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思考

2011-08-15 00:51王梓英
蚕学通讯 2011年4期
关键词:农学毕业论文本科生

王梓英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6)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毕业前,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独立撰写的本专业学术性的论文,它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是在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社会实践的文字记录,是检验大学生学习和实践成果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生全方位的检阅。本科毕业论文是我国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教学计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也是对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综合检验[1]。随着本科教育的规范化,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已经成为本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甚至有下滑的趋势,目前是本科教育中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

1 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1 生产、科研与教学脱节

农学类专业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一类专业,但农业生产季节性强,有些生产过程周期长,而本科学生的实习被集中在相应的一段时间内进行,与农事进程不符,难以让同学们有充分的时间对作物整个生长期进行实习和观察,更遑论周年的观察和研究了。由于时间上不能保证,即使有同学愿意提前参加到老师的科研中,以备以后撰写毕业论文,也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承担实验任务,所得到的数据质量也不高,毕业论文的质量自然容易大打折扣。

1.2 本科生产实习缺乏经费支撑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中,农学专业的老师课题申请竞争十分激烈,不少老师基本没有课题经费支撑研究,即使有部分老师有些小课题,也只能在实验室进行室内试验,脱离了生产实际。这就造成了部分教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缺失,往往由老师出命题作文,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层出不穷,研究命题缺乏活力,也难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3 毕业论文指导不到位

由于许多教师承担了大量、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有自身的科研项目,使得部分教师用于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较少、精力不够[2]。此外,有些教师认为本科生不是研究生,本科毕业论文只是走过场,学生感受过了就行,不必有太高的质量。也有些教师认为,本科生的就业形势这么严峻,让他们安下心来写论文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对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在帮助学生选择和确定课题过程中,没有引导和启发学生明确论文的目的,没有指导好,也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做好文献综述工作。在论文指导中,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没有进行严格的审阅,没有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对论文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坚持让学生全部改正后再进行印刷,论文的质量也就不能保证。

1.4 论文不规范、质量不高

目前,农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普遍地存在着论文模式僵化、拼凑字数、选题重复前人研究、创新性不强、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使用不当、论文书写欠规范以及参考文献收集不全等问题。尽管目前已经建立了毕业论文的监督与评价指标体系,但对毕业论文的评价,往往对格式、形式过于重视,对成绩分布、研究结果等关注较多,而对于实习过程中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以及论文学术价值等实质性的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估手段。同时,同学们由于毕业找工作等接口也往往存侥幸心理,做论文时不好好做,写论文时东抄西抄,甚至有造假的情况。

1.5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21世纪是人才爆发的世纪,也是人才过剩的世纪。大大小小的高校孕育出了一批批人才,也将这些人才推向了择业高峰。在这种环境下,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成为了当务之急,毕业论文工作自然放到了次要,而学校为了毕业生就业率,存在着放松监管的情况。同时,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养成了学生被动受学的习惯。部分学生平时很少浏览专业期刊,知识面狭窄、求知欲不足,对行业缺乏基本的了解,难以应付论文设计及撰写等综合性的工作。

此外,大学院系往往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程,造成一些同学缺乏基本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混乱,语言表达功底差,写出来的文章不知所云、语病连篇。英语过级的强制要求,使得很多同学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背记英语单词上面。

2 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思考

2.1 与基层农业部门合作,建立第一线的实习基地

学校要注重理论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大力加强与农业生产第一线科研推广部门的合作,每年可从农学类专业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到各基层进行生产实习,学习当季农作物整个生育期各方面的农业知识,了解当地农作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方面的情况,一方面可解决学生与生产实践的脱节;另一方面可为基层农技人员带来新的知识、理念和活力;第三方面,培养复合型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第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基层农技人员不足的情况。以这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与基层农技人员的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融汇贯通,有助于其更好的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也让学生获得了一定基层实践经验,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十分有益。

2.2 建立科学的选题机制,提高论文质量

科学的论文选题机制是形成高质量论文的基础。农学类毕业论文选题类型应在学生选题前进行充分公布,明确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等类型;其次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应该向学生公布。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进行选题。但无论选什么题,都应重视其在学术方面的创新和开拓,一是应在技术方法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即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手段和技术应先进实用;二是要有一定的农业应用前景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等类型的研究;三是论文选题难易程度要适中,杜绝照搬前人研究成果,重复别人做过的工作。

2.3 提高素质,激励创新

要提高毕业论文的教学效果和论文质量,根本还在于学生,而各种制度和教学计划,都应该围绕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首先,应该开设论文设计与写作的讲座,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论文设计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其次,校院各级部门应该设计配套政策,鼓励指导老师提供紧贴生产实际的选,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当地农业科研活动,既提高教师本身的业务能力,也为学生实习提供经费保障,以实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第三,建立毕业论文创意奖励,组织校内外相关专家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创意进行评价。对有创新性、先进性的创意实行有奖制,在创意成功实现后,对形成的有质量的论文进行再次奖励,以激励学生的主动创新性,同时也促进学院学科的不断发展。

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当前农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我们只有从源头解决问题,才能使农学类专业本科教育中本科毕业论文这一重要环节走出困境。

[1]陈金湘,官春云,罗丽华,等.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解决路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1):123-126.

[2]李卫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J].太原大学学报,2005,6(1):59-60.

猜你喜欢
农学毕业论文本科生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
农学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