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2011-08-15 00:49张玉清
关键词:西北人口民族

张玉清

西北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张玉清

西北民族地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如生态环境脆弱、人口问题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资环境差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要用先进生产力来加速发展;从自身生存需要和子孙后代着想,加快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项事业等。

西北民族地区;现代化;突出问题;对策建议

一、西北地区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严重短缺

人类社会所处地理环境的优劣状况对社会发展是一个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条件,生态环境的优宜与否,自然条件的好坏,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西北民族地少数民族居住地带一般为沙丘荒漠,高寒阴湿,难于开发。由于严重缺水,这里的粮食产量低,草原沙化严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抗灾害能力弱,导致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缓慢,其它经济发展也严重遭受制约。因此,要彻底改变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再造西北山川,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二)人口问题

人口多,特别是增长快,不利于资金积累。由于人口增长速度快,劳动生产率不高,每年国民收入额的增加主要来源于第一产业,靠粮食增产的投入又是大于收入的。国民收入在消费和积累之间总是捉襟见肘。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过多,农村中的现代化任重而道远,而且西北地区民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群大,就业安排也困难重重。人口增长过快,加重了国家、集体和家庭的负担,已成为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障碍。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外来项目投资

基础设施落后的主要表现有:(1)交通条件发展缓慢,设施落后,铁路和公路不能满足农畜产品流通外运需要,矿产业、旅游业因交通状况落后而严重受阻。(2)水利设施陈旧老化,限制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通信设施建设滞后,经济信息的传播不能满足民族群众了解和沟通外部世界的需要,使外来项目投资望而却步。

(四)资本积累缓慢,资金短缺严重

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经济政策和国家资金投入。在加速工业化进程中,资本积累和资金投入的矛盾尖锐。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央财政分配制度与民族地区建设资金需求有冲突。二是民族地区自身资本积累能力十分弱小,地方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吃饭财政”严重困扰当地经济发展。三是招商引资项目集中于自然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构成不尽合理,附加值不够理想使外资利用受限。

(五)教育滞后

西部大开发,人才要先行。由于历史的、客观的、区域的、地理环境等原因,民族地区的教育整体水平偏低,人口文化素质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尤其是基础教育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象十分突出。

此外,西北民族地区的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换、科技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1)科技总体水平低,特别是畜牧业和农业部门,科技推广应用缓慢,农牧业整体水平不高,农牧业产能效率较低,产品升级换代缓慢,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2)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龙头的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迟缓,其地域优势较为明显的矿产资源及大量农牧产品未能形成优势产业,造成收入资源、附加产值大量外流。(3)科技研发与民族地区经济建结合不紧密甚至严重脱节,技术市场发育、科技转化能力的提高还有待有效的政策引导和人才的智力支持。

二、加快西北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对策

(一)培育先进生产力加速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不断解决影响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变民族地区生产力落后的现状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形成政治、经济、法制、社会、文化发展的联系和互动,处理好改革与开放、发展与稳定、当前与长远、中央和地方的各种关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既要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援助,又要着眼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既要引进优秀人才,又要培养使用本地人才。既要从事资源开发,又要注意资源的深度加工。既要引进高新技术,又要注重传统技术改造等等。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西部民族地区的各级政府应着重加强对农业、交通、能源和重工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和货币信贷发放量,根据国民经济各职能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重要性,采取不同程度的宏观调控模式。同时,政府还应通过税收政策、转移支付政策来调节各经济主体的再分配,以防止因大开发而可能造成的贫富悬殊拉大。

(二)加快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是西北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以该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按照“再造一个山川秀丽的大西北”的要求,全面启动生态建设工程,对西北民族地区来说,一是要停止砍伐天然林及零星树木,加大执法力度,以保护现有的一切森林和树木。二是在恢复植被上,要利用三荒地大力种草种树,在此基础上逐步退耕还林、退牧还林。三是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建设、防沙治沙林工程建设、河西荒漠化治理及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快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重在强化水利建设、交通设施和通信设施。

(三)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

要加快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西部民族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是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科技、文化、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首先,要尊重西北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挖掘、启动其文化资本,创造优秀文化艺术产品,培育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形成文化产业市场优势。其次,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资源,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再次,改善城市经济运行质量,使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创立良好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使人们具备良好的科技意识。

(四)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西北民族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已对经济发展构成压力。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低下,将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根本性的不利因素。面对如此的人口状况,西北地区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应致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坚定不移地在民族地区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二是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人口素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提高人口素质,首先要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其次要提高人口的生理和身体素质。三是要加快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西部地区民族众多,各民族长期以来有着各自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制度文化和社会关系。由于环境差异和信息传播的滞后性,造成西部地区社会整合程度相对较低。对此,我们一是要在体制上把握国家制度的建设,向人民提供公共福利,使其得到国家政权所带来的利益和实惠。二是加强国家认同建设。因为国家认同建设与民族主义相关,但并不等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融合是经济建设的大环境。西北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他们的根本利益是改革的基点和决策的依据。因此,应充分调动西北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西北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投身到西部大开发、大建设和大发展中,这样,西北经济社会发展才会兴旺发达。

总结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历程,思考它的下一个10年。在我国进入“十二五”之际,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过程中,西部民族地区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先进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用先进生产力,代替落后的生产力,统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走出一条符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之路。

[1]周平.边境民族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对策[J].传承,2008(8).

[2]董锁成,张小军,王传胜.中国西部生态:经济区的主要特征与症结[J].资源科学,2005(6).

[3]樊胜岳等.西北地区发展若干关键问题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4(1).

[4]翟振武.西北地区人口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思路[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11).

D633.1

:A

:1673-1999(2011)04-0085-02

张玉清(1985-),女,甘肃武威人,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社会学系2009级硕士研究生。

2010-11-26

猜你喜欢
西北人口民族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我们的民族
一座西北小城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西北不惑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多元民族
黔西北行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