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四海 二十春秋——中国茶叶博物馆专题化发展概览

2011-08-15 00:43王建荣
茶叶 2011年2期
关键词:茶文化茶叶博物馆

王建荣 张 佳

(中国茶叶博物馆 杭州 310013)

2011年4月,中国茶叶博物馆迎来了建馆二十周年的日子。从二十年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馆,到今天成为传播中国茶和茶文化的金名片,中国茶叶博物馆在专题博物馆建设的道路上探索了整整二十年。

中国茶叶博物馆位于杭州龙井茶区,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二层陈列大厅设有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等五个展厅,另有报告厅、会议室、贵宾接待室、茶艺教室、餐厅、茶楼等配套设施。现有工作人员近百人,年观众量四十余万。

建馆之初,馆区只有33亩地,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展厅1100余平方米。1998年二期建设完成后,馆区土地与建筑的面积翻倍增加。2004年,环境整合工程之后,博物馆打开围墙,迎来新的面貌。现在的茶博馆红瓦白墙,植物葱郁,流水潺潺,恰到好处的精美建筑点缀其间,可谓中国最美的博物馆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茶叶博物馆在文物馆藏、学术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成果丰硕,并被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茶叶博物馆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一道作为国家“七五”重点旅游建设计划项目由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立项。当时,中国共有200多座博物馆,其中大多数为省市县级历史类综合博物馆,专题博物馆几乎没有。中国博物馆事业历经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的博物馆数量已达3000余座,其中半数以上为专题博物馆。众所周知,我国的综合博物馆建设已经相对饱和,几乎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博物馆,目前正在建设和以后将要建设的博物馆都将会以专题博物馆为主。也就是说,今后中国博物馆业的发展,“专题化”将是必然趋势。

作为第一批由国家立项、投资的专题博物馆之一,中国茶叶博物馆已经成长为一家在本领域内拥有国际影响力的专题博物馆。本文将以中国茶叶博物馆为例,探讨专题博物馆的特色发展建设。

1 与相关行业保持密切联系与良性互动,是博物馆发展的保障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统计数据的分类方式,我国博物馆可以划分为专门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三类。专门性博物馆,也叫专题博物馆,是围绕某个专门主题,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某一方面相关藏品、文化的博物馆。

作为一个专题类的博物馆,不可避免地与所在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除了专题所在领域,专题性博物馆还与博物馆界、文物界等都有关联。从茶叶博物馆的实际情况来看,长期与茶界、博物馆界、园林界、教育界、旅游界保持着密切联系和良好合作。茶叶博物馆是在这些行业的支持和帮助下建成的,建成之后,又对这些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正是与这些相关行业的良性互动为博物馆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保障。

1.1 茶界支持顺利筹建,密切合作共促发展

茶叶博物馆以茶和茶文化为展示主题,筹建之初得到茶界的大力支持。以当代茶圣吴觉农为首的全国28位著名茶叶专家为茶叶博物馆写下建设倡议书,给予筹建中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宝贵的支持和帮助。一大批专家、教授为筹建茶博主动出谋划策,并提供宝贵资料。浙江省茶叶公司、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三利(非洲)公司等茶企业积极参与捐款,有些国际茶友也慷慨解囊相助。

1991年正式建成开放之后,茶叶博物馆开始了与中国茶业共发展的20年。到今天,茶叶博物馆已然成为中国茶和茶文化的代言人,在弘扬中华茶文化的同时,推动茶产业的发展。馆藏十大名茶以及馆藏名品名茶的推出就是与茶产业一个良好互动的例子,通过文化升级和资源整合使茶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1.2 博物馆界友情协助渡过创业艰辛,典范效应影响专题博物馆良性发展

茶叶博物馆建馆之初,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开馆之初展出的文物大部分是靠调拨和借展所得。文物部门和部分兄弟博物馆在文物展品上给予了茶叶博物馆最大的支持。如国家文物局流散文物处就提供了100余件三级以上茶具文物。

近几年,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购买、民间捐赠,文物馆藏已经得到大大充实,所有借展文物都已归还。

现在,经过20年的发展,茶叶博物馆成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国家二级博物馆,其展陈宣教、业界影响、文化品牌建设等工作都走在了专题博物馆建设的前列,成为专题博物馆建设的典范之一,为其他专题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之机。

1.3 园林界鼎力支持建设中国最美的博物馆,茶主题园林典范引领公园式博物馆建设

来过茶叶博物馆的人或许都会认为茶叶博物馆是全国最美的博物馆之一。她和大多数的博物馆是一座恢弘庄严的建筑不同,茶叶博物馆是一个开放式、生态型的园林博物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案例。这里是杭州市民喜欢的休闲地,也是中外游客体验茶主题人文景观的最佳场所。茶香墨香相映成趣的双香径、种植有160余个品种的茶树品种资源圃嘉木苑、仙风道骨的陆羽塑像、对应节气和茶叶生产季节的圭表……这些独具匠心的茶文化环境小品与馆区园林绿化、小桥流水的有机融合,造就了今天风景优美的茶叶博物馆。园林式茶叶博物馆的建设离不开园林部门和相关单位的支持和帮助,美丽的茶叶博物馆也成为茶主题公园建设的典范。

1.4 国家旅游局批准并支持建立,为杭州旅游业发展助力

茶叶博物馆是由国家旅游局立项的建设项目,选址于著名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自博物馆诞生之日始,就与旅游业结下不解之缘。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务院以“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为杭州明确了城市性质;2004年,杭州市获得中国茶都的称号。近些年,杭州旅游的旅游线路中出现了一个新的主题,那就是茶文化特色游。茶叶博物馆成为茶都品牌建设和杭州茶文化旅游的一块重要内容,并通过开拓思路、积极尝试,成功推出了中华茶文化体验之旅、茶都伢儿快乐学茶等旅游产品,成为中外游客体验中国茶文化的必到之处,为杭州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1.5 与教育界保持密切联系,完善社教功能服务学校学生

教育作为博物馆的三大基本功能之一,是博物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是终身教育的场所,是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产品的神圣殿堂。茶叶博物馆一直重视社会宣教工作,与教育界保持着密切联系。近几年,推出的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带给学生茶文化知识学习、茶科学知识普及、茶文化互动体验等多维教育,收到良好反响。教育部门和学校也积极支持博物馆社教工作的开展,为博物馆教育工作出谋划策,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在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科研工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 适应多方观众,形成良性互动,是博物馆发展的助力器

博物馆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终身教育机构,最终目标是服务观众、让观众满意;反过来,得到观众肯定,又将极大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茶叶博物馆位于西湖景区腹地,位置相对偏僻,这决定了来馆观众绝大多数为专程慕名而来的目标明确之观众。这其中包括专业研究者,茶文化爱好者,大、中、小学学生,媒体记者,政府政要人员,市民游客,海内外社会团体等。

在服务好来馆观众的基础之上,通过其他手段和精神文化产品辐射和影响更广泛之观众,让各方观众都能感受到博物馆的优质服务,把博物馆的精神和文化产品有效传达和传播出去,并形成良性互动,是近些年来茶叶博物馆一直在探索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之上收获一定成效和经验。

2.1 立足基本陈列展示,服务来馆观众

茶叶博物馆常年向观众免费开放,目前年观众量四十万左右。博物馆基本陈列《中华茶文化展》通过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五个主题的展示,向观众介绍茶与茶文化。2010年,博物馆对陈列大楼进行了提升改造,在展陈内容、陈设手法上实现了充实和提升,并辅助使用高科技展示和互动技术,增设“以茶代酒”、“以茶养廉”的动漫小故事,茶马古道场景复原,茶园风光拍照合成系统,古今茶诗画电子翻书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大大增强,观众们在参观之余还可动手一试,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2.2 举办临时(巡回)展览,扩大观众范围

主体陈列展览水平不断提升过程中,赴国(境)内外举办不同专题的临时展览也不曾间断。1995年至2010年间,共举办临时展览66个,其中赴法国、英国、芬兰、美国、澳门、沈阳等国内外城市举办的展览38个,本馆临时展览28个。另有“识茶、认茶、爱茶”漫画展和“茶百科知识巡回展(卡通版)”两个常规科普展览,每年不定期走进社区、学校展览。通过这些临时展览,博物馆的观众范围从馆内延伸到国内外,特别是让对茶文化感兴趣又没有条件来馆参观的观众也有机会参观展览,大大拓宽了博物馆受众面,提高了茶文化传播的效果。

2.3 组织茶事活动,多维传播文化

茶叶博物馆每年举办西湖国际茶会,“科学饮茶周”、杭州市“茶人之家”评选等十余场各类茶事活动。并注重跨界文化交流与对话,与美术、陶瓷、紫砂、书法等不同行业人士对话,多视角关照茶文化,通过茶事活动的载体宣传与交流茶文化,让观众在活动中感受茶、了解茶、爱上茶。例如,2010年10月,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在北京798艺术区举行的“无尽缘起——中国未来茶道之最高境界”的跨界艺术对话活动等。特别活动策划之外,博物馆学茶中心还常设两周一次的市民免费茶文化讲座,搭建交流平台,丰富茶友生活。

2.4 注重研究实践,服务专业读者

茶叶博物馆注重研究功能的实现,对茶文化历史及其表现形态进行深入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内容涉及博物馆管理、茶文化研究、茶具研究等。课题研究不断拓展,先后出版《中国茶知识千题解》、《中国茶文化图典》、《中国老茶具图鉴》、《中国茶艺》英文版、《中国名茶图典》、《品茗的排场》、《西湖问茶》、《中国茶具百科》、《中国茶具流变图鉴》、《百壶鉴赏》等40多种通俗易懂的大众化专著和图册。为行内专家、学者、研究人员进行学术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2.5 完善社教功能,服务青少年学生

作为杭州市首批第二课堂教育基地,茶叶博物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功能,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2003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创新推出“学生茶文化社会实践游览套餐”,团队学生来馆不但可以进行常规的参观活动,还有“茶园参观、采茶、观看炒茶表演、猜茶谜、辩茶识茶、欣赏茶艺表演、动手泡茶、品茶、听茶文化讲座”等套餐内容可供选择,形成多维参与的一个立体化体验,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了解茶、认识茶、爱上茶。近几年纳入杭州市第二课堂基地范围,学生们凭一张第二课堂券,就可来馆参加各类茶文化体验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完成对青少年观众群体的茶文化教育和传播。

2.6 借助媒体平台,丰富文化传播

博物馆自1998年始,创办官方网站,介绍最新动态、馆藏珍品、中华茶文化、名茶鉴赏、陈列大观等资讯和相关知识,为网友提供博物馆信息和服务。同时,通过报刊、杂志等发布文章和资讯,让观众在媒体平台中了解博物馆、了解茶。积极参与电台、电视台节目录制,用艺术的方式传播茶、推广茶。2011年,博物馆新开微博,用最新的传播手段,与观众沟通交流。

2.7 推出文化产品,把“博物馆”带回家

2008年,茶叶博物馆茶文化综合商店“嘉叶堂”开门营业,同时提出“把博物馆带回家”理念。除提供茶叶、茶具、茶书等相关文化产品供游客选购以外,还积极与企业开拓合作,开发茶博特色茶文化产品,满足来馆游客“把博物馆带回家”的美好愿望。率先推出的“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标准十大名茶”系列,选用茶叶外观和内质两大方面的均衡点为标准制作茶叶产品,旨在希望顾客买到一盒茶,喝遍中国名茶。近年来,博物馆通过监制、合作开发等方式推出多种茶文化产品,同时用博物馆的专业判断和对茶的系统理解向市场和观众推荐好的产品,通过产品载体宣传和推广茶文化。

3 结语

在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茶叶博物馆不仅实现了中华茶文化五千年辉煌历史的展示与研究,并且将静态展示变为动态的多维体验,实实在在拓展了博物馆的功能。并充分利用相关行业的资源,并进行良好互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立足茶和茶文化,将研究历史的成果转化为对现代茶产业的指导服务,将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功能通过各种形式传播到观众。

猜你喜欢
茶文化茶叶博物馆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博物馆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香喷喷的茶叶
露天博物馆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