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现实: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思考

2011-08-15 00:52张玉明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公有制本质马克思主义

张玉明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9)

历史与现实: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思考

张玉明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9)

160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经历了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从一国到多国的曲折探索。只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首次从三个层面完整准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当前在如何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我们首先要看到探索社会主义历程的曲折性与长期性;其次要完整全面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最后要批判地看待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60年多来,科学社会主义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经历了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从一国到多国的曲折探索。只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首次从三个层面完整准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当前在如何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我们首先要看到探索社会主义历程的曲折性与长期性;其次要完整全面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最后要批判地看待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

1 从马克思到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与探索

1.1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预测

社会主义思想自托马斯·莫尔之后,在经历了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到19世纪40年代迎来了自身理论上的第一次伟大飞跃。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首次把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推进到科学阶段。尽管社会主义制度在当时尚未成为现实,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出于对敌斗争和革命宣传的需要,还是在理论上大胆地勾勒和描绘了未来社会主义的大体轮廓与基本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预测主要是:未来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基础之上,拥有高度发达的经济与先进的生产力。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1]。与发达的生产力相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共同协议来分配产品,即所谓财产共有。”[2]在分配制度上,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而共产主义则实行“按需分配”。由于单一的公有制与“按劳分配”是未来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经济制度,所以,生产的高度计划性是未来社会主义配置资源的唯一手段,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代替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货币。

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经历社会主义的实践,因而不可能对未来社会作更多的具体阐述,只是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了一些原则和特征的科学预测。同时由于他们的预测是以资本主义生产高度发展和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为前提的,并设想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然而,在20世纪的历史发展中,社会主义革命恰恰发生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这就使得实际情况同他们的设想有一定的差距。

1.2 列宁、斯大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探索

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根据当时的形势制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跨过商品经济阶段,直接实行共产主义制度。但是,后来列宁很快发现,这样做根本行不通。于是,列宁提出了著名的“新经济政策”,试图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列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作了初步探索。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列宁去世以后,斯大林没有能够继承列宁的这一思想,而是过早地结束了“新经济政策”,在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而且越来越僵化。斯大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寻求,主要表现在对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的研究上,存在着以生产关系来界定社会主义的理论误区,把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样就导致了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严重僵化。所以,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3]

1.3 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求索

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求索主要表现在其提出的“以苏为鉴”的口号。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求索开始突破苏联模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但是,这种求索由于种种原因而被停顿下来,致使后来在理论上出现偏颇和政策上出现失误。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是照搬苏联模式搞社会主义,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把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片面理解为生产资料单一的公有制和单一的计划经济;(2)分配制度是单一的按劳分配;(3)管理体制上过分高度集中;(4)国家和社会生活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等等。这种认识脱离中国实际,其中既有教条主义的因素,又有社会主义的臆断。它使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走了不少弯路,遭受很多挫折。应该说,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有些思想还是正确的,而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上基本上是失败的,搞了个“贫穷的社会主义”。

2 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回答

笔者认为认识社会主义有不同层次:第一个层次包括目的和目标层次;第二个层次是制度层次;第三个层次是体制层次。邓小平就是从这三个不同层次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做了完整的回答,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首次。正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李君如著的《毛泽东与毛泽东后的当代中国》中也是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主义本质三个层面来探讨邓小平是怎样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

2.1 邓小平用社会主义本质论对第一个层次的 “什么是社会主义”做了回答

正如邓小平所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4]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求索由于种种原因出现理论偏颇和政策上失误,其结果几乎是把中国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立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实践,对建国以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社会主义建设所走的弯路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1992年,邓小平为了驱散长期困惑人们思想的迷雾,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70多年国际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第一次从本质的层面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作了明确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从最高层次上揭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站在比社会主义一般特征更高的层次上,即从目的和目标的层次来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目的和目标放在首位。社会主义的目的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社会主义本质论第一次把生产力同社会主义的本质直接联系在一起,揭示社会主义特征。生产力目标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但是,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却一再出现忽视发展生产力,片面从生产关系方面去规定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现象。邓小平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冲破了仅仅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同生产关系、同上层建筑相联系的传统观念,纠正了过去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生产关系,脱离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片面强调变革生产关系的错误认识。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真假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可以说,邓小平的这一论断是一个巨大的理论转变。正是由于有了这一理论转变,他才正确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从而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2.2 邓小平用四项基本原则对第二个层次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做了回答

对于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都有过许多阐述。但是,笔者认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特征的最简明、最准确的概括。四项基本原则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政治上,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为领导,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经济上,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消灭剥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思想上,以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社会主义共同的东西。维护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抛弃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否定了社会主义。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6]

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并不是人们主观想象出来的,而是从历史发展的逻辑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社会主义时,并不是诉诸道德和法,他们提出未来的社会制度问题的根据是 “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中产生出来的,它是历史地从资本主义中发展出来的,它是资本主义所产生的那种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7]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加深、经济联系的密切化,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的性质。生产力的这种性质客观上要求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并调节整个国民经济。但是,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私有制妨碍了生产力性质的这种客观要求的实现,因而生产社会化与私人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就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用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然而建立公有制、“剥夺剥夺者”,势必引起资产阶级的殊死反抗,因此,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经济基础,就有可能实行按劳分配,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在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做到。可以说,四项基本原则并不只是中国的特殊条件的产物,它表达了社会主义的共性,因而是任何社会主义国家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的,不能有丝毫动摇。

2.3 邓小平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第三个层次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做了回答

社会主义各国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事业倒退的沉痛教训以及我国从1957年到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表明:绝不能离开本国实际,照抄照搬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现成结论。照抄照搬别国的模式,从本本出发,是根本搞不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更别说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立足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这一基本国情。邓小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又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词句和个别结论,他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体制层面上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做了回答。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承认了市场也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这就为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提供了现实基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开辟了道路。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界定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覆盖全社会的,这已经接近于后来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但它同时提出,我国仍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直到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才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邓小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终于突破了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理论和商品经济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和手段,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并没有根本矛盾。他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8]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的市场经济。邓小平说:“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了两条,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9]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和宏观调控上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基础上,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前提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邓小平从三个层面系统完整地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实现了认识上的巨大飞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在主观上,邓小平敢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敢于以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继承前人又打破陈规,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他是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客观上,中国丰富多彩的改革开放实践,全方位地展现了社会主义的生动景象,为从多层次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提供了现实基础。这样,邓小平就主要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具体形式三个层面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也为像我国一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方面提供了正确的思路。

3 对如何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现实思考

3.1 要看到探索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全面准确地认识社会主义远比认识一般事物要复杂得多、艰巨得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着的新生事物,必然经历曲折与风浪。我们要看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艰巨性与长期性。

3.2 要完整全面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

目前在认识这个问题上有一种错误倾向,即只注重社会主义本质,而忽视社会主义制度特征。有人认为,既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没有提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按劳分配,没有提到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也没有论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那么,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可有可无。产生这种谬论的思想根源之一就是没有完整全面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是密不可分的辨证关系。社会主义本质固然是社会主义最深层次、最内在属性的表现,是社会主义赖以存在的依据。但本质离不开特征,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化与具体表现,是人们认识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桥梁、纽带与手段。特征与本质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表与里、外与内,共同构筑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大厦。离开了特征的社会主义是不存在的,离开了特征社会主义本质就成为一个空洞而无实际意义的东西。不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无法认识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我们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又要认识和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特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目标的前提与基础。同时,我们要坚决反对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的错误倾向,完整地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观。

笔者认为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第一、第二层次的概括,是吸取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规律得出的具有一般性的认识。但是,就具体运行机制、经济体制这一层次来说,则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得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所以对于第三层面上的探索则需要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来做具体回答。

3.3 批判地看待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

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当代西方的一些社会主义流派在揭示当代资本主义不合理性、没落性的同时,也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观。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社会主义观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一方面要认同并借鉴一些对我们有启示价值的观点,比如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的一些积极主张等;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社会主义观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不仅表现在社会主义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制度体系,单纯从某一方面论证什么是社会主义显然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要从整体上完整把握“什么是社会主义”;更重要的是,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描述的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如近段时间又重新泛起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从本质上看,它反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张政治、意识形态多元化;反对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主张实行多党制、议会民主道路;反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占主体,主张经济私有化,其实质是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

因此,在介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介绍其有价值的观点,更要从政治上、思想上用完整全面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观,警惕、抵制来自“右”的意识形态的攻击。同时,我们也要批判来自国内一些所谓“新左派”的“左”的攻击。有些同志提出,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是在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主导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因而他们极力反对改革开放,主张回到改革开放前的毛泽东年代。这种论调显然是错误的。这种指责完全是一些人自设攻击目标而提出的一个伪问题,是对历史事实的肆意歪曲。众所周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新自由主义则主张实行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我们建立的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而新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宏观调控,主张市场经济万能。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30年的改革开放做了最坚定的评价: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7.

[3]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9.

[4]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

[5]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6]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3.

[7]列宁全集(第 3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1.

[8]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3.

[9]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3.

Study on the History and Reality of“What Is Socialism”

ZHANG Yuming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Sichuan 637009,China)

For more than 160 years,scientific socialism,on the problem of “what is socialism”,experienced winding exploration from Marx to Deng Xiaoping and developed tortuously from one country to many other countries.Deng Xiaoping theory——the Contemporary Marxism is the only theory which comprehensively and accurately answered the question“what is socialism”from three levels for the first time.At present there is three point worth noting for about how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 of “what is socialism”.Firstly we should be aware of the tortuosity and long span of exploring socialism;secondly it should be fully grasped that“what is socialism”and finally some socialist views of non-Marxism should be critically treated.

what’s socialism;socialistic essence;four cardinal principles;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D849

A

1674-5787(2011)04-0044-04

2011-04-30

张玉明(1982-),男,四川阆中人,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 周丁力

猜你喜欢
公有制本质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回归本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童年的本质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