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产业经济发展适切性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2011-08-15 00:45曼,刘
关键词:重庆市重庆设置

李 曼,刘 颖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重庆400015)

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产业经济发展适切性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李 曼,刘 颖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重庆400015)

专业是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对接口,如何使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以重庆市为例,从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就业结构、人才需求结构分析,找出目前重庆市各高校专业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本科; 专业设置; 产业经济发展; 适切性

重庆正处于新一轮的发展期,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类型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使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一项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一、重庆市本科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现状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

从产业结构来看,2005~2008年重庆市三大产业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2.65%、55.15%和42.2%①,第二产业比重最高,呈“二三一”模式。但从农业与工业的贡献率来看,差值为51.9%,城乡差别较大,二元结构比较突出。2008 年重庆三大产业结构比为5.0∶56.9∶38.1②,同年全国为10.6∶46.8∶42.6③,除第二产业外,重庆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均低于全国水平;重庆市2008年三大产业对应的专业设置比为6.6∶31.8∶61.6④。可见,重庆市本科专业设置的分布与产业结构的整体构成比例不太协调,其中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与第一产业对重庆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基本持平,其匹配度较高,这符合产业结构变动发展的基本走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即专业分布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与两大产业的贡献率极不匹配,分别相差25.1%和23.5%。

(二)专业设置与行业结构

重庆具有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国家工业基地的基础,从行业结构来看,重庆市机械、化工、冶金、食品和纺织工业实力较强,交通机械、仪器仪表、通用机械和常规兵器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某些行业人才缺口较大。2008年农业、建筑业、金融业、采矿业和物流业分别占社会总产出的 6.5%、12.0%、1.7%、1.9%和 4.6%⑤,对应的本科专业百分比分别为 6.6%、3.1%、3.6%、2.6% 和 3.1%⑥,其中农业类专业结构与行业结构差值在0.1左右,基本上趋于平衡状态;金融业和采矿业专业设置基本上能够覆盖行业结构,差值分别为1.9和0.7;建筑业和物流业矛盾比较突出,呈现负增长趋势,尤其是建筑业,其专业结构与行业结构的差值达到-8.9,出现专业设置与所面向的行业结构严重不对称的局面。

(三)专业设置与就业结构

从专业结构来看,2008年重庆文学、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的专业结构分别为24.9%、2.6%、25.6%、10.1%、5.6%、7.4%、3.1% 和 17.2%⑦,这八大学科对应的就业结构分别为25.1%、2.6%、26.4%、9.7%、5.2%、7.1%、2.4%和 1.7%⑧。其中文学和工学两大学科门类的专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呈负值,分别为-0.2和-0.8,但离零点差值不大,说明重庆市高等本科院校在这两大学科门类专业设置数量与重庆市的就业人数基本上是适应的,但专业培养结构与规模略显不足;理学、经济学、法学与教育学四大学科专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差分别为0.4、0.4、0.3 和 0.7,专业培养规模与结构略高于社会实际需求数量;其中管理学专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差值达15.5,矛盾最为突出,专业设置与就业人数严重不匹配,供大于求。

(四)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结构

2010年重庆三大产业对应的专业种数分别为10个、46个和106个,对应的专业布点数分别为10个、128个和343个⑨。从人才需求情况看,根据重庆市统计局发布的《重庆市人力资源现状研究》调查报告,对“十一五”期间重庆紧缺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2010年重庆第一产业的人才缺口近万人,占人才缺口总量的2.1%;第三产业的人才缺口为5.78万人,人才短缺率为3.46%;第二产业供求矛盾最为突出,人才缺口达40.6万人,占全部人才缺口的85.7%,并且以17.98%的速度逐年递增。从目前重庆市本科专业设置的覆盖率和培养规模来看,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切性不高。从行业结构分析,汽车摩托车和装备制造业的人才需求将达到42.17万人,人才缺口14.64万人;建筑业需求量年均增长14.74%,而人才资源量年均增长2.4%,2010年人才缺口6.96万人;金融保险业人才需求快速增长,年均增长幅度达10.8%,缺口为1.48万人;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缺口0.23万人⑩;而建筑业和物流业的专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呈负增长趋势,金融业的差值也在1.9左右。

二、重庆市本科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面向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的专业覆盖面不大

2008年1~9月,重庆汽车工业总产值达到1 470.6亿元,利润达52亿,化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达338.7亿元,冶金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47.5亿元⑪。截至2006年底,这几大行业研发人才拥有量整体偏低,其中金属制造业3 066人、医药制造业1 693人、机械制造业2 791人、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1 093人。从发展态势来看,近三年研发人员呈不断增加趋势,但培养的专业人才规模与能级尚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后依靠人才集聚效应带来的发展需要。其中,汽车制造业只设置了车辆工程与汽车服务工程2个专业,且汽车服务工程为2006年新增专业,招生人数相对较少,截至2010年仅有一届毕业生,培养规模为2 144人,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根据《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2009》所列专业目录,化工与制药类共有4个专业种数,目前重庆只设置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制药工程2个专业,培养规模为228人;食品制造业在重庆整个工业生产总值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只设置了2个相关专业,5个专业布点,与专业设置大全中的8个专业种数相差较远;机电业重庆只设置6个专业种数,与《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2009》所列31个专业种数也有较大的差距。从总体上说,面向重庆支柱产业的专业种数覆盖面不大,当前重庆市经济结构正朝着“一大三强”(“一大”即壮大汽车摩托车产业,“三强”即培育做强装备制造业、资源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业结构迈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将是人才需求的重点,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是今后较长时期重庆市人才供求的主要矛盾。

(二)面向高新技术产业的专业设置相对滞后

2009年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突破了1 000亿元,达到1 028.22亿元,实现利润64.35亿元,同比增长达7.6%⑫。自2007年以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仅用两年时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就从630亿元上升到1 000多亿元,年均增速27.7%,但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中,属国家统计标准的高新技术领域产值比例并不高。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中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监测领域的情况如下:化学原料及制品总产值为90.94亿,占全市高新技术增加值的比例为26.2%,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但目前重庆高校设置仅3个相关专业,专业布点只有11个,专业设置明显滞后于该产业发展。电子通讯及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服务及软件、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分别为 41.77、3.95、31.29、27.29、75.98 亿元⑬,占全市高新技术增加值比重为 11.9% 、1.1% 、9.0% 、7.9%和21.9%⑭,其中新兴的航空航天制造业在重庆高校专业设置中尚属空白。

以目前矛盾最为突出的电子信息业为例,按政府规划,在“十二五”期间重庆市IT产业要实现年产值1 000亿美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2010年初,惠普重庆电脑生产基地的竣工投产实现了重庆笔记本电脑制造的零的突破,开启了重庆IT制造的新纪元。2010年10月,宏碁公司全球综合性基地落户重庆,使重庆距离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产业基地的目标又进了一大步,对重庆整个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重庆IT人才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计算机硬件、电子技术、游戏动漫等服务领域,其专业种数有6个,专业布点达51个,几乎每所本科院校都设有与信息产业相关的专业。而人才市场迫切需要的是系统架构、项目设计、基础性软件开发及中高级管理类人才,特别是开发管理类高级人才,从重庆专业设置来看,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对应的专业种数为2个,对应的专业布点只有7个。由此可见,面向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的本科专业设置亟待优化调整和增大比例。

(三)专业设置缺乏职业针对性

职业针对性是指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之间的密切程度。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学科专业设置与就业的相关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生、家长、用人部门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并且不断被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强化。不同学科毕业生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在相关程度上差异十分显著,土建类、艺术类、机械类、临床医学类等相关程度较高,分别达100%、82%、76%和75%⑮,文学、历史类专业相关程度最低,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相关性只有57%左右,说明在文学、史学等专业毕业生较少使用到本科所学的专业、技能。在行业性、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里,如艺术、工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目前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并不完全切合,这是我国专业设置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同时也是重庆各高校专业设置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除了建筑类专业与工作相关性100%外,大部分专业都徘徊在70% ~80%之间,电子信息类67%、电气信息类71%、经济学类71%,说明即使专业与工作相关度较高的学科领域,专业适切性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四)部分专业毕业生供求关系被动

麦可思调查的重庆2008届本科各专业大类毕业生中,工学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92%),教育学(69%)最低,比全国和重庆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半年后平均就业率分别低了19和20.3个百分点⑯。重庆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量最多的5个专业分别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工商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失业率分别为 7.6%、5.8%、4.9%、4.0%、3.6%⑰,失业人数占了本科失业量的25.9%,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同时也是2007届失业最多的专业⑱。重庆22所本科院校(包括民办院校)中有21所设置英语专业,占整个重庆高校的95%,且招生规模偏大;有17所本科院校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占77%;13所院校设置工商管理专业,14所院校设置国际与经济贸易专业,12所院校设置法学专业,分别占整个本科院校的59%、63%和55%⑲。从专业设置和失业率对比的数据可以看出,高校自身专业设置供求关系被动。

三、提高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适切性的对策

(一)正确处理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与前瞻性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需求预测机制[1]

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就业人口的预测;二是根据经济增长趋势测算各大行业、各大产业所需的人才数量与规格;三是定期发布本市各区域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趋势和供求关系。教育主管部门还要配套发布各专业的就业率、现有的专业种数、专业布点和培养规模等信息数据,为高校专业设置提供决策参考,引导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鼓励高校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首先要建立学科设置评议委员会,制定学科专业设置的管理制度与方法;其次,在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中引入市场选择与调节机制,可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联合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深入各行业调查研究,鼓励高校定期组团到企事业单位调查毕业生质量、发展情况、反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意见,根据调研结果调整专业设置,深入剖析本校是为什么职业群培养人才的,紧紧瞄准该职业领域今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自己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并对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主动适应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府部门加快完成专业发展信息跟踪与收集系统。首先从高校入学者对各专业的选择开始记录,入学报考信息反映着社会和个人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市场需求,对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有重要影响;其次收集国内外高等教育专业发展信息,密切跟踪其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新动向;再次是就业市场中各学科门类及专业方向的竞争比、工资水平等,根据发达国家教育经济学的实践研究,运用毕业生就业工资信息反馈系统,可以较早地预测未来对各高校各相应学科专业的市场需求[2]。

(二)正确处理专业口径与社会职业的关系,遵循“宽窄并存”的专业设置原则

高校应遵循“宽窄并存”的专业设置原则,专业设置的口径应考虑专业、行业、职业之间的关系。

如果某个专业面向的职业分布行业面小,而且在行业中人才需求比较集中的话,则可以开设窄口径的专业,从而使岗位的针对性更强,如文秘、会计、金融等社会需求面广、技术要求精深的服务领域和职业岗位,应单独设置窄口径的专业。

对那些专业覆盖面窄的专业,可以将相近的职业岗位组成职业群作为设置专业的基础;对某些知识结构相近又相似、跨行业的职业岗位群,可按照技术领域的某一类技术作为设置专业的基础,此类专业应具有较宽的专业设置口径。因为这些专业的职业稳定性相对较差,而宽口径可以满足其岗位迁徙的需要。

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实现专业的“宽窄并存”,专业设置着眼于同行业或某一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开设的专业不一定多,但专业口径及其覆盖面应当拓宽,然后在宽口径下面设置多个专业方向,从而实现窄口径的目的[3]。

(三)正确处理专业设置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一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多元化。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表明,单一的批量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多样化、多层次的社会需求,培养目标应该是多层次、动态性的。以机械工程类人才为例,可按照专业人才和非专业人才培养,专业人才可按设计工程师、技术工程师和操作技师3个小类培养,非专业人才可按照与机械行业相关的营销、管理、外贸3个小类培养,在专业大类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满足市场需求专业化与细化的要求。

对不同专业进行分类招生。与支柱产业相关的专业可以常年招生;与传统专业相关的产业延伸专业是主干专业,可以隔年招生;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可采用与企业联合的方法。这样,不仅能满足企业用工的需求,而且把握住了产业核心技术及其发展方向;不仅从技术层面上专业与企业对接,而且提高了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

拓展和丰富本科专业设置形式,实现本科教育类型和方式的多样性。国家应尽早修订新一轮的专业设置目录,增设边缘学科、跨学科、高新技术类专业,鼓励设置特色专业,并对其修读方式和设置等进行详细的规定和指引。高校要充分利用其办学自主权,积极改革现行的专业设置模式,突破按照传统的学科门类设置专业的形式,积极试行按文化传统、职业方向、问题研究、未来发展等多种形式设置本科专业,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四)正确处理立足区域与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关系,突出特色专业和新兴专业

重庆应有计划地扶持一些能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和高新技术专业。专业设置应确定着重培养能从事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环保、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人才作为重庆市人才培养的重点。针对重庆市在汽车、摩托车、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有一定的发展优势,目前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应把对此类专业的技术培养作为重庆市经济发展的支撑。

对历史上曾有较好基础,目前由于技术和设备落后处于相对困难的冶金、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应着重为其培养和输送掌握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相关专业人才,加快这些产业的改造,使其新生,重新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使重庆逐步发展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商贸中心。

注释:

①②③重庆市2005—2008年第一产业贡献率分别为5.4%、-6.8%、6.8%和 5.0%,其中 2006 年旱灾,第一产业呈负增长趋势,数据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年鉴2009》。

④依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 2002),第一产业为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对应的本科专业百分比=各大产业对应的本科专业数/在渝高校开设专业总数。

⑤⑲根据《重庆统计年鉴2009》、《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培养规模2008》、《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整理而成。

⑥各行业占社会总产出的百分比(行业结构)=各行业产出/第一产业产出+第二产业产出+第三产业产出;对应的本科专业百分比=各行业对应的专业总数/在渝高校开设的专业总数。

⑦专业结构=在渝高校各专业毕业生数/11大学科门类总毕业生数。

⑧就业结构=各学科门类就业率×各学科门类毕业生数/在渝高校当年总就业人数。

⑨⑩资料来源于《重庆市人力资源现状研究》、《重庆市教育事业统计分析资料2009》。

⑪⑫数据来源于《重庆蓝皮书2009年行业发展报告》。

⑬⑭数据来源于《2010年重庆科技统计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高新技术产业——重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和希望》。国家监测的高技术产业包含核燃料加工、信息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公共软件服务,共8个领域58个行业小类。

⑮⑯⑰⑱⑳数据来源于麦可思的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1]许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互动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2]谢仁业.上海高校学科专业调整研究报告,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王成涛,张健明.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2).

Adaptability of Majors in Regular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and Industrial Economy Taking Chongqing as a Case

LI Man,LIU Ying
(Office of Higher Education,Chongqing Institution for Education Research,Chongqing 400015,China)

Major is an interface of education and economy,how to combine the major-established and economic structure upgrading is a meaningful task,Chongqing is taken as an exampl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jor-establishment and structure of economy,structure of sector,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talent structure is analyzed to find the problems in major-establishment.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major-establishment;industrial economy;adaptability

G64

A

1674-0297(2011)04-0095-04

2011-04-20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高等院校重点课题“重庆市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机制研究”(编号:2008-GJ-248)的阶段性成果。

李 曼(1980-),女,河南南阳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李晓梅)

猜你喜欢
重庆市重庆设置
重庆客APP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