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盐文化资源保护评析与旅游产业开发

2011-08-15 00:43张弘
关键词:井盐盐业旅游

张弘

(成都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四川盐文化资源保护评析与旅游产业开发

张弘

(成都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以自贡地区盐文化资源现状为例,对该地区盐文化资源开发当中存在的发展缓慢、保护完善、创新建设等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四川自贡具有丰富的盐文化旅游资源,但盐文化旅游总是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盐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不够、缺乏品牌建设意识、、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创新力差和宣传资金投入不足等,四川盐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必须建立井盐文化保护区、抢救盐文化的文物古迹、开发特色化的民俗文化景观,包括发掘盐帮菜等特色饮食,全方位地保护盐文化资源,才能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四川盐文化;盐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开发

四川自贡为千年盐都,盐业资源和开采生产的历史久远,具有丰富的盐文化旅游资源[1]。可是近年来盐文化旅游总是不尽如人意,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 盐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盐文化旅游产品发展缓慢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早在1959年就设立,这是中国更是世界唯一的盐业历史博物馆。然而据近期统计“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的年接待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15万人直线降到现在的不足10万人,在四川省80个景点接待人员排位中,也由41位降至53位[2]。

自贡盐文化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种类多。然而开发的水平却相当出人意料,其认同感、人数、收入等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这是因为自贡本身对其盐文化旅游的期望和认知都不高。比如,如果一个外地人来到自贡想要找到西秦会馆是得花费不少周折的,并且其周边充斥着现代各种商铺的高音喇叭和杂声。而王爷庙、张爷庙现在完全是打麻将的场所。

(二)盐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井盐文化的历史符号已经消失,还有一些也已破败不堪,或散落在民间。盐文化资源的开发,应该是先把保护放前头,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性。

如著名的自贡天车已大部分消失,从总数13000多个,到现在只剩下十几个。与盐业相关的古街道,许多建筑、民俗民风等也在不断消失。另外不计其数的井盐文物被外地的文物爱好者或文物贩子收购,流失到了各地,目前部分地方完全视而不见,精力完全放在了见效快的产业和纳税高的市场,导致这种状况还在继续。

(三)盐文化城市品牌建设意识缺乏

作为文化形态的城市精神,如同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样,是城市的名片和品牌,它对外有影响力,对内有凝聚力。以井盐文化为主的城市精神应当包含些什么[3],其盐文化品牌标识应是什么?

文化旅游开发,必须得要结合开发对象的现状、价值、优势等因素,在实施前就应该要加大力度调研监管,且抓住时机迅速实施。如早在2005年自贡就首先提出要投资几个亿建中国盐文化博览园,建自贡的“死海”。结果遂宁大英县抢先实施,成为了大英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导致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和开发者品牌建设意识不强。

(四)盐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创新力差

自贡井盐积淀下丰厚的文化内涵:古盐场、天车、盐业会馆、古街、古盐道、钻治井工具,盐帮菜如毛火锅、火边子牛肉等。参观项目以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燊海井为主,展览单调、陈旧,艺术性、参与性、娱乐性严重不足[4]。

从前到现在,自贡的盐文化旅游相关的商品、工艺品仍然不见有效的创新踪迹。比如目前流行的盐疗养生产品、古街古镇、民俗文化旅游产品都未见有效的动作开展。与此同时,整合自贡众多的旅游资源,如灯展、恐龙化石、戏剧、饮食等,以及再将产品延伸推出精品旅游线路等都处于空白或初级阶段。这时候不断开发出适应旅游潮流的旅游新产品,是现在自贡发展盐文化旅游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盐文化旅游开发资金和宣传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是旅游开发的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没有资金的投入,那么硬件建设和促销宣传上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这么多的天车、古镇和古街道等,由于资金不足,无法做到有效的维护,而且宣传力度与别人比之相差太远。许多项目由于资金原因而无法实现,没有先期的投入就不可能会有预想的收益。无先期的铺垫,还想再进一步想要借鉴多方融资,制造特色营销根本是无从谈起。

以上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只有资源、只有设想是远远不够的,不加大开发、整合、调整、保护的力度,自贡千年盐都的地位会受到威胁,更会被旅游市场无情地抛弃,被人们遗忘。

二 盐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一)建立井盐文化保护区,弘扬优秀文化内涵

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特征是不可再生性,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没有保护就没有了资源,开发就无从谈起。故要在保护的前提下,以开发促发展,以开发促保护,让保护维持长久的发展[5]。

自贡的井盐保护区规划应当体现其建筑文化特色,如盐业建筑、生产、饮食等,挖掘、展示、宣传盐文化。应当从建设文化景观中来体现文化,结合建筑等景观来表现,才能有效地彰显盐文化的特色内涵。

(二)多方投资,抢救盐文化的文物古迹

盐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中,最大的难点是这些被破坏或濒于消失的文物古迹。如西秦会馆、王爷庙、南华宫、炎帝庙和盐商们留下的大量住宅物品等,除了内部结构和外观造型的修复,而其中装饰的木刻石雕是修缮的难点[6]。这需要大量财力,应多渠道、多方位引资,政府牵头,众人搭台,同唱盐文化资源保护建设这部大戏。借鉴遂宁大英县“死海”引资开发经验,加快修建的进程以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双赢。

(三)凸现盐文化品牌,振兴地方旅游经济

通过开发整合盐文化的内涵展现自贡特色的盐文化品牌。围绕“原真性”为中心展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风格,不能简单地照搬。通过对盐业会馆、古街等的保护性开发,促进盐文化名城的建立。个别盐业古镇,如仙市镇周边可以在已有的农业示范区的基础上,发展“多层次”农业,开辟规模型的乡村盐区游活动[7]。

盐文化保护区纳入规划项目后,再将保护方案呈报国家文物部门,争取专项经费。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先期改造和治理,必要的拆迁、维修先行展开,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市场开发商参与。这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多方面互为烘托,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设计开发特色化的民俗文化景观

自贡井盐文化是一种悠久而独特的文化,其流传至今的民风、遗物仍是盐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可以根据这些文化特色,开展相应的风俗活动。在已有的基础上,比如可以定期组织每年春季的川剧“品仙”大会,重现“不到自流井唱戏,算不了戏中仙”的场景。可从不同方面使自贡独特的盐文化功能和风物得以展现。

仿古旅游是利用今人与古人反差心理,让游客去模仿古代人们的活动,亲自体验井盐文化的内涵[8]。比如古街上休闲品茶、自贡小吃、川剧演出,也可模拟运盐产盐的景象,让游客体验实践。更可在某些地方进行茶艺表演,舞狮、灯展等专门的节目表演。这既降低了文化旅游门槛,又创新了自贡盐文化资源,促使自贡盐文化的吸引力得到加强。

(五)发掘盐帮菜的饮食文化特色

在两千多年的自贡井盐文化特定环境中,孕育出独具特色的自贡盐帮菜[9]。可借鉴川菜“上河帮”菜系成都的品牌战略,与媒体合作,通过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短信以及网站等媒体,聚成强有力的宣传攻势,从而为树立“盐帮菜”品牌垫定坚实基础。在旅游中,游客可以感受到盐文化中的特色饮食文化,比如在古镇或民居开展美食大赛,评选特色饮食店等活动。在游览的同时也可体验到特色的盐文化食品。

(六)浓化井盐文化氛围,整合和增加旅游项目

加强盐文化氛围,同时整合设计出典型的盐文化旅游商品,如盐井模型、人工盐品、饮食菜品、井盐疗养等。游客只要走进盐业景观,就立刻进入了不太熟悉的文化氛围,异质盐文化越浓,使人产生的新奇感、特色感、刺激感就会越强烈。

同时必须整合和增加现有各类旅游项目。自贡旅游资源当中,其最基础的是盐文化,但是最弱的也是盐文化。可以借鉴别人已有的先进做法,先整合借助已有的恐龙化石和彩灯相对强势资源,再来发展和促进盐文化资源开发。将这些已有的品牌资源相互融合,发展更高、更广泛的合作[10]。建设一批重点旅游项目,这里就务必结合营销手段来形成一个中心,其中又有众多特色旅游项目支持。比如以古天车区、盐文化保护区等为中心,接着设计出不同的捆绑旅游线路,各有不同主题,如古街区游、各会馆组合游、盐井—恐龙—灯会等捆绑式整合游。利用丰富的盐文化资源,开发和整合出种类多样、品种特别的旅游商品是相当重要的。

(七)保护盐文化资源,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起自贡井盐文化保护区,在这里就必须要遵循“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因为现有资源历经沧桑,能够保存至今,十分珍贵,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其历史风貌。对保护区内的违章建筑及一些与主题景观毫无关系、毫无特色、毫无品位的建筑垃圾要坚决拆除,在保护区的过渡带又需要安排好营销链接区、旅游商品区等。

有序、科学、合理地规划盐文化开发,不能随意破坏,更不能随意乱用资源。合理地对盐文化进行保护开发,加强古建筑、遗址的维护和修缮,保护原貌。尽可能延长盐文化旅游资源的寿命,促进其得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提升了井盐文化形象,结合旅游主导品牌和核心即盐文化产品的支撑,才能同时助推四川旅游产业发展,引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引爆点。与此同时也不能忘记,必须利用有效措施,统一规划,编制自贡地区的井盐文化旅游保护和开发规划,拟定先保护后开发的营销方案。通过上述井盐保护和开发的规范措施,以此引导井盐旅游的大发展。

[1]刘彦群.盐文化与旅游开发[J].盐业史研究,2005,(2).

[2]赖斌,杨丽娟.盐文化主题旅游产品的市场价值挖掘与深度开发研究——以大英死海、自贡盐都为例[J].人文地理,2009,(1).

[3]陈星生.井盐文化与自贡的城市精神[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6,(10).

[4]吴晓东.自贡盐文化旅游发展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9).

[5]李立华等.自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Z].自贡:自贡市旅游局,2001:17-18,57-58.

[6](美)费吉尔-哈特.梁鹰译.自流井考察记[J].盐业史研究,1991,(4).

[7]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8—69.

[8]方建英.运城盐湖文化及旅游价值探寻[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3).

[9]宋良曦.中国盐文化奇葩——自贡盐帮菜[J].盐业史研究,2007,(3).

[10]吴晓东.自贡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构想[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1,(6).

On Protection of Salt Cultural Resources&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Sichuan

Zhang Hong
(Chengdu University 610106,China)

This paper,taking the status quo of salt cultural resources in Zigong as an example,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issues of slow development,further protection and innovative constru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salt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area,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rescue and protect these resources,establish the brands and attract more participants.

F592.7

A

1004-342(2011)04-94-03

2011-02-27

项目简介:四川理工学院——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张弘(1974-),男,成都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井盐盐业旅游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实施三品战略 推动盐业健康发展
中国盐业双周新闻榜
中国盐业双周新闻榜(2018.12.01—2018.12.15)
漳县盐井历史概述
旅游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深处之味 寻访中国古盐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