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生态旅游规划探析

2011-08-15 00:49李良栋
大众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景观规划

李良栋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新农村生态旅游规划探析

李良栋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文章从新农村建设需要出发阐述了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意义与前景,概括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类型,对乡村生态旅游的规划内容作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乡村旅游规划的原则以及在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新农村生态旅游规划思路与开发、保护原则,促进新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生态旅游;规划

(一)新农村建设与旅游产业的关联

2006 年初,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文件强调,要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本着节约原则,立足现有基础,扎实稳步地推进村庄治理。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是中心,生产发展是物质基础。专家提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上。因此,加速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目前依托农业资源发展起来的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范围相当广泛,并呈多元化发展,一些诸如“农家乐”的旅游区也相继出现。这种以农业旅游为主导的休闲产业类型,在旅游、教育、环保、医疗、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将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之一。同时,开展农村生态旅游可以减少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有高附加产值,并可带动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休闲购物、观光度假及其他旅游活动的发展而产生乘数效应。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多,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希望到郊区农村观光旅游,这为发展农村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市场需求。新农村建设应抓住机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用经营文化、经营社区的理念来开发建设农村生态旅游产业。

农村生态旅游可以说是“绿色生态经济”和“体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它适应了人们对原生性和生态性的要求,并以鲜明的绿色特征,吸引着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和体验的热情。在国际范围内,农村生态旅游所具有的独特性已经使其成为许多国家旅游事业的“主角”,成为推动农村经济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推动力”。合理规划农村旅游资源,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对于调整新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同时保护农村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大的经济与历史意义。

(二)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1.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定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关注程度的提高,世界范围的“绿色运动”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其成为发达国家现代旅游者可持续旅游行为的重要选择。对乡村旅游涵义的解释,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的看法各异,但本文根据其发展历程,采用石强、钟林生的乡村旅游定义,即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习俗为旅游对象,吸引旅游者前去观赏、休闲、体验、健身、科考、习作、绘画、摄影、购物、度假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

2.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类型

(1)观光型乡村生态旅游

观光型乡村生态旅游是指在乡村景观中,农业生产与观光功能兼容且提供见识农业生产的机会和欣赏田园风光的开放性乡村生态旅游。(1)观光农业园区:是指具有农业产业特色又用于提供旅游观光的农业园区,如以大田为主的观光农业,以果树生产为主的观光果园,以蔬菜生产为主的观光菜园,以花卉生产为主的观光花园,以水产养殖为主的观光养殖场等等;(2)景观农业:是指具有形态特殊、布局优美、气势宏伟的农业景观(如满山错落有序的层层梯田,图案种植的大地艺术农田)或专供参观学习的农业示范区(乡)、示范带。

(2)民俗型乡村生态旅游

民俗型乡村生态旅游由于民族的和区域的差别,而具有不同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和产业内容。①民族村寨:我国最富有特色的民族村寨大多数分布在西南和西北的少数民族地区,不仅自然环境和农民住宅有特色,农业和手工业的产品有特色,操作工艺有特色,而且节日庆典、服饰、饮食等也有特色;②特色村寨:它是指具有独特的民居建筑(如江南园林式宅院、华南骑楼、云南村寨、竹楼)、独特的自然环境(如湖南的张家界)、独特的风味佳肴(如云南的过桥米线),它们都有特殊的韵味,并给人以美的享受。

(3)休闲型乡村生态旅游

休闲型乡村生态旅游是指在乡村景观中,生产与休闲功能兼容且可供居住生活、农事操作、休闲度假,或提供漫步休息、健身娱乐的广场式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型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色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载体,根据设施、规模、功能和承载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庄园休闲型和庭院休闲型。庄园休闲型是指可供少则几户多则几十户人家的短期或中长期修养、创作、度假、举家欢聚、喜度蜜月之用的园林化生活小区。庭院休闲型一般是为富裕阶层租购而建的固定财产,专供休闲度假或养老歇息。

(三)乡村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的内容

1.乡村田园景观

自然田园风光是乡村景观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例如大规模或连片的农田带可以开发为农田观光、农耕体验等;多种类的经济果林与蔬菜园区则可开发果树认养、纪念果林,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等;而一定面积的天然或人工水面则可开发为水上游乐项目、垂钓等。

2.乡村建筑景观

乡村建筑包括乡村民居、乡村宗祠建筑以及其他建筑形式。不同地域的乡村民居均代表一定的地方特色,其风格迥异,给游客以不同的感受。如内蒙古草原的毡包.黄土高原的窑洞东北林区的板屋,客家的五风楼及土楼等,千姿百态,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清乡村宗教祭祀建筑,如气派恢宏的祠堂,高大挺拔的文笔塔,装饰华美的寺庙等,是乡村发展的历史见证,反映出乡村居民生活的某一侧面。

3.乡村农耕文化景观

我国农业生产源远流长,乡村劳作形式种类繁多,有刀耕火种、水车灌溉、围湖造田、渔鹰捕鱼、采药摘茶等,这些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体现出不同的农耕文化,对于城市居民、外国游客极具吸引力。

4.乡村民俗文化景观

乡风民俗反映出特定地域乡村居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是乡村民俗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乡村风俗习惯,如我国各地的舞龙灯、舞狮子,陕北的大秧歇,东北的二人转,西南的芦笙盛会等都脍炙人口。还有各地民间工艺品,如潍坊年画、贵州蜡染、南通扎染、青田石刻以及各种刺绣、草编、泥人、面人等,无不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而深受游客青睐。

(四)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1.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

(1)原生性保护理念——自然性原则

自然性原则是指乡村旅游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尽量保留自然特色,若无绝对必要就不改变原貌或增加建筑物。许多经营者以为乡村旅游就是普通的观光旅游,因而不顾原先遗存的自然资源和乡村特色,大兴士木,甚至变更士地用途,建园造景。这种做法既破坏了乡村原有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浪费了宝贵的农业资源,又扭曲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本质和目的。

(2)特色保护理念——乡土性原则

乡土行原则是指在设计构思上有别于城市公园绿化,体现野趣天成、返璞归真;在植物配置上注重适地适树,强调多样性和稳定性,所展示的也应该是当地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

(3)美学保护理念——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平衡;另一方面是生态美学,即从审美角度体现出生命、和谐和健康的特征。生命力主要体现在规划设计的旅游区应具有良好的生态循环再生能力。

2.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生态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关系

旅游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它关系到“行、住、食、游、购、娱”等各个方面,需要一个完整的运作体系。因此要正确处理生态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实现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既离不开其他产业,又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促进生态旅游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要注意把发展生态旅游同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及信息、金融、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互相渗透、共同发展。

(2)坚持生态优先,保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发展生态旅游应遵循生态经济理论中的适度性原则,处理好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坚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旅游系统的建设要与保护生态系统的要求相适应,努力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系统安全完好、生态旅游长久繁荣的双赢目标,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旅游业一时的发展。

(3)合理开发、统一规划和管理旅游资源

在编制生态旅游规划时,应针对现有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详细普查,把握市场需求,准确定位,注重文化内涵,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并在该基础上推行诸如专家论证、政府决策、社会公示的“三位一体”的旅游规划决策机制,以达到高起点规划,创旅游品牌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然后按规划有步骤地开发,协调统一旅游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优化生态旅游资源配置,把握市场趋势,以开放促开发,通过市场运作加快建设。并且设立旅游管理领导机构,加强对旅游产业内部的统一领导管理,指挥和协调旅游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形成以生态旅游为中心的循环圈。

(4)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在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全民观念。除此之外,要保障生态旅游规划的顺利实施,必须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与合作。规划一经批准,要向社会公布,提高公众的规划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应加强执法,增强法制观念,对违反规划的一切建设活动,应严肃查处。

(五)新农村生态旅游的规划思路及可持续发展

1.新农村生态旅游的规划思路

在新农村生态旅游规划中,我们要坚持搞好“两个”促进,用生态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用新农村建设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发挥“三项”优势,发挥生态旅游在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3项优势;突出“四大”重点,加大政府扶持投入、加快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加强农业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和打造新农村生态旅游示范点为重点;实现“五大”提高,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和农民直接旅游收入,提高农民旅游就业人数,提高农村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能力,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

新农村生态旅游规划与农村自然景观的规划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我国农村自然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对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现代农村生态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理想的农村景观生态规划应能体现出农村景观资源提供农产品的第一性生产、保护及维护生态环境及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观光资源这个层次的功能。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要满足第一层次的需要,同时还要注重后两个层次功能的开拓。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使根据生态规律建设的农业生态系统不仅要获得超过自然系统的生产力,并要保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性。

首先,农村景观生态规划应该注重增加景观异质性来创建新的景观格局。或是改变原有的景观基质,或是营造生物廊道与水利廊道,或是改变斑块的形状、大小与镶嵌方式,形成散布与聚集、细粒或粗粒的景观格局。在原有的地貌、气候与生物等自然属性的基础上注入新的人类文化特征,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协调,改善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在景观尺度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注意在原有的生态平衡中引进新的负反馈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实行多种经营、综合发展,或农林牧结合、或农林果结合、或农业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从而大大提高景观中各生态系统的总体生产力,取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再次,对应于游客“回归自然”的要求,农村自然景观生态规划中设计一些富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模式。保护和增加景观中的天然植被斑块,通过景观空间结构的调整,使耕作斑块、居住斑块和自然斑块大集中、小分散,确立景观的异质性来实现生态保护。

2.新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与新农村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要实现新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新农村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保护。

(1)发展农村生态旅游,要维护好现有的生态安全格局

所谓生态安全格局,是指对维护生态过程的健康和安全具有关键意义的景观元素、空间位置和联系,包括连续完整的山水格局、湿地系统、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绿道体系,以及过去已经建立的防护林体系等,它是一个多层次的、连续完整的网络。在农村,有限的资源,特别是土地和水、林地资源,几千年不断地开垦,使中国土地生态异常脆弱,自然灾害频繁。要避免旅游开发对土地的侵占,减轻人地关系矛盾,要限制开发规模,保护原有生态链条。

(2)发展农村生态旅游,要保护好原有乡土风貌

农村乡土文化是最能体现我国传统思想的民俗文化。农民对土地、山水、动植物等天地自然的情意之浓是难以言表的。他们珍爱着并创造着自然,人的自然化、自然的人化等种种理念,在他们身上表现尤为交融相洽。在漫长的人地共生体的互动和演化过程中,乡土文化遗产景观往往和生态安全格局相叠加而存在,如村落背后的“龙山”,村落前面和边上的“风水池”和“水口”,都是关键的生态景观,也是村落民间信仰的重要依托,因而要加大保护力度,深入发掘其文化魅力。

(3)发展农村生态旅游,要尊重现实,从实际出发

我国人口众多,生态负荷重,在长时期高强度的土地利用之下,农村景观中自然植被斑块所剩无几,人地矛盾突出。因此,新农村的景观生态规划和建设要立足于现实,协调提高人口承载力与维护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保护必须结合经济开发来进行,通过人类生产活动有目的地进行生态建设。另外,发展农村旅游,要避免乡土风情的“舞台化”。要注意保护好原有居民的生活习性,同时引导游客积极参与其中,让乡土文化融入整个发展过程中,从而加强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开发,从而促进新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新农村生态旅游是一种文化性、趣味性、参与性很强的产业,单纯以自然田园风光为主的观光方式,无法满足市民追求高层次、有文化品位的专门化活动的需求。新农村生态旅游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体现出与城市生活不同的文化特色,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色彩和文化内涵,并将之融合于优美和谐、平衡发展的生态环境中,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旅游者的需求动机,从而达到发展生产力,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

[1] 熊鹏凯.浅谈新农村建设[J].景观中国,2007,(7).

[2] 罗肖.关于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3] 师守降.试论中国乡村旅游景观开发设计[J].甘肃农业,2006.(8).

[4] 肖笃宁.农村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J].农村生态环境,2001,(4).

F590.3

A

1008-1151(2011)03-0092-03

2010-12-27

李良栋(1979-),男,山东菏泽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2008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景观规划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