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的科学应用

2011-08-23 02:57撰文赵明春
中国果菜 2011年7期
关键词:苏云金生物农药阿维菌素

撰文/赵明春*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转基因生物农药和天敌生物农药等。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具有选择性高、易于降解、不易积累、用量少、污染小、对人畜毒性小、环境兼容性好、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被称为“绿色农药”。目前,随着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和绿色食品的开发利用,对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禁用和限用越来越多,加大生物农药的发展、推广力度,对于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减少化学能源的使用和碳的排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

1、生物农药概况

1.1 生物农药使用情况

目前我国已登记的生物农药品种近700种中,能达到产业化程度的品种仅有苏云金芽孢杆菌(Bt)、井冈霉素、阿维菌素、赤霉素、农抗 120、甲胺基阿维菌素、多抗菌素、宁南菌素、中生菌素、棉铃虫多角体病毒、苦参碱、印楝素等为数不多的产品。从产量和产值综合来看,已实现产业化的品种中规模最大的是阿维菌素,其次是井冈霉素、赤霉素和苏云金杆菌等;从应用面积看,已实现产业化规模的最大品种是井冈霉素,其次是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和赤霉素。

1.2 生物农药发展的问题

尽管生物农药发展形势喜人,生物农药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防效不稳定 、易受环境影响 、速效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广大农民不能接受生物农药、致使生物农药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研发、生产及推广应用上,还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及环境保护的要求。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的使用比例约在3%-5%,而发达国家已达到20%以上,这方面我们的潜力还很大。

2、生物防治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1 天敌的利用

我国赤眼蜂工厂化繁殖和田间释放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仅应用于玉米螟和甘蔗螟的防治,后来逐渐应用多种赤眼蜂防治蔬菜害虫的试验工作。应用赤眼蜂大面积防治菠菜和莴苣田的小地老虎,卵寄生率平均为78.68%,同时还可以控制菜园毗邻棉田的小地老虎,控制棉苗被害率低于0.01%,与对照相比,相对保苗率提高96.67%。应用螟黄赤眼蜂(平原型)防治甘蓝田的甘蓝夜蛾,效果达到77.1%,减少化学农药使用5-7次,有效地控制了农药对蔬菜的残留污染。保护地番茄应用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的试验,效果可达90%,增产20%,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对蔬菜的污染。

2.2 微生物制剂的研制和应用

2.2.1 苏云金杆菌(Bt)。Bt是我国细菌类农药研究开发最成功的一样,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和贮藏害虫的防治,已实现了商品化、规范化生产,由单一粉剂剂型发展为粉剂、乳剂和水剂多个品种,成为蔬菜生产中防治鳞翅目害虫的主导生物制剂。

2.2.2 农用抗生素类制剂。我国应用农用抗生素防治蔬菜病虫害的历史较长,水平较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抗生素的开发和应用又进入一个新的高潮。阿维菌素是一种几乎能用于所有作物防治几乎所有害虫的一个效果很理想的药剂,是一种超高效的杀虫生物农药,主要用于防治螨类、潜叶蛾、梨木虱、斑潜蝇、小菜蛾、菜青虫。农抗120适用于葫芦科和茄科的瓜果类、十字花科叶菜类蔬菜防治白粉病、瓜类枯萎病,武夷菌素防治黄瓜白粉病.浏阳霉素防治小菜蛾和甜菜夜蛾,华光霉素适用于茄子、菜豆、黄瓜等蔬菜二点叶螨等的防治,还可以防治番茄早疫病、白菜黑斑病、大葱紫斑病、黄瓜炭疽病等。

2.2.3 病毒制剂。目前,我国已在196种昆虫中发现243株病毒,其中58种病毒从46种茶树害虫中发现,寄生昆虫涉及7个目35科127属,其中20多种病毒制剂已试用于大田防治。应用于蔬菜上的有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颗粒体病毒、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等,田间试验的防治效果最低为70%,最高可达90%以上,同时可以在田间自然繁殖,长期保持效果。

2.2.4 真菌制剂。白僵菌防治最成功的是草坪、苗圃、农田中的蛴螬、玉米螟、松毛虫、茶小绿叶蝉等。绿僵菌灭白蚁、蝗虫效果较好,木霉菌制剂用于防治蔬菜灰霉病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和应用前景。

2.3 其他制剂

目前已能合成棉铃虫、小菜蛾等害虫的性诱剂,并成功应用于害虫测报、迷向和诱杀。植物源杀虫剂如烟碱、苦参碱、鱼藤、川楝等制剂也有部分应用。另外,利用线虫防治蔬菜害虫的研究也初步开展,我国在部分地区开展释放中华卵索线虫防治当地主要蔬菜害虫的试验防治效果十分明显,对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3、科学使用生物农药

3.1 对症选购

生物农药具有严格的选择性,治病杀虫的范围较窄,应经过农田认真检验,根据发生的病、虫害有针对性地选用生物农药,以提高防治效果,要杜绝盲目用药现象。无论是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菌剂,还是生物除草剂,都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和专一性,例如苏利菌、菌杀敌、敌宝等,它们的有效成分都是苏云金杆菌,应用范围都是对鳞翅目幼虫有毒杀作用,对蚜类、螨类、蚧类害虫无效。B.t乳剂对鳞翅目害虫效果很好,喷洒后分布于植物表面,使害虫取食或触药死亡,但对刺吸汁液的害虫(如螨类)无效;阿维菌素对螨作用效果非常好。

3.2 把握好使用时机

生物农药产生效果较慢,如病虫已造成明显危害时才用药,防治效果不显著。因此,要加强田间观察和病虫预报,提前用药。一般来说,Bt 乳剂要在当地病虫预报发生期内提前 3-5 d 使用,生物杀菌剂要在发病初期至5%发病率时使用,生物菌体杀虫剂在害虫卵孵化始期至2 龄幼虫期使用效果较好。BT乳剂、白僵菌等,一般喷药3-5天后害虫才逐渐死亡。Bt 对低龄幼虫效果好,使用时应在 3 龄前使用。小菜蛾 2 龄后多在叶背为害,应在卵孵盛期到1 龄幼虫高峰期正反两面喷雾,鞘翅目幼虫对Bt极敏感,龄期越低越敏感,应在3 龄前使用。

3.3 掌握用药时的适宜气温

生物农药本身来源于自然界,其活性易受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条件的影响。气温在15-35℃,随着气温升高 ,害虫取食量增加,细菌或病毒进入害虫体内后繁殖加快,毒性大,害虫死亡也快。在气温低于10℃或高于 40℃干燥条件下,使用效果差。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在温度25℃-30℃的条件下喷洒,比在10℃-15℃时的杀虫效果要高l-2倍,强光烈日的紫外光线易使农药中的菌体受损而影响防效。因此,应选择在晴天早晚时间、阴天或雨后转晴喷药,尽量避开大雨。

3.4 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

第一是浓度应适宜,细菌性杀虫剂一般 1hm2应用活孢子数在100亿/g以上的菌粉 2200-2500g;如虫口量较大,世代重叠,虫龄不齐时,应适当加大用药量,缩短第二次用药的间隔期。第二是喷药要均匀,生物农药多以胃毒为主,均匀喷药使药剂均匀分布到全田,能提高防治效果。第三是正确配方,混合使用。生物农药杀虫防病针对性强,不同的生物农药混合使用能提高防治效果。如Bt 与杀虫单 、杀虫双 、阿维菌素、三唑磷、毒死蜱等中低毒农药混配或混合使用,其防治效果和速效性明显增加。但混配前一定要掌握不同的生物农药是否可以混配,生物农药更不能和碱性化学农药、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农药、杀菌剂、抗病毒农药混配使用;即使可以混配使用的,也应随配随用,不能久放,避免失效。

3.5 储存保管方法要恰当

购买时必须注意产品的有效期,不选购过期或即将过期的产品;购回的生物农药尽可能在短期内用完,用不完的必须保存在闭光、低温、通风、干燥的地方,不能与化学杀菌剂、抗病毒剂及碱性物质混放,否则易使生物农药中的活体死亡,失去药效。

猜你喜欢
苏云金生物农药阿维菌素
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注干剂配方研究
苏云金杆菌林间防治竹舞蚜试验
阿维菌素与螺螨酯对沾化冬枣截形叶螨的毒力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桃树梨小食心虫的田间防效
配方施药,为什么配制阿维菌素
2025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规模将达到95亿美金
上海国际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发酵技术展览会
2015中国植保市场生物农药畅销品牌产品
生物农药新亮点
苏云金杆菌在山西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