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需进行的信息化变革

2011-08-15 00:49河南工业大学王海红
中国商论 2011年21期
关键词:变革竞争力信息化

河南工业大学 王海红

面对经济全球化把整个世界变成统一的大市场,我国企业为抓住机遇参与并赢得这个市场,必须快速而大幅度地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而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又是建立在通过信息运作聚合企业各种资源、能力而形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之上,并通过信息运作使其由国际市场物化为其市场份额和盈利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普遍进行一场以信息化变革为核心内容的脱胎换骨的革命性变革,以此来优化内部结构,迅速聚合内部资源,从而达到大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1 变原子控制为比特控制

营造信息时代的新型企业治理模式企业模式的确立基于时代大环境的变化。现存的以19世纪工业生产技术为物质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治理体系,由于在信息时代到来后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迁而日益显露出效能障碍,从而使得重新设计和构建适应后工业社会的企业模式成为必须。适应当今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需要的新型企业模式,要能够体现全新的价值理念,为企业及时捕捉到商机,极大地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它必须是在新的价值理念下,能够通过信息化方式解决企业当前的难题以及以后可能出现的新的问题的模式,必须是能够不断为企业增强效益和创造越来越多的盈利的模式。它的企业业务方式的转变是以客户、人才和效益为中心的,不仅可以用其来衡量企业业务数字化即实现信息化的程度,也可以用以衡量企业的客户、员工和投资者获得利益的情况。这种转变从根本上讲,能够极大地改善企业的运作方式,由此而为企业带来具有乘数效应的实际利益。这种新型企业在管理方式上的要求,就是使企业由原子控制转变为比特控制。这也是其具有强大功能、能够促进企业实现战略转变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作为对无形资产即信息运作的比特管理,与对有形资产运用的原子管理相比,不管是在管理的效率上还是在管理的效益上,都是极大的提高。

2 促进企业由生产经营型向知识经营型转变

新型企业模式的建立,在企业经营上表现为企业经营模式的变革。人们把当前正在世界各地出现的新的企业经营模式称作“开放式网络化的新型企业模式”或“知识经营的新模式”。知识经营是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网络化时代的一种崭新的经营形式。它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和技术为动力,以高新技术和服务的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高新化、高效化的科学研究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价值和不断对其更新为目标,全面地展示了其前所未有的先进性和对新世纪现代社会发展的高度适应性。知识经营的本质特征是以知识密集的智力资源作为经济的基础,这主要体现在知识价值成为衡量商品和服务有效性的原则,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知识化、一体化,投资向知识和智力开发倾斜。知识经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是企业经营最灵敏的触角是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2)是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灵活多变、适应性强、个性化的柔性生产方式应运而生。企业的赢利不在于量的生产,而在于个性化、多样化的生产;(3)是追求“知识价值”的不断更新成为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注重克服经营中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4)是保证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企业内部与外部知识的综合和创新,以及内部各环节的协调统一,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

3 实现面向未来的企业组织与管理信息化创新

始于上世纪末由欧美发达国家开启的当今世界范围的企业组织范式的转变,是由金字塔式科层制组织范式转变为网络化组织范式的根本性变革。在当前信息时代刚刚来临的不确定的环境下,网络化企业组织范式应以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为其基本组织形式。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具有客户化、边界漂移模糊和柔性机制的优良特征。面向未来的企业组织创新,应从建立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模式出发,在组织的设计上坚持以核心能力为中心、知识价值最大化、组织灵活性、最少层级、可塑性等原则,在组织的建设内容上着力建立客户化的企业治理机构,编织柔性组织结构框架,营造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并推进市场机制和企业机制在组织结构上相互替代和均衡。客户化的企业治理结构在纵向层次化管理上表现为客户进入组织结构之中,在横向幅度控制上表现为客户经理制的设立,在业务运作的组织环节控制上表现为让营销部门成为通透的界面和被充分授权的利润中心。柔性组织结构以组织结构的可塑性为基础,是由基础性组织结构和柔性化运作部分两大部分组成的二元性组织。它具有面向一线部门的制度,使直接面临市场和竞争现场的部门的实力得到重组和加强。组织结构扁平化和网络化,分别是从企业组织结构的外部表现形式和内在构成形式讲的,前者体现管理层次的减少和管理幅度的扩大,后者是对传统的层级制组织结构从根本上的变革,具有内部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和强有力的虚拟功能的特点。企业组织的变革必然要求企业管理的变革。从19世纪末“泰罗制”开启“科学管理”之门至今,世界范围的企业管理模式变革就一直一浪高一浪地进行着。网络化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和目标应该是:通过推进信息管理,实现管理的集成化;通过强化知识管理,实现管理的智能化;通过发展柔性管理,实施管理的虚拟化。

4 构筑和拓展信息化智能化的企业创新竞争力体系

企业在市场上表现出来的竞争能力及其生成它的核心竞争力皆源于企业创新竞争的能力。企业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持之以恒地保持它、发展它,同时使其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形成和不断增进自己的创新竞争力,必须创建和不断拓展自己的具有强功能的创新竞争力体系。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围绕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够强化企业主业的实力,增强企业的专业化竞争能力。企业的某一产品或某一方面具有优势,并不代表企业就一定具有较强的创新竞争力,只有在这种产品和支撑这种产品的技术使竞争对手于较长时间内难以超越而得以保持的情况下,企业真正的创新竞争力才能体现出来。而企业能否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从而将专业化的竞争力转变为长期的创新竞争力,以之而使企业的竞争优势持续化,则关键在于要从管理上不断创新,建立相应的企业转换机制和培育相应的环境条件。为此,企业要把建立自己的以技术创新为根基的强而独特的专业化竞争力体系和以管理创新为基础的科学、高效的制度整合机制,作为其创建与拓展自我创新竞争力体系的最根本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工作来抓。企业自我创新竞争力体系的创建和不断拓展,需解决好有关思想方式和工作方式转变问题,解决好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企业文化、人才开发利用、学习型组织、多元化经营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5 通过电子商务战略的实施,实现企业价值链的优化重组和对其外部市场的有效拓展

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实施的实质,是运用信息手段实现对企业价值链的重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通过因特网直面广大用户,形成“一对多”的互动关系,实行的是“一对一”直接服务,这就打破了原来传统市场条件下或多或少的中间层次带来的交易迂回,必然要求企业本身必须以充分的数字化手段直接面对用户的交易和服务,要求企业必须既从内部挖掘潜力又从外部运用社会资源的力量,来满足客户对自己提出的消费需要和订制的产品、服务。在此情况下,企业新的价值链,即从用户出发实行以销定产的对外直接面对用户营销、对内使各工作环节直接沟通并与各协作单位相互沟通的价值链,以及与其相应的工作链就形成了。在这样的价值链上,信息和价值的损失最小,相应的价值增殖就越快越大。

总之,要把营造后工业社会的信息化新型企业治理模式作为企业变革的根本目标,通过经营模式的转变实现企业业务流的优化重组,通过组织管理创新实现企业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高效利用,把创建信息化的企业创新竞争力体系作为培育企业竞争力的强大技术与组织支撑,并通过实施电子商务战略实现对企业价值链的优化重组和对外部市场的高效拓展,从而以此系统性的变革组合来达到快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以促进企业通过强化和发展自身占领和赢得国内外市场。

[1]乌家培.信息社会与网络经济[M].长春出版社,2002.

[2]周宏仁.信息革命与信息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美)亚德里安.数字化企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4](美)爱德华E.最终竞争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田奋飞.企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6]杨蓉.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7]王润理.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8]黄锡伟.打造核心竞争力[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变革竞争力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变革开始了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