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与当代艺术命运

2011-08-15 00:52徐红莉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黑格尔感性当代艺术

徐红莉

(山东财政学院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014)

黑格尔与当代艺术命运

徐红莉

(山东财政学院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014)

黑格尔美学思想中关于艺术终结论的思想预示着当代艺术的状况,而当代艺术中偏离传统艺术中追求美好与崇高的做法,冲击、颠覆传统艺术概念的行为,被许多批评家认为是“艺术终结”时代的到来。然而,当代艺术并没有造成“艺术的终结”,相反地,它是艺术发展到现阶段的重要的艺术形式,填补了艺术世界的空白。

黑格尔;当代艺术;艺术终结

1817年,黑格尔在《美学演讲录》中提出的“艺术终结”的论断,成为20世纪西方艺术哲学领域广泛讨论的一个话题。黑格尔为什么提出“艺术终结”的论断?我们今天的艺术可以看作黑格尔关于“艺术终结”的预言吗?艺术存在的价值在哪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注意的。

被誉为艺术史之父的黑格尔根据“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命题,根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将艺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艺术的物质形式与精神内容不断发展的过程,构成整个人类艺术的发展史。

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包含着一种小型的艺术发展史。最初的艺术形式是象征型艺术,这时的概念还不确定,还很模糊,它的抽象性和片面性使得形象离奇而不完美。“这种艺术一方面拿绝对意义强加于最平凡的形象,另一方面又勉强要自然现象成为它的世界观的表现,因此它就显得怪诞离奇。”象征型艺术自身的缺陷终于导致它的解体,从而迎来了新的艺术阶段——古典型艺术。“古典型艺术达到了最高度的优美,尽了艺术表现所能尽的能事。”[1]

浪漫型艺术打破了古典型艺术精神与内容的和谐统一,理念内容远远大于物质形式,精神回到了它自身。尤其是作为浪漫型艺术最高表现形式的诗歌,其内容、形式、媒介、表现方式和领会方式几乎都是精神性的。

按照黑格尔的逻辑发展,精神不断地向自由方向发展,在诗这个阶段,精神就要摆脱艺术的感性形式的束缚向更高阶段发展了。至此,艺术也将走到自己的终点,人们就不再满足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绝对精神了。“我们尽管可以希望艺术还会蒸蒸日上,日趋于完善,但是艺术的形式已经不复是心灵的最高需要了。我们尽管觉得希腊神像还很优美,天父、基督和玛利亚在艺术里也表现得很庄严完善,但是这都是徒然的,我们不再屈膝膜拜了。”[1]艺术已不再是体现真实的最高表现形式,艺术有必要找到比艺术更高的形式去表现真实。而“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更高一级的领域就是宗教。”[1]而宗教必将被哲学取代。因为“哲学是一种最富有心灵性的修养,用思考去掌握和理解原来在宗教里只是主体情感和观念的内容。”[1]由此可以推理出,哲学终将代替艺术。笔者以为,黑格尔对其理念发展的逻辑推演有其合理性,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我们可以看到,黑格尔实际上事先假定了艺术、宗教、哲学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但事实上,艺术、宗教、哲学都是对绝对精神的表现,他们的不同只是表现形式。艺术是“一种直接的也就是感性的认识”[1],宗教是“想象的意识,”[1]哲学是“绝对心灵的自由思考。”[1]在黑格尔的体系中,他一方面把艺术界定为感性的形式,把哲学看作理性的形式,二者属于同一层次的意识形式;另一方面,又认为后者优越于前者,属于绝对精神形式的更高环节。这其实体现了感性与理性、诗与哲学的冲突。

我们不能否认哲学的令人沉思的哲理性思维,但我们也不能以此否认了艺术的价值。艺术与哲学只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并没有高低好坏之分。正如我们人类同时需要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一样。过度感性化,跟着感觉走会使我们走向极端;而唯理性至上同样会使我们失去生活的乐趣。由此,作为感性与理性的代表,艺术与哲学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很难想象,没有艺术只有哲学的世界将走向何方?而当今有些很好的行为艺术通过作品去触及现实,给予我们心理愉悦的同时带给我们哲理性的启发,将艺术与哲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打破了哲学与艺术的界限,这或许是艺术更完美的表现形式。让我们看看威尼斯双年展上一件获奖的作品:一件沙盘上的世界地图,各国边界线都是蜂蜜做的,忽然哪里跑来了无数蚂蚁,不一会儿,边界消失了,世界被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改观,成为大同的世界……我相信每个看到这部作品的人心底总会有些温暖的感动。又如2005年秋冬之交,在法国卢浮宫展放的一件名为《时间和永恒》的作品:一个很大的船的残骸,有渔网笼罩,有骷髅和大铜锚,作品起初可能会带给我们内心的恐惧,但恐惧过后是心灵的思索……思索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真谛。一件小小的艺术作品带给我们的心灵的感动与思索,这或许是宗教和哲学所不能超越的吧?

艺术从象征阶段经由古典阶段再到浪漫阶段,浪漫艺术的终结,意味着艺术的另一种开始,意味着进入另一种艺术,意味着艺术开始超出它自身。“……艺术在这一超越它自身的活动中,同样是人回到他自身之内,是人沉溺于他自己的胸臆,这样一来,艺术就摆脱一切固定的、使内容和它的自我理解仅限于特定范围的限制,并且是人道成为它的新的神圣物,这即是人的内心的深沉广大,人的悲哀欢乐和人的意向、业绩和命运所见出的普遍人性的东西。”[2]黑格尔这句话预言了当代艺术的生存状态:即艺术的生活化和人性化。当代的艺术,诸如达达主义的符号形式,野兽画派的平面构图及波普风格的图像拼贴等,他们都以一种荒诞离奇的形式出现,企图通过现代的方式、极端的行为冲击已经在人脑中形成特定规则的传统艺术,重新构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比如,传统上认为,一件艺术品应该是一件能够永远保留的东西,某些现代派艺术家偏偏创造出“仅仅出现一次”的、类似戏剧表演的艺术品(这种艺术品往往随过程的开始而产生,随过程的结束而消失),如概念派艺术家波尔丹把自己密封在存衣室里达36小时之久,宣布自己完成了一件艺术品;传统上认为,一件艺术品应该是一件有形体的物理事物,可以买卖,可以被毁坏,奥尔顿堡却偏偏提出“封闭画廊”的设想;传统上认为,一件艺术品应该是一件有秩序的完美整体,有开头、高潮和结尾,卡吉这样的现代艺术家却偏偏要生产某种“随意变化”的艺术品——经历的时间是如此之长(一、二年),空间是如此之长(绵延几公里),以至不可能看到其全部[3]。克莱夫·贝尔在1913年出版的《艺术》中详细讨论了艺术的定义,认为“有意味的形式”是一切视觉艺术现象的共同性质,并以为掌握了艺术的最新走向。而行为主义却给它以隐晦的反驳,布尔顿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作品即把自己装在框子中;纽约艺术家阿康西创作的作品或是数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或是将自己住所的东西移放到艺术馆。[3]这种把艺术从观念拉回现实,从崇高拉回世俗,从永恒拉回有限的当代艺术,使得艺术追求的终极目标已不再是我们崇拜已久的柏拉图的“理式世界”。

这种艺术或许不能被大多数的人们接受,因为他们的作品彻底颠覆了我们心中的艺术概念。但据我们了解,古代希腊人理解的艺术的概念与我们今天的艺术概念是截然不同的,它主要是指一种生产性的制作活动,尤其是技艺。“诗”的拉丁文原意是指一般性的生产活动。“艺术”一词从其产生至今为止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古希腊它是指一种“有用的技巧”,其含义十分广泛,诸如采矿、战争、医疗均被包含在内[4]而我们现在所采用的艺术概念——“美的艺术”是在18世纪才确立的。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先锋派艺术对艺术概念的消解,实质上是对仅仅有二百年历史的审美的艺术概念的消解,而对于艺术原初的本真意义我们已经不记得了。而我们或许可以在先锋派艺术表面“玩世不恭”的背后得到些许启示:“艺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它不值得如此被我们推崇,艺术应该成为非艺术,我们应该无分别到对待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活动,这样我们就能从自造的牢笼中走出来。”[5]不可否认,当代艺术很多已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有了很大区别。它打破了生活与艺术的界限,但我们不能因为它与传统艺术不同而否定它的艺术价值,抹煞艺术的存在,断言艺术的终结。相反,笔者以为,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形式。当代的先锋艺术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艺术样式。“表面上看,现代艺术充满了破坏的倾向,其实,深层次却是一种发展,是要从原来古典主义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去充分发挥那种‘审美意识中的解放性质’(黑格尔语)。也就是说破坏只是现代艺术的表象,从破坏中发展出多元的人文视野才是其精神的实质。这种人文发展的精神实质才真正使得现代艺术成了一种不断实验的艺术,从而在语言的探索上始终保持着推陈出新的活力。”[6]正如“经过数次感受过的事物,人们便开始用认知来接受:事物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知道它,但却对它视而不见。”[7]“艺术之为艺术,就在于它要把我们从无意识深处唤醒,使我们重新体验和感受这个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的世界。”[8]当代艺术或许正是采用这种陌生化的手法,给予事物以重新的定义。

约翰·拉塞尔在《现代艺术的意义》中写过的话可能会让我们更清醒地意识到艺术存在的价值:“艺术从存在以来一直在给我们那种有关我们自己的意识。自从印象主义艺术家为我们挖掘了清澈的感情之泉以后,情况更是如此。它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们:一切艺术都给人以安慰,而伟大的艺术给人的安慰更是无穷无尽。艺术在未来以何种形式出现是谁也无法预言的,但没有哪个健全的社会希望自己的存在可以不需要艺术。”

[1]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薛华.黑格尔与艺术难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美]H.G.布洛克.美学新解[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4]朱狄.当代西方美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5]朱狄.当代西方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6]郭建国.怎样来理解行为艺术[J].艺术评论,2005,(12).

[7][俄]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北京:三联书店,1989.

[8]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J01

A

1008—3340(2011)03—0065—02

2011-05-19

徐红莉(1969-),女,工作单位为山东财政学院图书馆。

猜你喜欢
黑格尔感性当代艺术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