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动性的思考

2011-08-15 00:45刘大康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刘大康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1120)

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动性的思考

刘大康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1120)

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主动性不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所以主动性不够,主要是因为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心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方式过于被动。因此,要真正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主动性

大学生群体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其心理健康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健康。近年来,大学校园休学、退学、自杀、杀人等现象日益增多,特别是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出现以后,大学生心理问题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全面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协调发展,是高校面临的十分紧迫的重要课题。

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作为施教的学校和教师来说,主动性不够是造成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本文拟从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动性的角度进行论述。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主动性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高校轻视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在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及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通力协作和密切配合下才能顺利进行。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在这些高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和应付上级检查及汇报工作的装饰物。

(二)部分高校混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概念

部分高校坚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原则来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完全地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使其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把心理咨询教师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管理体制中。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能够走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的范围,没有能够获得与思想政治教育同等的地位。

(三)高校内的部分教职工缺乏主动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

部分教职工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而已,与其他部门和工作人员并无密切关系。事实上,营造校园心理和谐氛围的主体应该是学校内的全体教职员工。因此,作为高校的一员,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从事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并确保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心态正常。

(四)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师资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可以决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有效地开展。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专职心理咨询师不能专心从事心理咨询;第二,心理咨询室从业人员的组成结构不合理;第三,专职心理辅导员与在校学生的师生比例较低。

(五)缺乏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许多高校都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甚至误把心理学当成心理健康学,将心理学教师当成心理咨询师,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套用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授。

(六)心理健康教育以补救性为主,忽视了预防

目前,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补救性为主,重点放在个别有心理困扰和问题的学生身上,没有投入较多的精力对大学生进行分类研究,没能有针对性地关注大学生中一些心理方面的高危群体,如新生群体、贫困生群体、毕业生群体等,为其进行有效的辅导和咨询。学生中出现问题或者说是问题暴露得过于明显才想办法去解决,而且解决方式也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同时,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采取多样的预防措施,没有实施即时监控。

(七)大学生心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大学生心理问题很复杂,更多变,具有独特性。从中学到大学,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他们的年龄和社会阅历又决定了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矛盾性,理想与现实、友谊与爱情、复杂的人际关系,茫然的未来……,这些都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竞争的加剧,人们压力的增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八)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不到位

大学生们有较强的个人独立意识,崇尚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不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同时受传统文化影响,表现出注重“面子”,控制乃至压制情绪的表达,难以开放自我。他们认为心理问题是个人隐私,不可轻易让外人了解,甚至一不小心被别人知道了都是一件特别丢人的事,即使要求助也大多通过人际交往处理,他们的求助对象多是身边的同学、朋友,而不是家人和亲友,更不是陌生和具有专业技能的心理服务人员。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动性的几点思考

(一)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

高校领导应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实践和应用科学发展观育人,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三)多措并举,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大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支柱。大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科学地分析问题,乐观自信,热爱生活,自强不息,拼搏向上。这样有利于保证心理健康。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应对各种矛盾及冲突的心理适应能力。

2.建设专业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立长效监控机构体制

对学校来说,除了选派经过相关专业系统学习和训练的教师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的专业教师外,还要建立一个高标准、设备齐全、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高校班集体建设的直接指导者、组织者、协调者,是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促进者,也是学生最信任的心理医生。辅导员应该积极主动地走近学生,关爱学生,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向,与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合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最重要的是在学生中培养一批学生骨干,做心理咨询员、朋辈辅导员。由于他们与同学们朝夕相处,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并随时与老师联系,可以使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解决。

3.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重视心理卫生

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健康心理学”等选修课或必修课或讲座,开展心理训练,帮助大学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通过给学生开办讲座的形式,告诉青年大学生心理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以及预防和矫正办法。利用墙报、广播、电视、报纸、小册子等多种媒体和手段,广泛宣传心理卫生常识,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以及学会各种心理自我应对与求助的能力。

4.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干预三级网络

加强领导,成立以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为组长,有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顺管理体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是德教工作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心理健康咨询、干预、协调两大功能构成。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与咨询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协调和管理全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咨询、干预、协调工作。各院系成立大学生心理辅导室,主要职能是:负责对本院系学生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与心理辅导、干预工作。各班级成立大学生心理小组,即学生的心理自助组织,由班级(宿舍)中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心理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学生干部和学生组成,主要职能是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朋辈互助作用。

5.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心理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严肃活泼、松弛有度的作息安排,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业余文化生活,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都可以成为一种心理背景,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添情趣和色彩。反之,呆板的生活节奏,沉闷、压抑的校园氛围,则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6.加强心理健康的督查和研究工作

各高校分管领导要定期听取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协调学校各有关方面共同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工作。

7.鼓励大学生参加心理咨询

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可以及时疏通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以及其它心理疾病,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心理咨询工作是培养和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也是高校医疗工作和德育工作的一种必要补充。

[1]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Z].2005.

[2]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Z].2001.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06-13.

[4] 李逸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及措施[J].石油大学学报,2003,(3).

[5] 宋颖惠,李志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3(4).

[6] 张为红.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8(3).

[7] 朱莉.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新思考[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

[8]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卫生[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9]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10] 仲稳山,李露.现代德育概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5).

[11] 仲稳山.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运行与评估[J].职业教育研究,2010,(2):23 ~24.

[12] 宋凤宁,黎玉兰.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误区[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2).

[13] 仲稳山.高职与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职业时空,2009,5(8).

Abstract:To strengthe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that the initiative is not enough is caused by the weak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The reason is that the school does not put enough emphasis,the complexity of thei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y and solve problems too passively.Therefore,it is quite necessary to truly pay attention 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multi-channe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network system.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mental health education;initiative

On Strengthening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itiative Thinking

LIU Da-kang
(Chongqing Polytechnic College,Chongqing 401120,China)

G64

A

1674-0297(2011)04-0118-03

2011-05-09

刘大康(1955-),男,重庆市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及行政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张 杰)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