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工作的创新

2011-08-15 00:48王枣燕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1年1期
关键词:居民党组织党员

王枣燕

社区党建工作的创新

王枣燕

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场所,没有和谐社区,就没有和谐城市、和谐社会。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老办法不管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必须通过创新社区党组织的组织体系、工作内容和工作机制,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的作用,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构建组织结构——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

社区党建应以社区建设与管理为中心,以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为抓手,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围绕社区居民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各种活动,把党建工作渗透到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领域,进一步拓展空间和领域,扩大工作范围和对象,不断创新组织体系,优化组织配置,形成党组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的网格化格局。

构建组织框架。按照“社区建党委、楼道建支部、单元建小组”的要求,完善社区党组织设置体系。实施支部建设进楼道、教育管理进楼道、作用发挥进楼道、监督评议进楼道,凡有条件的都应建立独立、联合党支部,采取挂靠、归口、托管、联合等形式建立党支部。深圳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独资企业多,大部分是外来人口,而这些企业大多布局在社区范围,因而要组建流动党员支部、流动党员管理站(室)等机构,实现社区党建工作向党建新领域的拓展,建立覆盖全社区党的工作网络,既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也大大增加了社区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构筑协调网络。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区资源,调动和激发社区单位和居民的积极性,是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必须解决的一个新课题。要针对社区各类党组织之间隶属关系不同、联系相对松散的特点,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思路,分别在区、街道、社区成立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小组,加强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之间的“结对共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推动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

消除工作盲点。一是加强老年党员管理。一些离退休党员回到社区后,社区党组织应从政治、思想、生活上关心他们,举办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科普活动,鼓励他们参加社区建设与管理。二是加强来市居住党员管理。外地离退休党员从异地来到深圳与儿女长期居住,社区要热情吸纳他们加入到社区党员管理中来,让他们生活上有子女的照顾,政治上有社区的关怀。三是加强特殊群体党员管理。社区党组织对来深打工的流动党员、流动个体户、人户分离的党员,通过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个体协会党组织、党员联络站等载体,采取直管、代管、协管、联系等方法,把他们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范围,努力改变党员管理中的断层现象。针对社区党员从事不同行业工作的特点,开展不同方式的党建活动,采取电话沟通、网络联系、提前预约等形式开展党建工作,消除党建工作的“盲点”和“空白点”。

二、创新服务载体——增加社区党建凝聚力

社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素质参差不齐,而社区没有政府机关的行政职权,仅起个召集人的作用,“齐步走”难度大。只有真心实意地为社区群众服务,贴近居民生活,针对居民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持续、有效的服务活动,注重社区活动的趣味性、品味性、广泛性,才能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一是拓展服务领域。首先是多样化。随着社区居民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社区服务必须拓宽领域和层面,实现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其次是灵活性。采取白天与晚上开展活动相结合,集中开展党建活动与分组开展活动相结合,点上与面上开展活动相结合。再次“春风常驻”。针对部分群众的生活、就业困难,建立“春风常驻”长效机制,对困难群众“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增加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是创新服务方法。加强社区党建,发挥好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精心设计服务载体,创新服务方式。以社区为平台,把党建工作融合于中心工作中,切实做好六个紧密结合:即社区党建与群团组织建设紧密结合,社区党组织建设与居民道德建设紧密结合,社区党建工作对基层工作的指导与服务紧密结合,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紧密结合,工作部署、检查和评比表彰紧密结合,正确引导和帮贫济困紧密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任务上同担”。一要引导参与。引导党员参与社区活动,建立在职党员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二要“牵手结对”。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手拉手、一帮一”、“牵手结对”,让群众体会到党的温暖。三要活动丰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培训、走访慰问老党员和一线党员、评优创先等多种形式,为党员提供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服务,达到启发觉悟、提高素质、凝聚人心的目的。

三是完善服务功能。坚持“社区党建,服务先行”,通过完善社区服务,把党的工作融入和渗透到群众中去。要切实加强服务网络建设,立足于政府主导,整合社区各类资源,推动社会广泛参与。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党组织自身的资源,利用共建机制,吸纳辖区单位和社区力量作为网内服务单位,形成条块结合、全面覆盖的服务网络。对社区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困、办百件事”,形成治安巡逻有人管、扶贫济困有人问、文娱活动有人搞、卫生督查有人促、民事纠纷有人调、后进对象有人帮的和谐局面,使党的温暖遍布社区的每个角落,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构建长效机制——增强社区党建工作动力

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形成一套切实可行、运转灵活的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构建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是增强社区党组织活力,促进社区党建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增强保障机制。采取开放自身资源、募捐赞助、共建资助、智力投入等多种形式,形成区、街道、社区、社会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断改善社区工作环境和条件,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引进干部机制。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关键在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时俱进、有所作为的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特别是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通过建立培训制度、学历教育制度、公开招聘制度、下派锻炼制度、社区人才储备制度,定期组织基层党委、总支和支部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公开招聘社区党务工作者,促使社区党的干部素质不断提高。

建立激励机制。以坚持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责任为抓手,形成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并配套健全。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及时通报表彰,发挥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示范辐射的作用,打造党建工作的精品社区、亮点社区,提高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完善监督机制。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搞得好不好,最终应该由社区居民说了算。通过开展“满意社区”评选,提高大家的话语权、参与权,把对社区工作进行民主评议的权利交给社区居民。通过网络问政,服务热线等方式征求群众意见,公布办事结果。促使社区工作者把工作着力点放到维护、实现和发展好社区居民的利益上,提高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推动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发展。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宣传部)

猜你喜欢
居民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清华党组织公开
石器时代的居民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