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8例诊治分析

2011-08-15 00:42万晓冬杨凯谢志飘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4期
关键词:机械性肠梗阻排气

万晓冬 杨凯 谢志飘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8例诊治分析

万晓冬 杨凯 谢志飘

目的分析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所治疗的38例保守治疗的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就其全肠外营养支持时间、胃肠减压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和排气排便时间总结,评价其整体疗效。结果所回顾的38例患者中保守治疗有效率100%,平均全肠外营养支持时间为12 d,胃肠减压时间为(12.5±2.7)d,腹胀腹痛缓解时间为(5.5±1.8)d,排气排便时间为(8.2±1.9)d。结论保守治疗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

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回顾分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在临床上属常见并发症,由于外伤、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炎症指无菌性炎症[1]。以往这种新类型肠梗阻往往被人们忽视,我院一年余来收治该类患者38例,经治疗后取得一定疗效。现回顾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总结我科室一年余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为在本院实施腹部手术后发生;所总结38例该疾患患者中,男性20例,女18例,年龄21~65岁之间,平均(44.3±9.7)岁。患者实施的手术包括:阑尾切除术7例,胆囊切除术9例,胃手术11例,小肠手术6例,结肠直肠手术5例。患者术后腹部X线平片均表现为阶梯状液平面,呈现典型的机械性肠梗阻征象,患者发生肠梗阻时间为术后4~9 d,所有患者均无腹部手术史,且均符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所回顾的38例患者均采用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中心静脉置管全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出现肠梗阻后应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5 mg,3次/d,连续使用3 d;同时给予雷尼替丁50 mg,2次/d;生长抑素奥曲肽0.1 mg,3次/d;并适量给予相关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直至患者能进食。如果体温升高,短期适当使用抗生素3~5 d。

1.3 临床疗效评定

1.3.1 临床治愈 发病7 d内,患者恢复排气排便;患者胃肠道症状消失;24 h鼻胃管引流液<400 m l,引流液中不含胆汁;腹部听诊肠鸣音正常;腹部触诊有柔韧感;患者恢复饮食后未出现梗阻,影像学检查无肠梗阻征象。

1.3.2 显效 发病7 d内,患者排气排便、胃肠道症状、引流、腹部听诊、腹部触诊等情况基本恢复,进食后梗阻症状未再出现,影响学检查未见明显肠梗阻征象。

1.3.3 有效 发病10 d内,患者排气排便、胃肠道症状、腹部听诊触诊等情况明显减轻,无并发症发生,影像学检查显示肠梗阻征象好转,有以上情况者为有效。

1.3.4 无效 发病10 d内,患者排气排便、胃肠道症状、腹部听诊触诊等情况未能解除甚至加重,或中转手术治疗;影像学检查阳性指征未好转。

2 结果

所回顾的患者均采用上述保守治疗,平均全肠外营养支持时间为12 d;其中胃肠减压时间为(12.5±2.7)d,腹胀腹痛缓解时间为(5.5±1.8)d;排气排便时间为(8.2±1.9)d。治疗后经临床治疗后的效果为:治愈38例,其中显效11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100%。半年后回访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是指腹部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肠梗阻,是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为15%~20%[2],术后炎性肠梗阻大多是由于腹部手术中把粘连的肠管进行广泛分离、肠管长时间暴露在外、术中有不规则操作进行、或者腹腔严重积血、积液等导致的无菌性炎症,从而都只常规浆膜被损,使患者的术后发生肠壁水肿或者渗出,引起了机械性和动力性共同存在的肠梗阻,所以术后炎性肠梗阻,大多为腹部有创伤或者腹部有无菌性炎症存在;总结其病因基本上是由于肠麻痹、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和肠套叠等机械性因素造成,外伤或手术创伤及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广泛水肿以及炎性渗出,形成机械性和动力性并存的粘连性肠梗阻现象[3,4];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与其他类型的肠梗阻有相同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排气、排便停止等临床表现和其他类型的肠梗阻相同,但是术后早期的炎性肠梗阻主要是患者术后可能已经排气排便恢复,有的患者已经进食,但是出现肠梗阻,此类患者虽有腹胀、排气、排便停止,也有呕吐症状,但是患者的腹痛不明显,一般没有绞榨性肠梗阻的发生。

术后炎性肠梗阻以保守治疗为主,一般不考虑手术治疗[5]。由于长时间的禁食导致大部分患者营养差,所以探寻更快、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解除患者的肠梗阻,恢复肠道的生理功能,尽早恢复饮食尤为重要。一年多来,我们采用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应用H2受体拮抗剂及生长抑素、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生素抗感染的保守综合治疗取得确定疗效,此结果也提示炎性肠梗阻基本上没有手术治疗的必要。就该疾患的降低发生率可控方面主要是:术前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术中应遵守轻柔操作原则,尽量减轻组织损伤,减少肠管外露时间,防止浆膜干燥和异物存留,对创面尽量腹膜化,对腹腔内感染性炎性反应所致积液尽量吸净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1]朱维铭,李宁.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6.

[2]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性.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4):387.

[3]黄志强.现代腹部外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6.

[4]刘稳,李华.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74-75.

[5]朱学锋,李德春,朱东明.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苏州大学学报,2009,29(5):980-981.

527300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猜你喜欢
机械性肠梗阻排气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心理护理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排气歧管螺栓紧固力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