布病防控成效良好,一直保持无疫情发生态势。全县在1986年达到控制区标准,到1990年以后为停免县。第三个时期,从1991年到现在,曾先后不同程度有点状疫情发生或检出阳性畜。为此,我县防控布病坚持“检、免、处”及环境消毒相结合,以防为主,采取“封锁疫区、全面检查、重点控制”方式,扎实落实“三全”(即对检出阳性畜周围的牲畜全检,检出阳性畜全杀,阴性畜全免,同时对畜舍、环境、水、土壤全面消毒)措施,达到了短期内扑灭疫情,拔除疫点,净化疫源的目的,有效遏制了疫情扩散蔓延。

2 畜间布病疫情现状

我县畜间布病防控坚持落实“检、免、处”和环境消毒相结合等综合防制措施,经过全县防控人员的辛勤努力,布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至1986年到了控制区标准。近多年来,市场交易活跃,牲畜流动频繁,加之自1990年以来,我先县属布病停免县,导致布病时有点状发生,出现疫情反弹现象。其中1996年、2008年出现的点状疫情均因输入性疫源而发生。最近几年,虽检出有阳性畜,但处置果断,无疫情发生。基本上保持无疫情态势。

3 检测结果及分析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们坚持每年开展畜间布病监测工作。本文以2000~2002年度和2010年检测情况为例。2000~2002年累计采集检测牛血清1 803份,羊血清5 819份,经试管定性阳性血清14份,均为羊子,完成病料分离90份,各年度布病检出阳性率分别为0.3、0.24、和0.2,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累计采集牛羊血清1 296份,其中牛血清820份,羊血清476份,经检测无阳性血清,完成病料分离30份,累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规模养殖场6个,养殖户120户,涉及全县5个乡镇,21个村组。从以上检测结果来看,我县畜间布病仍有潜发性和散发性现象存在,有发生可能。通过检测情况看,不同畜种布病阳性率不同,其中以羊的感染率最高。牛次之。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羊子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同时说明畜间布病有反弹现象,值得高度重视。

4 疫情反弹原因分析

4.1 市场活跃

牲畜流动频繁,检疫监管措施不到位。近几年,随着市场活跃,县际间、村际间牲畜流通串换频繁,不经检疫即引进等现象时有发生,而限制病畜买卖流通的防疫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疫源由外输入现象严重。

4.2 重监测,忽视免疫

多年来,在布病防控上注重检测,对检出的阳性畜尽管采取扑杀深埋无害化处理,但检测的范围和数量毕竟有限,有些隐性带毒畜因未监测到而成为隐蔽性很强的传染源。尤其是在畜间布病免疫接种上,往往只给部分羊子免疫,而牛一般得不到免疫接种,造成疫情时有反弹。

4.3 忽视消毒,传染源持续存在

因养殖户对布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预防意识淡薄,对阳性畜尤其是流产畜、流产胎儿污染的场地不及时进行彻底消毒,造成病源持续存在。

4.4 防控经费严重不足

经费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而在布病防控的重点环节之一,即监测需要大量的经费作支持。但就目前来看,尚未形成良好的经费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对检出的阳性畜扑杀需要给养殖户一定补贴,但因扑杀阳性畜补偿资金远远低于市场价,养殖户难以承受扑杀病畜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拒绝监测、低价转卖病畜,致使检出的阳性畜难以及时扑杀,造成疫情隐患。

5 建议

5.1 建立畜间布病防控经费保障机制

任何一种动物疫病的防控,都需要耗费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畜间布病防控也需要大量的经费作支撑。目前畜间布病防控虽有一定量的专项资金,但到县级仅仅用作购买极少量的检测试剂。由于经费有限,检出的病畜因扑杀补偿标准太低,而造成防控工作开展面远远不够。因此,从物力财力方面建立良好的畜间布病防控经费保障机制刻不容缓。只有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才能确保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

5.2 成立畜间布病专家组

由畜牧、兽医卫生方面业务素质高、技术水平强的专业人员组成畜间布病防控专家组,定期对人群、动物群体进行调查,对畜间布病疫情形势和流行趋势进行评估,形成预测预警评估报告,为行政部门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5.3 严格动物检疫,加强畜间布病检测

仿制畜间布病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布病防控关键是要做好动物检疫监管,杜绝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流通或上市交易。同时布病防控工作重点是进一步扩大监测覆盖面,增加检测频率和阳性畜的淘汰及无害化处理工作,以早日控制其危害。

5.4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有效控制和消灭畜间布病,必须加强卫生、兽医技术队伍建设和培训,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卫生和兽医技术队伍,充实必要的监测化验仪器,开展畜间布病防控技术研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免疫接种。同时要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处理好粪便和污染物,防止环境污染,预防和控制畜间布病发生流行,保护人类健康,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布病阳性防控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