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引领我国当代社会思潮论析*

2011-08-15 00:44单刚
中州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思潮价值体系思想

单刚

科学引领我国当代社会思潮论析*

单刚

加强对社会思潮的科学引领,对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要科学引领社会思潮,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当今主要社会思潮。科学引领我国当今社会思潮,应坚持一元主导与多元共存相统一,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坚持科学分析、区别对待,着力提高引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努力扩大引领的群众基础;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增强引领的实效性;加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为引领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社会思潮;引领;意义;要求

在当今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国内社会思潮不断涌现、日趋活跃,表现出多元并存、关注现实、广泛传播、复杂多变等时代特点。在当代中国,除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外,还出现过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诸如民主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激进主义思潮、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大陆新儒学思潮等社会思潮。加强社会思潮研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引领和整合当今社会思潮,对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加强社会思潮研究,增强引领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科学引领,搞好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加强对社会思潮的研究。当前,深入研究我国社会思潮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深入研究国内外社会环境,充分认识社会思潮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一要充分认识世界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各个国家和民族,由于其社会历史条件、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和价值观念不同,因而都具有自己特殊的文化,从而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和文明的相互激荡和相互交融。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我们应该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①。因此,在研究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问题时,要充分认识到各个国家和民族在文化上具有差异性特征,警惕文化交流中的盲目排异和文化霸权。二要充分认识我国多种社会思潮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正视社会思潮多元并存的格局。多种社会思潮的存在是我国当今社会多元发展的产物,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实,既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我国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多元文化需要和价值追求,又给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同社会思潮的争鸣和交流,有利于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可以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保持社会发展生机,激发创新活力。

第二,加强对社会思潮基本问题的研究,为科学引领奠定理论基础。社会思潮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的社会心理为基础、以相应的思想或理论形态为核心,反映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作用和影响的思想倾向和思想潮流。由于各种社会思潮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历史条件不同,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利益和要求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思想或理论形态,其性质、特点、社会地位、作用和影响等也各不相同。就其性质和社会作用来看,既有积极思潮又有消极思潮,既有先进思潮又有落后思潮,既有进步思潮又有反动思潮等。就其类别来说,既有政治思潮,又有经济思潮、文化思潮等。就其社会地位来看,既有主流思潮,又有非主流思潮等。加强对社会思潮基本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社会思潮的基本理论及其形成、传播和发展规律,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当代社会思潮研究的正确方向,搞好我国当代社会思潮的研究和引领工作,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第三,加强对当前我国社会思潮的具体研究,以增强引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当前,在我国各种社会思潮中,既有积极、正确的思潮,也有消极、错误的思潮,并且表现出多元并存、关注现实、反思批判、广泛传播等特点,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影响。面对当前多种思潮并存的新情况,要在搞好社会思潮基本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具体思潮的研究。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各种具体思潮的性质、类别、特点、社会作用和影响,特别要深入研究每一种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代表人物及思想理论观点、思潮的本质、社会影响、传播方式、新动向新特征、可能出现的新趋势等,从根本上弄清楚我们应该尊重什么、包容什么、抵制什么、引领什么。其次,要突出重点,着重研究那些社会影响大的思潮。这些思潮往往具有明确的利益诉求、主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并试图干预社会变革,左右社会发展方向,如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抓住了这些思潮,就抓住了社会思潮研究和引领中的主要矛盾。再次,要科学分析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同一时期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联系,不同时期的社会思潮之间的联系,境内思潮与境外思潮之间的联系等。最后,要坚持区别对待,研究引领和整合各种社会思潮的具体对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根据各种社会思潮的实际情况,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其沿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四,加强对我们党引领社会思潮的经验研究,积极探索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优良传统和高度自觉。党就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背景下诞生的。党自成立以来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同“左”的和右的思想,同资产阶级自由化、民主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进行了长期不懈和卓有成效的斗争。回顾我们党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特别是对社会思潮进行引导和斗争的历程,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深入研究,如: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决摒弃多元指导思想,保证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突出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旋律,明确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倡并一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各种思想文化学说提供了研究、表达、交流、创新的广阔空间,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也为社会思潮的研究和引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②当然,我们党在对社会思潮的引导方面也存在一些值得记取的教训。对此,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总结、系统研究,不断提高对社会思潮引领和研究的规律性认识。

二、探索引领当今社会思潮的原则性要求,确保正确的引领方向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当今社会思潮,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着眼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具体地说,应坚持以下原则性要求。

第一,坚持一元主导与多元共存相统一,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首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元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思想文化保障,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才能保证我国社会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引领各种社会思想和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其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元主导与社会思潮多元共存相统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和包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是一个多层次的价值观体系,它为实现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提供了一个多角度和多层次的价值观系统,可以有效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元主导地位,并不是也不可能排斥或消除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而是要始终坚持一元主导与多元共存相统一。

第二,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形成社会共识的前提。如前所述,与我国改革发展形势相适应,当前我国存在着多种社会思潮并存的新格局。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必须尊重和充分考虑社会各阶层、各民族、各社会群体的合理诉求和价值选择,并依法保护他们的正当利益,为形成广泛社会共识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我国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有助于各种积极合理的思想观念、社会思潮和文化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丰富新时期的思想道德内涵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合力。

第三,坚持科学分析、区别对待,着力提高引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解决思想意识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思想意识产生、发展、传播的规律,依靠教育、说理、引导等方式来进行。具体来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必须科学分析其性质、特点以及传播发展趋势、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等,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其沿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理性面对多样化社会思潮存在的客观现实及其必然性,不能对社会思潮一味封杀、强力压制。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巩固和发展主流社会思潮,尊重、包容各种积极合理的社会思潮和文化形态,提倡它们之间互补和融合,引导它们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促进它们向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三是对各种消极、错误思潮及其他思潮中的不良因素,必须坚决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绝不能放任自流。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理性批判并坚决抵制。四是坚持疏通引导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既要疏通引导,又要科学管理,把疏通引导融于科学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如完善科研立项审批制度,完善新闻出版政策法规,建立哲学社会科学讲座、论坛、报告会管理制度等,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四,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努力扩大引领的群众基础。实现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必须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在实际工作中,在加强思想宣传工作和社会疏导的同时,要积极深化改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思潮作为社会现实问题的思想反映,往往代表着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因此,要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就要立足我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在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的同时,深入分析社会思潮形成的社会根源与合理的利益诉求,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对思想引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好诸如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惩治腐败、扩大基层民主等民主政治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等,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教育、协商等手段,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实现思想引领、形成广泛社会共识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五,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增强引领的实效性。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在继承党引领社会思潮、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引领社会思潮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使引领工作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当前,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其科学性、时代性和实践性,进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要抓住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教师、青年学生、文化传媒骨干、公众人物等重点社会群体,加强思想理论教育。三要加强各类媒体宣传,营造舆论强势。既充分发挥好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宣传引领作用,也要发挥好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新兴传播媒体的优势。四要加强学术研究,抓好对思想热点和重大社会问题的理论引导。有计划地组织优秀社科专家,通过科研立项、委托研究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研究,回应、破解思想热点和重大社会问题。五要通过开展文艺创作、打造媒体专栏、制作专题节目等渠道,以纪录片、政论片、文学作品、文艺活动等方式,加强与社会成员的互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和熏陶。六要搞好理论培训、理论宣讲,通过有计划地培训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组织编写理论普及读物等,加强对知识分子和广大群众的辐射和引领。

第六,加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为引领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必须在深入分析社会思潮形成、传播和发展的渠道和特点的基础上,切实加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总体来说,一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保障机制。要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在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中设立或明确具体工作部门,建立必要的专职工作队伍,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责权明确、上下联动、协调统一、运转灵活的领导体制,为引领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二要建立健全行业管理机制。要强化系统和部门职能,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和完善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有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为引领工作提供科学的制度保证。三要建立健全舆情分析预测机制。根据职责分工和有关制度,定期开展调查研究、信息收集、舆情分析等工作,对已经形成或可能形成的社会思潮,从产生背景、代表思想、形成领域、传播渠道、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等方面及时深入地进行分析评价,为正确应对和引领提供可靠依据。四要建立健全交流引领机制。要在相关部门、系统和单位建立健全诸如学术交流制度、网络评论员制度、重大问题立项研究制度、学习教育制度、舆论引导制度等,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加强对各种思潮和学术交流的管理,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回应引领。五要建立评价激励机制。要认真总结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逐步建立引领社会思潮工作的定期评价和奖惩激励机制,树立先进典型,鞭策落后,促进引领工作深入持久、科学有效地进行。

注释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23页。②殷玉平:《重视对社会思潮的引导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1]梅荣政,杨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析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张耀灿,杨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07,(10).

[3]朱士群.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回应与引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

[4]张理海.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6).

[5]王永芹.当代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发展态势与引领机制探析[J].河北学刊,2008,(6).

责任编辑:汪洋

D643

A

1003—0751(2011)02—0020—04

2011—01—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研究》(10BKS059)、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高校社会思潮研究》(2009BKS006)的阶段性成果。

单刚,男,信阳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信阳464000)。

猜你喜欢
思潮价值体系思想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