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外固定架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护理1)

2011-08-15 00:50李邦莹程翠年谈宏业
护理研究 2011年24期
关键词:固定架骨盆稳定型

张 卉,李邦莹,程翠年,谈宏业,刘 洋

骨盆骨折是骨科的常见骨折之一,可分稳定型与不稳定型两种类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症状重,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传统方法采用下肢牵引、骨盆带外固定等治疗,复位多不理想。外固定架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手术损伤少,能较好地控制骨折移位,减少出血,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等优点[1]。而治疗方式选择不当常常给护理带来诸多不便。2009年2月—2010年12月,我院对29例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C1型)病人行改良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9例病人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15岁~65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 12例,坠落伤11例,挤压伤3例,重物压砸伤3例;合并其他损伤:脾破裂2例,膀胱尿道损伤 4例,肠穿孔1例,肋骨骨折伴血气胸3例,脑外伤2例,其他部位骨折12例,伤后因后腹膜血肿及其他损伤入院时已发生休克,需紧急抢救、手术者5例;所有病例均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其他损伤得到有效控制后且对手术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行改良外固定架治疗。29例病人手术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针道感染1例,给予针道护理及抗感染治疗后均治愈。病人住院12 d~ 31 d,平均21.0 d出院。随访6个月,26例病人恢复良好,3例感骶髂关节不适或疼痛。

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人均行全身麻醉,在后方骶髂关节螺钉或钢板结合前方外固定架固定的基础上,于双侧耻骨结节作为进钉点,分别置入1枚外固定螺钉,排夹固定后,用连接杆固定于髂骨上方的横杆上,形成三角形。

3 护理

3.1 术前心理护理 严重骨盆骨折病人伤情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加强心理护理,主动与病人沟通,讲解有关健康知识,介绍恢复较好的相同病例,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并积极与家属交流,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改良外固定支架的性能和结构,使病人知道该方法的优点,说明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尽快消除病人的顾虑,使病人排除精神上的压力。

3.2 术后护理

3.2.1 疼痛护理 2004年IASP确定10月11日为“世界镇痛日”,并提出了“免除疼痛,是病人的基本权利”的口号。因此,提高疼痛控制质量是提高医护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而护士在此有重要作用[2]。改良外固定架稳定性强,术后疼痛轻微,病人早期即可以翻身和床上功能训练,减少了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功能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术后护理工作量的减轻。

3.2.2 外固定支架的管理 不论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治疗垂直不稳定性骨折,针道感染是外固定支架最常见的并发症,注意观察外固定针进入皮肤出是否有红肿及渗出,保持针孔周围清洁干燥,每日观察外固定架是否松动、滑脱,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必要时拍X片检查骨折是否移位,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外固定架压伤皮肤。

3.2.3 饮食指导 术后早期病人饮食以清淡为主,忌食用酸、辣、过热、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食欲,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关节功能恢复。随着病人疼痛消失、功能锻炼强度加大、胃肠功能恢复、食欲增加,饮食应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

3.2.4 功能锻炼指导 麻醉过后,即鼓励和督促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每次持续5 s~10 s,时间不宜过短,如此反复进行10 min,每日3次,术后第2天指导病人进髋、膝、踝关节伸屈活动,术后2周可下床扶拐站立或缓慢行走,4周后弃拐站立负重行走,初下地活动应有人扶持,防止摔伤和其他物品碰撞外固定架。

随着交通事故及工伤事故日益增多,骨盆骨折发病率逐渐增高,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急诊处理及手术治疗均十分复杂,所产生的术后并发症也较多,强调骨折的牢固固定以及手术的微创化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对于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通常采用后方骶髂关节螺钉或钢板结合前方外固定架固定,但对于前环较严重的损伤,如双侧耻骨上下肢均骨折的病人,传统外固定架的固定强度较差。我院骨科改进了传统外固定架的结构,既在传统外固定架的基础上,于双侧耻骨结节作为进钉点,分别置入1枚外固定螺钉,排夹固定后,用连接杆固定于髂骨上方的横杆上,形成三角形。生物力学试验证实其应变、应力强度方面较传统外固定架有明显优势;对于防止后环骶髂关节纵向移位有一定作用;在一定载荷(0 N~ 400 N)下,改良外固定架能够防止分离移位,从而为临床提供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生物力学依据[3]。同时由于改良外固定架的稳定性强,疼痛轻微,便于护理,病人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和减少关节粘连、僵硬及肌肉萎缩。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缩短病人的住院天数,有效减少病人经济负担,病人更易于接受。

[1]刘利民,雍宜民,沈惠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骨外固定技术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0,16(1):10.

[2]张惠萍.护士在疼痛诊疗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09,7(5C):1277-1278.

[3]刘洋,王冶,陈方舟,等.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两种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9,13(5):377-381.

猜你喜欢
固定架骨盆稳定型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无天于上2035(一)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KD407:悬挂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