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优势明显 超越广陶并非神话

2011-08-15 00:45严涛
陶瓷 2011年5期
关键词:夹江四川广东

■文/严涛

夹江优势明显 超越广陶并非神话

■文/严涛

陶瓷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发展至今,行业内各项机制已趋于成熟,生产规模也已由当初的小作坊生产转变为如今的规模化生产,实现了生产、经营与销售配套的终端产业链模式。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国,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目前,虽然我国陶瓷企业众多,各地交流畅通无阻,但地域差异依旧明显异常,广东陶瓷品牌依然牢牢占据着国内大部分市场。尽管近年来四川陶瓷发展迅猛,并已成长成为国内又一个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然而,广东陶瓷品牌的龙头地位依然不可撼动。面对强大的广东陶瓷,四川陶瓷就确无超越之法吗?近日,笔者从成都陶瓷市场上了解到,虽然市场上广东品牌随处可见,然而,四川陶瓷依然拥有诸多广东陶瓷不可比拟的优势。

生产成本低

众所周知,想方设法将生产成本降至最低是每一个生意人或企业的愿望。目前,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用工成本增加,货币贬值速度越来越快,运输成本甚至也已成为企业销售链上不可忽视的环节,生产成本已成为各行各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些因素的制约让各地陶瓷产区叫苦连天。与此同时,陶瓷市场动荡不安,企业不敢率先涨价,担心一旦出头涨价,便会被消费者淘汰。

作为全国四大陶瓷产区之一,夹江同时具备多重优势。首先,夹江陶瓷是四川,乃至整个西部的代名词,域内拥有丰富的页岩等原料,大大降低了当地的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相对于其他陶瓷生产基地而言,夹江陶瓷运至川内,或是整个西部市场的成本都会低很多,区域优势为当地陶瓷企业节省了运输费用;再次,当地政府也为陶瓷企业提供了众多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为陶瓷企业生产解除了后顾之忧。近年来,由当地政府牵头,众陶瓷企业通力合作的夹江陶瓷节对四川陶瓷进行了大力宣传,为四川陶瓷品牌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打下了基础。

利用最新技术实现共同发展

目前,企业间的竞争日渐激烈、残酷,夹江陶瓷企业也不例外。早在2005年,米兰诺、华宏等8家陶瓷企业就曾投入2亿多元进行技改扩建,实现了企业在产品结构和质量上的改善和提高,使产品上档升绩。还有部分陶瓷企业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建立自主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创新和攻关,力争每年推出5-8个自主创新产品。

在土地、银根紧缩的宏观调控下,新征用地成本高、难度大,新上项目贷款难。针对这一情况,夹江陶瓷基地重点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弱小、倒闭企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成为自身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有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夹江县建陶企业共兼并6家,重组1家,租债生产9家。累计盘活存量8400万元,注入增量2000万元,净增生产能力1650万平方米。此外,一些较小的企业因无法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便主动将企业进行转型,为大企业生产配套产品或设施,走专业化生产道路,促进了市场的专业分工。

截至今年,夹江不少陶瓷企业已拥有了个性化产品,实现了产品差异化。万茂、巴丹、建辉、米兰诺、树功等7个品牌分别获得四川省名牌产品和四川省著名商标,新中源、新万兴、建辉、米兰诺、科达也在申报国家级免检产品、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

地域优势便于扩张壮大

四川拥有西南地区,甚至整个西部最多的人口,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省,拥有庞大的消费者群体。同时,夹江也是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优越的地理位置更有利于四川陶瓷品牌走出去。

近年来,夹江陶瓷企业不断在西南、西部各地市场以直营店或代理的营销方式与其他品牌进行军备竞赛。虽然目前广东陶瓷在很多地方仍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四川陶瓷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多品牌产品已顺利地打入东南亚市场,还有一些陶企积极开发国际市场、高端市场和特定市场,产品已出口至西班牙等发达国家。

虽然四川陶瓷品牌已在国内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是未来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众四川陶瓷企业能不断加强自身实力和市场应变能力,敢为人先,顺势而为,逆势而上,超越强大的广东陶瓷的阻碍, 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夹江四川广东
A gift I treasure
乐山市夹江县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加快建设县域经济强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广东舆情
夹江立足国内求发展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灾后两年新四川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