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原因与对策分析

2011-09-17 01:42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12期
关键词:经济区城市群河南省

高 强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河南省作为中部的重要省份,也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省经济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中部崛起战略,而且也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河南省区域间自然条件、区位因素、经济基础和制度环境等差异的影响,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客观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很快,各项经济指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整体经济水平的上升,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差异有日趋扩大的趋势。

一、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现状

(一)河南省四大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差异分析

河南省下辖18个地级市,分为四个经济区,分别是:中原城市群(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济源、新乡、焦作、许昌、漯河)、豫北经济区(安阳、鹤壁、濮阳)、豫西豫西南经济区(三门峡、南阳)和黄淮经济区(商丘、周口、信阳、驻马店)。

由表1我们可以得出,在人口总量方面,中原城市群总人口数达到了4009万人,居四大经济区之首,豫北经济区和豫西豫西南经济区人口总量较小。2009年中国整体的城镇化率为45.7%,2009年河南省整体的城镇化率为37.7%。从表中可以看到,中原城市群整体上的城镇化率较为接近全国水平,黄淮经济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周口市、驻马店市城市化水平甚至不足30%。中原城市群的郑州市、济源市、焦作市和豫北经济区的鹤壁市,城镇化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郑州市的城镇化率最高,达到了63.4%。总体来看,河南省四大经济区平均城镇化率差距较大。

(二)河南省四大经济区总量GDP差异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中原城市群总量GDP占全省GDP的比率一半以上,其他三大经济区所占比率较低。从2005年到2009年五年间,各个经济区所占GDP比率稳定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波动不大。

(三)河南省四大经济区固定资产投资、外商和港澳台商直接投资差异分析

由表3可知,从2005年到2009年,中原城市群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外商和港澳台商直接投资额增长迅速,而豫北经济区的濮阳市、黄淮经济区的驻马店市等地区,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二、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

(一)区位因素及资源禀赋的差异

任何一个国家的首都都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国如此,省亦如此。这就是区位优势,是别的地方无法替代的。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是河南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郑州市的第三产业比重全省最高、基础设施建设最为健全,就体现了省会这样独特的区位优势。

相对禀赋差异方面,河南的地势西高东低,自然资源大都集中在河南省的西部地区,河南省西部也就成为了全省资源禀赋较高的地区。三门峡市是随着三门峡水库的开发而兴起的,济源市是随着黄河小浪底工程的建设而兴起的。平顶山市和鹤壁市煤炭储量丰富。充足的资源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和后劲。豫西豫西南地区山大沟深,沟壑纵横交错,由此造成了土地的分散,给集约农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黄淮地区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自古以来农业展条件优越。但是,也正因为如此,黄淮地区与河南省的经济中心区联系不密切,工业化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虽然为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本身逐渐阻断了与外部经济的联系,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滞后地区。

(二)政策与政府效率影响

政策和政府效率的问题,主要就是指政府的投资倾向和政府投资效率以及政府间的合作。政府的经济效率尤其表现在政府的融资能力和吸引外资的规模。郑州市自不用说,是河南省投资重点地区,也是河南省吸引外资的窗口,2009年郑州市获得外商和港澳台商直接投资为161795万美元,高居全省首位。洛阳市则是国家级的重工业基地,自从建国以来就有许多国家级的大型项目在此立项开发。焦作、济源是河南省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因此配套的投资建设发展迅速。济源作为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沁北电厂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的相继开工,进一步加快了济源经济的发展,多项人均指标均居河南省前列。2009年,中原城市群的外商和港澳台商直接投资为369938万美元,比其他三个经济区的总和还要多,突显出该区政府效率的高效和活跃的经济活力。

(三)区域发展战略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差异,无论是从绝对差异来说还是从相对差异来说,都呈现出逐步扩大的态势。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影响。从国家来说,国家实行的是由东向西的梯度开发战略,东部沿海地区是改革的窗口,是国家大举投资之地。而中西部地区的国家投资总是捉襟见肘。

国家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多是出于国家的综合战略安全考虑的。因而有幸被国家选中的城市,其经济发展都要快于本地区的其他城市。就河南省本身的发展战略而言,出于省情的考虑,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也采用了非均衡的发展战略。中原城市群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无论从增速还是总量来看,都远远优于其他三个经济区。

三、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的带动辐射作用

根据不平衡增长理论,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应着重建设经济发展的引擎,为此,应大力发展大郑州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整个省的发展。以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布局,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多层次的现代都市格局;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信息港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建设,推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发展和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努力建设生态郑州、数字郑州,进一步提高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在全省的首位度,使其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展的龙头,全省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及经济社会的核心增长极。

(二)提高豫北、豫西和豫西南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根据自然资源禀赋理论,地区间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区。豫北地区的安阳、鹤壁、濮阳三市要充分发挥工农业基础较好,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应逐步建成我省重要的钢铁、煤化工和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豫西地区的三门峡市要发挥矿产、林果等资源丰富的优势,搞好精深加工,建成全省重要的煤化工、黄金生产加工、铝工业和林果业生产加工基地。豫西南地区的南阳市要加快发展,形成中药生产、纺织基地和以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带,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

(三)加快黄淮地区的经济增长

黄淮地区的驻马店、商丘、周口和信阳市,要加快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强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加快农区工业化步伐。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食品、纺织、制药等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外向型农业,将黄淮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绿色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生猪、肉牛、肉羊、油料生产加工基地。重视劳务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省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这一地区的扶持力度,力争使其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

(四)加强区域合作,提高政府效率

区域合作有两个方面,一是河南省要增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合作,引进东部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鼓励发达地区的饱和产业向内陆转移。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河南省区域内部的合作,各市之间的合作。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合作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构建联动有序的经济区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策者应该通过政策引导,使各个地市之间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以此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区域之间的要素自由流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各个地市要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应该从体制上消除区域之间要素流动的制度和壁垒,加大区域之间的开放程度,使要素在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下实现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我省区域经济差异比较大,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只有详细分析我省各个经济区自身存在的问题,从各经济区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各个经济区比较优势,尊重经济增长规律,加强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引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存在,从而使我省经济实现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1]陈良文,杨开忠.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原因:一个要素流动和集聚经济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07,(03).

[2]陈梦筱.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02).

[3]代琳琳.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08).

猜你喜欢
经济区城市群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