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2011-08-15 00:44姜富荣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党员思想

姜富荣

(中共怒江州委党校 办公室,云南 怒江 673100)

论新形势下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姜富荣

(中共怒江州委党校 办公室,云南 怒江 673100)

从调查的情况看,市场经济对党员信念带来深刻影响,加上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缺乏实效性,部分党员价值观发生扭曲,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新方式、新手段和新机制,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要大力宣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树立崇高理想,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形势;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新考验;原因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精神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把“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①放在了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六条基本要求的第一条,说明了坚持理想信念在我们党先进性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一、社会转型期共产党员理想信念面临新的考验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有部分党员、干部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理想平庸、信念动摇、信仰危机的现象。

1、政治思想方面丧失理想信念。我们党员队伍从总体上讲是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并能够努力为之不懈奋斗的。但目前部分党员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思想上的迷惘,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甚至丧失了理想信念。根据对怒江州部分州直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农村党员的调查情况看,部分党员在理想信念上突出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信仰。认为马克思主义从实践来看不太现实,资本主义垂而不死、腐而不朽,而且仍在高速发展。二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缺乏信心。认为共产主义太遥远,摸不着,看不见,能否实现难以说清。三是对政治理论缺乏热情。存在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较差,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有的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来读书,思考问题;有的缺乏联系实际、刻苦学习的精神,理论素质不高,不能自觉地深刻理解把握,思想上有困惑。四是对人生缺乏远大的目标追求。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财大才能气粗”,“权力是硬的,金钱是实的,理想是空的,理论是虚的”,追求眼前利益,什么主义、理想信念、长远目标、全局观点无所谓。对共产党人来说,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在信念上发生了动摇,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就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步入歧途。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化。多数党员能够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能把集体利益放到优先位置,能为他人和集体牺牲个人利益,但部分党员内心并不想失去个人利益,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兼顾集体利益。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薄,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只追求个人利益而丢掉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淡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是功利思想抬头。部分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急功近利思想较为严重,不惜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争项目、上等级、争政绩,为了个人和局部利益,损公肥私。二是个人得失意识强化。受市场经济利益导向的驱动,不少党员往往把自己的利益诸如职务、工资、奖金、学历、培训深造等放在第一位,把是否有利于自身利益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重地背离了党的宗旨观念和奉献精神;当涉及到本部门和个人利益时,以自我为中心,把国家、集体和长远利益抛在脑后,过分强调局部利益、部门利益和眼前利益,对上级方针、政策和决定各取所需,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导致严重的本位主义。

3、道德缺失,缺乏号召力。在少数党员身上暴露出来的人格扭曲、道德败坏、腐化堕落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在有些部门、行业的管理包括党内的管理主要是靠行政命令、制度、经济手段,而像以往那种“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局面明显弱化。党员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贪污腐化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其深层的思想根源在于党员理想信念的动摇、淡化。在回答“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有什么样的道德境界”时,有12%的人认为应该是“大公无私”,37%的人认为应该是“先公后私”,47.5%的人认为是“公私兼顾”,还有3.5%的人回答“说不清楚”。有68%的人认为当前“党员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87%的人认为“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当地的党风和社会风气”。由于对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清楚,导致部分党员在一些基本的是非、荣辱、善恶面前态度态度不明朗、行动不果断,道德观念淡化,标准降低。

4、组织纪律涣散,党员意识薄弱。多数党员干部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但是,部分党员组织纪律涣散,组织意识不强,长期不参加或极少参加组织生活,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有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甚至个别党员违法乱纪,作风趋于腐化。据问卷调查了解,有23.7%的人认为,一些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在党员中有所滋生蔓延。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现象:一是骄奢淫逸的享乐思想。主要表现在那些“垄断”和权力大的部门的党员干部,他们自以为自己“家大业大”、“财大气粗”,于是出手阔绰,工作上低要求,生活上高标准,搞超标准的宴请接待,坐超标准的轿车。二是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一些党员奉行“权能生财”的准则,追名逐利,以权谋私;有的党员把当官与提高收入划上等号,跑官要权;有的行政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公开或暗中伸手要钱要物。

5、安于守成,缺乏创业开拓精神。改革开放30多年来,怒江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全州的城乡面貌有了一定改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于是,部分党员自我感觉满足,甚至感到自我陶醉,在新一轮发展中反应迟钝,缺乏抢抓机遇、再创新业的睿智与锐气。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理论上的困惑。面对现实,一些党员对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及社会主义改革的前景认识不清,对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党的最终奋斗目标的实现信心不足,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二是价值取向的扭曲。思想理论上的困惑和现实社会生活中问题的相互作用,冲破了一些党员的思想防线,其价值取向发生扭曲。他们关注个人得失和既得利益多了,考虑事业、全局和关心群众疾苦少了;追求享受多了,艰苦奋斗少了;热衷作表面文章多了,真抓实干少了。少数人抵挡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不惜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三是思想消极,不思进取。部分党员对政治和理论学习不感兴趣,生活和工作中回避矛盾,奉行实用主义,安于现状,无所作为。

二、党员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封建残余思想对部分党员的惯性影响。我国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和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形成了较为厚重的历史惯性和文化积淀。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党曾致力于建立人民民主的新型政治制度,彻底破除封建制度的影响。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指出,共产党人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唯一宗旨。但是,封建思想、封建文化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然有着很深的影响。可以说,只要一有适当的条件,各种封建残余思想诸如封建专制思想、官本位思想等,就会沉渣泛起,在人的头脑中作祟。如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少人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或参照官职级别来衡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一些党员宗旨意识差,甚至为了升官发财不惜危害党和国家的利益,加上社会普遍存在的敬官、畏官的社会心理,社会层面的监督不力,导致部分党员在腐化的路上越走越远,理想信念越来越淡化。

2、部分党员自身不注意理论学习,或者学习理论不深入,未能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实践。党员丧失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忽视世界观改造。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②一些党员忽视、轻视政治理论的学习,不了解马克思主义,或者满足于一知半解;一些党员虽然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解,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知识去掌握,而不是当成行动的指南去运用,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和日益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脱离,成为书斋里的马克思主义和某些人点缀门面的工具。群众对一些党员不学习很不满意地说:一些党员对吃贪嫖赌有瘾,就是对学习没瘾。有的一进酒场舞厅就来劲,一提政治学习就没劲;有的在酒场赌场一趴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但老老实实趴在那认认真真学习就很难做到;有的对学习不关心、不热心、不用心;有的党员成天忙于应付会议、应酬来人、应对检查,总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根本谈不上学习。

3、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导致治党不严,党建工作不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党员的教育曾经历全国性的整党教育、“三讲”教育、作风建设教育和先进性教育等等,但是,仅仅靠阶段性的教育是不够的,往往是教育过了容易松弛,放松了对党员的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世界观的改造,致使部分党员淡化了理想信念。在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基层党组织抓党员教育乏力,实效性不太强。一是在思想认识上重视不够。有19.31%的党员认为,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抓党员教育时紧时松。党务工作者队伍比较薄弱,缺乏专职党务工作干部,许多党务干部身兼多职,工作精力分散,工作不到位。二是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查显示,有54.52%的党员认为,大而全的普遍教育、台上讲台下听的灌输式教育,讲课、自学、讨论的三段式教育,确实与当今的信息获取渠道相差较远。三是在党员教育制度上缺乏长效机制。有26.17%的党员认为,尽管这些年来采取了许多措施,党员教育不断拓展延伸,但在制度的落实和长期性运转方面缺乏有效的办法,尤其是在党员的自我教育方面,有些制度制订后监督落实不够,以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党内腐败现象导致党的形象和威信下降,使理想信念弱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腐败的现象表明,市场经济扭曲的庸俗化的价值观已经影响了一部分人,这些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官僚主义、腐化堕落。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严重地败坏了党的威信和形象,削弱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号召力和正义性,因为我们是执政党,群众对党寄以很大的希望和信任,腐败现象使群众对党产生失望,对党的前途产生疑惑进而怀疑共产主义理想能否实现。腐败现象也让一些正直的党员对党充满忧虑,意志薄弱的党员往往禁不住诱惑坠向腐败的深渊,而坚持斗争的党员受到排斥打压时往往产生绝望情绪,导致出现“老实人吃亏”的现象,由此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因此腐败问题对党员的理想信念的恶劣影响是显而易见。

5、市场经济对党员理想信念的冲击。一是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经济,在这个开放的环境中,党员参与经济活动的范围扩大了,市场经济的一些理念、原则对党员的行为取向产生负面影响,在监督缺乏的情况下,等价交换异化成一种权力的寻租行为,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使各种思想打上了利益的烙印,出现“有利争着干,无利懒得干”的现象,使部分党员为追求个人利益而进行权钱交易。面对利益和金钱的诱惑,其人生观价值观必然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人们对理想信念的忽视。二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造成部分党员价值取向功利化。改革开放既使我们取得伟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如社会分配不公、个人收入差距拉大和贫富两极日趋分化等问题,部分党员对此产生了不理解。同时,随着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精神文化伴随着经济产品渗透到我们的思想意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党员的思想,从而使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不断滋生、社会丑恶现象死灰复燃。三是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变也带动社会控制力发生由过去的政治意识形态到现在的利益驱动的变化。过去党委政府对社会成员的动员主要讲“奉献”,而现在更多讲“利益”。这种“思想”对“利益”的依附性,使一些人产生了否定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无用论”倾向,认为只要有利益激励和严明的制度就足够了,出现了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使思想政治教育虚化的现象,党的政治生活带上功利化色彩。

6、党的基层组织对党员监督管理存在松懈的情况。从调查情况看,党的基层组织存在凝聚力不强,党员管理和监督滞后的问题,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一是进口把关不严。一些年轻的党员思想虽然活跃,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但信仰基础不扎实,党性原则不强,对党的感情比较脆弱,理想信念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党组织盲目追求党员发展数量而忽视了质量,使得一些条件尚不够具备的人进入党的队伍。二是管理不够严格。主要是党员管理的基本制度执行不严,落实不够,每年民主评议党员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开展,党内生活缺乏思想性和原则性,对不合格党员处置不严、不及时,党员出口不畅。一些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名存实亡,不少支部开展党的活动,存在着以会代教、以读报代党课、党的会议与行政工作会议混淆、甚至虚拟记录的现象。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自发产生的,必须靠教育,靠思想灌输。理想信念教育要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方式、新手段和新机制,才会有说服力、感召力、渗透力和凝聚力。

1、要理直气壮、坚持不懈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统帅共产党人灵魂的精神支柱。确立了科学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有了浩然正气,就能经受任何艰难曲折的考验,永葆高风亮节。党的几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一贯十分重视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并多次讲过,共产党人一定要有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社会转型中,新体制、新规范不可能马上全部建立起来,困难会多种多样,矛盾将错综复杂,改革的进程将异常艰巨。因此,思想政治领域的斗争必定是一场持久战,理想信念教育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常抓不懈。

2、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有针对性。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创新,必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理解理想信念。要把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阶段化、具体化,才能有现实感,不会显得遥远而空泛。当前,中国社会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还是社会关系,都与当年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以及在我国曾经实践过的社会主义体制已经有很大不同。如果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不能与时俱进,就难以说服人。如果党员在为党的事业奋斗的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能够得到与付出相适应的尊重、支持和重用,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理想信念的有机结合,就会使个人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同时,也会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工作,积极上进,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人。

3、不断创新理想信念的教育方式。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坚持不懈的进行灌输与教育。列宁曾经指出:科学世界观“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的外面,从工人同厂主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③我们决不能对社会转型视而不见,拒绝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思想僵化,工作没有新思路、新举措,固守“老办法”。邓小平曾在1978年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谈到:“我们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的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④我们必须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对教育环节进行精心设计,采取多种形式,努力实现情境交融、知情合一,达到一次教育就是一次精神洗礼的效果,努力把理想信念教育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加深刻和富有成效。

4、把牢“入口”关,确保新党员的质量。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要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管理各项制度,如建立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把关制,实行政治审查和教育培训否决制,建立预备党员公示制,建立发展党员质量考核和违规追究制等。特别要对入党积极分子在关键时刻和完成重要任务中的表现进行认真严格考验。另外,还要畅通“出口”,坚决清除不合格党员。通过严把“入口”和“出口”两道关,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供组织保证。

5、以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为契机,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杨善洲同志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杨善洲同志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旗帜,他始终永葆本色、矢志不渝的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始终如一为党、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集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作为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6、以抓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特色,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怒江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449.467公里,占中缅边境线的20%,占全省国防线的10%以上。有12个民族,其中少数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91.07%。特殊的州情决定了必须把维护边疆安宁、增强民族团结作为全州最大的政治。因此,我们要始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特别是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相关法规的教育培训,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不断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注释:

①《人民日报》,2005年1月15日。

②《列宁选集》,第1卷,第241页。

③《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9页。

D261.1

A

1671-2994(2011)04-0095-04

2011-05-11

姜富荣(1963- ),男,云南剑川人,中共怒江州委党校办公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与党的建设。

责任编辑:许如江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党员思想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我是党员向我看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