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1-08-15 00:52黄秋瑞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素质

黄秋瑞

(福建省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11)

高职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黄秋瑞

(福建省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11)

高职院校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忽视了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缺失已成为阻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一大忧患。为此,高职语文教学的定位应有别于本科,着眼于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高职语文教育应通过语文教育丰富学生的思想,担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方面的重任。

高职语文教学;高职生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培养

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应让学生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高职人文课程应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语文教育是通过对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精神成果的吸纳和认同,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有独立的人格意志,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养和同情心。

1 高职语文的课程定位

尽管教育部没有对大学语文制定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但是在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目标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这一规定说明大学语文教育应侧重于人文素养培养,兼及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尽管本科语文与高职语文都属于公共基础“文化课”,但教学对象却存在较大的素质差异,因此高职语文课程的定位应当有别于本科生。大学语文是人文学科课程,其特性是知识性和感悟性的统一、民族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读思说写和文史哲综合知识的统一。据此,高职语文的课程定位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职业核心能力为主要任务,着眼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升,侧重于人文素养的养成。

高职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语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读、写、听、说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语文教学。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点,除了担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方面的责任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更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当然,高职语文仍应立足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但课程教学则侧重于让学生感受凝聚在文化精品中的民族感情,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和健康高尚的情操,从而达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目的。

2 高职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工具,高职语文是学生现在学习、生活和将来求职、就业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学好语文是他们手中的一把开启专业技能学习、打开职业生涯之门的钥匙。高职院校由于把培养人才定位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偏重职业技能教育,相对忽视语文教育的问题。同时,语文教育还存在实用阅读、写作能力培养方向不明、方法少等问题。种种问题叠加直接导致了部分高职学生语言、书面表达能力不佳的状况。当前,高职语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点。

2.1 人文教育缼失

高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对接市场、服务区域经济”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为迎合市场需要,许多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专业、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人文教育,从而阻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许多高职院校,因为技术性、应用性的课程可直接提高技能,对接企业的岗位要求,一些大学生就选修一些实用性的课程,而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几乎无人问津。更有甚者,技术性的工具理性原则使得很多学生放弃了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陶冶,导致他们思想境界低下,审美能力弱化,心理脆弱,缺乏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缺乏良好的文化素质,缺乏适应各种竞争的自信和创造力等。这些现象充分暴露出高职院校中人文教育的力度不够,这种人文教育的缺失已成为阻碍许多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大忧患。

2.2 学生人文素质欠缺

人文教育的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在当代职场中,人的职业道德素质比单纯的专业业务素质更为重要。人文素质是构成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由于“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较差,直接影响到其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最终导致职业能力不足。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尤其是人文精神的欠缺主要体现在:一是高职生平时读书少,写作能力大大下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二是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呈现出普遍低俗化的趋势,亟需通过经典教育来引导和提升;三是学生走出校门后,其独立生活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低,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及应变能力缺乏等,以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3 高职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由于高职院校遵循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本的教育教学之路,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现状,探索高职语文教学的新思路。针对当前企事业用人部门更加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问题,高职语文教学必须整合教学内容,服务于高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3.1 语文教学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语文虽然只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但是,语文本身就富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这种内在的特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人文教育的功能。语文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应担负起人文教育的重任。语文以其特有的实际工具性和超越世俗的人文性,延展人的阅历空间、丰厚人的文化积淀,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以经典的文明气质健全人格,以深厚的文化传统提升品格,最终培养出获取人生幸福(特别是精神幸福)生活的能力和素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贯穿记载于优秀文学作品中流传至今。通过语文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其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道德,弘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为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提供广阔深远的民族文化背景。

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精神教育功能,始终坚守民族文化立场,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不断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获得丰厚的精神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2 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精神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的内容主要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承载着优秀的民族精神,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艺术魅力。这些内容以其独有的审美感召力、修养涵化力穿越时空深入影响人的心智,具有综合性的功能,是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传承民族文化有效而可行的科目。众所周知,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伦理、注重人格、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特别是蕴涵着天地之间莫贵于民的民本理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革故鼎新、因时而变的创新精神,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等。阅读脍炙人口的名家名作,必然会受到优秀语言的熏陶及良好语言习惯的影响。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人的心灵有巨大影响,甚至可以决定或者改变人的一生。

语文作为一门阐释人文思想的理论知识性课程,赋予其人文精神教育的功能,既不是单一的哲学、宗教学或文学等,也不是人文科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以文学文本作为平台,通过对文学文本的阅读、欣赏和批评这种参与式体验,让学生在进行文学审美的同时,对人文基础理论进行系统性阐释和理解。

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精神教育功能,从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出发,用艺术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和熏陶,让学生从中汲取自强不息、兼容并蓄、改革创新的力量。教师应鼓励学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引导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能力与素质。

3.3 以“文学作品”为基点,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

语文是关于中华民族共同语的教育,它不仅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智育、德育、美育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源流,蕴涵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弘扬、发展祖国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任务,语文教育同时也丰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并为创造新的文化提供根基。

就中国的文化传统而言,它的人文基础理论是一套自足的精神价值体系,主要内容是描述和揭示人的信仰、理性、情感的价值尺度和表现方式,并往往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形象的展示。通过语文这门人文课程,学生可以找到相应的参照尺度和判断依据,进而拓展思维视野,提升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

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影响着我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以“文学作品”为基点,引申出人文基础理论,使学生对人文精神思想有一个总体的理解和把握,在古今文化精品的熏陶下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结合教师列出的阅读书目和设置的思考题,通过选修或深入阅读的方式,进一步学习人文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性缺陷就可以得到弥补。

4 结语

高职语文作为一门融工具性、实用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文化教育课,对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高职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人文品行,还要具备观察、分析、综合等实践能力。因此,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职语文教学就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积累知识、提高技能和形成职业素养并进,在注重基础积累的同时,还应注重知识的转化,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目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相对薄弱,在人文课程开设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语文作为核心课程就肩负起了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高职语文教学要在保证各专业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并使语文教学与各专业的知识、技能教学相互衔接,相互融合,最终使学生形成适应岗位需要的、达到综合性和实用性水平的语文职业能力。

[1]徐中玉:关于“大学语文”课程回顾与发展建设的意见[A].经济全球化与高校中国语文教育的回应[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2]叶玉梅.浅谈培养高职学生语文职业能力的途径[J].武汉航海,2007,(8)

[3]尹云霞.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语文教学职业化的改革[J].高教论坛,2009,(9).

[4]董以平.对高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14)

[5]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on of Students’Humanities Quality

HUANG Qiurui
(Quanzhou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Quanzhou Fujian 362011,China)

A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ut too much emphasis on training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vocational abilities,ignoring humanities education,lacking of humanities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obstacle to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Therefore,the positioning of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different from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focus on the training and improvement of students’humanities quality.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enrich students’mind,pass down the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promote human spirit,and cultivate aesthetic sentiment,etc.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humanities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cultivation of humanities quality

G718

A

1674-5787(2011)04-0148-03

2011-03-26

黄秋瑞(1966—),男,福建泉州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及语文教育。

责任编辑 闫桂萍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