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加快现代农业强县建设

2011-08-15 00:47京山县农机局钟华松
湖北农机化 2011年5期
关键词:示范区全县机械化

京山县农机局 钟华松

京山县北倚大洪山,南临江汉平原,属于丘陵地带,版图面积3520 km2,总人口64万人。粮食生产是京山县的主要产业,总产量达到55万t,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2010年底,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0%以上,是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全国首批农机化示范区,全省水稻机插秧示范县和油菜生产机械免耕直播示范县。

1 “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效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围绕全面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这一主题,从2005年开始,县农机局根据本县农业生产结构,科学制定了《京山农机“十一五”发展规划》,采取“行政推动、重点扶持、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等多种措施来大力推动新式农机具和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机化事业呈稳步快速发展趋势,特别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农机保有量成倍增长。2005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28.6万 kW,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1998台,到2010年底,增长到82.37万kW,拥有各类农业机械51932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083台,联合收割机2209台,插秧机2148台,小麦和水稻机收率分别达到97%和95%,机插秧面积40.6万亩(1 hm2=15亩),水稻机插整镇推进11个镇,培训农民6200人,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39人,农机综合作业水平由2005年的28%提高到2010年底的70%以上,机械作业已普及到农、牧、渔等各行业。

(2)水稻机插秧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2006年开始,全县农机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全力以赴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当年购置插秧机3台,机插面积500亩,通过5年的不懈努力,到2010年底,全县插秧机拥有量达到2148台,机插面积累计达到108万亩,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粮食增产6400多万kg,为农户节支6400万元,机插每亩节支60元,共为农户节支增收近2亿元。

2 科学决策,“十二五”实现以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为重点的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期间,结合农业板块基地建设,以建设粮食生产机械化示范区为主题,协调发展其它优势农产品机械化,促进农机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配套应用,率先在京山实现农业各领域全程机械化。到2015年,京山县农机化发展实现如下目标: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10万kW,大中型拖拉机(18.5 kW以上)7000台,小型拖拉机52000台,配套农具58000台(套),拥有联合收割机2800台,插秧机5000台,机械耕整率达到90%,水稻机插率达到70%,水稻、油菜、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率达到85%,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60个,机械植保、运输、机电排灌基本实现机械化。

(1)加强水稻机插秧的组织领导。领导重视是机插秧工作成功的保障,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对水稻机插的组织领导,县农机部门成立机插秧技术专班,各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专班,紧密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在粮食高产示范区,成立多个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作业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带动全县机插秧快速发展。

(2)因地制宜有效推广。京山县地处丘陵地带,北部群山连绵,大小数10个水库遍布,利于农业灌溉,中南区域地势平坦,稻田河网密布,一直以水稻种植为主,交通十分便利,根据以上特点,我们采取“因地制宜、重点推进、整镇推进、沿路推进、均衡布点”的方法开展机插推广布局。一是全县按南、中、北3个片均衡布置机插示范点,分别在钱场、曹武、孙桥等镇,成立了3个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在政策、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二是要在钱场、雁门口、石龙、孙桥、新市、永兴、曹武、罗店、宋河、三阳、坪坝11个乡镇实施整镇推进,50个村实施整村推进;三是在省县主要交通道路汉宜线、京安线、皂当线、应随线沿路连片推广水稻机插;四是组建以农机技术人员、农业种植专家组成的3个技术专班,负责全县南、中、北片的机插技术指导工作。11个镇机插指导小组,由镇农机公益性事业服务人员、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插大户组成,负责各镇机插技术指导工作。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科学合理的布局,完善的网络服务体系,为全县水稻机插全面推进普及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3)加大力度深入推广。根据全县农业发展趋势,今后要采取以下措施开展推广,主要形成以“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农机主抓,农民实施,市场运作”的工作格局,按照制定的实施规划,一是长期在钱场、雁门口、石龙、孙桥等11个镇实施水稻机插整镇推进、整村推进工程,并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考核内容之一;二是农机、农业、镇农机公益性服务人员,在镇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抓住农闲季节对农民和机手有组织有计划开展软盘育秧、机插育秧等技术内容培训,每年按水稻生产季节在重点镇、重点村组织一定规模水稻机械育插秧培训班和现场演示会,确保每个水稻生产村农户参加培训;三是要求重点村每村购插秧机达20台以上,培训水稻育插秧机手达25人以上,每个插秧机手能够单独完成机械育秧、机插操作过程;四是成立机械育插秧技术指导专班,按要求实行包区域、包镇、包村、包农户的方法进行技术指导。2015年,全县机插面积要达到70%以上,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6万人,节省人工开支(机插每亩节支60元)3500万元,增产粮食(每亩60 kg)3500万 kg,每年可为农户节支增收达1亿多元。通过以上办法,实现机插有目标、有责任、有措施、有效益。

(4)创新机制,建设粮食高产机插万亩示范区。集中力量建设好机插秧示范区,充分发挥国宝桥米集团的优势,结合京山种植优质稻具有的经验,在全县分南、中、北片建设3个万亩机插秧示范区,北片示范区选择曹武镇,中片选择孙桥镇(国宝桥米基地),南片选择钱场镇,以上3镇经济发达,农机保有量较大,交通十分便利,农户开展农机化作业热情较高,具有先天性的有利基础。通过示范效应,加快水稻机插的全面推广普及。一是万亩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工作专班,县财政、水利、交通、国土、农业、开发办等部门大力支持,项目资金重点向示范区倾斜,农机部门全面负责规划实施建设,力争经过几年建设,达到预定目标,取得较好的效益;二是要确定好示范区的村、小组、农户、人口、劳动力、耕地面积;三是各类拖拉机要达到1600台以上,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110台(33.3 kW以上),联合收割机达80台,插秧机120台,机械耕整率达95%,机插率达到95%,小麦、水稻机收率达到97%以上;四是示范区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培训、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机收;五是每个示范区早、晚稻复插秧面积要达80%以上,充分发挥机械化作业优势,确保农户年收入增加40%左右;六是示范区每年机插面积要达到(包括复插)1.6万亩以上。

(5)狠抓培训,搞好服务。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农机技术推广队伍是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的保障,强化服务措施,创新服务机制,是普及推广农机新技术的有效途径,计划5年投入资金65万元,开展演示和教学培训150次,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4.5万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每年投入资金10万元,举办机插培训班和新式农机具推广培训班25次,培训农民1300余人;二是15个镇公益性服务人员要在所辖镇开展现场培训30多次,每年上门指导农户育插秧5000多人(户);三是每年投入印刷费3万多元,编印各类技术资料免费下发到农户手中;四是通过购机补贴、监理、推广、经销商、生产企业联合举办培训班,培训农机手5000多人;五是大胆创新开展新技术试验推广,有针对性在坪坝、永兴、孙桥、永隆等镇指导农户开展油菜、小麦、棉花免耕直播种收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六是县政府、县农机部门每年拿出专项资金30万元,对机插大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机插大户给予奖励扶持,在县内掀起争当农机先进集体和个人的高潮。

(6)着力建设好省级油菜机械免耕直播示范县。计划经过5年推广建设,油菜免耕直播机械达到1500台(套),油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早熟中稻机械旋耕直播面积10万亩,晚熟中稻开沟免耕直播面积10万亩,高产移栽面积10万亩。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行政推动,组建工作专班和技术专班;二是实施样板带动,在孙桥镇官桥铺村集中力量建设省级千亩油菜机播示范区;三是典型带动。在全县各镇分别建设好100~200亩油菜机械直播示范区,在各镇培植1~2个油菜生产机械化种植大户;四是每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向购买油菜直播机械农户倾斜;五是农机部门加大对购机农户和专业合作社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通过以上办法,确保上述工作目标按期完成。

(7)抓好机插秧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近几年,我县农业机械发展迅猛,农机作业遍及千家万户,为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效益,要组建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组织60个,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拥有各类农机具4000台(套),年作业面积70万亩以上,创收5600多万元。通过项目资金和技术继续扶持现有的专业合作组织。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各类服务组织滚动发展壮大,大力支持他们在省内外实施机插秧跨区作业,在技术上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是扶持像亲农农机、峥嵘种植、友利、力雄农机等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合作社;二是通过网络机插散户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机具效益,增加收入;三是推动农机专业化合作社为农户开展全程化水稻作业“托管”服务,实现土地流转,主要为农村无劳力户和外出务工农户开展耕整、机插、机收等服务;四是按期组织他们开展学习和技术培训,研究机插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以解决,为他们提供机插信息服务,及时引导他们有序开展跨区作业。

(8)农机安全生产实现网络式监管。农机安全网络由县安全监理站负责牵头,乡镇农机公益性事业服务人员、村委会、农机协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户、优秀农机手组成。采取分片负责、责任到人的办法,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状。一是组织监理员和协管员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组织抓好年度检审服务,年检机车2.5万台;三是加大“田检路查”和“双无车辆”的整治力度,年出车260次;四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文明村建设,每年新建文明村2个,确保全县农机安全生产事故率始终控制在1.5‰以内。

3 几点建议

(1)持续增加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化快速发展,农机新技术,新式农机具推广普及,推动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需要国家惠农政策的长期扶持。

(2)上级部门加大对水稻机插秧的项目扶持。我县是全省4个水稻机插秧示范县之一,需要加大以下几个方面投入:一是举办机插现场演示会;二是要有培训基地,在秋冬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培训;三是引导农户增加早、晚机插秧连作面积,对作业面规模比例大的农户给予资金奖励,推动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户收入。

(3)加大对农机监理站的政策扶持。农机监理地位低,责任重大,负责全县5万多台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运行,作为行政执法单位,没有相应的地位和待遇,执法手段弱化,安全生产隐患突出,应参照相关单位,纳入公务员管理序列。

猜你喜欢
示范区全县机械化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