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框剪结构中二次结构的质量监督重点

2011-08-15 00:51
山西建筑 2011年28期
关键词:圈梁蒸压砌块

郭 丽

1 框剪结构中的二次结构对工程的重要性

汶川大地震这场巨大的灾难引发严重伤亡,三年后的5月12日,全社会再次将目光聚到了汶川,地震专家对历次地震的分析显示,人员伤亡总数的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仅有不足5%的人员伤亡是直接由地震及地震引发的水灾、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导致的。通过这几年对多项工程质量监督来看,虽然建筑工程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我接触最多的还是剪力墙结构。在质量监督过程中,我认为框剪结构中的二次结构的质量好坏同主体工程一样重要,一样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设计单位在设计框剪结构中的二次结构的设计数据和抗震要求是一样的。我对框剪结构中的二次结构的质量监督有了新的看法和观点。

2 框剪结构中的二次结构质量监督重点

2.1 框剪结构中的二次结构工程质量监督要点

1)实物质量监督。监督抽查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主要施工技术指标及相应的隐蔽工程;2)资料监督。a.监督抽查原材料(砌块、机红砖、混凝土、钢筋、水泥、砂、水、石灰膏、砂浆外加剂等)是否具有合格证和相应批量的复试报告;b.监督抽查试块强度试验报告和砂浆配比单;c.监督抽查砌体工程原始施工记录等资料及签证;d.监督抽查墙体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e.监督抽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f.监督抽查结构尺寸和位置对设计偏差及检查记录;g.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主要施工技术指标及相应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h.有特殊要求的工程项目应单独验收记录;i.其他有关文件和记录。

2.2 框剪结构中的二次结构工程质量验收监督要点

1)验收条件:a.实物工程量已完成;b.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质量问题已处理;c.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已签署《砌体工程质量验收报告》;d.基本资料已到位:各种材料的合格证和复试报告;砂浆试验报告;质量事故(问题)的处理记录或整改报告;隐蔽验收记录;砌体工程质量验收报告。2)验收程序和要点:a.监督检查建设、监理、施工等各责任主体单位的相关人员是否到场;b.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组织验收的程序和执行标准;c.监督抽查基本资料是否齐全、有效;d.现场监督抽查。

3 框剪结构中的二次结构工程在质量监督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时,其产品龄期应超过28 d;2)砌体加固筋、构造柱和圈梁的钢筋原材料报告,特别是二次结构钢筋采用植筋工艺时,检查植筋的拉拔实验报告;3)填充墙与承重墙或柱交接处设置的拉结筋制作和安放及相应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4)各类试块的制作、养护及报告;5)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应砌烧结普通砖或多孔砖,或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现浇混凝土坎台等,其高度不宜小于200 mm。门窗洞口两侧应使用实心砖砌筑;6)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 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砂浆应饱满密实;7)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上不得留设脚手眼;8)填充墙砌筑时应错缝搭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90 mm;竖向通缝不应大于两皮;9)填充墙砌体的灰缝厚度和宽度应正确。空心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砌体灰缝应为8 mm~12 m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及竖向灰缝宽度分别宜为15 mm和20 mm;10)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不应混砌。

4 构造柱和圈梁的留设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且两者需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在框剪结构中,构造柱与梁或圈梁的共同工作,可以把砖砌体分割包围,当砌体开裂时能迫使裂缝在所包围的范围之内,而不至于进一步扩展。砌体虽然出现裂缝,但能限制它的错位,使其维持承载能力并能抵消振动能量而不易较早倒塌。在地震过程中,构造柱则可以阻止或延缓倒塌时间,以减少损失,其作用效果非常明显。汶川地震发生后,专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大地震(包括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对灾区设防烈度进行了调整,对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内容进行了修改,增加了有关山区场地、框架结构填充墙设置、砌体结构楼梯间、抗震结构施工要求的强制性条文。

4.1 构造柱布置原则

1)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2)当墙长大于5 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3)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4)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 m,180(或190)厚墙超过5 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5)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80 mm×240 mm(墙厚190 mm时为180 mm×190 mm),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 mm,且在柱上下端应适当加密;6)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7)120(或100)厚墙,当墙高不大于3 m时,开洞宽度不大于2.4 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8)180(或190)厚墙,当墙高不大于4 m,开洞宽度不大于3.5 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9)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10)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 mm,或与埋深小于500 mm的基础圈梁相连。

4.2 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要求

1)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现浇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圈梁宜连续的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小于1 m;2)对刚性方案的房屋,圈梁应与横墙连接,其间距不宜大于规定的相应横墙间距;3)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不小于240 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h/3;4)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 mm,根据地震烈度配筋的最小纵筋和箍筋最大间距应符合6度,7度时,4φ10@250;8度时,4φ12@200;6 度,7 度时,4φ14@150。

在现场质量监督过程中,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构造柱必须与圈梁联结,在柱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应适当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1/6层高或500。构造柱的纵向钢筋搭接位置应从每层圈梁顶面开始。2)圈梁在转角处要按设计要求增设附加筋。3)新老混凝土结合处须先用水冲洗润湿,再辅以20~50厚的水泥砂浆,然后浇灌新的混凝土。4)在浇灌构造柱混凝土前,必须将砖砌体和模板浇水润湿,并将模板内的落灰,砖碴和其他杂物清除干净。在砌墙时,应在各层柱底部(圈梁面上)以及该层二次浇灌段的下端位置留出两皮砖的洞眼,以便清除模板内杂物。清除完毕应立即封闭洞眼。5)构造柱的混凝土可分段浇灌,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000或每层分两次浇灌,在施工条件较好并能确保浇灌质量时,亦可每层浇灌一次。浇灌构造柱混凝土时宜用插入式振捣捧分层捣实。振捣棒应随振随拔,每次振捣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捣棒有效长度的1.25倍。振捣时,应避免振捣棒直接触碰墙身。构造柱从基础到顶必须垂直,对准轴线基层间错位和垂直度必须小于规范要求的允许偏差。在逐层安装模板之前,必须根据柱轴线随时校正竖筋的位置和垂直度。

在对建筑中工程的质量监督中,资料齐全、有效是考核内容的重要部分,但对现场实体的质量监督更是重点,现场实体的细节监督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个人觉得从哲学的角度来说,细节可以理解为量的积累,只有认真对待细节、处理细节,才能到达质的飞跃。我们的工程质量工作亦然,对工程细节部分加强管理,就会出精品。

[1]冯晓建,冯畅达.框剪结构混凝土施工难点解决方法和预控措施[J].山西建筑,2010,36(28):134-135.

猜你喜欢
圈梁蒸压砌块
一种预制装配式再生块体混凝土圈梁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新《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国家标准研读
半预制圈梁构造柱砌体结构变形量估计仿真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工程质量技术分析
蒸压改性磷石膏作为水泥缓凝剂的研究
LZ型混合纤维聚苯颗粒再生保温混凝土砌块设计研究*
一台蒸压釜爆炸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
欢迎订阅2020年《砖瓦》杂志——烧结砖瓦、砌块、墙板、砼彩瓦、路砖
欢迎订阅2020年《砖瓦》杂志——烧结砖瓦、砌块、墙板、砼彩瓦、路砖
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太阳能养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