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2011-08-15 00:45蔡路
当代经济 2011年8期
关键词:社会化高校学生社团

○ 蔡路

(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65)

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 蔡路

(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65)

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是高校育人的必然选择,是社团发展的内在需要,是社员成长的殷切期望,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新趋势。现实中,在团队培养、品牌打造、阵地建设、经费支持、平台搭建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较为严重地制约着高校学生社团的社会化发展,各高校和各级团学组织应当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不断创新机制、加强指导,推动学生社团真正实现社会化发展。

高校 学生社团 社会化 建设

高校学生社团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才发展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高校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跨校活动增多、与社会联系增多等新情况和新趋势。学生社团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年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也加快了校园、社团与社会的相互融合。团中央、教育部明确指出,要搞好社团组织的思想政治建设和管理,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社团中去,从而让学生社团组织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当前,如何科学引导学生社团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摆在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学生社团社会化的内涵

学生社团是高校大学生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按照一定的组织程序自发建立,通过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倡导和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群众性学生组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与社会的融合,学生社团逐渐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高校学生与现实社会深入接触,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频繁交流,新时期的校园文化也日益表现出社会化、实用化的特点。

要想科学理解“学生社团社会化”,就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社会化”?我国著名社会学者郑杭生认为,“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涉及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从社会视角来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来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本文讨论的“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自治性、群众性组织,当然不能等同于社会学概念中的“人”,但毕竟也有共同之处,我们不妨也把它当作现实社会存在的“个体”来看待。

沿着前面的分析,大致可以给“学生社团社会化”下一个这样的定义:所谓学生社团社会化就是社团在走进社会、融入社会、与社会相互作用中,社团和社团成员参与社会实践,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发展,社团组织的功能与运作不断发展,社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社会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的过程。

二、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的必然性

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从社会进步、高校育人、社团发展和社员成长等四个方面阐述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的必然性。

1、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应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挑战、促进知识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新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都把科技发展和教育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正面临着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的形势和要求,推动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2、高校育人的必然选择。现代高等教育担负着既要主动适应社会,又要积极引导社会的历史使命,只有培养具备健全的人格品质、完善的知识结构、过硬的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显然难于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必须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自由、开放的实践平台。同时,后勤服务的社会化,部分高校将学分制与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相挂钩为学生社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说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学校内部管理创新带来的一系列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高校学生社团的社会化发展。

3、社团发展的内在需要。学生社团的发展要想实现突破、有所创新,就不能局限于校内发展,必须向社会各领域延伸。通过吸引外部环境的优质资源来加强社团建设,促进社团发展,为社团成员成长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一方面充足的资金物质可以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吸取社会其他组织的管理运作经验可以完善社团自身的组织建设;另一方面广泛的交流合作可以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唯有如此,高校学生社团才能更加体现学生需求、学校需求和社会需求三方面的和谐统一,才会更有利于广大青年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4、社员成长的殷切期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竞争并举的时代。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高校学生踊跃参加各类社团组织,就是为了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上锻炼、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伴随着高等教育社会化趋势的深入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与社会需求接轨。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严峻的就业形势,青年学生逐渐认识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不够的,在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深入社会、力行求是、勇于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实现自身的社会化,而学生社团的社会化发展正迎合了青年学生的这种迫切期望。

三、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社团的社会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团活动范围形成了由校内封闭式转向社会开放化的态势;二是学生社团的经费来源由靠学校支持向积极利用社会资源筹资转变;三是学生社团的运作模式日渐趋近于企业等社会组织;四是学生社团的内部构成人员呈现多元化趋势。不过,现实中也存在着一些因素较为严重地制约着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化的发展。

1、忽视核心团队的建设培养。核心团队是学生社团实现社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一个组织核心团队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个组织发展的前景和可持续性。事实上,一些建设发展得比较好的社团,都有一个综合素质极高的核心团队或负责人。高校社团中很多都不重视新老成员之间的沟通衔接和传统经验的继承,忽视了梯队建设。不少社团负责人只顾着在自己的任期内轰轰烈烈地组织一些活动,很少会对未来的“接班人”进行悉心的传帮带。往往当一些核心成员离任之后,发展后劲不足,社团便从此一蹶不振,逐渐消失在同学们的视野之中。当然,因为社团干部“实惠多多”,社团中“乱传位”的现象也时常发生,老乡传老乡,哥们传哥们,致使社团缺乏民主监督,出现“一代不如一代”。

2、打造品牌项目的意识淡薄。品牌项目是学生社团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依托。尽管有不少学生社团规模很大、活动很多,但真正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却屈指可数。在日益社会化的校园里,品牌不仅能为树立社团形象、扩大社团知名度和加强社团凝聚力等发挥积极作用,而且一个成功的品牌所蕴涵的效应更巨大,影响更广泛。学生社团打造品牌项目的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社团活动形式过于简单,总在低水平上重复,缺乏应有的特色,对于学生社团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3、活动阵地的严重不足。活动阵地是学生社团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据不完全统计,80%的社团目前普遍存在没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并且因为学校的一些活动场地需租赁,社团捉襟见肘的财力无法支撑,造成一些社团活动不正常。很多社团组织活动都是以“游击队”的形式进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样很不利于社团管理和活动策划,严重影响了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和活动的质量,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社团的深度发展,学生社团期待实现社会化发展的愿望也就更难以实现。

4、活动经费的极度紧缺。活动经费是学生社团实现社会化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各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来源主要是社员交纳的会费和少量的社会赞助,虽然不少社团正在尝试借助社会资源开展各类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作为学生群众性组织,所收取会员费的额度和筹措社会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普遍还是存在财力不足。加之学校对社团经费缺乏必要的管制,使得部分社团管理人视社团为“小金库”,从而使得少数人中饱私囊,有机可乘,这更加加剧了大学生社团经费的紧张。

5、有效沟通对接平台的缺失。对接平台是学生社团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媒介。虽然目前各高校都有学生社团组织与社会和企业合作,也有部分学生社团参与到社会企业和NGO组织所开展的项目中来,且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是,参与社会合作的社团数量还比较少,学生社团与社会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学生社团与社会组织之间缺乏一个有效沟通对接的平台。积极寻求对外合作的优秀社团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企业,苦心寻找校园合作的社会组织也不知道怎样的社团具备足够的执行力和影响力。正是由于这种对接平台的缺失,无形中让很多大学校园里优秀的学生社团失去了走向社会,获得更多发展空间的机会。

四、推进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支持鼓励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虽然我国高校普遍对学生社团持支持鼓励态度,但部分高校和相关管理者还只是单纯的认为学生社团是组织学生课外活动的工具。一些学生社团精心策划、苦心经营的社会化活动常常被学校管理部门以“安全因素不确定”、“活动经费有限”等借口而否定。在这种认识下,学生社团的社会化发展就显得十分艰难,其现实意义和独特功能也就难以发挥。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在推进素质化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社团发展的指导思想上,把培养造就具有现代化、社会化人格特征的青年人才作为终极目标。各高校应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倡导构建以校团委为中心,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协调发展的“一体两翼”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新格局,并在学校层面形成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

2、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努力保障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高校是整个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少不了参与社会的交流、合作与竞争。任何一所高校如果仅仅依靠自身力量闭门造车,肯定不会有很好的发展。高校里学生社团的生存发展何尝不是如此?在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各高校和各级团学组织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加强与校外企业、知名校友的沟通与交流,为社团发展寻求物质支持;要积极融入学校周边街道、社区和近郊农村,共建定点合作单位,为社团活动提供实践场所;要不断加强和规范校际社团的交往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创新形式,努力打造一个学生社团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沟通平台,拓宽高校学生社团与外界交流展示的途径。通过不断创新社会化的运作方式整合各种资源,为学生社团的全面发展凝聚力量,使学生社团的社会性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社团成员的社会化技能提到有效提升。

3、加强管理,创新机制,积极引导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健全的制度是社团健康发展的前提,科学的管理是社团良性运作的基础,创新的机制是社团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随着学校内外环境的变化,学生社团的各项管理制度也应当与时俱进,要通过不断完善社团审批、年度注册、活动报批、财务经费、干部任选等制度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只有科学、合理、成熟的管理机制才能为学生社团的社会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各高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对工作先进、成果丰富的社团给予表彰和支持,对组织不力、工作懈怠的社团给予指导和整改,对偏离章程、毫无作为的社团及时淘汰处理;各高校应加大激励措施,给予政策倾斜,鼓励和吸引更多有能力、有经验、有热情的同志担任社团指导老师;各高校应将学生社团干部纳入各级学生干部培训体系,同时还应针对社团干部的特点,量身定做一些针对性、实用性更强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领导效能,把悉心培养、素质过硬的社团骨干放在关键的工作岗位上,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保证社团活动的正确方向。各学生社团也应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定位,明确宗旨、完善章程,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保障社团的高效运转。

4、提升质量,打造品牌,着力助推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准的社团活动是学生社团生存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展示社团形象、提高社团声誉、增强社团凝聚力、打造社团文化精品的关键所在。各高校应鼓励、支持、引导学生社团在组织活动时加强社团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既要讲求实效,又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坚持活动与形式的统一,贴近青年、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要努力将活动的思想性、教育性和社会性、实践性融于一体,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各高校应结合学校专业背景,重点扶植有成绩、有价值、有潜力、有特色的学生社团积极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接受锻炼和洗礼,促进社团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结束语

高校学生社团的社会化发展有利于推动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加速青年学生社会化进程,有利于开辟高校思政工作新阵地,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发展。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各高校和各级团学组织应当站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切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不断创新机制、加强指导,让学生社团真正实现社会化发展,并努力使之成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益平台。

(注:本文系2011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jytw037)、湖北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2011—2012年度立项课题(1011B17)《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负责人:蔡路。)

[1]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中青联发[2005]5号)[R].2005.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郝永康:论学生社团社会化及其对青年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2).

[4]胡建军: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

[5]王珩;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调查报告——以浙江省高校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3).

[6]张文学: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其指导[J].中国青年研究,2006(6).

[7]陈正芹、吴涛:试析高校学生社团的经费管理[J].学会,2006(4).

[8]李凤兰: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参与社团状况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

猜你喜欢
社会化高校学生社团
缤纷社团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