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有局域网为平台探索汉语国际教育新路子

2011-08-15 00:51刘娟娟
大理大学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汉语课件多媒体

刘娟娟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昆明 650092)

以现有局域网为平台探索汉语国际教育新路子

刘娟娟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昆明 650092)

以本科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调查并分析了留学生在目的语环境与非目的语环境下的汉语学习需求,尤其是对网络多媒体汉语学习的需求,从而探索如何为地处边疆地区的汉语国际教育单位提供一个成本低、便于推广的新路子。

汉语国际教育;网络多媒体教育;环境;新路子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汉语国际教育正从传统纸制教材面授为主向网络多媒体教学等多手段并举转变。目前,国内专业、系统的汉语网络教学仍较薄弱,偏远地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供师生互动教学、交流的虚拟空间明显不足。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利用现有局域网资源,为地处边疆地区的汉语国际教育单位提供一个成本低廉、便于推广的汉语网络多媒体教学新模式。

一、研究背景

2005年7月“世界汉语大会”后,“对外汉语教学”从单纯担负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转变为来华留学生教育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双肩挑”。“怎么让一个从未学过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最好地学好、掌握好汉语”〔1〕成为众多汉语国际教育教师思索的问题。桂诗春先生引用Mackey(1973)之语“(语言教学)要成为独立的学科,就必须像其他学科那样,编织自己的渔网,到人类和自然现象的海洋里捞取所需的东西”〔2〕。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很多计算机专业人士和一线汉语教师陆续将目光聚焦到利用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研究上,并取得了显著成果〔3〕。

目前,国内汉语国际教育仍主要沿用“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极大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近年来,随着来华留学生和在境外学习汉语学生人数猛增,传统教学局限性愈发凸显,单个班级课堂教学对象增多,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机会更少,势必对汉语学习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已无法充分满足学生需求。有的学校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大多仅将书面教案简单变成电子版教材,专业、高质量的网络语言教学课件依然缺乏,系统、广泛的汉语网络教学尚不完善,现实矛盾并未得到完全解决〔4〕。

二、研究设计

为了制定合理对策,笔者对教育对象对网络多媒体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需求意见进行了调查研究〔5〕。

(一)研究对象

从234名学历班留学生中,选取2007级本科A班和C班来自泰国、越南、老挝、韩国及美国的共44名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班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泰国,C班越南学生相对较多。从汉语学习环境看,A班学生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下开始学习汉语,来华前曾在泰国的孔子学院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汉语入门学习;C班学生是在目的语环境下从零起点开始学习汉语。A班学生汉语基础明显优于C班学生。

选择这两个班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一是其均系本校本科较稳定的学生群体,汉语水平达到中级以上,基本能用汉语配合调查;二是其分别具有在非目的语和目的语环境下学习的经历,能比较出两种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学习效果;三是笔者曾直接给这两个班学生进行汉语综合课授课,有利于通过教学实践开展对比研究。最终,将研究目标锁定为2007级本科A班永俊、龙岗、美玲和香美,其中永俊和龙岗为男生,美玲和香美为女生,年龄均在20~22岁之间,有两年半汉语学习经历,家中无华裔背景,母语为泰语,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和交流能力,均系成绩优异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及材料收集

主要采取访谈(interviews)、调查、观察、考试、作业等方式收集数据。对本校学历班234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汉语学习环境、学习时间和方法、汉语学习资源、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其他语言、借助网络多媒体学习汉语等多个方面对本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美国等国学历生进行了调查,并从中归纳出留学生在非目的语环境下对网络多媒体的需求和使用情况,以及非目的语与目的语环境下网络多媒体汉语教育的比较情况。

之后,有针对性地对2007级本科A班和C班学生进行了开放式访谈(Open interviews),以对比分析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网络多媒体教育的现状、特点、技术条件,市场需求及运用前景。最后,结合文献资料、问卷分析及开放式访谈结果,逐步形成了研究核心、统计假设及半开放式访谈(Semi-open interviews)的提问内容。

围绕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又与4位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1小时左右的半开放式访谈,并对谈话内容进行了记录和访谈观察。在访谈中,4位研究对象对自己在目的语和非目的语环境下汉语学习经历分别进行了陈述。为便于被访谈者完全理解提问内容,泰语翻译人员对部分问题适度进行了翻译。除访谈开始阶段和难以应用汉语表达思想的时候,被访谈者表现出急躁情绪之外,整个访谈过程气氛均较轻松。其间,由于被访谈者汉语水平有限,出现语法、用词不当等问题,增加了记录、整理工作难度。

此外,为比对出两种语言环境下网络多媒体汉语教育的具体情况,除对A班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课堂观察外,还收集并分析了利用网络对该班进行教务管理的工作资料、汉语综合课的电子报告等作业、综合课听写部分的电子答案及口试部分的录音等各种资料。通过对A班开展网络多媒体汉语综合课教学,进一步让学生比较出在非目的语与目的语环境下网络多媒体汉语教育的异同,以及在目的语环境下开展网络多媒体汉语教育的利弊。

三、研究结果

目前,网上教学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以辅助和补充传统课堂教学为目的的教学;二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部分网上教学;三是用于远程教育的完全网上教学。但这三种教学都有缺点:第一种虽适合一线汉语教师使用,但由于汉语教师缺乏网络知识和技能,加之教学、科研任务重,大部分教师无力建立第一种模式的个人网站;第二和第三种虽能满足学生需求,但在人力、物力、技术力量、教师培训等各方面要求高、见效慢,是一项需长期投入的工程。可见,上述三种模式均不适合于地处边疆地区的院校,需探索一条经济、实用的新路子。

(一)非目的语环境下的网络多媒体汉语教育

在非目的语环境下的汉语学习是指学生在非汉语的语言环境下进行的汉语学习〔6〕。泰国汉语使用率较欧美国家高,但语言学习环境仍以泰语为主、英语为主要补充,汉语学习环境仍不如英语。当问及在泰国有没有机会收看中文电影或电视时,被访谈学生基本都回答:“看,但都被翻成泰文了”,“有中文频道,可是太难,看不懂就不感兴趣了”。就课堂外是否有足够时间与汉语教师交流,被访谈者答道:“开始学中文的时候,教我们的是泰国老师,现在有志愿者好一点。”在课外汉语学习材料方面,被访谈的学生表示,在街边很难自由买到原汁原味的中文报纸或带多媒体光盘的中文杂志等阅读材料,即使有也是繁体字的。

当被问及是否主动通过网络学习汉语时,被访谈者表示“没有”或“很少”。问到其教师是否借助网络多媒体实施汉语教学时,学生反映“基本没有”。当问到是否希望通过网络或多媒体软件学习汉语时,被访谈者表示出浓厚兴趣。对于非目的语环境下的汉语学习者,除参加当地学校开设的汉语课程和就读中国政府开设的“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外,更渴望通过经济、便捷、高效、生动的网络远程教育广泛学习和接触汉语。“在21世纪,具有梦幻般魅力的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7〕。目前,全球掀起了汉语学习热潮,海外学习汉语人数已超过千万,一些留学生在中国留学后返回非目的语环境继续学习汉语,也有的从未到过中国,因此,建立针对非目的语环境下的网络多媒体汉语国际教育平台,满足各类非目的语环境下汉语学习者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从目前情况看,构建汉语国际网上远程教育模式已具备基础,但该项目投入高、规模大,受人力、物力及技术等条件限制,加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何设计教学管理模式,如何存储和调动教学资源,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制作高质量教学课件等,均可能影响远程教育的效果和成败〔8〕。此外,我周边国家教育技术发展不均衡,泰国等国发达程度相对较高,缅甸、老挝等国相对落后,我边疆地区各所高校的汉语推广单位发展也不尽相同。因此,构建网上远程教育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应稳妥推进、逐步展开,建立和完善集合图片、声像和文本的“多媒体课件库”,先推动实现目的语环境下网络多媒体国际汉语教育,再促进发展非目的语环境下网络多媒体国际汉语教育。

(二)目的语环境下的网络多媒体汉语教育

在目的语环境下的汉语学习是指学生在汉语语言环境下进行的汉语学习〔6〕。与在非目的语环境下学习相比,研究对象的汉语学习方法在来华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汉语环境中,能有较多机会与中国人进行交流。但访谈者普遍认为“,中国朋友讲的跟教师讲的不一样。”留学生们经常因在课外学到的汉语与课内学到的有差异而感到困惑。再有,绝大部分访谈者说,很多同学满足了“只要中国人听得懂就好”的现状,身在目的语环境后,课后不再自觉坚持用录音磁带练习听力和口语了。再加上,年纪小、远离父母管教、课余无教师指导、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洋腔洋调持宽容姑息态度,学生系统、集中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机会无形中被散失,故很多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有下降趋势。从被访谈者处得知,有些学生懂得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环境练习口语,但抱怨“人太多,没说的机会。”课上积极发言的学生一般性格外向,但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就不喜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美玲就是一个较为文静、性格内向的学生,她表示:“对于老师的提问,我不喜欢主动说,除非老师叫我说。”除了口语情况外,在问及是否会主动看中文报纸、杂志等读物时,永俊这样说“:我很喜欢看中文电影,报刊偶尔看。”

可见,虽然在汉语环境下学习生活,但留学生们也需要汉语教师系统、专业地指导他们进行课后学习,否则因其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而荒废课余学习时间。实践证明:笔者所教的2007级本科A班,95%的学生都能按照要求利用网络查阅与课外学习有关的文化资料,并能用E-mail提交调查报告,其中有一位学生还把自己的调查报告放置到自己的泰文博客上,用泰文向远在泰国的朋友介绍中国文化。因此,建立一个能为课堂教学发挥辅助和补充作用的网络多媒体汉语国际教育模式具有现实意义。此模式可包括与课堂各课型各种教材相关的内容,如:生词学习、课文学习、阅读录音、语法练习、文化导读、写作练习、课后测试、网上作业等方面。除能提供与课本有关的课件外,这个模式还可提供教师在线答疑、视频讨论、文史学习、电子词典、中文BBS、中文Blog等项目〔9〕。学生在线注册成为会员后,即可随时登录学校的局域网,然后进入学习网站进行课后复习和学习。汉语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计算机专业工作人员改进和完善后,制成静态页面格式挂放到学校局域网的网页上,让学生免费使用。教师制作的各种多媒体课件将被合理利用和储存,不再会出现离开课堂后课件就作废的现象,有利于为多媒体素材库积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素材〔10〕。这种低投入、高产出的路子不仅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课后学习效果。

四、结论

(一)主要结果

1.统筹兼顾,同步建立两种多媒体教学模式

除在目的语环境下学习汉语的学生外,汉语国际推广单位还面对结束留学返回非目的语环境的学生。因此,需要同时建立适用于目的语环境和非目的语环境下的两种网络多媒体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模式,才能充分满足处于不同学习环境的学生需求。

2.分步建设,稳妥推进汉语计算机网络教育

远程教育模式是一项投入高、规模大的长期工程,边疆地区汉语国际推广单位受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不宜采取一次性投入方式进行,应突出重点、分段建设、稳妥推进。实施远程教育前,应先深入研究设计教学管理模式,建设并完善“网络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等基础性工程。

3.替代链接,合理解决当前网络教学的需求

为了满足当前非目的语环境下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可将目前教师准备好并经过计算机专业人员加工的课件用课件库进行储存,并建立超级链接,临时满足调用和互动需求,以作为未来远程教育平台的替代,并为将来构建远程教育平台夯实素材资源基础。通过此链接,非目的语环境下的学生可进入课件库,提取课件进行远程学习,并可通过在线答疑、视频讨论、网上作业、中文BBS和中文Blog等网络手段与汉语国际教育教师进行联系。留学生回国后,也可通过进入学校局域网的网站联系以前的任课教师寻求帮助。待“网络多媒体课件库”建成后,学生再利用该库及其他辅助管理功能充分进行远程学习。

(二)研究意义

汉语国际教育和网络多媒体教育均系新兴学科,研究还不够充分,将两个学科有机结合进行的研究则更为欠缺。加强这两个学科的结合运用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现实意义。首先,国家非常重视汉语国际教育,胡主席、温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希望随着汉语走向世界的中华优秀文化为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作出贡献。”国家汉语对外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提出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六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教学方法要从纸制教材面授为主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多媒体教学为主转变。并提出要大力建设网络平台,让各国汉语教师都能便捷地获取课件,通过网络为教师和学生开展交互式学习提供服务。其次,网络多媒体教学在某些方面实际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可为汉语国际教育创设一个“视觉、听觉、心理交际、情景认知”更好的学习平台〔11〕。再次,西方发达国家都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育应用,这已经成为一种研究的新趋势。因此,为了跟上信息社会时代步伐,须将多媒体教育列入优先发展项目,对其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与开发。

〔1〕陆检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4(1):5-10.

〔2〕桂诗春《.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一辑发刊词〔M〕//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3〕Marina Dodigovic.ArtificialIntel ligenc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4〕郑艳群.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6.

〔5〕Ken Beatty.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6〕邱军.环境、模式及其关联性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9,23(2):224-232.

〔7〕郑艳群.多媒体汉语课堂教学方法〔J〕.语言文字运用,2006(1):112-118.

〔8〕宫力.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9〕王薇,刘相东.数码与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2006年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0〕胡礼和.现代教育技术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学: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New Path Exploration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on the Base of Existing LAN

LIU Juanjua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92,China)

Taking oversea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s study object,w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ir Chinese learning needs, especially their Chinese learning needs via network multimedia,under both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non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and offer a new path with low cost and easy to promote for the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stitutes in the border areas of China.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network multimedia education;environment;new path

H19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45(2011)09-0086-04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GY07040)

2011-05-04

2011-05-24

刘娟娟,讲师,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和双语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杨朝霞)

猜你喜欢
汉语课件多媒体
学汉语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