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民间彩词探析

2011-08-15 00:52张发祥
关键词:临川民间文学民间

张发祥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

临川民间彩词探析

张发祥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

彩词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临川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区域,民间流传的大量彩词,既生动地反映了临川区域的民情风俗,也是临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川民间彩词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明了、区域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文章从临川民间彩词的分类、区域特色和社会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以期推动临川民间彩词乃至全国民间彩词全面深入的研究。

彩词;临川方言;区域特色;社会功能

彩词,又称口彩,是一种在我国城乡中广为流传的民间文学形式之一[1],它主要是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庆典活动以及婚丧嫁娶、建屋上梁等各种风俗仪式中所说唱的具有祝福和赞美意义的吉祥话。彩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它最早产生于何时?民俗学界、民间文学界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有一种观点认为,唐贞观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为庆盛世,唐太宗李世民曾颁旨,在元宵佳节以百兽之王狮子为主要形象,举行盛大花灯会。于是,一些学者以现今舞狮子表演时一直有喊彩的习俗为依据,认定彩词是在此时出现的。此说是否成立,至今尚无史籍可考证[2]。

中国民间彩词的内涵十分丰富,积淀着千百年中国民族文化的丰厚滋养,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道德情感、生命意识和审美趣味。它是构成中国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也是当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可资借鉴的民族文化“本源”。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民间彩词一直以来始终没有受到学术理论界的足够重视,甚至它还游离于民间文学之外。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民间文学研究启动以来,中国民间文学研究无论是在民间文学作品的搜集、整理方面,还是在理论学术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可是,在这长达近百年的民间文学研究中,民间彩词却始终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国各地绝大多数民间彩词至今乃处于原始状态散落于民间,无人对其进行系统的搜集和整理;二是民间彩词的学术理论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以至影响了彩词社会功能的发挥。因此,在当前民间彩词的传承人日益减少、一些民间彩词作品濒临消亡(其实,一些彩词作品已随彩词说唱老艺人的离世而消亡)的情况下,作为民间文学工作者一定要用历史发展和全球化的战略眼光,站在一种人文传统、民族文化的高度,多视角、全方面地予以民间彩词观照。

临川地处赣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彩词源远流长,至今乃活跃在临川乡间田野、街头巷尾的民间彩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搜集、整理、研究好民间彩词,这不仅对拓展临川文化研究,甚至中国民间文学研究,而且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应景而作,由情而发:临川民间彩词的分类

民间彩词是一种即时创作,口耳相传的说唱艺术。彩词说唱者大都从其身临的各种情景和事件入手,铺陈其事,直抒胸臆,因而极具艺术感染力。临川民间彩词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大致可以归纳为节令彩词、风俗彩词二大类。

1.1 节令彩词

节令彩词,是民众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中所说唱的具有祝福和赞美意义的吉祥话。

自古以来,临川民众就非常重视传统节日的庆典。每当节日来临之际,民众都会自觉组织诸如舞龙灯、玩狮子、划旱船、踩高跷、跳傩舞、划龙舟等各种文娱活动[3-4]。在这些活动中,喊彩是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临川民间节令彩词,主要包括舞龙灯彩词、玩狮子彩词、划旱船彩词、跳傩舞彩词以及划龙舟彩词等。

1.1.1 舞龙灯彩词

舞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全国各地城乡都有舞龙灯的习俗。相传,早在宋代时,舞龙灯就很盛行。在临川,每逢春节,城市乡村从正月初一开始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止,舞龙灯队伍都要舞着龙灯穿街走巷,走家串户[4]。舞龙时,一人双手执龙珠(绣球)导引龙灯进店(商店)入户。龙灯每进一店、每入一户,双手执龙珠者(彩词说唱人)都会根据店主所经营行业或户主当时家里的境况喊上一段彩词,以示祝贺。如果店主是一位木匠,彩词说唱人则会喊上一段《贺木匠彩词》,若户主头一年正好建了新房或户主儿子刚刚结婚,彩词的内容则会紧紧围绕新房和新媳妇而展开。而每位店主或户主则要放鞭炮迎接龙灯队伍的到来,同时也要给赏钱。舞龙灯彩词的喊彩方式是,舞龙灯队伍中手执龙珠者为彩词领唱人,领唱人每领唱一句,所有在现场的众人则齐声应合“嗬嘿”。

1.1.2 舞狮子彩词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全国各地城乡都以舞狮子来助兴。据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临川,舞狮所用大狮由二人扮演,小狮由一人扮演,另有一人手执“拂子”逗戏狮子[4]。与舞龙灯一样,舞狮队伍同样会进店入户进行舞狮表演,并喊上一段彩词,以示祝贺。其彩词内容同样会随店主或户主的情况不同而有所变化。喊彩方式是:手执“拂子”者为彩词领唱人,当领唱人唱完第一句时,众合“嘿”,唱完第二句时,众合“啊”。然后,依次进行。

1.1.3 采莲船彩词

采莲船,又叫划旱船。划旱船是新春伊始,民众家家户户迎春接福、欢度春节的传统文艺活动[4]。船用竹和彩布扎成,姑娘将船系在腰间,一人手持木浆,一边喊彩一边跳舞。彩词内容依店主或户主境况不同而不同。喊彩时,手持木浆者为彩词领唱人,彩词每四句为一节。领唱人唱完第一句时,众合“哟哟”,领唱人唱完第二句时,众合“呀嗬嗬”,领唱人唱完第三句时,众合“呀外子哟”,领唱人唱完第四句时,众合“划着”。

1.2 风俗彩词

风俗彩词是民众在婚丧嫁娶、建屋、上梁等各种风俗仪式中所说唱的具有祝福和赞美意义的吉祥话。在临川民间,但凡男婚女嫁、祭祖吊丧、生儿育女、做生祝寿、造屋上梁等所有风俗仪式中都盛行喊彩。临川民间风俗彩词最主要有婚嫁彩词、祝寿彩词、上梁彩词、挽丧彩词等。

1.2.1 婚嫁彩词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因此民众对婚礼仪式都非常重视。在临川民间,新婚日,民众一般要在家里举行婚礼仪式。男家备花轿到女家迎娶。新娘梳妆后哭别家人(临川俗称哭嫁),然后由舅舅或大哥背上轿并给新娘穿上鞋,一路上鼓乐喧天,鞭炮齐鸣。花轿抬至新郎家厅堂正中,由“牵娘”(伴娘)扶新娘下轿,主婚人主持祭拜仪式(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夫妻对拜),接下来将新娘引入“洞房”,新郎新娘饮“合卺酒”或吃“同心饭”,夜晚“闹洞房”。在新娘上轿、下轿、祭拜、新娘入“洞房”、新人饮“合卺酒”或吃“同心饭”、“闹洞房”等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喊彩[4]。其喊彩形式是:一人领唱彩词,众合“喜哎”、“有哎”、“好呀”。

1.2.2 上梁彩词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临川农村所建造的房屋,大都是树木或砖木做成。房屋厅堂的屋顶最高处,架着的一根横木,称为栋梁,是一幢房屋的“主心骨”。因此,上梁是建筑房屋中的一个重要仪式,而喊彩则是上梁仪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喊彩是由一个有德望的工匠领唱彩词,所有在场的亲友邻里等都要喊“好呀”,以示喜庆热闹[5]。临川上梁彩词主要有祭师(鲁班)彩、祝梁彩、祭酒彩、祭梁彩、抛红绸彩、安梁彩和兜梁彩。

1.2.3 祝寿生日彩词

在临川,小孩一个月,要请满月酒,满一周岁,要请周岁酒,称“过周岁”。小孩满十岁时,一般也要请酒祝贺,称“过十岁”。成年人三十岁、四十岁,一般不请客设宴。老人年届六十(虚岁),子女须在其生日时,设宴祝寿。老人年届70岁、90岁,子女也都要设宴祝寿。不过,老人80岁,多不设宴祝寿,因为临川民间常把小孩挨打、大人犯法受刑叫“过八十岁”[4]。在小孩满月、“过周岁”、“过十岁”以及成人祝寿宴上,喊彩是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其喊彩形式是:一人领唱彩词,众合“好呀”。

1.2.4 傩舞彩词

“傩”是中国一种极其古老的原始文化,是由汉民族先民图腾崇拜发展而来的。傩最原始的形态是傩祭,是一种由巫师主持的驱赶疫鬼的巫术活动。这种“通神逐疫”的傩祭,后来发展成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傩戏,以及歌舞娱情的傩舞。临川区域内的乐安流坑、南丰石邮等地每年春节期间都有跳傩舞的习俗。每年大年初一“起傩”时也要喝彩。其喊彩形式是:一人领唱彩词,众合“好呀”。

1.2.5 丧葬彩词

在临川民间的丧葬仪式中同样有喊彩词的习俗,民众藉此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对生者的祝福。如临川的《下葬彩词》:“伏以!太阳一出紫云飞,金鸡一叫凤凰啼,贺喜贤东招宝贝。别人招到无用处,贤东招到读书做官时。宝袋红又红,各地都有大墓场,紫金山上出有杉树亡人做寿房(棺材)。寿房寿房,生得头高尾又长。头上装得千担米,尾上能装万担粮。左耳听得将军(指葬人的“八仙”)嘱,右耳听得将军言。该穴地来发千烟,代代儿孙读书不离大学生。”(《抚州民间文学集成·临川卷》)又如崇仁的《丧事彩词》:“紫气东来景色新,森森兰桂列阶前。世间好事唯忠孝,子报亲恩第一先。”(《抚州民间文学集成·崇仁卷》)再如,崇仁《吊孝彩词》:“丹凤来仪宇宙春,冬天雨露四时新。世间好事唯忠孝,民报国恩子报亲。”(《抚州民间文学集成·崇仁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所列举的临川民间风俗彩词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其实在临川所有的风俗仪式活动中都盛行喊彩。如拜师学艺要喊彩,店铺开张也要喊彩。鉴于篇幅的限制,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2 乡音“回肠”,乡韵“荡气”:临川民间彩词的特色

由于临川民间彩词都是用临川方言进行说唱的,因此来自临川民间土色土香的方言词汇被大量地充实其中。这些富有鲜明特色的方言词汇的运用,不仅使得彩词所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而且使其感情抒发更为酣畅,并总能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

临川民间彩词既不同于书面文学,也与其它地区的民间彩词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方言词汇的巧用,二是赋比兴手法运用娴熟,三是讲究韵律,形式灵活多样。

2.1 方言词汇的巧用

2.1.1 名词的运用

2.1.2 动词的运用

流传于抚州市的《打灶彩词》中道:“新打灶来四四方,里边圆圆来外边光。灶上弄饭似仙女,灶下摆火似皇娘。银缸装水牵波浪,金盆淘米有名堂。银刀切菜酶酶烂,锅铲理菜朋朋香。里锅煮饭白如雪,外锅蒸饭似檀香。瓢仔能盛千担米,灶箩能捞万担粮。自打灶来色色新,富贵双全发人丁,人发千年无其数,财长万金果是真。自从今宵彩喝后,荣华富贵万万年。”(《抚州民间文学集成·抚州市卷》)这里“弄饭”、“摆火”、“酶酶(谐音字)烂”、“朋朋(谐音字)香”、“里锅”、“外锅”、“瓢仔”、“灶箩”等都是临川区域民众耳熟能详的方言词汇,其中“弄饭”、“摆火”为动词。“弄饭”即“做饭”。“摆火”,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烧火”。据《中华字典》的解释:“‘烧火’即‘使柴、煤等燃料燃烧。’”值得玩味的是,“摆火”、“烧火”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其传递的信息内容却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我们知道要使柴、煤等燃料充分有效地燃烧就必须给柴与柴、煤与煤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以确保空气流动。而这首彩词所用的“摆火”一词,正好将“烧火”这一行为技巧准确、形象地传达出来了。

又如,抚州市《上梁彩词》:“起眼打一望,望见新人生得十排场(‘排场’,临川方言,即‘漂亮’)。两眉弯弯两条龙,斜眉夹眼夹老公。”(《抚州民间文学集成·抚州市卷》)这里的“斜”、“夹”二个动词的使用就将新娘那种不敢直面老公的羞涩之情非常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再如,抚州市《上梁彩词》:“四月簕花(荆棘花)漏地拖……八月桂花拦路香。”(《抚州民间文学集成·抚州市卷》)这里一个“拖”字就将荆棘只在地上蔓延而不向上生长的特点非常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了。临川民间彩词中类似这样的方言词汇运用例子还有许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2.1.3 叠词的运用

重叠在临川彩词中也是一种广泛运用的构词手法,但与其他方言区不同,临川彩词的重叠不仅范围广泛,涉及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副词等,而且形式多样、功能丰富。临川民间彩词中重叠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生动化”,即让普通词语附带上特别的、形象的意味,以增强其艺术感染力。

在临川民间彩词中叠词使用最为常见的是形容词的重叠。“正月娶来正月有,二月吐吐撇撇来出丑。四月怀胎口冇味,思想尝东尝西酸酸涩涩来开味。”(抚州市《婚礼彩词》)这里“吐吐撇撇”、“酸酸涩涩”都是对孕妇早期妊娠反应的形象生动的描写。这样的描述让人对孕妇早期妊娠反应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其实,临川民间彩词中叠词的运用俯拾皆是。

系统效应原理对企业标准化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在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时,应明确体系建设的目标,制定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标准并处理好标准之间的协调配套,保证标准系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产生系统效应,达到预定目标。

金狮玩得笑盈盈,特来庆贺老寿星。(临川《贺老寿星彩词》)

公公婆婆笑眯眯,喜事一桩又一桩。(临川《喝交杯盅彩词》)

父母兄弟心欢喜,满堂宾客笑嘻嘻。(临川《结婚发烛彩词》)

亲朋好友满堂坐,新房闹得喜洋洋。(临川《闹新房彩词》)

天开黄道日吉祥,竹箫鼓乐闹洋洋。(临川《结婚发烛彩词》)

一杯酒,状元红,夫妻吃醉乐融融。(临川《喝交杯盅彩词》)

看龙灯,看龙灯,正月里来热腾腾。(临川《贺新春彩词》)

喜字映得烛影红,床里床外郁葱葱。(临川《入洞房彩词》)

娃娃福份大,食盒好几架,炮竹放得响喳喳,长大管天下。(临川《贺喜得贵子彩词》)

一匹红绫色色新,洞房花烛喜盈盈。(临川《新郎簪花彩词》)

银刀切菜酶酶烂,锅铲理菜朋朋香。(临川《打灶彩词》)

四看新人口,满口白牙刷刷齐。(临川《十看新人彩词》)

两把金壶萤萤光,金壶之内有文章。(临川《拦门彩词》)

上述双音叠词的运用使彩词所要表达的事物更亲切、更细腻、更直观,也更具临川特色。如“萤萤光”既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酒壶的明亮,同时也使人对壶内的酒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想象。而这里用“色色新”、“刷刷齐”来描述新娘则让人对新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除形容词的叠用外,临川民间彩词中也有不少动词、量词重叠的现象。如,南丰的《木工祭梁彩词》:“鲁班弟子,走到十字街口,茶店吃吃茶,饭店喝喝酒。”(《抚州民间文学集成·南丰卷》)这里的“吃吃茶”、“喝喝酒”就是动词的重叠。量词的重叠则有抚州市《上梁彩词》:“间间房里生贵子,间间房里状元郎”、“二月杏花探春来,三月桃花朵朵红”等等。另外,临川民间彩词中数词叠用的现象也有不少,如抚州市的《打灶彩词》:“新打灶来四四方,里边圆圆来外边光。”

2.2 赋比兴手法运用娴熟

临川民间彩词在赋比兴的运用方面不仅手法娴熟,而且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比兴的手法,以形写神,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2.1 赋的运用

赋,即为白描,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临川民间彩词中的赋多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描写,给人以朴素自然之感。如流行于临川腾桥的《贺喜彩词》:“一张床,四只角,四条板凳十六只脚,今年接我喝喜酒,明年生个状元郎。”又如资溪的《闹新房彩词》:“伏以!一对花烛笑嘻嘻,男站东来女站西;女是新娘男是郎,鸳鸯枕上好夫妻。伏以!喜洋洋来闹洋洋,一对喜烛照花堂;照见花堂八个字,早生贵子呀状元郎。”(《抚州民间文学集成·资溪卷》)再如,流传于南城的《跳狮子彩词》:“狮子进门拜个年,贺喜东家来买田;买田买到南城府,荣华富贵万万年。”还有流传于南城的《舞龙灯彩词》:“伏以!对面山下一口塘,贺喜东家做新房。新房做得实在好,生个儿子状元郎。伏以!龙灯进门点蜡烛,东家今年来发福。龙灯进门把头抬,东家今年发大财。”(《抚州民间文学集成·南城卷》)上述这些描写虽没有使用一个华丽的词汇,但却给以朴素自然之感。

2.2.2 比的运用

临川民间彩词中比喻的使用非常广泛。如《接新郎彩词》:“呼以!手提花烛喜洋洋,我今喝彩请新郎,贺喜今朝娶新娘。新娘好似七仙女,仙女配上作田郎。新人进屋贺喜哥,新郎眼睛横着睃,不高不矮正相配,身材苗条赛西施。今日龙凤来相配,明年宝宝就落地。”(《抚州民间文学集成·临川卷》)再如《闹新房》中:“闹房闹房,看新姑娘。脸似玉女,洁白如霜。眼如秋波闪,手似兰花香。坐着似观音,站着什么样?站起来,走一走,活象那,风摆柳。”(《抚州民间文学集成·临川卷》)这两段彩词就用“七仙女”、“西施”、“观音”比喻新娘,用“玉”、“霜”比喻新娘的肌肤,用“秋波”比喻新娘的目光,用“风摆柳”比喻新娘走动的姿态。透过这些准确生动的比喻,一个洁白如玉、眉目传神、仪态端庄的鲜活、灵动的新娘就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又如上文引用的临川民间《打灶彩词》中,就将站在灶台煮饭的妇人比喻为仙女,将“摆火”的妇人比喻为“皇娘”;将白米饭比喻为“雪”,将米饭香比喻为“檀香”(《抚州民间文学集成·临川卷》)。

2.2.3 兴的运用

临川民间彩词在兴的运用也非常娴熟,尽管有大量的方言口语入词,但语言凝练,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比如《采莲船哪里采》:“山歌好唱难起头,木匠难起龙凤楼,铁匠难打铁狮子,石匠难打石绣球。百鸟拍翅喜洋洋,今晚这里开歌场,开起歌场大家唱,唱到东边出太阳。要唱山歌难起头,菜籽不打不出油,菜籽需要油匠打,山歌还要妹带头。不要推来不要推,柴推火来火推灰。柴推火烧火更旺,有柴无火枉自吹。”(《抚州民间文学集成·临川卷》)这里用“山歌好唱难起头”与“木匠难起龙凤楼”、“铁匠难打铁狮子”、“石匠难打石绣球”,“菜籽需要油匠打”与“山歌还要妹带头”进行一连串对比,既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又为其后的叙述展开作好了铺垫,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该彩词的感染力。

2.3 讲究韵律,形式灵活多样

临川民间彩词虽从民间发展而来,表述也多变化,但它还是继承和发扬了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即讲究句式的协调、统一,并配合韵脚,从而使彩词读来朗朗上口。不过,临川民间彩词虽有押韵,但其平仄韵律不太讲究,形式也灵活自由,有时语言还不加任何雕饰,句式多为五言或七言,既有四句为一首的,也有多段或长段的。如流行于南城的《木工彩词》:“新房子色色新,贺喜贤东早添丁。添丁莫添凡夫子,要添天上文曲星。爆竹一打响半天,造起房子发千烟。房子造在龙盘地,贤东老板笑嘻嘻。腊月梅花斗雪开,上梁吃酒正应该。贤东发福造华畿,我向老板要赏赐。”(《抚州民间文学集成·南城卷》)这首彩词,句式整齐,七言12句,其押韵较为规整,类似古诗绝句,读来朗朗上口。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首彩词的内部结构还是比较松散的。

3 娱情陶性,润泽人生:临川民间彩词的社会功能

民间彩词原本就是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庆典活动以及婚丧嫁娶、建屋上梁等各种风俗仪式活动中所说唱的具有祝福和赞美意义的吉祥话,然而这些祝福语、吉利话却正好满足了民众追求家庭幸福和谐、夫妇和睦、社会太平、身心和谐的积极心理需要,因而最为民众喜闻乐见,民众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与此同时,民间彩词中所蕴含的日常生产生活常识以及具有劝诫教诲意义的内容又总能给民众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因而又具有陶冶民众情况的社会功用。由于临川民间彩词广泛存在于节庆活动和风俗仪式活动中,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它的社会功能就具有了多形态、多层次性。概括起来,临川民间彩词的社会功能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娱乐功能

喊彩原本就是节庆活动以及风俗仪式活动中的一项表演活动,其表演的目的就是为了娱乐民众,因此娱乐民众就成为民间彩词的一项最重要功能。民间彩词其实就是具有祝福和赞美意义的吉祥话,但凡能满足人们对美好事物向往的吉利话、祝福语都能在民间彩词找到。如在《贺新春》等节令彩词中随处可见“恭喜发财”、“吉庆有余”、“大吉大利”、“开门大吉”、“出门见喜”、“岁岁平安”、“事事如意”、“荣华富贵”等祝福语。在《祝寿》等寿诞庆典的彩词中则不乏诸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命百岁”、“福寿绵长”、“子孙满堂”、“长命百岁”、“百子千孙”等吉利话。在贺商店开业等行业彩词中诸如“四方来宝、八方进财”、“财源茂盛”、“生意兴隆”、“汇川纳海、聚福生财”、“招财进宝”、“日进斗金”、“生意兴隆”、“财源兴旺”等祝福语更是俯拾皆是。在祝贺新婚的彩词中诸如“百年和合”、“和和美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白头偕老”、“同心永结”、“天长地久”等吉利话和祝福语则不胜枚举。在祝贺升学的彩词中则有“连中三元”、“独占鳌头”、“三元及第”、“鱼跳龙门”等等吉利话和祝福语。由于这些祝福语、吉利话正好适合了民众追求家庭幸福和谐、夫妇和睦、社会太平、身心和谐的积极心理需要,因而为民众所喜闻乐见,民众参与其中也能感到欢乐。

3.2 知识传授功能

临川民间彩词中除了一些民众喜闻乐见的喜庆吉祥的彩词外,也蕴藏了大量的有关日常生产生活常识的内容。比如,抚州市《上梁彩词》中就有一段有关花花卉知识的描述:“正月梨花白皑皑,二月杏花探春来,三月桃花朵朵红,四月有簕花(荆棘花)漏地拖,五月栀花心又黄,六月菱角花满了塘,七月荷花叶色青,八月桂花拦路香,九月菊花多富贵,十月茶花小阳春,十一月雪花冷飞飞,十二月梅花笑呵呵。”这段彩词不仅详细介绍12种花卉的花期,而且非常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每种花卉的特点,俨然是一次花卉知识的普及教育。

又如,如抚州市的《上梁彩词》中有一段关于鸡蛋孵小鸡的描述:“细间好比大如米,一个一个怀在娘肚里。壳抱白来白抱黄,养成硬壳出娘肠。出掉娘肠生得好,活像一个小元宝。见到元宝笑嘻嘻,放在薮里让娘抱,抱了十九二十天,只只小鸡抱成器。自直腰来自啄口,出了蛋壳就会走。一日三餐吃白米,时刻蹲在娘边里。细间不分公母鸡,大来就会分毛衣。毛衣转了色,公鸡母鸡才识得。头戴凤冠尾树旗,身穿八宝五色衣。”(《抚州民间文学集成·抚州市卷》)透过这这段彩词,我们就能明白,鸡蛋要孵化成小鸡所需要的时间是19~20天,区分公鸡和母鸡的要领在于鸡冠和尾羽。“头戴凤冠尾树旗,身穿八宝五色衣。”即为公鸡。临川民间彩词中所蕴藏相关日常生产生活常识的彩词还有很多,在此不加详述。

3.3 道德教化功能

临川民间彩词中存在大量的具有劝诫教诲的彩词。例如,《给乡党委拜年》:“炮竹炸得满地红,先给党委鞠个躬,恭喜你们党风正,祝愿你们树新风,树新风,树新风,边学边改除邪风,用人不搞裙带风,出门不忘老作风,汇报不搞浮夸风,办事不容拖拉风,秉公不怕吹冷风,耳边不灌枕头风,生活不搞不正风,克服官僚旧作风,处处一派好新风,这样干部大家爱,这样干部齐歌颂。”这首彩词表面上是一篇对乡干部的新春贺词,其实它更像一篇对乡干部进行政道德教育的演讲稿。

又如,抚州《婚礼彩词》:“正月娶来正月捱,好比麒麟送子来。麒麟要送哪个子,要送天上文曲星。正月取来正月有,二月吐吐撇撇来出丑。三月怀胎三月三,三餐茶饭并两餐。四月怀胎口冇味,思想尝东尝西酸酸涩涩来开味。五月怀胎分男女,孩童坐在娘肚里长肌肌。六月怀胎三伏天,烧茶热水冷向前。厅下扫地身难转,厨下烧火难起身。七月怀胎秋风凉,思想糯米灌大肠。八月怀胎桂花香,思想新鲜鲤鱼汤。九月怀胎将来生,孩儿身中月团圆。十月怀胎打一算,伢崽就往底下窜。”这段彩词历数了妇女十月怀胎的艰辛,对启迪民众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无疑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又如,临川《贺青年》:“金狮进门笑盈盈,恭贺兄弟喜临门。你家有棵梧桐树,凤落梧桐有好亲。姑娘不是寻常女,天仙下凡来配婚。八个罗汉来抬轿,王母娘娘来牵亲。姑娘爱你工作好,姑娘爱你人诚恳。姑娘爱你有本领,姑娘爱你人勤奋。不负姑娘一片心,她会主动找上门。”这首彩词旗帜鲜明地劝诫青年为人要诚恳、工作要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博得姑娘的芳心,这对青年来说,既是一场传统道德的说教,也是一场婚恋观教育。

再如,南丰《上梁彩词》:“鲁班师傅得道在云山,鲁班弟子脚踏木马在人间。鲁班师傅下凡来放煞,逢山过山,逢水过水,逢桥过桥,逢人过人,逢山不能伤树林,逢水不能伤鱼苗,逢桥不参损桥墩,逢人要保人平安。”(《抚州民间文学集成·南丰卷》)这段彩词中的“逢山不能伤树林,逢水不能伤鱼苗”一句正契合了时下我们所倡导的环境保护理念。它明确地告诉民众,在砍伐运输木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人类赖于生存的生态环境。

[1]明德运.中国民间彩词[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1.

[2]明德运.多姿多彩的武汉民间彩词[N].长江日报,2005-12-05(11).

[3]罗传奇,张世俊.临川文化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抚州市志编纂委员会.抚州市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440-508.

[5]临川县志编纂委员会.临川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608.

A Brief Analysis of Linchuan Folk Caici

ZHANG Fa-xiang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 344000,Chin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folk liferary treasure-house,Caici is acting as a vehicle of people’s yearning for better life.It is a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social harmony.There are many Caici spreading in Linchuan region which has a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These Caici reflect the customs and feelings of the people there.Linchuan folk Caici has a long history and has been inheri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Its abundant contents,concise language and distinctive regional characeristics endow Caici with strong characteristic of literature and art.This article is to launch a research in Caici form the perspectives of types,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scial functions so as to give a push to deep an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into Linchuan folk Caici.

Caici;Linchuan dialect;regional characteristics;social function

G127

A

4674-3512(2011)02-0104-07

2011-01-28

张发祥(1964—),男,江西临川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临川文化及政治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临川民间文学民间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临川四梦(乡音版)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临川渡
高人隐藏在民间
论民间文学的时间存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