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究

2011-08-15 00:44黄军鹰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相关者会计信息责任

黄军鹰

(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究

黄军鹰

(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企业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成为企业和社会的共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对于企业经营相关利益方,如政府、消费者、社区等了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制定决策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尚不健全,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认真研究,尽快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机制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1、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我国长期以来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导致伪劣产品、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员下岗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来,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独立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核算与披露,就会使得企业对自身活动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有一个具体而形象的认识,从而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2、有利于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企业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子系统,不可避免与社会系统中其他系统发生关联。其中政府是企业发生关联较多的系统。只有政府部门详细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成本和收益,才能制定科学的宏观经济调控对策和措施,促使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社会的持久永续发展。

3、有利于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一方面有利于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提升企业在行业和客户心中的地位,提升企业竞争力。如2008年,王老吉品牌所属企业加多宝集团为汶川地震捐款一个亿,企业知名度和社会信誉大为提升,传为美谈;而三鹿奶粉事件是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典型样本。

4、有利于各利益相关者了解信息。经济学家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正式提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和社区、媒体等的压力集团。信息披露可以有效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

5、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需要。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经营的共识,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等国家都有成熟的运作体系。1997年,全球首个社会责任认定标准SA8000提出,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应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要到国际市场上去参与国际竞争。能否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定期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敲门砖”和“通行证”。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和实务都处于起步阶段,在实务领域,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

1、以企业主动披露为主,披露信息不全面。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强制企业公布自身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部分大型企业和上市企业出于对自身企业形象和品牌的关注,在公司会计报表中会涉及到社会责任会计的部分内容。但披露信息不全面,大多是与企业员工福利或者捐赠有关的信息。一项针对206家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披露信息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多数公司对“社会贡献”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比例最高,达到188家(占91%),其次为“员工福利”,有108家(占52%)公司披露,其余两方面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比例均不高,其中对产品安全和服务的信息披露只有77家(占37%),对环境保护内容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也只有100家,不到50%。披露对社会公益事业所作贡献的企业比例虽达到91%,但是样本公司披露的这方面的信息主要是公司进行的社会慈善捐赠,这部分属于财务报表中“营业外支出”的内容,如果数据较高则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所以,公司披露此信息积极主动。

2、非会计基础型居主导地位,会计基础型居次要地位。当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多采用非会计基础型,定性描述多,而反映会计基础数据的定量描述少,信息披露形式单一,缺乏会计核算基础。刘长翠、孔晓婷以沪市上市公司2002—2004年度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既有会计基础型,也有非会计基础型。但会计基础型的披露涉及面很窄,非会计基础型的披露目前采用的较多,且存在说明不细的问题。企业的这种信息披露方式,无法满足相关利益者日益强烈的信息需求,也不利于对数据进行直观的观察和对比。

3、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缺乏可比性和可信度,行业水平差距较大。一是我国企业由于缺乏准则知识导致披露无效的社会责任信息,或者重复披露或拒绝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加之披露内容不充分,计算方法和采用的相关标准不统一,导致了不同企业提供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可比性差。二是由于社会责任审计尚未开展,理论研究也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监管薄弱,影响了企业责任会计信息的可信性。各行业在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时,根据各自行业的特点和外部环境,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选择了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披露。环保型企业更多的披露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支出和核算;金融企业更多的披露在员工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内容;文化企业在版权安全和文化环境方面披露的较少等等。各行业披露水平的差异,也导致行业之间难以进行横向对比,难以有效评估各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难以进行全面监督。

4、在会计核算中并没有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科目,信息披露模式单一。很多企业虽然履行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但都没有单独列出,而是列入企业常规会计事项。如企业因社会责任问题而交纳的罚款及因此而造成的停业损失或因此对他人造成的损害赔偿等,列入营业外支出;矿产资源产品生产企业所缴纳的矿产资源占用费和补偿费,通过计提或摊销等方式计入各期间费用;企业交纳的排污费、环境绿化保护费等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上述现象导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信息披露不对等,既不方便查阅和分析,又容易造成信息获取者的误读,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科学和客观披露。同时披露方式主要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仅列举具体的事例,而不是运用会计方法加以量化披露,难以满足会计使用者的需求。

5、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传统企业会计的目标所在。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尚没有编制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也缺乏深入认识。近年来发生在食品、矿产、交通等领域的危害消费者、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违规、缺乏诚信的事件屡见报端。企业片面追求极端经济利益的后果是忽视甚至无视企业社会责任,侵害社会公众和自然环境的利益,导致不可持续发展的恶果。

6、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涉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法律,如《环境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并在新《公司法》的第五条中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义务,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然而,这些法律法规仅仅是指导性的,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现实中并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

三、构建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重点和措施

我国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上述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缺乏与国情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此,必须尽快构建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我们提出6大机制来构建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其中“法律机制”、“考核机制”和“审核机制”奠定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环境基础,“内容机制”和“披露模式机制”规定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关键因素,“人才机制”保证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康发展。

1、法律机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国家基本方略。法律法规也是企业行为的外部强制约束,建立法律机制可以使企业行为有法可依,违法可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形成强制约束力。我国已经出台的几部涉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由于指导性强、操作性差,很难用于企业的实际操作。因此,一是要完善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各项操作流程和奖惩标准;二是要在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空白法律领域如产品安全、产品责任、职工权益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加快立法进程。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细化,可确保各个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监督和约束,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更好地服务社会。

2、考核机制。为了有效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机制,需要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以及企业两级通过考核机制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一是要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和环保目标责任制列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考核内容,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实行“一票否决制”,凡达不到目标的领导,不能提拔、重用。党政主要领导需定期研究环保工作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措施,将环保目标和措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把环保目标完成和履行环保法律职责情况作为干部任用考核和年度干部述职的重要内容。二是政府部门要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设计一套审计指标,根据各种指标评比的结果,设立严格的企业奖惩制度。对于社会责任履行最佳的企业,给予奖励;对于社会责任履行差的企业,予以惩罚;对不履行社会责任且导致严重后果的企业,要关停并转。奖惩应体现适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政府有关部门应定期对社会责任审计结果予以公开,便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知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客观上给企业造成一种压力,使企业更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建立健全社会责任会计及审计机制。

3、审计机制。为保证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公正、科学,政府相关部门,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必须对企业披露的信息进行审计和监督,以此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和依据,也是企业坚持诚信经营的体现。另一方面,企业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可以确立企业的公信力,各级政府审计机构应主动承担起建设和谐社会的监督职能,加紧研究和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制度,借鉴国际已有标准建立适用于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使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有据可依。

4、内容机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内容机制是信息披露最为重要的子环节。企业披露什么样的内容,对于利益相关者而言是最为关切的。一般而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应该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贡献、对环境改善的贡献、社会福利的贡献、企业收益的贡献、对所在地区的贡献、对商业道德的遵守以及提高产品和售后服务的贡献等。为此,必须严格界定企业应该披露的内容,在目前环境下,企业的社会收益贡献、人力资源贡献、改善生态环境贡献和社会福利贡献4个方面的内容应该是必须予以披露的,其他方面的内容可在以后的企业实践当中日益完善。

5、披露模式机制。披露方式即如何披露的问题。目前通用的有三种方式,即文字叙述披露模式、依附传统报告披露模式和独立披露模式。文字叙述法是用文本的方式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描述,依附传统报告模式就是在传统的会计报表中增加新的项目,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新内容,独立披露模式就是通过独立的报表系统来描述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我国企业之间差别巨大,大中小型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履行、信息的披露都面临不同的现实选择。因此,信息披露模式应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大企业因实力较强,利益相关者众多,宜采用独立披露模式,全面展示企业社会责任各方面的履行情况;中型企业可以依附传统的会计报表;小型企业因实力较弱,编制独立的报表成本较高,宜采用文字叙述方式进行披露。

6、人才机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社会责任感,还要具备运用新工具对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的能力。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每个会计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业务素质。同时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审计内容、方法、指标评价、责任界定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特殊性。它不仅要求审计人员熟练掌握财务审计技术和方法,还要求他们拥有相关的社会责任标准及与社会责任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除了采取由审计部门和财政、税务、劳动保障、环保、能源监管、消费者保护及产品质量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审计的方法外,还应改革我们国家的审计职业考试制度(如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师考试),将与社会责任有关的基本知识纳入到审计职业的考试范围。通过加强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做好人才储备。

C912.68

A

1671-2994(2011)04-0144-03

2011-04-08

黄军鹰(1969- ),女,广西合浦人,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会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教学。

责任编辑:刘建文

猜你喜欢
相关者会计信息责任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