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湖南隆回的秘密单干

2011-09-09 06:12刘期贵刘树松
世纪 2011年2期
关键词:社员雷锋

刘期贵 刘树松

1961:湖南隆回的秘密单干

刘期贵 刘树松

大跃进后,雷锋七队①面临严重饥荒

1958年初,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业生产“大跃进”运动,2月中旬,湖南省隆回县委在六都寨二中操场召开了万人动员誓师大会。为了鼓舞士气,县委又响亮提出:“男女老少齐出征,青年英雄赛赵云,壮年力气赛武松,少年儿童赛罗成,老年干劲赛黄忠,妇女赛过穆桂英。”“抓晴天,抢阴天,毛毛细雨是好天,月亮底下当白天,一天工夫当两天。”开始时,社员群众的热潮十分高涨,但到了后来,经常日以继夜连续作战,搞得大家精疲力竭,这些脱离实际的作法就慢慢地转化为瞎指挥了。

不久,国家号召大办公共食堂,隆回县也积极响应。全县所有的村民都加入了人民公社,进了公共食堂,家里一切能吃的东西都充公了,各户的桌椅板凳都上缴了,过上了“吃饭不要钱”的供给制生活。刚进食堂那阵子,上面号召:“粮食大丰收,放开肚皮吃。”真的餐餐大鱼大肉。可是,好景不长,这样的美好生活享受不到一个月,坐吃山空了,慢慢地没有了鱼肉,干饭变成了稀饭,变成了南瓜粥,最后连一天两餐也难以为继。

那时候,“全民炼钢,全民写诗,全民积肥”的运动,一个又一个接着而来,高喊革命口号,“千斤稻、万斤薯,赶美国、超英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完不成任务的,只好虚报浮夸数字,上级放大“卫星”,下面放小“卫星”。为了紧跟形势,县里又将亩产1000斤提高到1500斤,并把这些指标分配到每个公社,这样无形之中就加重了每个生产队的征购任务,这种虚假浮夸的作风,使群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转眼到了1960年。这一年,隆回县羊古坳乡的雷锋大队七队上交公粮后,每人平均主杂粮仅剩150多斤,人均半年粮食都不够。开始时,还能大米拌些南瓜、菜叶吃,到后来连稀粥也喝不上了,只好以野菜、树皮充饥,诸如车前草、油枯草、斑鸠菜、野蘑菇、石斋粑、粽树籽等都当成了主粮。有的甚至连神仙土(岩洞中的细白土)都吃,真是饥不择食,吃下这些东西最难消化,很容易造成胀肚,大便不通或中毒,感染其它疾病,全队社员有的形销骨立,有的面黄肚胀。这种黄肿病和水肿病让人浑身疼痛,四肢无力,几乎丧失了劳动力。很多妇女断了经,没有生育能力了。这年冬天,雷锋七队的公共食堂已无米下锅,被迫自动解散。

刘湘庭冒险带领群众分田单干

作者刘期贵采访正在劳作中的刘湘庭

这些情形,让一个人特别痛心,他不是别人,正是从部队转业回乡的刘湘庭。1952年,年仅17岁的刘湘庭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他随130师39团赴朝作战,参加大小战斗60余次,在战场上他英勇杀敌,有一次连续刺杀6个美国鬼子,救出了连长,荣立一等功一次,受到师部嘉奖。朝鲜停战后,刘湘庭所在的部队集体转业到长白山开垦原始森林,他又是“垦荒标兵”。1957年刘湘庭转业回乡,亲眼看到饥荒,使他心痛不已。这条从战场上下来的硬汉子好多次都流下了辛酸的泪水,他握紧拳头,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雷锋七队的贫穷面貌。用什么办法呢?他在床上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苦苦思索解决办法。忽然,刘湘庭眼前像一道闪电划过,一个大胆的“分田单干”方案,在他脑子里灿然亮起来。他认为,要想走出眼前困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只有端掉“大锅饭”,“分田到户”才是一条最好途径。

真正要把这个想法付诸现实,在全国都是破天荒的一件大事,万一暴露,就会受到批斗,甚至有坐牢的危险。但刘湘庭早把这些置之度外。

1961年春,刘湘庭暗地里约了队长刘新同、会计肖升发、保管刘习庭等几个负责人,召开了几次秘密会议,准备分田到户。四人统一思想后,他们又登门逐个做工作。话一传出,有几个觉悟低、胆小怕事的社员议论纷纷,冷言冷语接着飞来:“自己逞能搞单干,政府晓得哩,抓去坐牢,莫把我们连累了,真是多管闲事。”可刘湘庭有个犟脾气,自己认为对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他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三番五次地与这些社员交心。他看到一户唱反调的社员家庭人口多,劳力少,比他家还困难,就义无反顾地把自家的干薯米、山蕨粑送去,解决那家人的燃眉之急,使这位社员感动得热泪盈眶,反而去劝说其他思想不通的人了。

时机终于成熟了,全队召开群众大会,大家一致推选刘湘庭当生产队长,他义不容辞地说:“大家都选我当队长,这是对我的信任,既然选我当队长,就要听从我的安排。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只有分田到户,才是唯一出路。”他掷地有声地接着说:“我们这样做,终究瞒不了上级,上级肯定会找我的麻烦,甚至还有坐牢的危险。大家不要怕,有什么事我一个人承担。”他的讲话赢得了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大家个个举手保证服从安排,听他指挥,异口同声地表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人民公社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图为上海七一人民公社社员集体出工

接着,刘湘庭在一个山冲里再次召开秘密会议,研究分田到户的方案,方案大意是除留点公田作为以后抽补外,其它水田、旱土全部按现有人口分下去。同时,筹划应付上级的方法,共同签订分田协议,末尾注明:一人有难,人人承担。刘湘庭又立下军令状,“一年后,如果还有人挨饿,没饭吃,就到我家里来挑谷子!”顿时,会场欢声雷动。大家都憧憬着分田单干后的美好前景,为了让梦想变成现实,完全把今天的会议落在实处,有人提议进行盟誓仪式,板上钉钉。很快,隆重的盟誓仪式在古老神圣的香案前进行了。每个人喝下一杯滚烫的雄鸡血酒,一杯酒下喉,个个豪气顿生,人人举手发誓,承诺绝对保密。然后,大家郑重地在协议上签字按手模。

分田单干后,户户谷粮满仓

分田到户后,大家都是给自己干活,群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以前的那种混工分、挨时间的懒惰思想一扫而光;其次,分田到户后,可自由支配,想种什么作物就种什么;再者,减少了每天晚上的集体会议及工序安排。这样,大家更能把充足的时间用在生产劳动上,同时,也能做到劳逸结合。刘湘庭也豁出去了,他把任何风险都丢在了九霄云外。为了应付公社、大队的检查,一是有时也集体出工,互帮互助;二是收获季节,统一收割;三是照样决算报表;四是征粮统购,率先完成。唯一与以前不同的,大家白天把自己的谷物放进集体仓库,晚上又各自挑回自家。刘湘庭的这些谋划,恰到好处,没有露出半点分田单干的破绽。由于全队最早完成了征粮统购任务,还受到了大队和公社的表扬。

当时,全国各地因为饥饿而死了不少人,可雷锋七队却户户有余粮,社员们的亲戚都拖儿带女上门借粮。这一消息传出,连外地讨米度日的人都朝这里涌来。社员们走亲戚都不拿其它礼物,只拿几升米,几斗薯米或包谷,亲戚们喜笑颜开。而且,队里连多年未娶上媳妇的大龄青年也任他们“挑肥拣瘦”了。这样一直搞了三年,户户谷粮满仓,丰衣足食,社员们尝到了甜头。刘湘庭心里也像喝了蜜一样,甜滋滋的。

刘湘庭顶着压力,分田单干义无反顾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邻队一个“红眼病” 人到公社密告雷锋七队搞分田单干。于是公社、大队派干部驻队调查。社队干部想出一个主意,组织了10多个干部到七队“帮助”收割,想捣乱七队的单干。刘湘庭点子多,主意活,他把当天收割的稻谷总量,按草毛髻个数平均计算,当晚又分到户,社员们听刘湘庭的,都表示不会斤斤计较。

过两天,公社干部又组织劳力到七队搞突然袭击,把当天打下的稻谷全部集中放在晒谷坪里。刘湘庭和保管员又想出了办法,他布置得力社员用塑料把各户的稻谷隔开,社队干部查问为什么要隔开,刘湘庭说:“送来的谷子有迟有早,干湿不一样,为了便于储藏,必须隔开。”他回答得天衣无缝,干部们一走,各户的稻谷又各归原主,没有半点差错。

社队干部几次想组织批判刘湘庭的单干风,但他消息灵通,次次都借事躲开。有一次,公社又组织了一个调查组,他们改变以往直接问话方式,派了三个妇女干部入住社员家里,和家庭妇女们拉家常套近乎,想掏出分田单干的秘密。可她们个个守口如瓶,还做出可口的饭菜热情招待,捧出喷喷香的南瓜子让妇女干部吃。结果,这三个妇女干部反而被他们“软化了”。这个调查组无功而返,公社的主要领导恼怒了,亲自找他谈话,规劝他紧跟形势,悬崖勒马,坚持集体化道路。刘湘庭答复得滴水不漏,说:“我带头分田不是为了我个人利益,而是为了整个生产队社员的利益,自分田到户后,我们户户五谷丰登,丰衣足食,又率先超额完成征购任务,我们有哪一点不对呢?”这个干部被他说得无言以对,拿他也无可奈何,只好睁只眼,闭只眼算了。

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七队的秘密分田单干,一直持续到全国统一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止,以后的每轮责任制,都是在当年的基础上进行小抽补,一直至今,也没多少变化。刘湘庭的这一举措,领先全国20年。

责任编辑 肖阿伍

注释:

① 雷锋大队,解放以前叫刘家老堡子,进入人民公社后改为雷锋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雷锋七队相当于现在的组,与“学雷锋”热潮无关。

猜你喜欢
社员雷锋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雷锋章在3月闪耀
人民公社女社员
请叫我雷锋
写给雷锋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