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法制化建设

2011-08-15 00:45隋秋敏
关键词:职业化专业化队伍

隋秋敏

(广州大学桂花岗纺织服装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法制化建设

隋秋敏

(广州大学桂花岗纺织服装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积极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法制化进程,是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必要准备和前提条件。因此,要保证有法可依,完善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同时要求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以及政治辅导员自身做到有法必依,在实践中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高校辅导员; 职业化; 专业化; 法制化进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发[2004]16号文件)和2006年9月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颁布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学界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问题已有较多的论述。在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理念的指引下,完善的法律保障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法制化刻不容缓。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以及法制化建设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是使高校辅导员工作成为一种专门性的职业,符合职业活动所具有的社会性、稳定性、专门性和长期性,逐步形成辅导员职业所特有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及行为标准的过程。所谓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队伍经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掌握并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符合专门职业标准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关系上看,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辅导员工作首先要成为一种稳定的、可长期从事的职业才谈得上专业化的问题;而专业化的过程也有助于辅导员职业的形成,是辅导员职业化的推动力,特别是在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还处于不太成熟的情况下,两者更是相辅相成的。

法制化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法制化,即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法律化、制度化建设,它是我国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法制化建设的不足

(一)法律文件指引的滞后性延缓了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进程

从法律文件上看,以专职辅导员为主的工作思路在近几年才予以确定。高校辅导员的角色经历了由兼职——以兼职为主的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的专、兼结合的演变过程,由于专职化是职业化、专业化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可以把这一过程理解为向职业化、专业化的走向。最早对专兼职辅导员身份进行明确区分并确定专职辅导员数量的法律文件是教党[2000]21号文件,直到中发[2004]16号文件中才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无论在实践中是否已存在大量的专职辅导员,法律文件指引的滞后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脚步,长期以来对“专职性”的忽略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辅导员队伍的高流动性和非专业化,而高流动性特征也恰恰违反了辅导员职业化的稳定性特征。

从教社政[2005]2号文的规定可以看出,教育部虽然肯定了高校辅导员的专职化,但同时鼓励短期性辅导员①与兼职辅导员的存在,或许这是针对高校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而采取的应急性办法和措施。但不可否认的是,此类规定为辅导员的短期性提供了继续存在的温床。辅导员工作周期短、队伍不稳定也与辅导员职业化的长期性特点背道而驰,这将导致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进程缓慢。一方面,人员流动过快、工作时间短的现状使多数辅导员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不能潜心钻研业务,不能安心本职工作,更谈不上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由于辅导员队伍频繁换人,工作失去了稳定性和连续性,辅导员和学生互不熟悉,也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队伍要实现职业化发展必然困难重重,缺乏人员基础。

(二)相关规范性文件位阶较低,没有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上升到法律②层次

从法的效力位阶来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修改的法律效力位阶高于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而行政法规的效力位阶高于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纵观以上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范性文件中,大部分规范性文件为教育部等国务院部委颁布的行政规章,法律位阶较低,作为指导性文件的中发[2004]16号文件为中央文件,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反观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却没有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规定。缺乏高位阶法律层次的相关规定仍使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存在不小的差距。

(三)辅导员的法律地位仍不明确

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存在着角色定位不明、身份不清等问题,高等学校辅导员的教师身份一直颇受质疑,辅导员对自身的规划和发展倍感困惑,这些都延缓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教社政[2005]2号文中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三条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处于上位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对高校辅导员的教师属性问题均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或说明。因此,笔者认为,辅导员的法律地位仍不明确,还需法律的明文规定。

三、积极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法制化建设

(一)完善法制,保证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法可依

1.以法律的权威性明确高校辅导员的法律地位,统一思想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高校其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鉴于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应该适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明示的法律条款将辅导员的法律地位给予界定,并明确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让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和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法律法规层面。这不仅使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有一个稳定、长久的法制保障,而且有利于全社会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作用有全面、准确的认识,真正树立起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理念,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2.将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纳入法律保障范畴

法律与政策的最大区别即是其权威性、强制性和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将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及权利义务内容、配备与准入制度、培养与发展机制、管理与考评标准等制度保障明确规定在法律法规之中。因此,应该尽快完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使其上升为行政法规,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力,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供一个刚性保障。

(二)有法必依,在实践中积极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实施细则,增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可操作性

为保证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提高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想认识,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为基础,结合本省、市的具体情况,制定各地关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实施细则、办法等,在实施细则、办法中将相关原则、规则、标准予以量化、细化规定,增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可操作性,加强法律指引的具体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法制保障。例如在辅导员选聘标准的问题上,《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1)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2)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3)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可以把这一规定视为关于高校辅导员选拔的“国家标准”。以此为基础,各省、市即可结合本省、市的实际情况,在学历、学科等方面进行细化规定,进一步明确相关标准,增强各高校在选聘辅导员过程中的公正性和实操性。

2.各高等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方向,探寻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路径

各高等学校作为辅导员的直接管理主体,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最直接和重要的执行者。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指引下,各高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明确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在入职标准、培训机制、相关待遇等各个方面为实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探寻新的路径,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在选拔辅导员时,高校应根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划制定出选拔的总体数量和群体结构,严格按照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人数200∶1或按照研究生300∶1的比例标准配备专职辅导员。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的选拔一样重视辅导员的选聘工作,严把“入口关”,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公开招聘、公开考试、公平录用的原则,真正把“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是辅导员专业化的重要内容,高校应把对辅导员的教育培训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要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考虑,将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短期培训与学习进修,理论培训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选送辅导员报考国家职业指导师、国家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推荐优秀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等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与此同时,高校应在辅导员培训深造、前途发展、各种待遇上予以政策支持和保障。在思想工作进网络、进公寓、办公无纸化的今天,学校要为辅导员的工作提供应有的后勤保障和便利条件,要加强辅导员的物质生活待遇保障,使他们的收入不少于同级别专业教师的水平。

3.辅导员要加强自身建设,摆正心态,积极进取,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的中流砥柱

在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宏观发展趋势下,辅导员自身应正确认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前景,在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指引下,积极通过自主学习与参加教育培训等方式,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个人素质,立志长期投身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精干高效,乐于奉献,以辅导员工作作为事业发展依托,以专家型辅导员作为事业发展方向。

注释:

①参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从本校免试推荐的硕士生、博士生中择优选聘专职辅导员,专职从事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攻读研究生学位。”

②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此处的“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

[1] 周先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必须强化五项机制[J].湖南社会科学,2006,(3).

[2] 彭庆红.试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3] 朱平.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2).

[4] 曹麒麟,李向成,张滟.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必要性分析与可行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

[5] 周先进,张亚南.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优化思路——以湖南省95所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6] 陈玉民.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7] 张革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目标诉求和路径选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

[8] 任新红,夏夏.从角色定位看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与美国高校对比[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9] 张杰.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能力的构成及其提升策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10] 周邵生.人文素质与辅导员职业发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Abstract:Running schools according to the law is the inevitable dir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and promoting leg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on college counselors is the necessary preparation and prerequisite.Therefore,we must ensure that there are laws to go by and be observed strictly by education departments,universities and college counselors,so as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ounselors actively in practice.

Key words:college counselor;professionalization;specialization;legalization

Leg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on College Counselors

SUI Qiu-min
(Guihuagang Textile and Garments Institute,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405,China)

G647

A

1674-0297(2011)04-0105-03

2011-01-27

隋秋敏(1982-),女,吉林白山市人,广州大学桂花岗纺织服装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研究。

(责任编辑:张 杰)

猜你喜欢
职业化专业化队伍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