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的持续发展与绿色竞争力的构建

2011-08-15 00:49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马思佳欧珣
中国商论 2011年21期
关键词:竞争力竞争绿色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马思佳 欧珣

1 企业持续发展的概念

1.1 企业的两重属性与企业持续发展

任何一个企业都具有社会属性和生态属性的两重属性。一方面,企业是营利性的、特定的分工协作的组织形式,体现着人与人之间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另一方面,企业又是人对自然界的物质进行变换的场所,是自然物质与能量聚集的系统,企业的生产过程是通过人的活动将自然物质、能量输入企业系统,经过加工、利用,将其转换成产品的形式输出的流动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企业的社会属性方面来看,人类社会生产技术的变革以及制度的变迁导致了企业的产生和发展。经济性是企业存在的主要意义,所谓经济性就是指企业能够创造盈利的属性,当然企业之所以持续发展,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能够持续地实现盈利。从企业的生态属性方面来理解,企业要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总之,企业不仅是人类社会生产技术的变革以及制度的变迁带来的一种组织形式,更加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产物,所以企业的产生变化和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人们关于企业持续发展方面的探讨更多的是集中经济意义上的企业持续发展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意义上的企业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得到关注。企业的现代化之路主要特征是工业化,企业的现代化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提高的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险。基于此,企业必须找到一条结合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将经济效率与生态和谐、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充分结合起来,反映了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之间内在的联系规律,以实现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的发展必须置于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之下,人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资源和环境是有限的,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1.2 企业持续发展的全面内涵

企业的发展是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相统一的发展,企业必须将追求经济利益和保护环境相结合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将经济利益建立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前提基础之上。 企业持续发展的全面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要点:

首先,促进社会总体财富的增加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价值所在,也就是说,财富创造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价值意义。一旦企业不能实现财富创造,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价值。而财富既包括企业自身的收益,也包括企业为社会带来的所有有形或无形的收益。因此,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环境的损害和破坏为代价,而应当保护环境、促进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唯此企业的持续发展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其次,综合效益的提高是企业的坚持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盈利的取得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而言是相对的意义,利润的获取是重要的,但是企业如果只是片面注重于利润则是短视的,企业私人利益与社会总体利益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立足于长远,不能以牺牲长远发展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短期的微薄利益,不断将获取利润的短期目标纳入到企业综合效益提高的长远战略目标之中。

最后,企业持续发展是和外部环境融合互动的动态过程,企业必须而且能够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调整来达到内部和外部要求的统一。面对如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必须积极应对,不断突破发展上限,通过有效的整合和配置资源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未来更大更长远的发展创造坚实的基础条件。

2 环境责任与企业能力的融合

2.1 决定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是企业能力

企业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在竞争中获得并且保持足够的竞争优势。以企业能力理论为主要代表的内生论认为企业是异质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决定于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的差异,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企业内部所拥有的能力。

生产过程的“投入品”从来都只是对资源利用所带来的服务,而不是要素资源本身。所以,企业的能力,即企业动态成长的关键在于对生产性资源的使用所产生的生产性服务。

然而,由于企业的持续性竞争优势从根本上说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个内在的动态过程。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很难长久的保持下去,它会伴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的核心能力具有一种“核心刚性”,即在客观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那种轻易表现出来的抗拒客观变化的惰性。因此,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市场环境,企业必须具有不断提升自身整合配置内外部组织技能资源的核心能力。总之,企业的能力应当是构建、整合和重新配置各种资源的能力,是一种动态的能力。

2.2 “绿色化”要求给企业竞争力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毫无疑问,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能力和企业的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能力越强,企业对环境造成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理解,企业能力增强的同时也为企业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企业的生态属性来理解企业的持续发展所强调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实现的个体利益最优化不能带来整个社会利益的最优化,企业的竞争行为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导致社会环境公共利益的损害,因此有效的外部规制是必要的。

在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的时候,社会对企业逃避环境责任该受到的惩戒还存在较为严重的疏漏和缺陷,主动承担环境责任的企业会因为成本等因素在激烈的竞争中表现出短期的竞争力劣势。然而从持续发展理念的观点来看,主动承担环境责任,致力于构建“绿色”竞争力的企业往往更加具有发展的潜力和更多的发展机会。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是建立在创新竞争基础之上的动态模式,在这个动态模式中,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依赖于知识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的治理、技术创新与进步、技术设备的改良等方面的因素。然而,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对于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激发企业借助环保进行技术,利用新兴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进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的来讲,企业环境责任是一个全面的责任要求,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涉及到资金、制度、技术等方面。但是,由于各个行业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情况和环境要求,同时企业的自身条件和经营状况也有所不同,所以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企业的环境责任的要求是不相同的。所以,不同的企业在选择承担环境责任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行业特点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方式。

除此之外,激烈的竞争的压力也会促进企业将肩上的环境责任负担转化为竞争能力的提升。总的来说,承担环境责任对于企业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市场上的所有企业而言都既是挑战。同时也意味着机会。企业众多的竞争对手是不会坐以待毙的,所以企业在竞争压力和动力的无形驱使下,会十分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调整配置企业的内部资源,以便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3 企业如何构建“绿色”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

3.1 绿色企业文化建设:将环境责任融入企业价值观和理念

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表明了企业存在的意义,也反映了企业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程度。一般而言,一个企业坚持怎样的经营理念直接决定了这个企业最后究竟能走多远。笔者认为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竞争力,就必须建设“绿色”的企业文化,所谓“绿色”企业文化就是指以维护生态平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绿色”企业文化能够有效的提升顾客价值,是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的内在品质。不仅如此,“绿色”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创造良好的氛围环境、树立良好的企业声誉和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也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绿色”企业文化还有助于企业形成不易模仿的独特气质,推动企业成为孕育竞争能力的土壤,并构成竞争优势跃迁的动力源泉。

为了配合企业的“绿色”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还应当建立健全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以便向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展示优秀的企业“绿色”文化。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不仅可以表现企业为环保公益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反映出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还能充分展现企业的能力,塑造出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良好企业形象。不仅如此,为了建设“绿色”企业文化,企业还可以建立企业环境保护形象的社会评价监控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应急事务处理机制,通过这一系列机制,企业能够充分的掌握外界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情况,而这些动态情况也将传递到企业并且成为企业决策的依据。根据这些依据所作出的决策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企业所遇到的突发的环境事件,从而高效的化解环境突发事件对企业形象造成的恶劣影响。

3.2 完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认证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继ISO9000标准之后推出的又一个管理标准。该标准是由ISO/TC207的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制定,有14001到14100共100个号,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的用户是全球商业、工业、政府、非赢利性组织和其他用户,其目的是用来约束组织的环境行为,达到持续改善的目的。其自推出以来,在世界已经得到迅速推广和广泛认可。目前国际贸易中对环保标准ISO14000的要求越来越多。我国由于不符合相关国家的环保要求,1995年外贸损失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基于此,企业为了构建绿色竞争力就必须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认证,将认证工作作为改善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力的工具。

实施ISO14000标准是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它能够提高企业形象,降低环境风险,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创造商机;提高管理能力,形成系统的管理机制,完善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掌握环境状况,减少污染,体现清洁生产的思想;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减少各项环境费用,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国策,不受国内外环保方面的制约,享受国内外环保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待遇,促进企业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和持续发展。

3.3 开发“绿色”产品:通过产品“绿色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产品的竞争力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终表现。企业向市场提供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的总和便是企业的产品。无论是有形的物品还是无形的服务都是企业所有活动的最终成果。只有不断地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企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企业的生态属性提出了产品“绿色化”的要求。也就是说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需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绿色”产品。所谓绿色产品就是指那些生产中每个环节都很注重降低能源消耗的产品。总之,绿色产品是企业能力的一个综合体现。

[1]刘力钢.企业持续发展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

[2]肖海林,王方华.企业可持续发展新论[J].当代财经.2004,(7).

[3]尚涛,冯宗宪.企业理论主要流派的整合:基于复杂系统的角度[J].经济学家.2007,(5).

[4]王立彦,林小池.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与企业价值增长[J].经济科学.2006,(3).

猜你喜欢
竞争力竞争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感谢竞争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