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011-08-15 00:44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科学化科学水平

罗 斌

(中共楚雄州委党校 文化基础教研室,云南 楚雄 675000)

论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罗 斌

(中共楚雄州委党校 文化基础教研室,云南 楚雄 67500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鲜明地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重要战略任务。“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要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真正解决好前进道路上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就必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建科学化;重要性;内涵及目标要求;路径选择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鲜明地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重要战略任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世情、党情、国情深刻变化的清醒认识,也是我党能否经受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长期、复杂而又严峻的“四大考验”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要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真正解决好前进道路上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就必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深刻认识推进党建科学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会议鲜明地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命题,是由我们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所决定,是我们党主动应对“三情变化”的必然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创新。历史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顺应了这一规律。但现实表明,现阶段一些党建工作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得不够深所致。

1、推进党建科学化是党应对世情变化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的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这种深刻变化给我们党的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党要牢牢抓住新机遇,有效应对新挑战,团结带领全党实现党的宏伟奋斗目标,就必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

2、推进党建科学化是党应对国情变化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建党90年,执政60多年,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面临的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这三个历史性转变带来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另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着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

3、推进党建科学化是党应对党情变化的具体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建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党内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一些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够,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切实抓紧加以解决。

二、党建科学化的本质内涵和目标要求

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个重大命题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它坚持和贯彻了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又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加以深化。当前,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建设,就必须深刻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本质内涵和目标要求。

1、推进党建科学化应准确把握“六个坚持”的指导原则。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实践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探索形成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这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的水平。这六条基本经验,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推进党建科学化应准确把握“四个着眼于”的总体要求和立足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找准立足点。即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立足“四个着眼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推进党建科学化应准确把握“一条主线、五个重点”的基本格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历史环境和历史任务,党的建设的侧重点必然有所不同。当前,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一条主线、五个重点”的工作格局,有利于党的建设在全面推进中有所侧重,从而使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4、推进党建科学化应准确把握“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基本要求。我们党成立90年、执政60多年、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拥有8000多万党员,是当今世界的老党、大党,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因此,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从而成为“主心骨”和“领导核心”,正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5、推进党建科学化应准确把握“推进六项工作”的具体任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部署,明确提出六项党建工作任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认真完成以上六项工作任务要求,必须紧紧围绕积极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战略任务展开。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加强党建工作调查研究,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推动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必须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寻求突破,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政党,必然是一个崇尚科学、遵循规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建党开始就是一个注重理论建设的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当前,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就要突出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统领作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把加快发展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要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协调发展,要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使我们党可持续执政。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统筹兼顾若干重大关系,如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党与社会的关系、党与人民的关系以及党与国外政党的关系等。

2、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当前,党的制度建设应突出三项制度建设:一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包括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包括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等。三是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要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推进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巡视工作领导机制等。通过以上制度建设的落实,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3、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党的建设方法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思想建党、扩大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民主、加强干部学习培训、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等方面都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完善,提出许多新方法和新举措,《决定》指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并就调整基层党组织方式提出原则和方法。在推进基层党组织活动创新方面,《决定》强调:“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还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并就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作出部署。针对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提出的挑战和机遇,《决定》提出要办好党建网站,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目的就是要运用网络技术来开展党建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等,不胜枚举。面对复杂多变的执政环境,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深入探索开展党建工作的新方法,不断提高党建工作实效,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D26

A

1671-2994(2011)04-0089-03

2011-06-27

罗 斌(1965- ),男,云南大姚人,中共楚雄州委党校文化基础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党建理论与区域经济。

责任编辑:刘建文

猜你喜欢
科学化科学水平
张水平作品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作家葛水平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点击科学
以党建调度为抓手 提升国企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科学大爆炸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科学拔牙
统战工作科学化:一个整体性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