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结构及贸易逆差问题浅析

2011-08-15 00:49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郑晓琪
中国商论 2011年21期
关键词:关税出口贸易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郑晓琪

1 中美贸易结构浅析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也从贸易逆差逐渐转变为贸易顺差,且顺差在逐步扩大。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在1980年是381.4亿美元,贸易逆差19亿美元;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对美出口仍然是初级产品加工,如服装、家具、机电产品、纺织品、箱包等,根据中国的统计,中美贸易1993年美方开始出现逆差62亿美元,到2004年上升到803亿美元,11年增长了近12倍;2010年美国商务部数据美方贸易逆差119451.8百万美元。中美贸易顺差数据之大存在着中美双方统计口径不一样的问题。据中国商务布公布:货物经香港等地转口运输,是造成中美双边贸易统计差异的主要原因。中国对美国出口的货物中,一部分先被运至香港等地,再被运至美国。当货物经第三地转口时,往往被重新包装,进而产生增值。在中国报关时,部分货物被报作对中转地的出口,美国按原产地规则记为自华进口。长期以来,中美双边贸易的统计存在很大差异。为此,中美双方于2004年成立了联合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按照双方商定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中方小组选取了2000年、2004年和2006年中美贸易统计数据,按照“东向贸易”和“西向贸易”分组进行了比对。“东向贸易”指中国对美国出口及美国统计的美国从中国进口,“西向贸易”指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及中国统计的中国自美国的进口。通过数据比对发现:“西向贸易”差异很小,2006年仅为40亿美元,“东向贸易”差异很大,双边统计的差异高达843亿美元。

我国出口结构主要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从我国海关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了2万亿美元大关。同时,我国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的结构有较大改善。2006年出口的初级产品中,食品和生鲜活动物所占的比重达到48.6%,矿物质燃料及润滑油所占的出口比重为33.58%。而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情况来说,将2000年与近些年进行对比发现, 2000年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和机械制品彻底取代了橡胶制品、轻纺产品的出口,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到了2006年,运输设备和机械产品的出口额达到4563.43亿美元,杂项制品出口额也达到了2380.14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49.82%和25.98%。由此不难看出,外贸结构确实在不断地优化,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降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有所上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美的贸易摩擦日趋严重,在配额和反倾销方面尤其严重,并加以一些政治因素,美国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制裁、审议最惠国等措施,而从中国加入WTO之后,中美间的贸易摩擦也随之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反倾销问题。从美国在1980年对中国的首次反倾销调查开始,美国已经对中国采取了将近100多次的反倾销措施,并成为世界上对中国“反倾销”起诉最多的国家;二是纺织品的配额问题。纺织品贸易摩擦一直是困扰中美两国贸易合作关系的重点问题,由于纺织品的收入弹性幅度很大,且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增长速度较快,使得美国纺织品制造商面临巨大压力;三是贸易发展不平衡问题。中美之间的贸易收支不平衡一直是双方争议的焦点,美方对华逆差在最近几年又持续增大,更加剧了中美的贸易逆差;四是农产品的贸易摩擦问题。由于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总额已经高达将近28亿美元,远远大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数额,巨额的农产品贸易顺差使得中美农产品贸易争端不断发生;五是知识产权问题。迄今为止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仍然薄弱,要实现真正的知识产权保护也需要很长时间。

2 如何解决中美农产品贸易摩擦

面对美国政府就中美贸易逆差问题频频向中国发难的现状,针对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建议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相应的对策:

(1)适当调整我国的出口结构。不难看出,近些年来,中国政府正在试图通过改变出口的贸易结构来缓解摩擦问题。不仅如此,我国还应该支持更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拓展出口市场。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

(2)重视和周边国家的贸易发展。另一个解决与美国贸易摩擦的问题就是尽量减少对美国出口的依赖。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我国应当充分利用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良好的关系创造更好的贸易前景,如越南、老挝、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应尽量鼓励企业向周边国家出口,优化贸易关系,减少出口大国的依赖。

(3)抓住中国进入WTO的机遇,通过WTO解决问题。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就应当尽量多地利用世贸组织的机制,为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提供一个稳定、公平和可预见的制度环境。作为WTO成员国的中国,应当尽量用WTO作为武装自己的武器。通过WTO的制度规范来解决贸易摩擦问题,可以大大降低中美贸易交往中的风险。在中美因贸易逆差问题而产生纠纷时,中国应当抓住主动权,充分利用WTO 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中美贸易中我国的正当权益。

(4)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战略。作为出口占有大比重的中国,为了在长久的国际贸易中取得领先的位置,必须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下苦功夫,没有创新和产品的升级,就没有沿海地区产业链的长久生存。尤其在农副产品方面的产品创新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启示,中国的牲畜产品出口中生鲜产品占据了较大比重。然而,国外严格的进口生鲜品检验检疫制度,使得我国一些企业在生鲜产品的出口上壁垒重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企业要在提高产品技术上下功夫,将生鲜品做熟,在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同时也巧妙避开了国外的严格坚毅制度。在国际贸易日趋激烈的今天,只有开展产品升级战略,加大技术创新,尽可能提高产品附加值,才是我国出口企业的必由之路。

(5)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进步的基本立足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13亿人口有巨大的消费能力,而内需的扩大将会大大减少我国企业出口困难的问题。因此我国不仅要重视对外开放,而且也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国内市场,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时,也要大力推动经贸一体化和全球的运作能力及供应链管理。以扩大内需为主,进而向外延伸,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

3 加强防范,积极应对美国对华反倾销策略

3.1 对国内企业加强宣传,建立健全反倾销预警机制

政府部门、各主管部门、各行业协会、机构应当主动承担起加强宣传的工作,让世界了解中国经济,了解中国的企业发展状况,力求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来减少对中国企业的误解和歧视。与此同时,各部门应当建立出口价格的监测系统,对于监测中发现的价格明显偏低的商品,即容易引起反倾销的那些商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该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数量,并通过建立良好的疏导机制和规章制度,使出口企业自觉自愿遵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

3.2 加大市场调研机制,采取产品多元化战略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现存的出口市场结构不尽合理,出口国集中在美国、欧盟等国家,而这些国家的反倾销措施十分严厉,我国应当及时转变出口思路,加快对亚非拉市场的积极开发,实行多元化的市场开拓战略。同时,从宏观上控制某些商品,特别是敏感性商品在短期内对某一市场的出口量猛增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出口,以免遭反倾销。

3.3 认真研究美国对华反倾销法

站在法律的角度维护自身利益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办法。反倾销是一种较规范的行政调查机制,我国出口企业应当认真研究美国的反倾销法规,研究美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现状,相关产业以及竞争对手的真实情况,掌握反倾销的知识,用知识和法律作为武器保护自己。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加以引导和研究,诸如研究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能力、利润、库存量、主要出口贸易国别和地区等诸多因素,加之以风险评估的办法,指导企业随时调整出口产品的价格和数量,以减少被反倾销调查的概率。

4 “碳关税”,中美贸易新焦点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主要针对进口产品中的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如有色金属、钢铁、建材等产品进行的关税征收。近几年,美日欧均提出未来将通过“碳关税”等方式,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为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支付治理成本。据报道,从2012年1月1日起,欧盟将对所有飞经欧洲的飞机收取高昂的碳排放费用,中国需要为此支付高达7.43亿元的碳成本。“碳关税”是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目的是抬高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出口成本,严重损害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诚如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出的那样,“碳关税”不仅违反了WTO的基本规则,也违背了《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4.1 全球低碳经济背景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活动消耗了大量的煤、煤气,排出大量CO2气体,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据国外资料,1993至2003年,大气中的碳浓度以每年1.9ppm的速度上升,目前累积浓度已达到380ppm,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3.1毫米,几乎是历史平均上升速度的两倍。自工业革命以来,占全世界人口不到1/4的发达国家消耗了全球3/4的资源,排放了80%的温室气体。发达国家要正视其历史累计的碳排放,为今天的全球气温上升负起责任。今天欧美发达国家普遍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迈过了以高碳能源为主要动力的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对高能耗产品的需求主要以进口为主,这样就把碳放排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重化工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以钢铁、建材、石化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较高。从中国对美贸易的总体情况来看,如果美国对中国实“碳关税”的征收,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均将产生负面影响,出品影响大于进品影响。

4.2 “碳关税”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一是出口产品成本增加,市场份额减少。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以“碳关税”10美元/吨计算,我国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和纺织等八大高碳产业的税负共计108.5亿元(以2002年贸易为基准),占贸易额的1.28%。从现在大多数认可的研究结果看,碳关税在15~60美元/吨之间,我国高碳产业的出口成本将增加5%左右的碳成本。若征收30美元/吨碳的关税,将会使得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近1.7%,当关税上升为60美元/吨碳时,下降幅度增加为2.6%以上。

二是进口方面,若征收30美元/吨碳的关税,将会使得中国对美国进口下降1.57%,当关税上升为60美元/吨碳时,下降幅度增加为2.59%。

三是除却直接影响产业发展外,美国对华征收碳关税还将对中国就业、劳动报酬以及居民福利造成负面效应。

[1]光平.美元贬值 世界何去何从[J].当代金融家,2008,(1).

[2]王光耀,张慧威.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J].财经论坛,2010,(9).

猜你喜欢
关税出口贸易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三元肥关税下调 肥企机会来了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
贸易统计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