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文化发展思想论析

2011-08-15 00:44李高东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民族精神

李高东

(临沂大学 法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1)

胡锦涛文化发展思想论析

李高东

(临沂大学 法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1)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支撑,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标志。为此,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要改革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的引导。

胡锦涛;文化发展;思想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中日益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21世纪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胡锦涛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论断。这些论断不仅有鲜明的时代性、创造性、前瞻性和实践性,而且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文化思想,对我国当代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重视文化的力量,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保持活力的具体体现。

1、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支撑和动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胡锦涛指出:“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因为凝聚力是文化的精华,是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通过文化建设,可以使社会各个阶层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增强社会各个阶层的归属感、认同感,进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为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即是说,文化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住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相当程度的主动。胡锦涛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②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和文化安全,就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尽快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3、文化是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标志。

文化的进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需要殷实的物质生活,也需要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现在,人们精神需求日益旺盛,全社会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与之相比,我国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同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加快文化建设的步伐。因此,胡锦涛提出:“我们要更好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就必须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③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文化发展的主要内容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党一贯重视的伟大事业。在新形势下,胡锦涛立足于时代的制高点,与时俱进,创造性的提出了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主要内容。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胡锦涛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根本。他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胡锦涛文化发展思想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它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进取,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对于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便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具有重大的意义。

2、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以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社会意识形态为核心,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开放包容的思想文化。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胡锦涛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持支撑。”⑤“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⑥和谐文化重在建设。建设和谐文化,要求我们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关系入手,及时反映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关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回应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新需求,不断提升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3、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作为民族独特精神气质和价值取向的共有精神家园,是民族安身立命的所在、生存发展的支撑、身份归属的标志,是维系民族共同生命的最根本力量。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于增强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具有巨大的作用,它是民族生命力的精神之母、民族创造力的精神之源、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和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在世界各种文明中独树一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从过去汲取力量,从而使人民始终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胡锦涛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⑦“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⑧高度重视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并把它作为战略任务提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高度自觉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三、文化发展的路径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胡锦涛指出:“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⑨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具体措施是:

1、改革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之所以能赢得新的进步、开创新的局面,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扎实推进。胡锦涛指出:“要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⑩也就是说,一是要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性质和特点,推进文化体制在面上展开、向纵深发展。二是要抓住增强活力、改善服务这个重点,继续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和创新。三是要紧紧抓住重塑市场主体这一环节,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四是要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等职能,推动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机制。五是要注意增强改革政策的科学性、协调性,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2、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胡锦涛指出:“要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⑪也就是说,一是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文化事业的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二是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三是要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着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切实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着力解决基层特别是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电视难的问题。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文化市场的重要载体。胡锦涛指出:“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⑫为此,一是要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市场格局,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二是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三是要把培育合格市场主体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迫切任务,加快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做大做强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国有文化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营水平。四是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五是要大力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完善和落实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培养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对外文化中介机构,积极开展对外文化贸易,进一步扩大我国文化的传播范围。

4、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文化建设是精神生产,投入的是智力劳动,产出的是精神产品,影响的是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精神。因此,文化建设要始终重视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关键所在,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指出:“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⑬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努力创作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二是要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三是要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四是要开展积极的文艺批评,在全社会倡导正确的文艺批评导向。五是要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新、使优秀文化产品竞相涌现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注释:

①②⑨⑩⑪⑫⑬胡锦涛:《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民日报》,2010年7月23日。

③胡锦涛:《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2006年11月10日。

④⑤⑦⑧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D610.3

A

1671-2994(2011)04-0039-03

2011-05-07

李高东(1969- ),男,山东莒南人,临沂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

责任编辑:刘建文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民族精神
我们的民族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拿出精神
多元民族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