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膨胀剂使用中的误区及应注意的问题

2011-08-15 00:47姚志玉王宇韩军卫
商品混凝土 2011年10期
关键词:膨胀剂膨胀率误区

姚志玉,王宇,韩军卫

(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混凝土分公司,河北 石家庄 071051)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近年来在推广混凝土膨胀剂和补偿收缩应用技术的过程中,设计、施工人员非常关心膨胀剂和补偿收缩混凝土的使用情况,因此,有必要对混凝土膨胀剂的使用做一下讨论和研究,使其发挥应有的使用效果。

混凝土膨胀剂改善了混凝土的抗裂防渗性能,提高了工程的耐久性。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提高了结构自防水,实现了无缝设计施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刚性防水方面,提高灌注桩承载能力和自应力混凝土压力管等最新应用技术,大大促进了建筑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1 膨胀剂使用中存在的误区

(1)在配制防渗混凝土时,按规范规定:胶凝材料不能少于320kg/m3,强度等级为C20~C30时水灰比小于0.5,大于C30水灰比小于0.45。然而由于各厂家水泥及掺合料品质不一,各地砂石料质量差异较大,施工选用的混凝土坍落度不同,因此,试验室要结合经验和试验中所得到的技术参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混凝土中各胶凝材料的用量。

(2)许多单位反映,掺了膨胀剂后,混凝土强度下降,认为膨胀剂少掺为宜,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掺了膨胀剂的混凝土,早期强度是随着膨胀剂的增加而降低,但不成正比关系,试验表明,带模养护的膨胀混凝土试件的限制强度比自由强度高10%~15%,所以不必担心掺膨胀剂的混凝土强度下降。不能以7d强度作判断,应以28d强度是否达到试配强度为准。

(3)多数施工单位与混凝土搅拌站签定合同时,只要求提供满足掺膨胀剂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和抗渗等级的配合比数据,不要求提供混凝土膨胀率的指标,存在膨胀剂“一掺就灵"的盲目思想,这是使用膨胀剂的最大误区。我国规范规定,水中7d空气中14d养护的限制膨胀率≥-0.02%,其目的就是要求混凝土的干缩不能过大。膨胀剂主要用途是补偿收缩,根据大量的实践证明,防水工程的底板,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宜为0.02%~0.025%,规范要求板、梁结构限制膨胀率为0.02%~0.03%,膨胀加强带和工程接缝填充限制膨胀率为0.03%~0.04%。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根据混凝土结构和施工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掺量的膨胀剂,使其达到最佳的效果。有必要提出的一点,生产厂家产品说明书上的膨胀剂掺量只是参考,在试验检测中是有波动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检测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以此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依据之一。

(4)膨胀剂掺量有意或无意减少是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又一个误区。现实中发现,施工现场不能正确使用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工地和搅拌站没有专门的膨胀剂计量装置,靠人工加料,由于监督不力和人工加料的随意性,大多是少掺,设计掺入12%,实际只掺6%或8%。更有甚者,某些搅拌站从经济利益出发,故意少掺或不掺膨胀剂,使得膨胀剂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这样导致了施工单位对使用膨胀剂的误解。

2 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混凝土的变形(膨胀与收缩)与限制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正常工作是在内约束力和外约束力共同作用下进行的,混凝土中所配的钢筋构成了内约束力,足够的内约束力是由足够的配筋率来保证的,钢筋混凝土内的受力钢筋,对应力分散作用很大,所以必须根据不同的结构和部位,按承载能力合理的布筋,尽量把膨胀转化为预压应力,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从设计上合理的限制混凝土膨胀,建立有效的预压应力抵消收缩引起的拉应力,防止混凝土开裂。

(1)由于墙体施工难、养护差,受温度影响较大,易出现竖向收缩裂缝。要求水平构造筋配筋率大于0.4%为宜,墙体的中部或顶端300~400mm范围内水平筋间距宜为50~100mm,形成“暗梁”以此来抵抗较大的水平应力。墙体与柱子连接部位宜插入长度为1500~2000mm、ф8~ф10mm的加强钢筋,钢筋插入柱子深及200~300mm,插入边墙长度为1200~1600mm,其配筋率应提高10%~15%。

(2)个别的结构开口部位、变截面部位和出入口部位受温度影响大,也应适量增加附加筋。

(3)楼板宜配置细而密的构造配筋网,钢筋间距宜小于150mm,配筋率宜为0.6%左右;现浇补偿收缩钢筋混凝土防水屋面应配双层钢筋网,构造筋间距宜小于150mm,配筋率宜大于0.5%。楼面和屋面后浇带最大间距不宜超过50m。

(4)地下室和水工构筑物的底板和边墙后浇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60m,后浇缝回填时间应不少于28d。

2.2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施工单位对建筑结构的裂缝十分头痛,以为掺加了膨胀剂就能迎刃而解了,这是一个误区。膨胀剂并非是万能的,也不是灵丹妙药,并不是使用了就能保证不裂,膨胀剂的使用是受多种条件制约的。

(1)有些工地或搅拌站不按配合比掺入足够的膨胀剂是普遍的现象,造成混凝土膨胀率低。因此一定要掺够膨胀剂。

(2)对于膨胀剂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要比普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延长30s,以保证膨胀剂和其它组分拌合均匀。

(3)对于大体积混凝上和大面积板面混凝上,表面抹压后要用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硬化后,宜采用蓄水养护或用湿麻袋覆盖,保持早期混凝土表面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4)对于墙体等不宜保水的结构,边墙出现裂缝是个难题,施工中要求混凝土振捣密实、均质。有的单位为了加快工期,不到规定的浇筑时间就拆膜,其实这时混凝土的水化热升温最高,早拆模板就会造成散热快,增加了墙的内外温差,易于出现温差裂缝。实践证明,墙体宜采用保湿较好的胶合板制膜(最好使用木模),混凝土浇完后,从顶部设水管喷淋养护,拆模时间不宜少于3d,拆膜后宜用湿麻袋紧贴墙体覆盖,并浇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潮湿,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d。

(5)冬季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覆盖,养护期不应少于14d。对于墙体,带模板养护不应少于7d,防止早期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

(6)即使采取了各种措施,尤其是像C40以上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墙体也难免不出现裂缝,有的14d拆模板后就发现有裂缝,这是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要设法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早期水化热。由于膨胀剂在14d的膨胀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时难以完全补偿温差收缩,但是膨胀剂可以防止和减少裂缝数量,减小裂缝宽度。

(7)混凝土浇筑完后,施工单位不注意保养,在竣工之前就出现裂缝,这是气温和湿度变化所引起的,因此,地下室完工后,要及时覆盖,楼层尽快作墙体维护结构,屋面要尽快做

出防水保温层。

猜你喜欢
膨胀剂膨胀率误区
膨胀剂在低收缩 UHPC 中的研究现状*
化学改良红黏土作用模型研究
一维限制条件下MgO膨胀剂膨胀特性温度模型的建立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用快速砂浆棒法评价Li2CO3与硝酸盐对ASR的长龄期抑制效果
饮用水处理用活性炭反冲膨胀率测定与研究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纤维和膨胀剂的混凝土路面开裂及力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