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五种教学模式探讨

2011-08-15 00:45范青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22期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灌肠

范青兰

·护理教育·

《护理学基础》五种教学模式探讨

范青兰

目的:通过总结探讨《护理学基础》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以适应高专护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与记忆。方法:根据高专护理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机理讲透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正误对比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结果:五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结论:五种教学模式是提高护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较好的教学方法。

护理学基础;教学模式;探讨

10.3969/j.issn.1672-9676.2011.22.041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为护生提供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干课程,帮助护生做好专业定位、形成专业基本概念以及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护理技能[1]。由于教师的教学模式缺乏个性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得不够生动,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出来的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较差,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不足。为了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我们对《护理基础学》教学模式进行了如下探讨。

1 机理讲透法

所谓机理讲透法,就是对教材上关于在不同情况下针对不同患者所进行的不同护理和操作规程,从理论上讲明原因与道理,使护生不仅知道应该怎么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加深护生的认识,巩固护生的记忆,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体温的观察与测量”[2]一章时,由于测量不同部位的体温时所需的时间不同,如测量口腔温度需3 min,测量腋下温度需10 min,测量直肠温度需3 min,护生很容易混淆,对此,在教学中运用了机理讲透法:口温与肛温的测量时间之所以较腋温的测量时间短,是由于口腔与直肠均为黏膜腔,而黏膜的导热(传热)比较快,加上该处测温时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在较短时间内温度即可升至体腔温度;而腋下属皮肤组织,皮肤导热速度较黏膜慢,且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测量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比腋下温度时间短。这样,同学们就能把测量不同部位体温所需的时间获得牢固的记忆。再例如,讲授“头高足低位”时,由于同学们没有接触过临床,不易理解为什么颈椎骨折进行颅骨牵引时需采用头高足低位,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一副简单的颅骨牵引图,接着讲为什么要进行牵引的道理:在颈椎骨折时,可因局部肌肉的收缩使骨折断端移位,容易损伤脊髓致高位截瘫,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患者颈椎骨折时,为了使骨折两端对合须采用牵引方法,而牵引时就会对身体产生一种牵引力,根据颅骨牵引图可见,牵引时,牵引的重量使身体向牵引的方向移动,以致头抵床头栏使局部失去了牵引作用。为了保持患者身体平衡与确保牵引效果,必须采取头高足低位,因头高足低位能使身体产生的重力作用与牵引方向相反,也叫反牵引力,这种反牵引力能够维持身体平衡,从而达到牵引的目的。

2 问答法

疑问是深入探究知识的起点,教师要善于引导护生质疑答难,以便有的放矢地因势利导,通过问答把护生从“迷宫”中一步一步引导出来。

例如,在讲授“昏迷及全麻未清醒患者应采取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内容时,同学们对去枕仰卧位可致口腔内容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不理解。教师可问道:为什么正常人口腔内容物不易进入气道引起窒息而昏迷及全麻未清醒患者的口腔内容物则易进入气道引起窒息呢?对此,采用了问答法:

师:解剖学[3]告诉我们,喉软骨共有几块?

生: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师:其中会厌软骨形似树叶,上端宽阔,游离于喉口上方,下端细,借韧带附着于甲状软骨前角的后面,其表面被黏膜覆盖,构成“会厌”,那么“会厌”的功能是什么呢?

生:吞咽时,喉上提,喉口被会厌软骨遮住密封,起到防止食物等误入气管的作用。

师:但这种功能只有在吞咽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可昏迷及全麻未清醒患者的吞咽反射或消失或减弱,以致喉口通过咽直接与口腔相通,如果患者发生呕吐或口腔分泌物增多时,则易流入气管引起窒息。

生:为什么昏迷、麻醉未清醒患者采取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后就可预防口腔分泌物、呕吐物误入气管呢?

师:因为患者采取此卧位后可使患者的口角低于喉口高度,以便借助重力作用使口腔内容物顺口角流出。

3 案例分析讨论法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提高护生“三基”水平,减少他们对临床的陌生感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选用案例分析教学法非常有必要。如:“灌肠法”一章学完后,教师设计了一组案例,要求护生通过讨论提出个案处理方案。即:

一组:一床、二床分别为吞服敌百虫与敌敌畏的成年男性患者,估计毒物已入肠道,医嘱各行灌肠1次,请问:两位患者各应选择何种灌肠法、灌肠溶液及灌洗量?插管深度及保留时间各是多少?

二组:三床、四床分别为慢性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的成年患者,为了配合局部治疗医嘱各行灌肠1次,请问:两位患者各应采取哪种灌肠法?选择那种灌肠体位及灌肠溶液?患者最好在什么时间灌肠?灌肠量、插管深度及保留时间各是多少?

三组:五床、六床分别为保胎孕妇与产妇,保胎孕妇发生便秘,而产妇即将分娩,医嘱各行灌肠1次,请问:两位患者能否用同种灌肠法?为什么?

四组:七床、八床分别为第2 d行结肠造影、结肠癌切除术患者,应如何为次日的检查及手术做好肠道准备?

针对以上几组案例,先让同学们讨论、回答后,教师再进行具体分析、评价,这样既活跃教学气氛,又培养和启迪了护生的思维。

4 正误对比法

正误对比法[4]首先是将错误的操作和答案展示给护生,让护生判断,通过否定错误来肯定正确,目的是通过对比,增强刺激程度,使护生舍弃错误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牢固地掌握正确的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问题效果更佳。

例如,在讲完“瞳孔观察”一节内容后,向护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正常瞳孔在自然光线下直径是多少?不少同学回答为2.5~3 cm,把瞳孔大小的单位都弄错了,为此,在以后教学中再讲此问题时,便先讲错误的单位,通过实物举例对照加以否定,代之以正确的答案,自此以后,护生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错误。又如,在讲无菌持物钳使用法时,重点强调无菌持物钳使用时,其钳端应始终保持向下,严禁倒转,可是,总有一部分同学在练习时倒转,为了帮助护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教师在示教时,先从盛消毒溶液的广口瓶中取出持物钳,然后倒转持物钳,问同学们有什么情况发生?一个护生答道:老师,我看见持物钳钳端的溶液流向了钳柄,又流在老师手上了。教师又立即将持物钳倒转过来使钳端直立向下问:你现在又发现了什么?她答道:看见钳柄的溶液又流向了钳端。教师又问:如果此时使用这把持物钳取无菌物品为患者进行无菌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无菌物品被污染,导致患者感染”,同学们一齐答道。教师立即抓住这一时机,再次强调了无菌持物钳正确使用法及其正确使用的重要性。

5 归纳法

运用归纳法,主要是对一些复杂的表格进行归类,使同学们抓住问题的本质,便于记忆与应用。

例如,在讲到“各种标本采集法”[5]时,根据实习生普遍反映在临床上采集血标本时,哪些需加抗凝剂,哪些不需加抗凝剂,难以记忆,对此,将临床上常用的生化检验进行归类,即:血沉、血糖、肾功能需全血标本应加抗凝剂;电解质、肝功能需血清不加抗凝剂。这样同学们就易辨别了。又如,在学习常用化学消毒灭菌剂的用法及注意事项中,同学们也感到不易掌握,对此,也将其进行归纳:对芽胞完全无效的消毒剂有酒精、洗必肽;对金属有腐蚀作用的消毒剂有碘酊、过氧乙酸[6];使用时需新鲜配制的消毒剂有过氧乙酸、漂白粉等。这样,可避免同学们在学习时仿佛都记住了,但一旦接触具体问题又模模糊糊,由于此类问题与临床密切相关,运用此法可使他们将来更好更准确地运用于实际工作。

总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基础护理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也将日益突出和重要,如何根据专科护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每一个从事基础护理教学的同行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所进行的探讨,算是一点尝试,希望对同行能有一点启示。

[1] 邱玉宇.本科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7,22(2):33 -34.

[2] 李小萍主编.基础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3] 席焕之主编.人体解剖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

[4] 陈维英主编.基础护理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

[5] 绳 宇主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4.

[6] 崔 焱主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434000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范青兰:女,本科,主任护师

2011-01-05)

(本文编辑 王亚芹)

猜你喜欢
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灌肠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探究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节中职《护理学基础》优质课的生成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