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探讨

2011-08-15 00:49陈文婷
大众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污染环境农村

陈文婷

(汕尾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 汕尾 516600)

农村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探讨

陈文婷

(汕尾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 汕尾 516600)

文章阐述了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分析农村环境恶化的原因,针对产生原因提出治理措施,即提高农民认识,走生态农业之路,转换企业经营模式,从根源上杜绝农村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污染原因;治理措施

农村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的70%,而农村落后的生产力与庞大的人口基数产生了一定的供需矛盾,所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成为我国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然而,随着农村经济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村环境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相对于受到高度关注的城市环境问题,农村环境问题由于其投入少、难治理、污染面广等特点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已成为很多地区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这对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此,分析农村环境问题,探索其解决之道成为新形势下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农村环境问题现状

农村环境就是广大农户所处的包括生产和生活在内的生存环境。而生产环境是指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等相关农业活动中面临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农户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就是他们的生活环境。当农村环境的恶化程度对农户的基本生存条件产生威胁时就会出现农村环境问题。农村环境问题严重,将直接影响到到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而通过粮食、蔬菜、蛋类、肉类、奶制品等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指农村环境污染,根据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物的污染物来源不同,可以把农村环境污染分为两类: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外源性污染指来自农村以外的污染,例如城市工业迁往农村;内源性污染包括现代化农业生产、乡镇企业及养殖场和农民的生活污染等各类污染。

1.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

饮用水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的水质、水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据粗略统计,全国农村仍有8000多万人饮用水不清洁,饮水卫生条件急需改善。然而大部分农村的地区比较偏远,交通运输不便,供水设施改造困难,饮用水卫生条件久久得不到改善。现在大部分农村居民饮用水来源于河塘,自备浅水井,水窖等,这些水源水没有经过任何的消毒过滤处理,直接被饮用,其中的细菌,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危害,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

人类疾病80﹪与水污染有关,根据我国卫生部门抽样调查和联合国有关机构评估,我国农村大约有34%的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占全球的1/4。其中5020万人属于饮水困难。我国24%的人在饮用高氟、高砷、苦咸、被污染等不良水质的水:约1000万人饮用高氟水,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从而导致该地居民患有氟斑牙、氟骨症等疾病;还有约 1亿人饮用含盐量过高的水,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地区和一些沿海地区,而长期饮用苦咸水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

有些农村地区虽然建有自来水厂,但这些水厂大都存在很多问题,设备简陋,工艺流程简单,输配水管网系统老化,甚至有的水厂已不能完全运行,只能间歇供水。徐韶山等在对大连开发区 19家农村自来水厂卫生状况调查时发现,有63%的水厂供水量不足,管网老化;74%的水厂无任何水质净化、消毒设备,甚至无基本的人工投药消毒,水质处理不能达标;84%的水厂卫生管理情况不达标,89%的水厂水质检验情况不合格。

2.面源污染严重

面源污染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指农村地区在农村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处理的污染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过程复杂性、后果广泛性、治理困难等特点。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地膜的大量使用,畜牧养殖中禽畜排泄物,农民生活中废弃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我国是农业大国,为了推进现代化农业的进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地膜。我国化肥的使用量长期居世界第一,并且以年均8%的速度递增,2010年将达到333.7kg/hm2,高出了发达国家认定的225kg/hm2的安全上限。由于施肥结构不合理,肥料大量流失,不但化肥利用率低,还导致土壤板结,逐渐酸化,生产力下降。长期施用单质肥料可活化有害重金属元素,导致有毒物质释放,进一步对土壤造成危害;另外肥料大量流失,对地下水、地表水造成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农药施用量在逐年增加,且种类越来越多,毒性越来越大。现在农药年施用量比1997年增长了3倍多,单位面积用量高出发达国家 1倍以上。但大部分农药只有30%被作物吸收,其余扩散到周围的大气、土壤和水体中,并对其造成污染。并且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有益昆虫,还可残留在农产品上,危害人体健康。我国每年地膜实际消耗量为60万吨,居世界首位。地膜残留率高,不易降解,影响土壤肥力,幼苗生长。

畜禽养殖为我国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肉、蛋、奶类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这些高蛋白食品需求增加,以致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畜禽养殖场大多建在市郊与城乡结合处,产生的污水粪便和臭气对城乡环境、空气、饮用水源造成严重危害。畜禽粪便进入水体流失率高达25%~30%,通过直排或者雨水冲洗对水体产生污染。畜禽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不仅污染负荷量大,而且难处理。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畜禽粪便年产量约为 17.3亿吨,2010年将达到45亿吨,若这些废水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将会对环境和农产品产生威胁。

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是面源污染的又一来源。生活垃圾主要是农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一些不再使用的废旧日常生活用品、塑料袋、废衣物等。这些垃圾主要来源于农民的日常生活中,且数量越来越多,成分越来越复杂。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约 2.8亿吨生活垃圾。农村的生活垃圾一般没有固定堆放处,随意倾倒,一些地方垃圾呈现“围村、塞河、堵路”之势。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达80多亿吨,而96%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及收集系统,污水直接就地式排入周围水体,造成河流水源的污染,成为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隐患。

3.乡镇企业污染加重

乡镇企业作为一把双刃剑,对农村发展的巨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乡镇企业为农民带来很多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繁荣。但改革开放20年来,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益严重,从每年近万起的农业污染事故可以看出,农村的污染可能已经超过城市。乡镇企业是粗放型发展模式,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忽视环境污染与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造成农村水体,土壤、空气和生态的破坏。

据测算,全国已有1.5亿亩农田和82%的江河湖泊受到乡镇企业“三废”不同程度的污染;乡镇工业化学需氧量(COD)、粉尘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过50%;由于乡镇企业的污染,我国受重金属污染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每年因土壤污染使粮食减产1000万吨,另外1200万吨粮食污染物超标。

4.农村生态破坏严重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将会使生态调节作用降低,导致各类自然灾害频发。当前农村生态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耕地草场退化,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乱砍乱伐,森林枯竭;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矿产资源过度开发,诱发各种地质灾害。

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仅为 0.095公顷,不足世界水平的一半,但由于对耕地的掠夺性开发,使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资料显示,1996年至2003年7年间我国耕地面积有1.3亿公顷减少到1.23亿公顷;近20%的耕地受到工业“三废”和农药污染,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质量严重退化,20.6%的耕地有机质养分不足;天然草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绿色屏障,植被破坏,超载放牧使得90%的天然草场不同程度地退化,已达到 1.35亿公顷,使产草量下降30%~50%。

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34亿公顷,覆盖率仅为13.9%,很多西部干旱地区,覆盖率不足1%,基本无林可言。而过度的乱砍乱伐和森林火灾,使的森林资源继续锐减,进而引起各种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近年来频发的各种地质灾害与森林锐减与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不无关系,而水土流失与荒漠化也是森林覆盖率降低的直接后果。资料显示,半个世纪来,全国水土流失毁掉耕地4000多万亩,土壤流失总量50多亿吨,而土地沙化在1999年已达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2%,超过全国耕地总和。

(二)农村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1.政府重视不够,资金技术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城市环保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农村在印象之中一直是无污染的世外桃源,所以农村的环保一直没有引起重视。随着农村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国家也认识到要加强对农村环保的支持。但投入的资金毕竟有限,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不过是杯水车薪,而且很多资金并没有真正落实下来,使得很多农村环保项目不能得到落实。对于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每年只投入0.1%的环保经费,远远不能满足环境治理需求。农村科技投入有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于农村的科技三项费用比重一直在下降,有限的资金投入使得农村没有健全的环境监测机构和专职人员,全国大约还有15%的县级行政区域没有成立环境保护机构,县级环境监测站只有2000个左右。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短期政绩,大力招商引资,没有考虑到农村的环保问题,引进一些污染严重,经营模式粗放的企业,使得农村的环境遭到破坏的同时,资源也被掠夺性的开发,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

2.农村环保法制不健全

当前农村环境管理和环境立法严重缺位,致使农村环保无法可依。尽管我国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大多是针对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对农村的实际困难考虑的不够。例如,目前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控制有效,对解决农村面源污染意义不大。虽然有些法律对农村污染稍有规定,但只是相应的一些规定,对于违法行为并未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就使得很多农村污染企业逃避法律的制裁。

3.农民环保意识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4%,而文盲和半文盲却占25%左右,农民文化素质的差异,导致其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多数农民关心的是家庭收入,而非生态环境的好坏。他们大多认为公共环境事不关己,所以“秸秆焚烧”、乱扔垃圾,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在农村已经司空见惯。诸培新等在对太湖地区农民调研中发现,67.8%的农户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0.56%村民并不懂得减少水污染方法,有35.78%村民认为太湖水质环境与自己生活并无关系,25.1%村民认为自己的行为并不能为改善水质做出贡献。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民对化肥,农药、地膜施用不合理,导致农业的面源污染;环保意识的不足,使得农民对污染企业的行为熟视无睹,不能有效的制止;乱砍乱伐,乱挖乱采使生态遭到毁灭性破坏。

4.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随着城市环保要求的提高,一些污染严重,经营粗放的企业在城市无立足之地,于是便出现了“产业转移”现象,农村以其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环境成本,成为污染企业的最佳选择。而“产业转移”带来的严重的污染转移,使农村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一些冶炼、电镀、造纸等工业排放的废水直接排入农田灌溉管网;一些砖厂、水泥厂等的粉尘、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直接排入大气;一些矿产开采对植被造成破坏。刘海林等在对百村调查中发现,被调查村庄及其附近存在污染企业的有 57个村,45%的村庄地表水被被企业污染,39%的村庄空气受到工矿企业污染,土壤被污染的村庄占13%。

(三)农村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

1.加大对农村环保投资,健全法律法规

环保投资一直是一项回报率很少的领域,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村投资,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并且要确保资金层层落实,真正用到实处。我国环保投资一直低于GDP的1.5%,国外环境治理经验表明,环保投资需达到GDP的1.5%才能控制环境恶化,而改善环境,需达到GDP的2.5%,这表明我国环境透支严重。另外要健全农村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加大环境保护执行监督力度,严惩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不留法律漏洞死角,使农村环保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集中学习和培养的形式,提高农村干部的环境道德意识,基层干部环保意识提高,可以为农村环保决策指定方向,带动广大群众参与到环保建设中。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树立典型事例,使环保教育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脑海中真正树立起环保观念,不再乱排污水,乱扔垃圾,乱砍乱伐。另外要努力培养农村科技人才,指导群众科学种田,环保生产。

3.发展生态农业,控制面源污染

控制面源污染,必须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清洁生产。要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积极改善用肥结构,施用天然肥料,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可降解农膜,减少农膜残留量。强化对规模养殖业的治理,鼓励养殖业与种植业紧密结合,发展农村沼气工程,使畜禽粪便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大力开发秸秆利用技术,实现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产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有效控制乡镇企业污染

控制乡镇企业污染,要使其发展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要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思想,贯彻执行“谁污染谁治理”、“谁排污谁负责”的做法,使乡镇企业充分认识到农村环保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根据国家政策,提高“三废”的利用率,使之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要抓根治本,节能降耗,推广清洁生产。还要根据资源和区位优势,确定产业结构,发展无污染企业。环保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机制,严厉惩处屡教不改的污染企业。

(四)结束语

能否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而处理好农村环境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所以治理农村环境问题刻不容缓。要从根源上治理农村环境问题,必须要加大政府投资,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严控污染企业的经营模式,发展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农业,使农村的发展真正走上可持续性的道路。

[1] 李晓瑞.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浅析与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2):137-138.

[2] 宋晓凯.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责任主体[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0,22(1):28-31,35.

[3] 李玉海,李振球.浅析农村饮水安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7):623-624.

[4] 徐兆进,王焕明.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海河水利,2009,(3):67-68.

[5] 徐韶山,魏冰,等.2005年大连开发区农村自来水厂卫生状况调查[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3): 362-363.

X22

A

1008-1151(2011)05-0142-03

2011-02-17

陈文婷(1980-),女,黑龙江讷河人,汕尾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保护工程师,从事环境保护。

猜你喜欢
污染环境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