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市旱田涝灾分析及防治对策

2011-08-15 00:49耿海成陈勇超胡永富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密山市旱田坡长

耿海成,陈勇超,胡永富

(1.密山市富密灌区水利水保总站连珠山分站,黑龙江密山 158300;2.密山市湖滨涝区水利水保总站白泡子分站,黑龙江密山 158300)

密山市旱田涝灾分析及防治对策

耿海成1,陈勇超2,胡永富2

(1.密山市富密灌区水利水保总站连珠山分站,黑龙江密山 158300;2.密山市湖滨涝区水利水保总站白泡子分站,黑龙江密山 158300)

涝灾已成为制约密山市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应根据坡耕地涝灾成因和耕地特点,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采取分割外水、提高排涝标准、截短坡耕地坡长、搞好工程配套、加强工程管护等基本措施进行排涝田间工程建设,大幅度增强农田抗御涝灾的能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涝灾分析;分割外水;提高标准;截短坡长;工程配套;对策

密山市属穆棱—兴凯湖平原,地貌类型为山丘区、山前台地区、河谷平原区、低平原区4种。分别占市属面积的35.50%、23.00%、16.40%和 25.10%,海拔高程 200~600 m,气候特征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531.2 mm,夏季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60% ~80%。夏季的多发局部暴雨造成局部不同程度的涝灾,部分农田减产或绝产,农业生产损失较大。据统计一般年份全市遭受涝灾面积4 667~5333 hm2,成灾800~1 000 hm2,涝灾已成为制约密山市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1 涝灾成因分析

1.1 降雨

根据2000~2009年10 a降雨与涝灾数据统计资料粗略分析,以24 h为降雨时段,当降雨量为30 mm时,受灾面积为800 hm2;降雨量达到50 mm时,受灾面积为3 733 hm2,占旱田面积的3.7%,增加的梯度为146.7 hm2/mm;降雨量达到70 mm时,受灾面积为8 866.7 km2,占旱田面积的8.9%,增加梯度为260 km2/mm。由分析结果看出,降雨30~50 mm出现一般涝灾,降雨50 mm以上时,出现严重涝灾。

1.2 工程不配套整修不及时

经过多年建设,密山市排涝骨干工程网络已经形成,但渠系没有完全配套,有1/3的排水支渠没有修建,田间工程没有统一建设,配套程度较低;全省自农田水利建设“黑龙杯”竟赛活动结束和农田建设劳动积累工取消后,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活动,群众出工较少,排水渠道整修和清於明显滞后,排涝工程能力下降,排水不畅、出槽淹地等现行经常发生。

1.3 工程破坏严重

随着种植业收益的大幅度增加,扩大种植面积成为农民的主要增收手段,部分农民将田间排涝渠道平掉,开垦种植农作物;由于水稻超早育苗没有规划、确定取土场,取土时间安排不合理,化冻较早的堤防和渠堤成为农民取土的首选,使大量的渠堤遭到破坏。

1.4 水土流失危害加重

密山市的旱田地大多分布在山前岗地,3°以上坡耕地10.65万hm2,占旱田面积的94%。加上白浆土土壤面积大,表土疏松,底土黏重,透水不良,吸水能力弱,抗蚀能力低,遇暴雨产生经流造成土壤侵蚀,冲毁和埋压农田,加重涝灾损失。

1.5 缺少田间排涝工程规划

现行的灌、涝区项目规划一般做到支渠以上,田间工程采用典型区设计,用于概算田间工程量,对整体田间工程建设起不到规划设计的作用。农民修建田间工程只为解决局部地块排水,进行不合理的私挖乱建,造成灾害转移,引起水事纠纷。

2 防治对策

根据密山市坡耕地涝灾成因和耕地特点,排涝主要采取“科学规划,分割外水,提高标准,截短坡长,配套工程,加强管理”这6项基本措施。

2.1 科学规划

根据灌、涝区整体规划设计和灌、涝区外排涝骨干工程规划设计,对田间工程进行局部规划,从几亩到几十亩,细化到地块,使农民的排涝田间工程建设有科学依据。水利部门要切实负起行业管理责任,加强对排涝田间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做到及时、准确,使田间工程建设达到技术标准,充分发挥排涝工程的整体效益。

2.2 分割外水

在坡耕地地块上缘与林地、荒地接壤处,开挖截流沟,将坡水排除,防止坡水进地,增加排水流量,加重坡面侵蚀。截流沟设计标准要高于田间排水标准,一般按10~20 a一遇设计。沿等高线开挖,并按不冲不於流速控制纵向比降。做好截流沟与承泄沟道的衔接,避免出现陡坡,造成沟道冲刷。

2.3 提高标准

提高田间排涝工程标准有重现期和排水模数(排水流量)两个方面的内容。我省规定的田间排水标准重现期为5 a一遇,以延续运用了30多年。决定田间排水工程标准的因素有很多,但国家和投入主体的经济能力是主要因素。1980年密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6元,2007年为5 010元,提高了4 794元;国家的财政收入已列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农民还是国家的经济条件都具备了提高田间排涝工程设计标准的实力。由于农民对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和减少深松次数,使农田土壤板结,犁底层变浅,土壤雨水下渗量减少,使地表径流增加,与30 a前相比较,同等下垫面相等降雨量的排水模数增大,所以,要定期对排水模数进行修正,做到规定的排水模数与实际基本相符。

2.4 截短坡长。

3°以上的坡耕地坡长>500 m的,要在坡耕地的中部设置水流调节林,拦蓄来自上部的雨水和融雪径流,分割和减缓水势,防止对下游耕地的冲刷。3°~6°坡耕地每隔150~300设置一条林带;6°以上坡耕地每隔50~100 m设置一条林带。林带宽度:耕地坡度3°~5°的为2~4 m,5°~10°的为4~6 m,10°以上的为6~8 m。树种宜采用胡枝子、紫穗槐等灌木,避免乔木歇地,增加实施难度。

2.5 配套工程

田间工程配套是建设基本农田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各级政府要实施政府行为,积极组织农民投工、投资进行田间工程建设;国家要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大对田间工程配套的投入。

2.6 加强管理

以工程项目为范围,以受益种植户为主体,成立工程管护组织机构,对排涝工程进行整体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方法和措施,落实管护责任。管护投入以受益户投工、投涝为主,尽量减少资金投入,减轻农民负担。

3 结语

经过3~5 a的配套和整修,密山市的排涝工程体系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本达到现行5 a一遇标准,大幅度增强农田抗御涝灾的能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农业生产向高产稳产方向发展,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1]于卫红.城市排涝规划的要点问题探析[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重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0.

[2]于晓芝,李宝林,何艳秋.黑龙江省垦区涝灾治理及有关建议[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1,7(3):134-135.

X43

B

1007-7596(2011)05-0153-02

2011-01-28

耿海成(1959-),男,黑龙江密山人,助理工程师;陈勇超(1963-),男,黑龙江密山人,助理工程师;胡永富(1974-),男,黑龙江密山人,工程师。

猜你喜欢
密山市旱田坡长
密山30部门现场办公 项目施工不延期
“三创”破“顽疾”激发新活力
——记密山市中豆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
地边截水地物对黑土区小流域坡长因子计算的影响
基于不同分辨率DEM提取坡长的统计分布
坡长对贵州喀斯特区黄壤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发展绿色农业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环境保护下旱田改水田需要注意的问题
旱田改水田对黑土pH、电导率及酶活性的影响
旱田改水田的关键操作技术
旱田杂草的危害及除草剂的使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