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预警机制研究

2011-08-15 00:43郑婷婷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预警毕业生机制

郑婷婷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362200)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预警机制研究

郑婷婷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362200)

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一边是用人单位“用工荒”,这看似矛盾的两面纠结在一起,恰恰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和教育环节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建立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的招生、培养、就业和谐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

温家宝总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里专门提到大学生就业问题,要把大学生就业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虽然今年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据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毕业生的数量达到630万,创历史新高.再加上过去沉淀下来的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待就业群体.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主要是培养人才,直接为社会服务,大学毕业生能够充分就业是高等学校实现这一社会职能的具体体现.如何应对毕业与就业之间的双重矛盾,加强就业预警机制的建设,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课题.

1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1.1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已向大众化教育进一步过渡,从2004年至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30余万,再创历史新高.

2004—2010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年份/人数):2004年/280万人;2005年/338万人;2006年/413万人;2007年/495万人;2008年/559万人;2009年/611万人;2010年/630万人.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自2004年以来,尽管毕业生增长的幅度有所放缓,大概每年维持在20%左右,但由于05、06、07连续三年的大幅增长(每年20%以上),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基数已经非常巨大.去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今年这种状况仍在延续.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30余万,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更大.

1.2 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紧张状况受大学扩招、就业市场需求波动及结构性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预期过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第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致使毕业生数量庞大.高校年年扩招,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往届毕业生,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第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金融危机呈现全球化态势,中国企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加大了吸纳就业人员的难度.再者,受大学扩招的影响,用人单位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处于强势地位,用人单位希望提供尽可能小的岗位能够招到适合其发展的人才.在这种招人心态的引导下,用人单位往往会产生非理性行为.

第三,高校专业设置不够合理.相对热门的专业扎堆现象明显,高校纷纷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同学们也纷纷报考,导致远远超出社会的承受能力,而有些专业爆冷门,导致就业领域失衡.

第四,高校毕业生的心理预期过高.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是毕业生就业时的首选.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时热衷于选择外企,政府机关也是许多毕业生毕业青睐的方向,而这些地方的容量是相当有限的.有些毕业生甚至宁愿待业也不愿意到农村和西部就业,这些因素也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的内在因素.

2 引入就业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中央和各级政府及各高校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的报告中提出中央财政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列入其中的重点之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各种政策固然对解决毕业生就业的燃眉之急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但是就业问题决不是一项临时性的任务,不能仅靠权宜之计来解决.比如:

(1)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在一定时期缓解了就业压力,但毕竟不是有效就业,见习后的就业仍然是一个问题,因此这只能是某一特殊时段内的应急措施.

(2)增加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名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教育结构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但在促进就业的意义上究竟成效如何,需要经过认真调研和反馈的过程.培养方案、学科结构与发展方向需要与之配套,哪些专业学位需要大力发展,哪些需要控制规模,也需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布局设计和调整.从实际就业的角度来考虑,缺乏工作实践经验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的毕业生是否有就业的竞争力,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学生是否踊跃,生源如何,都需要时间和人才市场的检验.何况几年后,专业硕士仍有就业问题.

从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来看,仅有临时性的措施也不解决根本问题,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和后续效应值得关注.因此,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系统导向机制,以促进供求关系逐步趋向合理,并根据特定情势的需要配置相关紧急措施,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服务社会、面向世界、走向未来.为此,建议系统梳理现行政策,对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大样本的、细分的跟踪调查,为形成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准备条件,建议建立就业预警机制.

3 高校预警机制研究

3.1 就业预警机制的内涵和建立目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就是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和高校对毕业生人才需求的监测预报制度,从毕业生社会需求出发,定期发布人才需求数据和趋势预测,引导高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和招生规模,从而既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又满足国家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异常情况进行迅速预测,根据毕业生就业率的波动和发展状态,划定与其发展趋势有关的警戒线,及时指出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并提出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建议和预案措施.预警机制是进行毕业生就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极大地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目的在于增强人们的危机意识以及对危机处理的应变能力,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科学性,对即将出现的危机进行有效控制.

3.2 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构建途径

3.2.1 建议建立毕业生就业的引逼机制.“引”的方面包括: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可研究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完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的激励机制,要重视他们当前的待遇和以后的出路,当前历史条件下可以树立大学生扎根农村的榜样,但不应该作为普遍性的号召;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学生到社会急需的冷门行业工作,等等.“逼”的方面主要是:大城市、发达地区的户籍指标的适度从紧,具体做法要体现公平、择优、紧缺的原则.提醒大学生们在选择就业城市时,不要完全将目标锁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生活一样精彩.学生应对自己的就业目标进行客观定位、客观地认识自己.

3.2.2 建议建立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第一,全面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将择业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改变目前就业指导工作偏重技术层面和信息发布的局面,将对大学生的择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前移并系统化,将其贯穿于大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就业指导课程从学生入学时就开展,分不同阶段和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在高校建立本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形成政策发布、指导咨询、信息共享、网上招聘等功能比较齐全的就业网络.第二,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学生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

3.3.3 建议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机制.当前由“校园网络”提供的信息量对于毕业生来说严重不足,他们必然转向外部搜寻信息.必须能够将分散在市场中的信息最充分地集结起来,以成规模和专业化的形态提供给毕业生.政府可积极鼓励和扶持“人才网络市场”的发展,让那些已经做大规模的“人才网络市场”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专业化的就业信息服务,更好地为毕业生服务.

3.3.4 建议建立毕业生监督机制.通过网上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系统,形成以省为中心,各设区市和学校为监测点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监测网络,随时掌握全省各学校、各学历层次、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动态.专家还将预测毕业生就业供需形势,定期向社会发布,并对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学校和专业及时示警.

就业预警机制需要社会、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本人等多方努力,因此,就业预警机制在组织构建上应包括政府、人才交流机构、经济综合部门、发展规划部门、大中小型企业、各大高校等机构.不同组织的功能和分工不同,并在预警中相互协调、互相合作,协同作用.总之,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建立,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创新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法,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科学性.达到学校为社会培养的人才能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出人才效能的目的.

〔1〕李莉.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04(2).

〔2〕龚红果.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构建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3(5).

〔3〕张丽萍.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及服务体系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4(3).

〔4〕何元庆.论高校危机管理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3).

〔5〕梅清华.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6〕刘伟,杨芳.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4).

G645

A

1673-260X(2011)01-0228-02

猜你喜欢
预警毕业生机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最“叛逆”的毕业生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