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学生学习特点和对策的研究

2011-08-15 00:44黑龙江曲云波
职业技术 2011年8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基础计算机

黑龙江 曲云波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学生学习特点和对策的研究

黑龙江 曲云波

受地域和经济条件的制约,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这对中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授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教师要掌握学生学习特点,采取有效科学的对策,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计算机基础;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对策;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的宗旨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所以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和实际技能的培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各类中职学校均开设了多门《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结合多年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实践,笔者就如何讲好这一类课程进行了总结。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学生的学习特点

为了更好地教学,首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随着信息化技术教学的普及,中小学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但由于各个学校计算机教学环境的差异,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也千差万别。有的学生完全掌握,有的学生一知半解,甚至有的学生连基本的开关机都不会。这给《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授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使每名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职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学习中普通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耐心或自信心。根据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的不同,基本上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已经基本上掌握课堂内容的水平较高的学生,会觉得教师讲授过慢,缺乏耐心;一类是正好可以跟上教学进度的水平中等的学生,会学得比较踏实;一类是水平较低的学生,会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而缺乏自信心,严重的会放弃学习。

2.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弱。

3.文化基础太薄弱,这将影响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

4.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不足。

5.自我调控能力弱,课外时间较少学习,缺乏坚持学习的恒心。

当然,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类课程也有许多优点:由于年龄较小,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践能力强,乐于动手;乐于接受新事物,可塑性强;普遍关注感兴趣的事物,从而有选择性地乐于思考。

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学生学习对策的研究与应用

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基础状况和实际水平,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增强就业能力为本位,大力推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体系改革。以适应就业岗位和分专业教学为原则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由通用的实践教学逐步转化为分层教学等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它属于检修定额。检修项目与基本建设项目施工有很大区别,它有自身的特性:交叉性、零散性、工程混杂、抢修项目多等特点。要采取相应对策来满足这些特点的需求。检修定额项目划分要粗细相宜、同时尽量编制多用定额,以便灵活适用;抢修定额子目水平应低一些,一般是以正常施工为依据,按系数来确定[5]。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时俱进,让学生充分融入数字化多媒体课堂

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有一定的兴趣,但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课程中理论教学内容通常采取多媒体教学及实物(例如展示各种计算机硬件)教学方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使枯燥的理论内容变得具有视觉冲击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乐于接受。

对后期的计算机软件部分内容,需要以软件本身操作为基础,课堂上已经全面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时间一长,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此时,就需要反其道而行之,例如配置一些实用的朴实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自行设置,创作出多媒体作品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豪感。

(二)分层教学,补充教学内容的兴趣点,使每一名学生都学有所成

在课程开始前,到班级采用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摸底,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预测学生的层次差距,在备课时解决如上问题。一方面,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安排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在授课时准备一些既符合学生特点、与课程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作为入口,增加教学内容的兴趣点。当然也要增加生活常识(如怎样预防电脑辐射)和社会实践知识的介绍,让学生贴近实际应用,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针对以上的三类学生,可采取以下分层教学方式。首先,为每次课程配置计算机拓展技能训练。这类拓展技能不在授课范围内且不做考核,但对学生日常学习是非常实用的。在每次课程开始时,先将本次课程的详细授课计划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授课计划及个人掌握情况自行判断,决定是全部还是部分听课并上报给教师,然后教师快速统计听课情况并记录在册。如果所有学生都掌握得较好,教师将查缺补漏讲授学生没有掌握的正常教学内容;最后根据时间情况再讲授拓展技能部分。如果只有少部分学生掌握本次课程内容,就先讲解拓展技能,并为技能水平高的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技能作业,让他们实践创新,讲授新课时将他们排除在外,并在课程结束时对他们进行正常授课内容考核;然后对其他水平一般的学生讲授正常授课的内容。

(三)遵循所有课程均为专业教育服务这一原则,根据学生专业设置《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计划及内容

课程中融入专业内容,提前进行专业教育、培养专业意识,使学生初步建立专业能力并热爱专业刚入学时,大部分学生对专业几乎一知半解,所以应在课堂上尽量多地融入专业内容,让学生对行业最新技术及其发展现状有所了解、对将来的就业方向及工作内容有所掌握,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刻苦锻炼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良好的意识和优秀品质,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清晰的专业思想和学习目标。

在备课时,积极主动地向专业教研室咨询相关专业知识,并恳请专业教师提供适当的专业素材,经过必要的调整,使其成为《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内容或教学素材,在提升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同时,又进行了专业教育,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同时,要与本校就业部门和用人单位多联系,了解实际工作中哪些知识、技能必须牢固掌握,以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熟练的运用。

(四)引入互助和竞争机制,使两者相辅相成

在教学中,适当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用任务来驱动、通过竞赛来评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助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竞争机制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五)改革考核方式,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我校一直对《计算机基础》类课程进行全面的实践考核,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并逐渐增强平时考核的比重。这是由于学生有惰性心理,如果没有平时考核,学生会在期末考试前突击,而这种短时间的记忆学习方式,造成知识掌握与理解不足,考试后很快会忘记,违背教育规律。

(六)免费开放计算机实训室,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实践

由于《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操作性极强,必须以实践为主。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课外和晚自习的时间,让学生免费上机,并安排计算机老师进行指导,强化教学效果。

(七)开展多种《计算机基础高级应用》第二课堂,进一步提升计算机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为学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和各类技能大赛储备人才

我校遵循国家《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课程设置标准设置教学计划,所以对于一些学生感兴趣却不在授课计划范围内的计算机高级应用技术,将采用第二课堂方式进行补充讲解,培训这一部分学生为社会和学校服务。

实践证明,运用了这些对策、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扩展了知识容量,又提升了计算机技能水平,进而提高了综合素质,为专业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注】课题来源: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和对策的研究》,课题编号:ZG0053。

(编辑 刘丽娜)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美术设计学校)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