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信力是安邦定国的基石
——从“3.15”抢盐风潮看政府公信力

2011-08-15 00:53周俣含
重庆行政 2011年2期
关键词:核泄漏核辐射碘盐

□周俣含

政府公信力是安邦定国的基石
——从“3.15”抢盐风潮看政府公信力

□周俣含

2011年3月15日,正当日本政府倾全力应对福岛第一核电站危机之际,由于核电站损坏情况不明、抢救进程充满变数、以及对辐射泄漏的疑虑,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令人意想不到和几近惊惶的反应。在我国杭州一电脑公司工作的陈某在网上聊天时看到 “据有价值消息,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并不断地污染,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暂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信息后,未加思索便用网名“鱼翁”将该信息复制并转发。

顷刻间,此信息被人们通过手机短信、电话和互联网手段等广泛传播。在中国大陆多个地区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出现了抢购食盐的风潮。许多地方碘盐涨至5元,甚至10元一包,有的地方甚至脱销,一幕“抢盐”闹剧就此上演。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下,各地政府纷纷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有效地阻止了事态进一步恶化。例如,重庆市政府迅速采取以下三点措施:一是由市盐业局派专人核实本市目前碘盐销售及库存量情况,并和各商场协调,备足货源,保证我市居民的正常生活;二是利用网络、有线电视、公示栏、广播等媒体,通过专家讲解防核辐射知识,同时提醒广大市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被谣言误导;三是公安机关与工商部门联合,严厉打击恶意制造事端和个别人为炒作行为。在重庆市政府采取及时、有力的措施后,在一些地方闹得轰轰烈烈的抢盐闹剧在重庆悄然退场。

启示:“三心”彰显政府公信力提升

在此次各级政府成功处理抢盐事件的背后,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是政府公信力的提高,是政府处理突发性事件能力的提升。

一是官方表态稳民心。在此次抢盐事件中,重庆市政府的果敢表态、信息透明化使得事情朝着良好态势发展,最终成功处理抢盐事件。信息时代的来临无疑提高了人们理解事物表象的能力,但很明显人们对于信息的梳理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民众的代表和依靠,政府在谣言四起的时候及时作出引导性的言论使得信息透明化显得至关重要。重庆市政府在紧急时刻的发言以及率先打击不法商家,安抚民众的决心和信心,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恶化。

二是专家发言定民心。在处理盐荒事件中,相关专家积极作为,配合各级政府给群众传授专业知识,及时辟谣。例如,重庆市环境检测中心有关专家认为,防核辐射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服用一片碘片,因为每片碘片中含有100毫克的碘,而根据卫生部的规定每公斤食用盐中碘含量仅为20~30毫克。同时该专家还表示,据相关部门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尚未对重庆市环境造成放射性影响,并且重庆地区食盐来源主要是井矿盐。

三是媒体引导固民心。3月18日,也就是抢盐事件发生的第二天,《重庆日报》、《重庆时报》、大渝网等主流媒体积极跟进,纷纷辟谣,较好地发挥了媒体是政府的喉舌、是政府处理突发事件有效载体的作用。在这次事件中,通过主流媒体积极的舆论引导,对广大群众迅速认清事情真相和本质起了积极作用。

警示:“四缺”影响政府公信力提升

说“抢盐”更糟糕,是因为“抢盐”暴露出来的问题更严重。中国是世界最大产盐国,中国根本不缺盐。中国实行食盐专卖制度,不是因为缺,而是要控制食盐走私,防止工业用盐流入食用盐市场,祸害百姓健康。之所以出现抢购,据说与日本的核泄漏有关,有传言称,日本核辐射已经影响中国,使用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就这么一句谣言,抢购出现了。

一是缺乏相关科普知识。吃碘盐可以防止核辐射,依据何在?毫无依据。碘是有点作用的,但是,服用碘也是有副作用的。服多少、怎么服,都需要医生来指导。据专家透露,一颗碘片的碘含量,相当于三斤食盐的含量。

二是缺乏抗灾应变能力。此次抢购盐风潮反映出群体在抗灾及应变上的不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盲从是食盐恐慌中凸显出来的“不成熟”之一。食盐是每个人生活的必需品,每一天,每一餐都离不开。一个国家有可能连国民最基本的生活调料都无法供应吗?为什么我们的一些国民竟然连这个基本认识都没有呢?

三是缺乏高效物流通道。事实上,中国的食盐储备非常充足,盐业公司一般都会有三个月的库存量,生产销售的食盐绝大部分是井矿盐。不管从产能还是产量来说,中国都完全有能力保障食盐供应。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多数地方市场上并不是缺货,只是由于物流或人员跟不上,导致食用盐来不及上架,出现短时间断货。

四是缺乏集体主义精神。针对日本核泄漏,我国政府已经启动全覆盖的监控网络,24小时严密监控我国周边海域上空及本土的环境变化情况,对日本核泄漏是否影响我国进行及时检测、预警和预报。如发现异常,将在第一时间公布。那么,一些人为什么偏要听信不法盐商的谣言呢?即便服用碘盐可以抵御核辐射,抢购囤积也毫无可取之处。如果日本核泄漏形成的“辐射云”真的抵达中国上空,也应该勇敢地一起面对,而不应该跑去抢购。须知,抢购的结果,很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平均分配,令没有抢到“盐”的群众失去正常的生活。

建议:“四措”并举提升政府公信力

在采取以上措施之后,民众不再蜂拥而上,抢盐热渐渐冷却。诚然,政府的公信力以及应对安全危机的能力确实在不断提高,但我们也要客观认识到民众对于政府公信力的期望也有更高的标准。从这次事件我们不难看出,以往政府给一个权威的说法便能相安无事的时代早已过去,仅仅有知识普及和信息公开这种事后处理机制也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政府必须提高公信力,大力打造诚信政府,防范于未然。

一是普及科普知识。一个社会缺乏常识,只能源于它平时没有弘扬常识。必要的知识普及,应该成为社会常态。通过这次抢盐事件还应看出,如果政府在核泄漏之前就已经对民众进行了经常性的科普教育,那民众也不会如此惊慌。

二是提高处突能力。在此次食盐恐慌中,我们看到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使风波很快得以平息。然而,抢购风在本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非典”时期抢购板蓝根和白醋的风波,到这几年出现过的其它商品抢购风,虽然在时间、地点、领域、程度及持续时间长短上有区别,但是我们常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总是只充当“救火队”。当今信息时代,任何信息都有可能飞速传播。传言在几天之内迅速蔓延,与网络、通讯手段的先进和快捷息息相关。如果相对措施不及时跟进,极可能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像这次食盐抢购风,首先是在一两个地方发生的。如果我们的各地方政府对网络反映出来的动态以及民情动态感受的灵敏度再高一些,地方广播电视台各个频道马上中断正在播出的节目予以插播,每隔一段时间反复播出,抢购风很有可能平息得更快,甚至不会蔓延。所以,地方政府应该花更多时间去研究如何防患于未然,避免和根治各种群体性社会症的发生。

三是健全沟通平台。不信政府宁信谣言,人云亦云。原因不在于公众判断力丧失,只能源于缺乏独立判断的机会。从小到大,我们自主的空间总是太过狭小,又怎能指望人们面对危机,依然镇定自若?事实上,每一次对物权的侵害,每一句居高临下的怒斥,每一道竖起的墙壁,都是对我们公共判断力的剥蚀。如果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及时为民众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保障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尊重生命,则政府公信力突出地体现出来。如今已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政府也可以利用网络,构建和民众沟通的良好平台,比如领导可以和群众在线交流,也可以通过办网站的形式给民众传播公共信息。

四是加强思想教育。中华民族是伟大的,身上所具备的许多优秀品质,是确保中华民族持久不衰的基础。但是,从“抢盐”事件中暴露出的严重问题看,我们还需要深刻反思所存在的丑陋的一面。例如,我们能不能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精神,遇事能不能先动动脑筋?辨辨真伪?我们能不能多一点科学精神,遇事讨教下科学知识,看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然后再采取行动?我们能不能多一些同舟共济的集体主义思想。灾难降临,我们需要手拉手而不是自顾自。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法宝。毕竟,希望生存的不只是自己一个人、一家人,而是整个群体。假如我们每人都有这样的世界观、大局观,我们所看到的,一定是处变不惊的和谐的秩序。

此外,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坚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等无疑为提高政府公信力锦上添花。当然,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大渡口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新 华

猜你喜欢
核泄漏核辐射碘盐
“低钠盐”和“无碘盐”选吃有学问
海洋升降流动力学机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探讨
东日本大地震文学作品的生态价值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论日本福岛核污染跨界环境损害的责任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医用手术膜在核辐射重伤员伤口精密洗消中的应用
碘盐吃法有讲究
焓变与熵变在碘盐使用条件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