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大学生人才素质分析

2011-08-15 00:43张国利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素质人才大学生

张国利

(赤峰学院高职教学部,内蒙古赤峰024000)

优秀大学生人才素质分析

张国利

(赤峰学院高职教学部,内蒙古赤峰024000)

人才及人才素质分析中着重探讨人才素质及大学生成才素质的思考与构建,人才素质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四方面.

大学生;人才;人才素质

1 人才及人才素质分析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竞争社会,其实质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个人能力的竞争.人才的基本要素包括德、识、才、学、体五个方面,突出的特征是其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具有非凡创新能力的人,我们称为“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一般特征表现为:第一,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冲动,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些是创新的前提.“创新的最大动力是好奇心”大学生们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会主动地捕捉社会实践中的灵感和机遇,从而能动地进行创新活动.第二,擅于提出新观点,运用新思路解决问题;擅于在揭示事物的本质时巧妙运用想象、直觉和灵感,勇于摒弃陈旧的思想和理论,敢于冲破思维定势,在实践中运用运动和发展的观点把握纷繁变化的世界;勇于打破常规,敢于怀疑和批判,实践中擅于标新立异.第三,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相关领域的前沿性的知识,并且有独到的见解或较深造诣;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远大理想、坚定的信念、严谨求实的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塌实肯干的作风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等.

素质应该是一个综合的广义概念,有时被称为遗传素质或禀赋,就是指与人的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的生理基础;有时被认为是某种品质,就是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品质.人的素质是一个动态概念,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时代色彩,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它的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当前的中文解释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个:其一,“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也指易患某种心理异常疾病的遗传因素.”其二,“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对人才基础素质和基本素质的要求就是人才素质,“按教育部的正式提法素质包括思想、文化、业务和身心四个方面.”所以人才素质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四大方面.其中,物质基础是身体素质,核心是科学文化素质,关键是心理品格素质,主导是思想道德素质.这几方面的综合水平的衡量体现了一个人素质的高低.

1.1 思想道德素质.具体表现为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政治素质主要是在政治立场、观念方面具有远见和极强的洞察力,对社会发展趋势极为敏锐,对国家宏观政策具备一定的预测、把握能

力,同时具有一定水平的理论修养.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工作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手段、职业、临时落脚的地方,而是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去开发蕴藏在自己身上潜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大学生要有事业心、责任感,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只有敬业才能积极进取,要胸怀大志,要把选择的工作当作长期追求,要与单位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则是创业者应有的精神风貌,在实践中会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曲折和坎坷,无论什么情况,大学生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要以吃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作风扫除一切障碍,踏踏实实工作,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拼搏进取.千万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1.2 科学文化素质,也称人文素质.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状况下,对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培养创新思维,开展创造性活动的潜在动因,对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同时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时代,人文素质的提高促进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所以高层次人才的人文素质应该是: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贮备、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有更新知识的能力.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各行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和知识技能的要求愈来愈多,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知识程度高、内容新、实用性强.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组合、恰当调配,要有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告诫我们年轻人要学习学习再学习.邓小平也曾说过人是生产力中重要的因素.一个人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塑造,健康的情感和完美的精神世界的培养,都是靠人文科学来完成的.缺乏人文素养的人是没有厚重感的残缺的人.

1.3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已成为人才竞争的物质资本,是一切的前提;良好的心理品质就是要有正确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心理态度.前文谈到过人才的内在因素是德、才、学、识、体,体是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在社会急剧变革、多种思潮的碰撞,新旧价值观念的激烈冲突、竞争,物质生活条件的巨大悬殊,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不协调等,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引起了认知失调、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等等问题.这些既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也不利于他们毕业后的发展.因此大学生必须加强修养,提高心理素质,对自我有客观公正的评价,要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积极乐观;要正确对待挫折,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1.4 专业素质,也称业务素质,这是人才的必要素质.这种素质体现在: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造诣,熟悉相关专业的学科发展情况;具备专业研究开拓管理的能力;熟练地使用外语和计算机的能力.全面的专业基础应是指融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于一体的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必须遵循政治和道德的规范,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专业素质高能力必强,衡量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能力.一个人的才能与活动要求相符合,从事某种活动时就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反之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事倍功半.知识的吸收促进了能力的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能力绝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实践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运用.而且知识要内化,要上升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或精神品质,变成一种气质和做人做事的高品质.

2 大学生成才素质的思考与构建

古往今来,所有成功者都具备高素质,他们的成功不是巧合,而是与他们所具备的素质有密切的关系.成功取决于积极的心态,与个体的心理素质关系密切,如理想、兴趣、特长、性格、气质与能力等.

2.1 当代大学生怎样才能具备较高素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要树立坚定的理想.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安身立命的依托、目标、方向.邓小平曾说过"为什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共产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只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才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真正担当起跨世纪发展的历史重任.

第二,要掌握深厚的理论基础.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用理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把学与用、知与行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思想境界.

第三,要具备优良品性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科学技术本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贡献.

第四,有较强的心理素质,遇事不慌张,能够沉着冷静应对,面对困难不畏首畏尾,三思而后行,把事情做的尽量合理完善.

2.2 大学生可以通过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来培养自身综合素质:

第一,充分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又一项重要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在内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语言表达能力是学习、工作和社会人际交往的需要,要参与社会竞争就必须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所以当代大学生要敢于说,这是练好口才的前提;要做到有话可说,这是练好口才的基础,做到这一点需要广泛的知识面;要善于说话,注意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注重语言的得体,这是练好口才的关键.大学生应该多阅读有关的文学著作和口才范文,多做练习,以便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二,完善社会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它存在于社会的任何角落,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在课本上是学不到的.大学生步入社会,要像一个社会活活动家一样,正确、有效在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就需具备这个能力.大学生要具备很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就要大胆地把握各种交流机会,培养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方面的相通,同时要做到诚实守信,人格平等.

第三,初具组织管理能力和正确决断的能力.要求大学生必须能从全局的角度加以协调处理好工作中涉及日常的行政、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千头万绪、具体繁杂的工作中有条不紊,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做出良好的决断能力可以实现对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最佳选择.

第四,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及策划能力.大学生要有耐心、有毅力、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做到急而能安、缓而不缀,既忍让又不失原则,沉着冷静、灵活应变地处理问题;适应能力是一个人综合数值的反映,它与个人的思想品德,创造能力,知识技能等密切相关.所以,大学生要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环境能力.这样就能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下,变不利的因素为有利的因素,从而为大学生以后的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际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作用的发挥;策划能力要求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抓住有利时机,把握有效空间,筹办和开展形式各异的介绍宣传和业务活动,使工作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

第五,竞争能力.竞争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项活动多必备的一种心理特征,也是大学生及至人类都在追求的一种能力品质.生活中大学生应注意:竞争能力是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力的展示,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善于抓住机会,勇于展示自己才会在竞争社会中获胜;竞争实际是人格的考验,所以必须在竞争社会中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第六,锻炼自控能力.遇到不顺的事能否冷静处理,是对大学生素质高低的一种考验,正如前文所谈到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超前的预测力,大胆设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发展的个性化要求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强化自我竞争意识,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努力挖掘个人潜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发展个人素质.

第七,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社会交往的关键,培养沟通能力需要自信心和必要的技巧.当代大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沟通中双方的互惠和相互尊重;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观点上看问题,了解对方的思想观点;要积极地在矛盾和冲突中找共同点,提高沟通的技巧.

综上所述,以上七大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具备了这些能力,才真正地意味着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才能在现代竞争社会里游刃有余地获胜.

G645

A

1673-260X(2011)01-0233-02

猜你喜欢
素质人才大学生
人才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大学生之歌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