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发展方向★

2011-08-15 00:51牛鹏志刘伟强
山西建筑 2011年20期
关键词:工程质量交通监督

牛鹏志 刘伟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工程等基础设施进入了投资建设高峰期,继而对交通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讨转变工程质量监督模式,进一步提高监督管理成效已经成为当前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研究的热点。

邓建勋针对当前我国质量监督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引入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建议[1]。贺子瑛、李毅卉针对当前质量监督的法规不完善、监督方法不科学等不足之处,提出了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法规体系、由定点监督向巡查监督转变、构建全社会重视工程质量监管的舆论环境等建议[2]。王孟钧等提出了组织开展创国优活动、监理单位独立行使权力、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等建议[3]。戴晓军提出了建立监督告知制度、预见性与服务性有机结合、实体监督与行为监督并重,并将随机检查作为日常监督主要方式等建议[4]。王文铮、董松提出了质量管理标准化、监督手段科技化、监督系统网络化、实行媒体曝光制度等建议[5]。王荣村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实现间接管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的建议[6]。杨旭提出了工程质量监督由无区别化监督向差别化监督转变、大力发展工程咨询业、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等建议[7]。

研究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转变,一方面必须能够更好地为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目的服务,其目的已经在我国一系列的工程质量监督法规的总则中进行了精准地阐述;另一方面还必须紧紧跟随交通工程的发展方向,通过转变质量监督模式,主动地顺应交通工程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此,本文首次提出了将交通工程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层次:1)满足基本出行需要的层次;2)满足出行效率需要的层次;3)满足享受出行需要的层次。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较低等级的交通需要层次被满足后,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会出现。

下面将从分析交通工程发展的三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出发,探讨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发展方向。

1 满足基本出行需要的层次

该层次处于交通工程发展的初级阶段,目的是使得人们的日常出行需要不至于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而被迫中断,可以形象化地表述为:出行有路,过河有桥。其基本表现特征为:人、畜、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混合交通方式,日常出行范围较小、通行效率较低,是我国当前大多数农村、小城镇的主要交通出行方式。该层次的交通工程发展方向是:在越来越多的河道上,修建了中小桥梁、涵洞等,方便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以满足基本出行需要。

该层次的交通工程具有投资规模较小、结构形式简单、施工工艺复杂程度较低、工期较短、参建单位水平也相对较低等特点。因此,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发展方向是:以单一的实体质量监督模式向综合地采用实体质量监督和行为质量监督的模式转变,这也恰恰是我国当前大多数经济不太发达地区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所普遍采用的监督模式。

2 满足出行效率需要的层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流和物流得到快速增长,人们的出行范围越来越大,距离越来越远,城市交通的拥堵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人民在日常出行上花费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继而对当地经济发展所造成的隐性损失也就越来越大。当这种隐性损失、出行效率、交通建设的投资成本等达到某一个临界点时,不加大交通工程建设的投资规模,不修建更多的交通大动脉,将会极大地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在特定环境下,有可能会演变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

该需求层次的基本特征是:交通拥堵造成的社会隐性损失远远高于为解决拥堵而修建的交通工程的投资成本。在该需求层次,一般都会出现交通工程建设投资的持续井喷期,交通工程投资规模快速递增、实体结构更加复杂多样、工程技术含量较高、施工周期较长、参建单位的综合素质也较高。

交通工程的发展方向是:在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道路功能的分工,道路功能越单一,通行效率就越高。例如,在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将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实施了物理隔离,许多大中城市还修建了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高架环城路等;在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的城市,甚至还修建了机场、地铁、BRT(快速公交系统)等。进一步趋势是对客运、货运按功能进行单一化隔离,部分城市已经将一些道路功能按时间段进行了细分,例如限制货车进城的时间。在一些物流压力较大的城市,甚至还会修建货运大动脉等交通工程。

在我国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由于受到人员编制的严格限制,继续采用传统的监督模式和有限的监督资源已难以适应交通建设井喷期的需要。因此,依靠科学、依靠管理,实现监督手段科技化、监督系统网络化、监督管理精细化、施工的质保体系标准化、激励机制市场化、强化工程领域信用评价系统的建设等,将成为该层次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向。

3 满足享受出行需要的层次

在满足出行效率需要层次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出行将不再仅仅是为了某一个地点的到达,出行更是一个过程体验甚至是一种享受。出行体验的好坏,不仅会极大地影响到人民群众对一项交通工程的评价,甚至还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吸引力和竞争力等。因为对于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多数人都是从该城市的交通景观、文化特色上得到的。

本需要层次的基本特征是:交通工程融入了区域文化,建设成一路一景、一桥一景,甚至一步一景的景观工程和文化工程,并充分实现了交通工程、自然环境、区域文化等的水乳交融,使得人民群众的出行过程体验得到较大程度地满足,并逐步实现享受出行的目的。由于该需要层次强调了人民在精神方面的需求,所以交通建设工程在本需要层次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本需要层次的交通工程发展方向是:将“以人为本”作为交通工程的服务核心,引入工程景观学,使区域文化特色充分地渗透到交通建设工程中,通过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出行的过程体验,满足享受出行的需要。

由于本需要层次的交通建设工程将不再仅仅是一项结构工程,还是一项给人以美感的景观工程和拥有浓郁区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工程。因此,本需要层次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发展方向是:在基本实现了监督手段科技化、监督系统网络化、监督管理精细化等比较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监督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美学修养、人文修养等综合素质的要求。

4 结语

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的模式发展,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交通建设工程。本文在提出交通工程发展三个需要层次的基础上,分析了各个需要层次的交通工程的相应特征,继而分别探讨各需要层次对应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发展方向。

[1]邓建勋,周 怡,黄晓峰.引入保险机制的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模式研究——国外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建筑经济,2008,305(3):13-15.

[2]贺子瑛,李毅卉.浅析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J].山西建筑,2010,36(4):233-235.

[3]王孟钧,宇德明,张飞涟,等.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模式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0(1):19-24.

[4]戴晓军.完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与管理模式[J].中华建设,2008,35(4):79-80.

[5]王文铮,董 松.新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模式探讨[J].工程质量,2006(4):5-7.

[6]王荣村.新时期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探讨[J].安徽建筑,2004(4):11-12.

[7]杨 旭.浅谈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完善[J].河南建材,2009(1):87-88.

猜你喜欢
工程质量交通监督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繁忙的交通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小小交通劝导员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