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2011-08-15 00:50谢冰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隐性校园

谢冰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谢冰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潜隐性、渗透性、有效性和自主性等特点,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开发和应用。文章探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功能、优势,提出了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办法路径。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时代发展被提出来的一个新型教育课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受教育者意识不到或者不会明显意识到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存在于教育性环境中的具有德育功能的教育因素之中。也存在于学校之外的人们社会日常生活之中,使受教育者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进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的目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不直接显露在表面,而是渗透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当中,它的教育形式是间接的“非正规的、非德育课堂的”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潜隐性、渗透性、自主性和有效性四个特点。

1.潜隐性。隐性与显性是相对的,“隐”包含有隐蔽、隐藏的含义。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感受不到自己正处于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实质上是将被迫学习的过程转化为自主学习的过程。这种将教育的目的隐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之中,无声地引导受教育者自然融入到教育环境中,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使受教育者受到熏陶和感染,避免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2.渗透性。这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确的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采用渗透式的教育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目的渗透到受教育者的生活、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起着隐性的导向作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讲究心理上的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和以情育人,因而教育能慢慢进入受教育者的心灵深处,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3.自主性。这里的自主指受教育者接受的自主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隐藏在各种活动之中,没有以必须学习、必须接受的方法呈现,受教育者处于一种能动的状态,他可以学习、也可以不学,可以参与、也可以不参与,完全由受教育者自行决定。这样的教育过程完全是主动选择、主动参与的过程,受教育者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功效,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符合思想接受的基本规律。

4.有效性。由于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特定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使用正面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强制接受教育,受教育者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发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目的隐藏在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一活动并连同隐藏于其中的教育目标,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受教育者在“无形”的环境熏陶下,在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优势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取位、内容结构和本质特征,决定着它具有不同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功能。

1.行为制约。高校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意志,对规范学生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只有通过长期反复的文化渗透以后,才能将遵守纪律转化为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形成一种特定的习惯,从而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2.道德规范。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规章制度的慢慢渗透,还可以通过榜样、内省、学思结合、情景等活生生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经过内在选择和外在刺激的反复较量,最终使学生自觉选择正确的道德规范。

3.同化认知。同化认知指同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品德操行、价值观念和行为体系。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大学精神的阐释、校园文化的构建,确立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引导学生同化认知蕴含于其中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

4.陶冶情操。所谓陶冶情操指受教育者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身修养,提高个性品质和道德品行,从而对其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最终将逐渐渗透到心灵深处,内化为一种精神的力量。

5.发展完善。学生受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不仅智力和创造力得到有效提升,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协调能力和坚强意志。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特定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内涵转化为个人内在的品质,炼就和完善学生的价值体系、气质意志以及理想信念,能逐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从被动受教育向主动受教育转化,消除逆反心理。在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主要以灌输教育为主,受动者是被动地显性接受教育,这样,大学生永远成为直接的接受对象,感受不到内在心灵的隐性教育。心理实验证明,对于灌输性或诱导性过于明显、强度过大的方式,人就会感到自己的选择自由受到限制,容易激起对这种信息的抵抗。这种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进行知识的传授,知识与愿望、理想与现实相脱节,使大学生对单一的知识传授在心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导致逆反心理,无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方法都必须适应大学生思想的接受方式的新要求,从而努力做到心领神会。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针对不同类型的思想问题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不同。然而,我们常常所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常常使学生确立正确的立场和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这种教育往往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这种教育是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与学生需要的结合,致使教育教学内容空洞乏味,教育方法上单一,缺乏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无法与学生真正在心理上沟通,在思想上解惑。这样的教育方式很难有效地解决不同学生的思想问题,也不可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全体育人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的形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软引导,其本质是依据人们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育是在顺应大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教育不仅贯穿于教学、管理及服务工作中,而且存在于所有的环境和氛围中,在学生的态度、动机、价值和其他心理的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实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优化校园物质环境。校园物质环境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是指校园物质环境,包括校园整体布局,建筑和人文景观的设置,班级教室、宿舍以及活动场所的设计等。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艺术气息浓厚的校园氛围,有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引发思考、启迪智慧、激发不断超越的进取精神。校园物质环境设计要综合考虑和整体布局,即要体现学校特色,又能突出时代特征,形成和谐、优美、健康、宜人的校园环境。景观的设计要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身处其中时,既能受到美的熏陶,又能受到生动的教育。

(二)丰富校园文化环境。1.发挥广大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的每一位教师的言行举止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学生产生作用,包括有益的感染也包括有害的影响。所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通过个人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卓越的人格魅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来感染学生。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广博的知识和灵活的方法,更多的是做人的原则和处事的态度。这样,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智育和德育同步发展的过程,也必然是一个从“教化”到“内化”,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2.打造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它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它所彰显出来的凝聚力是不竭的动力。大学精神能有效整合广大师生的共同意愿和理想,为共同的目标不断努力。大学精神包括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大学是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而创造性恰恰是人才的核心特质。培养具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青年学子,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追求,同时也是国家不断创新和前进的动力源泉。3.营造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校园文化是通过对大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培养,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精神、价值、作风和理想追求,美丽的校园环境只能给人留下表面印象,而校训、学风、教风、传统、讲座等价值层面的内容才真正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实实在在的影响。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第二课堂之中。4.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校园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整体布局上体现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广大师生的主人翁精神,树立责任意识,使全体师生为共同建设美好校园共同努力。

(三)构建校园制度文化。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管理,是围绕学校目标形成的比较稳定和正规的规范体系,它是学校意志的体现。学校制度是学校有效维持正常秩序的可靠保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制度文化是外在形式(制度)和内涵(态度、方式)的有机结合,所以打造学校制度文化要把外在形式和内涵融为一体。1.学校要有规范、合理、全面而有效的管理制度。作为学生的日常规范准则,一套完善的学校制度能维持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同时能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作为一种刚性的规范,有利于学生习惯由他律转化为自律,进而内化为一种习惯。2.制度文化要充分发扬民主。发扬民主,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各种目标、计划、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的制定,使制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学生参与制度和学校的管理本身就是一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反映学生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参与过程能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情感态度,对学校的认同,以及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能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关注学校的变化和发展。3.形成属于自己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管理理念包括“依法治校”和“民主参与”,实行法律之下人人平等,所有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同时奖罚分明,对于正确的行为,要予以表扬、鼓励和奖励,使之成为校园的榜样;但对于错误的行为,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与奖励手段一样具有强化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学生“知”的培养,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行”的养成,要让受教育者做到“知行合一”,必须把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1]李霞.浅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施诚,黄雪英.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4).

[5]兰华.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1).

G641

A

1008-8431(2011)06-0062-03

2011-08-02

谢冰(1987-),男,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编:李莉)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隐性校园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