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璇琮先生近6年的学术活动与研究

2011-08-15 00:51卢燕新张骁飞鞠岩
天中学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傅先生学术文化

卢燕新,张骁飞,鞠岩

(1.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2.清华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84;3.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傅璇琮先生近6年的学术活动与研究

卢燕新1,张骁飞2,鞠岩3

(1.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2.清华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84;3.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2006年,傅璇琮任博导,始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指导博士生,这标志着先生的学术与研究活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6年来,傅璇琮出版专著《翰林学士传论》(晚唐卷),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宋才子传笺证》、《宋登科记考》、《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担任《三字经》编审委员会主任,发表《〈唐诗纪事校笺〉掇误》等学术论文,以学术交流与学术合作的方式鼓励博士生探索实践,并在教学中融会自己的学术精神与学术经验。

傅璇琮;近六年;学术活动与研究

傅璇琮先生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长期在中华书局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起,先生先后任中华书局总编辑,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与副组长,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国唐代文学会会长、名誉会长,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在从事繁重社会工作的同时,傅先生不懈地坚持学术研究,其2006年以前的学术活动与成果,学界已有研究,详见傅明善教授著《傅璇琮学术评传》[1]、徐季子先生主编《浙东学派当代名家——傅璇琮学术评论》[2]。2005年,傅璇琮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次年9月,正式指导博士生。2007年,傅璇琮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全职教授、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因此,2006年始,傅先生在学术研究之外,又兼任繁重的教学工作。这标志着傅先生近六年的学术与研究活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傅先生乐于奖掖后进、积极培养学术新人,这在学术界久有盛誉。然而由于繁重的行政、学术等工作,傅先生此前一直没有精力专门指导博士生。莅任博导,先生虽然年逾古稀,但他仍以极高的热情投身于文化教育事业。先生的学术研究视野广阔、成果丰硕,因而指导学生时,不因循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他以独到精深的学术视野帮助学生选题、发现问题,采用学术交流与学术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探索实践,在指导学生探索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领会学术思想、掌握研究方法。在傅先生的精心指导下,2006年、2007年、2008年3届共3位博士生,总计在《文学评论》(1篇)、《文学遗产》(3篇)、《文史哲》(2篇)、《文艺研究》(1篇)、《北京大学学报》(1篇)、《清华大学学报》(1篇)、《中国典籍与文化》(4篇)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5篇学术论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一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校级优秀博士论文,一位博士生有两本专著(《四明文献》点校、《王应麟文集研究》)在中华书局出版,一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在刚刚结束的答辩会上,获得答辩专家一致的好评。

综观傅先生的教学工作,可以发现,先生指导博士生和其既往的学术研究有着密切关系。任博导前,先生曾撰写《〈河岳英灵集〉研究》,编撰《唐人选唐诗新编》,撰写《盛唐诗风与殷璠诗论》、《〈河岳英灵集〉版本考》、《唐人选唐诗考述〈四则〉》、《〈才调集〉考》等论文,对唐人选唐诗作了全面的资料整理与广泛深入的学术研究①。同时,傅先生极为关注文学与文化关系之研究。1986年,《唐代科举与文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又出版该书增订本。2005年,辽海出版社出版《唐翰林学士传论》(盛中唐卷),2007年,辽海出版社又出版《唐翰林学士传论》(晚唐卷)。同时,傅先生的学术研究出唐入宋,如任《全宋诗》第一主编,主编《宋登科记考》、《宋才子传笺证》等。傅璇琮任博导后,指导博士生选题“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王应麟文集研究”、“唐代中书舍人与文学研究”,很显然,这些题目均是其学术思想的延伸。

2007年4月,傅璇琮受聘为中央文史馆研究员,同时兼任《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主编、《全唐诗》新编主编之一、《宁波通史》主编以及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唐代文学会会长等职务。繁重的社会工作,并未影响傅先生的学术研究。在他专攻的学术领域里,傅先生“一心为学,静观自得”,坚持做到“我们做学问,确不必有什么政治牵挂之虞和世态炎凉之辱”[2]2。2007年11月,傅璇琮《翰林学士传论》(晚唐卷)出版,该书52万余字,考证晚唐翰林学士150余人。这是傅先生自《翰林学士传论》(盛中唐卷)后的又一力作。《翰林学士传论》在学术界颇有影响,陶文鹏先生《开拓新的学术空间》评云:“傅先生的《翰林学士传论》开拓了一个新的学术空间……作者注意不与两唐书传记重复,对史料较强者拾遗补阙,对史料较少者详为之论,更注意从具体史料中提升出值得思考的历史文化现象……总之,本书资料翔实,考订精审,视野宏阔,识见超卓,是一部在求实中创新的富有学术价值的优秀专著。”[3]

2008年3月,傅璇琮又应清华大学邀请,任全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在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傅先生全身心投入两个大型的学术项目,一是《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是《宋才子传笺证》。《续修四库全书》编成出版后,傅先生即与学术界商议,拟将5000余种书籍一一撰写提要,编纂《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6年,傅璇琮负责组建编纂工作委员会,并制定提要的撰写体例,拟定提要内容包括著者生平、内容要旨、学术评价、版本源流等部分。著者生平考述名号、生卒年、籍贯、科第出身、历官及最高官爵(非仕宦者考述其职业或特长)、主要生活事件、学术渊源与造诣、主要著作、传记资料出处等。内容要旨包括定性叙述、著述缘起、成书过程、书名由来、体例结构、内容梗概、学术源流、序跋简介等。学术评价主要品评原书内容及形式特点、成就与贡献,分析其欠缺与局限及在学术史上的地位。版本情况主要介绍所收版本基本情况与版刻源流,有独特价值的善本可述及流传收藏的过程。《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仅集部收书1300余种,包括从先秦到晚清的诗、文、词别集以及戏曲、小说等,不仅范围广,而且时间跨度长。该项工程参与学者众多,由傅璇琮先生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原总编辑赵昌平先生任总主编,全面负责经、史、子、集四部提要工作。

《宋才子传笺证》收录约300位宋代文人,并为其作传记。早在20世纪80年代,傅先生曾邀约二十几位学者,共同进行《唐才子传》的校勘和笺证工作,这项工作被复旦大学王运熙先生誉为“为唐诗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基础”[4]347。为方便宋代文学研究,傅先生在《关于唐代文学研究的一些想法》提出新的构想:“可以组织一套中国古典作家传记丛书,凡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过贡献,有其特色的作家,从屈原开始,到清末,分别写出传记。”[4]11就职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后,先生即与中文系主任刘石教授商议,起动《宋才子传笺证》工程。确定全书5个分卷:北宋前期卷(列传73人)、北宋后期卷(列传81人)、南宋前期卷(列传60余人)、南宋后期卷(列传87人)、词人卷(列传80人),总计380余人。邀请四川大学祝尚书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张剑研究员、黑龙江大学辛更儒教授、南京大学程章灿教授、武汉大学王兆鹏教授分别担任5个分卷主编。至今未见前人有关宋才子传之著述,先生亲撰范成大、陆游两传笺证,对传主之生平及政治行迹、文学交友、创作特色、才情气质、著作流传等加以梳理、稽证,并以之为样稿,分寄有关学者参考。诸位专家一方面充分吸收当代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又尽量纠正过去史书及现代文献整理的疏失。《宋才子传笺证》由近百位学者撰稿,是当代学者学术合作研究的成果,对学术界影响甚大。

20世纪90年代,为了给宋代文学研究者提供一部全面记载宋代科举发展状况的专著,傅先生设想,仿照清人徐松《登科记考》,作一部有宋300余年的科举编年史。1986年,《唐代科举与文学》出版后,傅先生即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龚延明先生等议定编纂《宋登科记考》。全书按年编排,每年分大事记与登科名录两部分,大事记辑录宋代科考相关诏令、知举官、考试官、考试情况等,所据材料主要为正史、编年史、制度史,同时,也注意辑集宋人笔记、小说、杂史。登科名录收录者皆有小传,包括名、字、籍贯、及第科目、时间、授官状况等,小传后附有书证,凡有疑有误材料,皆加按语说明。该书2009年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共400余万字。出版前,傅先生曾集中时间详加审校。2010年,该书获全国优秀出版一等奖。

2009年7月,由傅先生任总主编的《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经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此前,傅先生曾经受学界友人委托策划“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项目,设想“从当前学术发展的高度,充分吸收前人和现代的研究成果,选择古代有价值、有代表性的诗文别集和诗文著作,以提要体裁,一一加以介绍评议”[5]。任职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中心主任后,先生即与《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诸合作者商议,将该书列入《清华古典文献研究丛刊》。全书总计收别集近2000种,仅诗文评就有670种,远超《四库全书》所收。不仅如此,该书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人的不足,并纠正了前人及当代相关著述之舛误。如《四库全书》收唐代名家注本李白集2种、杜甫集5种、韩愈集6种、李商隐集3种,而《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收李白集7种、杜甫集22种、韩愈集11种、李商隐集18种。北大杜晓勤教授《读傅璇琮主编的〈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评曰:“我认为该书大大拓宽了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学术视野,蕴含了不少新的学术增长点和学术启示,是可以推进21世纪古代文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的一项大型基础工程。”[6]

傅璇琮系浙江宁波人,徐季子先生主编《傅璇琮学术评论》因誉先生为浙东学派当代名家[2]。傅璇琮始终热爱家乡,犹为关心家乡的文化建设。2006年11月,傅先生把自己的著作、部分手稿及名人签名赠书捐给天一阁博物馆,此乃天一阁收藏当代甬籍名人名家著作的开端。2007年,在傅先生的推动下,鄞州区委、区政府联合《光明日报》国学版共同启动新版《三字经》修订工程。傅璇琮认为,修改那些明显落后于时代的词句,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把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精华的因素加以梳理和提炼,并以生动自然的韵语表现出来,这样,就能为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孩子们提供一份既充分保持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体现出新时代精神的《三字经》文本[7]。为了更好地完成修订工作,傅璇琮出任编审委员会主任。经傅先生等学者的共同努力,2008年4月,新版《三字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如期顺利出版。

关心宁波文化建设,是傅璇琮地域文化思想之体现。长期以来,先生极为重视地域文化研究。他在《要重视地域文化的研究——〈浙江十大文化名人〉序》中说:“我们固然需要进行宏观的理论体系的研究与讨论,但不能长时间停留在这一步,为了研究的深入,必须把对象相对稳定、范围适当缩小。”[8]傅先生强调,研究地域文化要注意研究视野的拓展与创新。他在《地域文化研究的创新性——〈长安学丛书〉序》中说:“社会文化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可以说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的文化没有一种是相同的,而其中地缘文化的特征尤为突出。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山川风物、民情风俗、以及历史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正是由这些不同地域的文化会和交融而成。要深入研究我们的民族文化,就必须注意构成民族文化精神的各区域文化,因此地理或地缘文化的研究角度与方法是必要且有价值的……也应将长安学与湖湘文化、齐鲁文化、河洛文化、巴蜀文化等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应关注全球视野中的长安学研究。”[9]同时,傅先生建议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以进一步繁荣地域文化的学术研究。修订本《三字经》出版后,傅先生又与中共鄞州区委宣传部、区文联联系商议,由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与鄞州区合作,在鄞州建立“王应麟学术研究基地”。经傅先生多方联系沟通,这一工程得以顺利进展。2008年5月,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中文系主任刘石教授共至鄞州区出席基地的揭牌仪式,这标志着傅先生所倡导的高校学术与地方政府合作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同时,傅先生又积极联系中华书局等单位,建立《王应麟著作集成》项目,对现存王应麟著作作全面、系统的点校整理。

在主持参与宏大项目工程之余,傅先生近6年发表了数篇重要的学术论文。2008年5月,傅先生和其博士生合作研究的《〈续诗苑英华〉考论》发表,该文考辨《续诗苑英华》集名、卷目、编纂体例、编纂人,探讨慧净的诗学观、选学观以及对唐人续集之影响,指出“慧净的诗学观早于四杰约二十年,早陈子昂约四十余年”[10]。2009年5月,傅先生与其博士合撰的《从〈玉台后集〉到〈瑶池新咏〉——论唐总集编纂对女性诗什的接受》发表,文章探讨了唐代诗文总集编纂者对女性诗的接受,研究其编选女性诗的心态及其演变历程,揭示了其诗学意义[11]。该文被《古典文学知识》视为学术动态摘录。2009年底,傅先生《〈唐诗纪事校笺〉掇误》发表,文云:“该著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再次作全面的笺证工作。”[12]可见傅先生严谨的学术风格。正如他在《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总序》云:“我作为总主编,有一个通读全稿的习惯,即各卷书稿都加细阅,并提出一些意见与各卷主编商议修订。这之中,我自己也确深有所得,前面所举的例子,也正是我阅后所获。”

2010年6月,傅先生自选集《治学清历》出版[13]。同年11月,《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傅璇琮卷》出版[4]。这两部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傅先生学术思想与成就,正如《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编纂说明所云:“他们的思想光辉夺目,他们的作品精细微妙,文采肌理俱在。”

近6年来,傅先生莅临教坛,又要兼顾其他繁复的社会文化工作,可他仍然笔耕不辍。要之,先生学问既深、成果丰硕,学术研究工作体现了融会文史、学贯中西的学者风采;先生视野宽阔、教法独到,教育文化活动体现了诲人不倦、善为人师的长者风范。

注释:

①《盛唐诗风与殷璠诗论》,《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3期;《〈河岳英灵集〉版本考》,与李珍华合撰,《文献》1991年第4期;《唐人选唐诗考述〈四则〉》,《中国韵文学刊》1994年第1期;《〈才调集〉考》,与龚祖培合撰,《唐代文学研究》第五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1] 傅明善.傅璇琮学术评传[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

[2] 徐季子.傅璇琮学术评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

[3] 陶文鹏.开拓新的学术空间[N].光明日报,2006-03-27.

[4] 傅璇琮.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傅璇琮卷[M].大连:万卷出版公司,2010.

[5] 傅璇琮.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6] 杜晓勤.读傅璇琮主编的《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J].文学评论,2010(3).

[7] 为什么要重新修订《三字经》——访傅璇琮先生[N].光明日报,2007-11-08.

[8] 蒋祖怡.浙江十大文化名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9] 长安学丛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三秦出版社,2009.

[10] 傅璇琮,卢燕新.《续诗苑英华》考论[J].文学遗产,2008(3).

[11] 傅璇琮,卢燕新.从《玉台后集》到《瑶池新咏》——论唐总集编纂对女性诗什的接受[J].文学评论,2009(3).

[12] 傅璇琮.《唐诗纪事校笺》掇误[J].文学遗产,2009(6).

[13] 傅璇琮.治学清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The Academic Activities and Researches of FU Xuan-cong in the Past 6 Years

LU Yan-xin1, ZHANG Xiao-fei2, JU Yan3
(1.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2.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3.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66100, China)

In 2006, FU Xuan-cong began to guide PhD students in Sinology College of Renmin University, which marks the new era of his academic activities and researches. In the past 6 years, his finished the book Biography of Imperial Academy (in Late Tang Dynasty) and was in charge of the editing of The Outline of the Contents of Si Ku Quan Shu, The Letters of Gifted Scholars in Song Dynasty, The Study of Successful Candidates in Song Dynasty and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Ancient Poems and Essays. He also is the leader of the editing committee of Three Character Classic and published several academic essays. He integrates his academic spirits and experience in his and encourages his students to explore in practices.

FU Xuan-cong; the past 6 years; academic activities and researches

I206

A

1006-5261(2011)04-0001-04

2011-06-03

卢燕新(1967―),男,陕西柞水人,讲师,博士;张骁飞(1978―),男,河南荥阳人,博士;鞠岩(1981―),男,山东文登人,博士。

〔责任编辑 张彦群〕

猜你喜欢
傅先生学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傅先生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谁远谁近?
一个白求恩式的人
——在傅炯业先生李梅英女士金婚庆典上的讲话
软笔的硬度
傅庚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