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论争:产生、分歧与前景

2011-08-15 00:48韦长伟
创新 2011年3期
关键词:知识界思潮自由主义

韦长伟

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论争:产生、分歧与前景

韦长伟

自19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动背景下,中国知识界经历了一系列思想大分化,形成了新左派和自由主义两大思潮。两大思潮于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论争更是近年来知识界内部一次少有的交锋,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由于中国新左派和自由主义在思想渊源上的分歧和对立,导致两派对现实中国的一些重大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的认识存在激烈的争论。

思想分化;新左派;自由主义;论争

一、论争产生的背景:中国知识界的思想分化

自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分歧、交锋和论争成为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的焦点事件。一般认为,1998年是两派争论从水下开始浮出水面,进行面对面交锋的一年,1998年和1999年两派争论达到最高峰,而这之后论战逐渐趋于平淡。最近的一次激烈交锋是基于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有关争论,它缘起于“郎顾之争”,继而引发了媒体、社会公众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这至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知识界中出现的一次“罕见的、大规模的、具有自发性、不使用官方意识形态词汇的争论”。[1]

不仅众多中国内地的学者和一些海外的华人学者卷入了这场争论,台湾和香港的知识界和外国学者同样关注着这场争论。从很大程度上说,两派的争论始于民间,是中国知识分子针对国情和社会问题产生的自发辩论。那么,它是如何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呢?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得到确立和发展,思想进一步解放,学术和言论更加开放和自由,中国的知识界开始经历着一系列的思想分化。1970年代末,围绕朦胧诗、人性和异化、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等问题,知识界出现了尖锐的分歧,出现了新旧知识界两个壁垒分明的阵营:一方是所谓的老左派;另一方是所谓的启蒙知识界。随着两个阵营的彼长此消,老左派逐渐被边缘化,而启蒙知识界逐渐获取了知识界的话语权。

启蒙知识界围绕民主、民族、民生三大问题,先后经历了三次思想分化:首先,围绕民主问题,泛自由主义意识形态首次出现危机,秉持新权威主义立场的知识分子从启蒙阵营中分化出来;其次,围绕民族问题,忧虑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关注中国生存空间的民族主义者从启蒙知识界分化出来;第三,围绕民生问题,引发了启蒙知识界的第三次分化,新自由主义主导了知识界的话语,而新左派也异军突起。[2]

新左派与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使用有着中国特色和本土意味,有着不同于西方学术界使用的意义。因而,只有从学者们的观点和主张中才能把握两者的基本思想。

一般认为,构成新左派阵营的主要有:甘阳、汪晖、韩毓海、王彬彬、旷新年、崔之元、王绍光、许宝强、张旭东等。[3]在新左派中,既有信奉罗尔斯的自由主义左派,也有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提倡者,还有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左派在中国的信奉者。可以说,新左派既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也没有一个客观公认的定义。一些被认为是新左派的学者彼此的观点也存在分歧,甚至他们自己并非都认同抑或反对被称之为新左派。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惨痛经历,左派这个词在中国有着特殊的记忆,名声不佳。因此,有人认为它过于简单化了,也有人认为这是话语阴谋,但无论如何,都无法阻止这一名称的使用,中国新左派已然成为客观的存在。

本文采取了相对中立的一种观点,即新左派思潮是“以西方左翼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为基础,以平等与公平为核心价值,把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分层化、社会失范与社会问题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体现,并以平均主义社会主义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基本选择的社会思潮”。[4]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徐友渔、秦晖、朱学勤、刘军宁、李慎之等人。[5]

这里的自由主义是指,“那些能够针对并解决中国当代问题(而不是中国古代的或西方的问题)的自由主义理论。同时也是能够立足中国(而不是悬空于中国)来谈论全球性问题与未来问题的理论”。[6]他们援引和借鉴西方自由主义学者的经典理论,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主张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发展市场经济、建设法治、对政府权力实行有效的制衡。

二、新左派和自由主义的思想来源

当代中国新左派的思想资源,主要来自西方那些反对自由主义的新、旧左派的思想观念。作为当代中国新左派思想渊源的西方左派,有着新旧两个鼻祖。旧鼻祖是以葛兰西、卢卡奇为代表的着力于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法兰克福学派。他们不仅批判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霸权,同时也对资本主义的文化霸权进行系统地批判。对现代极权主义,不论是资本主义式的,抑或是社会主义式的,法兰克福学派都进行了深刻有力的批判。当代中国新左派的新鼻祖则主要是西方新左派,是在当代西方反对自由主义主流思想的各种学说。[7]主要包括:

第一,以萨米尔·阿明为代表的现代化的全球化与依附理论。阿明认为,在现代化中,由于发达资本主义拥有巨大的比较优势,很可能出现中心—边缘的两极化。现代化过程就是一个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过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国际资源并占据权力分配的中心地位,而后发展国家只能处于一种依附的地位,成为被压迫、被剥削的对象。

第二,艾德华·萨义德的思想理论。萨义德对西方中心论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并重新确认了东方文化(尤其是伊斯兰文化)的价值。他的思想为新左派处理全球化与民族性问题提供了思路。

第三,以社群主义向自由主义挑战的麦肯太尔、桑德尔等学者,他们对自由主义中的个人主义预设进行了批判,解构了自由主义所谓的“孤立个体”;批判了自由主义的后果,校正了自由主义导致的虚假社群和分配不公,从而对那些急于突出国家、民族、阶级等问题的新左派提供了思想的兴奋点。

第四,以福柯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解构,促使新左派乐于引用福柯的观点来表达自己对现代话语由怀疑到拒斥的立场。此外,其他一些西方新左派思想:诸如新进化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批判法学等等,也在各自论述的问题上成为新左派的理论资源。

自由主义派爱好引证或介绍西方著名学者洛克、休谟、孟德斯鸠、亚当·斯密、伯克、哈耶克等的经典著作和学说。归纳起来,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思想资源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以哈耶克思想为代表的“消极自由”(或“否定的自由”)理论。许多学者认为它主要源于以休谟为代表的“英美经验主义”传统,但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问题意识导向,哈耶克等人主张自由秩序,认为人为设计的秩序可能使人通往奴役之路。

二是西方经济学中的新制度主义学派,尤其是交易成本理论。以科斯等人为代表,主张发展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效率是这一思想的主要出发点,虽然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形式,但是市场活动不可避免地存在交易成本,它导致了市场失灵。解决的出路并不必然需要国家干预,完善市场、减少交易成本的有效办法在于明晰产权。

三是民国时期倡导“第三条道路”的罗隆基等人的思想遗产。主要以罗隆基、胡适、张君肋为代表,他们的思想又极大地受罗素和拉斯基等具有社会民主倾向的西方自由主义学者的影响,在经济方面主张有限度地实现私有制和自由竞争,而在政治上又高度认同政治权利和政治自由。

四是海外新儒家与后新儒家的自由主义理论。虽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但是儒家思想中显然存在着自由主义的因子。已然接受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学者,开始强调儒家思想与市场经济、民主、自由的贯通性。[6]

三、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争论点

中国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论争源于对中国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不同观点和立场,产生于对诸如个人自由、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等问题的不同态度,几乎在每一个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上都有争论。就此而言,两种思潮的分歧主要存在于:

(一)对于社会公正的认识

新左派认为,与自由和效率相比,公正价值应该是第一位的,而自由主义者普遍忽视了公正,造成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公的一个罪魁祸首是以效率优先为主导的发展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为了效率可以牺牲公平和福利,甚至为了效率而纵容腐败,这种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正是自由主义所主张的。当前中国社会存在不公正的主要根源就在于自由主义和市场化,尤其是经济上的自由主义,诸如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大规模地参与全球化等。因此,新左派有一种相当强烈的对社会公正和平等价值的追求。他们强调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同情弱势群体。而自由主义则认为对社会不公和腐败,治理的关键是把改革延伸到政治领域和政治体制方面,在制度建设层面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和体制改革,强调法治,以宪政治国。

(二)对于中国国情的认识

新左派认为,进入1990年代以后,中国的社会环境、甚至社会性质,正在经历着根本的变化,政府的行为、职能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中国已然全面进入了“自由主义主导的时代”,因此应该着力提防市场机制的负效应以及外资的副作用。[8]问题在于市场经济本身,中国出现的诸多社会弊病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就已经出现过的,是“西方病”、“市场病”,中国不能重演。[9]

“中国的问题已经同时是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的问题,因此对中国问题的诊断必须同时也是对日益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及其问题的诊断”,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主导作用,在经济上和文化上抵制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的入侵。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问题的出现不在于市场经济本身,而是政治制度的滞后,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下去,不能回头,要建立真正的以规则为框架的市场秩序,将权力逐出市场。

(三)对于民主的认识

在民主与自由的关系上,虽然两派都认为自由与民主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并且同样是从美国学者托克维尔那里寻求理论支持。但是,自由主义更加强调自由,而新左派相对重视民主。在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关系上,也就是在民主的具体实现方式上,自由主义主张间接民主的方式,新左派主张直接的参与式民主。

新左派认为,议会民主的实质是以代议制民主取代参与式民主,用少数人的民主来取代多数人的民主。中国是要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建设民主,必须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民主,是一种能够实现广泛参与的民主。中国能否成熟为一个“政治民族”,将主要取决于两个制度性的保障,即大众民主及以大众民主为正当性基础的中央权力之落实。[10]自由主义则认为,直接民主形式具有天然的缺陷,例如由于规模的限制,它既是不可行的,又是高成本的;既容易产生多数人的暴政,最终又无法实现全体人民自主的统治。因此,相比较而言,间接民主才是可行的,低成本的,既能防止多数人的暴政,又可以兑现民主的承诺。

四、两派争论的未来前景

从1990年代末以来,自由主义和新左派在中国的出现和争论已经持续了10余年。正如两种思潮产生之初的分歧一般,在这10余年中,两派在一些重大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上争论不休,尤其是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例如国企改革中的资产流失以及前段时间对于“国进民退”的激烈讨论。从某种程度上说来,两派的争论代表和反映了当前中国主流的社会思潮。从世界范围来看,从现代到当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在国际社会思想领域中,新左派和自由主义的对立和分歧似乎从未间断过,因此两派在中国的对立和交锋也着实折射了国际社会思潮对中国的冲击。那么,这种激辩将何去何从,结果如何呢?

有学者断言,这种争辩必然会走向消失,让位于其他思想派别。也有学者指出,以市场化和全球化为导向的全面改革任重道远,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本身及其必需的配套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如果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和戏剧性的事件,这一争辩将一直持续着。“自由主义和新左派思潮是走向现代化的一对孪生子,它们在当代中国几乎同时出现,它们力量的消长与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密切相关”。[1]

两派的学者有时可能出于情绪的失态和态度的不冷静,或是执着于某一立场,但是新左派和自由主义的理论渊源无论是源于西方还是传统文化,它们表达出的都是对现实中国问题的深切关怀。真正有益的争论应该是“抛弃自立门户和党同伐异的学风,对不同看法大度包容,对批评对象思想本质良性把握,对批评者新思想的吸收,激烈而不敌对,鲜明而不偏激,深刻而不片面”。[11]对中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对社会的严肃思考,甚至激烈的争辩,无疑会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从中为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有意义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架构。笔者无意于批判两种思潮中的任何一种,笔者认为新左派和自由主义的观点和认识只是从中国现实问题出发的理解,是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深刻关切,可以说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有批判才有成长,有积极的否定才有不断的改革动力和努力方向。

[1]徐友渔.当代中国社会思想:自由主义和新左派[J].社会科学论坛,2006,(6).

[2]语冰.知识界的分化与整合(代前言)[M]//思潮:中国“新左派”及其影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3.

[3]李扬.被“妖魔化”的学术论争——兼谈自由主义与新左派之争中的异见与共识 [EB/OL].[2010-12-20].www. acriticism.com.

[4]萧功秦.知识分子与文化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72.

[5]谢岳.“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政治学之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6]秦晖.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的理论商榷[J].社会科学论坛,1999,(Z3).

[7]任剑涛.解读“新左派”[J].天涯,1999,(1).

[8]王志泉.危险的裂痕——当代中国新左派与自由主义在社会公正问题上的分歧述评 [BE/OL].[2010-12-20].http:

//www.xslx.com/htm/sxgc/ddsc/2002-12-17-11794.htm.

[9]朱学勤.“新左派”与自由主义之争[M]//思潮:中国“新左派”及其影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61.

[10]甘阳.走向“政治民族”[J].读书,2003,(4).

[11]许刚.中国新自由主义与“新左派”的争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The Debate between New Left and Liberalism:the Cause,Divergence and Prospect

WEI Chang-wei

Since the late 70s and early 80s of the 20th century,with the changes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olity and economy,the intellects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divisions in China,resulting to the appearance of New Left and Liberalism.The debate between the two began in the mid-90s of the 20th century,which was an infrequent argument within the intellectuals in recent years,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academic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and antagonism in the origin of theories,there was heated debate between the two on the major political, economic,social and cultural issues in China.

division of thoughts;New Left;liberalism;debate

D663

A

1673-8616(2011)03-0023-04

2011-01-01

韦长伟,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300071)。

[责任编辑:陈展图]

猜你喜欢
知识界思潮自由主义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民国前期知识界的昆剧存续论*——以1912—1930年报刊剧评中的昆剧中兴论为中心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民国知识界视域中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上)
民国知识界视域中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下)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