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县割麦提水工程水源地覆盖层取水方式分析

2011-09-17 08:40高峰
山西水利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井间井径出水量

高峰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太原030024)

1 水源地地质概述

山西省大宁县割麦沿黄提水灌溉工程由水源地、泵站、输水线路和一些出水池组成。设计取水量为1 956.6 m3/h。2010年10月~12月,对本工程水源地取水方式进行了勘察分析。水源地选址于黄河东侧河漫滩,位于马头关黄河大桥北约1 km处。场地南北长约1 400 m,东西宽50~120 m,地形较为平缓。

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洪冲积(Q4pal)粉土质砂、含细粒土砂,厚0.2~2.0 m,其下为卵石混合土、混合土卵石等巨粒土及含巨粒土层,局部夹有级配不良砂透镜体。其级配一般不良好,结构松散至稍密,卵砾石主要成分为长石砂岩、粉砂岩等,呈次圆至圆状,该层厚11.5~13.4 m,下伏三迭系中统铜川组一段(T2t1)砂岩、泥岩。

勘察期间,水源地地下水位埋深1.64~3.46 m,主要贮存于卵石混合土、混合土卵石层中,属松散岩类孔隙水,受黄河水位影响较大,总体上漫滩地下水位较黄河水位略高,覆盖层中地下水补给河水。

据水源地抽水试验结果分析统计,巨粒土层在深度8 m以上其渗透系数为7.1~13.7 m/d,平均值为10.4 m/d,属强透水层;基岩面以上(基岩面埋深13 m左右)整层渗透系数为15.0~26.8 m/d,平均值为20.0 m/d,属强透水层。水源地覆盖层渗透性呈不均匀性,8 m以上覆盖层渗透性明显弱于8 m以下覆盖层。

从资料分析,水源地抽水井单井影响范围一般60~80 m,抽水试验单井最大出水量为54 m3/h,单井影响范围约80 m。井群取水时应考虑井间干扰对出水量减少的影响。

2 河漫滩取水方式分析

1)管井取水。管井取水即在水源地凿口径300~700 mm、深度至基岩的机井,进行全井取水。根据本次勘察,覆盖层单井出水量可取平均值40 m3/h,若要达到设计取水量,需约50眼机井。据现场抽水试验,水源地水井单井影响半径约80 m,井距应在160 m以上,考虑黄河水上涨影响及水源地面积(0.22 km2),若井间互不影响,至多可布井9眼左右,出水量难以满足设计要求。

2)大口井取水。大口井(见图1)可设计为井径不小于5 m、井深不小于7 m的圆形井。为减少大口井运行过程中淤积对出水量的影响,建议挖大口井时井底不直接放置在基岩上,井深宜在12 m以内。为进行对比分析,井径分别采用5 m、10 m、12 m进行估算。

图1 大口井取水计算图

式中:Q—大口井出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S—降深,m;

h0—静止水位至井底高度,m;

l—井至黄河岸边距离,m;

r—井半径,m。

各参数具体取值及估算结果见表1。

考虑降深、井径的差异,井深7 m、井径5 m时该估算结果与附近工程大口井抽水试验出水量比较偏小,但采用公式(1)对本水源地抽水井进行了反推出水量的计算,其计算出水量与实际出水量接近,故该估算结果可作为取水方式选择

按照公式适用条件,其供水量可采用井壁井底同时进水非完整井进水形式[1]公式(1)进行估算。的参考,见表1

表1 大口井出水量估算成果表

由表1估算结果分析,当大口井开挖深度较浅(小于7 m)时,属黄河河漫滩上部卵石混合土层,含泥量较大,其渗透性较下部卵石混合土层小,出水量较小。由于设计取水量为1 956.6 m3/h,需要布置口径12 m的大口井约44眼以上;当采用井深12 m、井径12 m的大口井时,需布置8眼以上。由于水源地可使用面积仅0.22 km2,沿河长度仅1.4 km,若考虑井间不互相影响,仅能布置5眼左右井深12 m、井径12 m的大口井,难以满足设计取水要求。

若考虑井间干扰抽水布井,大口井的数量需增大。由于井间距小于计算影响半径,井间将互有干扰。综合考虑水源地可使用面积及干扰井单井出水量,可选取井间距为150 m左右、井深12 m、井径12m的大口井10眼进行供水,大口井单井出水量可采用公式(1)进行估算,其单井出水量约为245 m3/h(见表1),其干扰系数约0.15,则10眼大口井总出水量为2 082 m3/h。基本能满足设计要求。

3)渗渠取水。水源地渗渠(见图2)可平行黄河布置,距河流水边线的距离不宜小于25 m,设计渠深不宜小于7 m,渠宽可取5 m,其出水量可采用[1]公式(2)及公式(3)进行估算。

图2 渗渠取水计算图

式中:Q—渗渠出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S—降深,m;

R—影响半径,m;

l—渗渠至黄河岸边距离,m;

R′—影响半径R与渠宽之半C的和,m;

H1—河流方面渠底以上含水层厚度,m;

S1—河流方面的水位差,其值为 S1=H1-h0,m;

H2—河滩方面渠底以上含水层厚度,m;

S2—河滩方面的水位差,其值为S2=H2-h0,m;

h0—渗渠内水深即动水位水深,m;

L—渗渠长度,m;

H—静止水位高度或潜水层厚度,m;

qr1—河流方面相应引用流量,为α1,β1的函数。

qr2—河滩方面相应引用流量,为α2,β2的函数。

qr1与 qr2计算时,首先应分别公式(4)、(5)计算 β1、β2,

式中:T为渠底至基岩的距离,m。

β1、β2,计算结果见表 2。

当 β1、β2>3 时,

表2 渗渠宽5 m时qr1、qr2估算成果表

采用公式(2)、(3)计算时,当渠深为7 m时,覆盖层渗透系数k取10.4 m/d,降深S取3.5 m;当渠深为12 m时,渗透系数k取20.0 m/d,降深S取8.0 m;静止水位埋深均取3.0 m,基岩面埋深取13 m,则H(静止水位高度或潜水层厚度)取10 m。参数取值及估算结果见表3。

由于设计取水量为1 956.6 m3/h,由表3可看出,渠深7 m、渠宽5 m的渗渠出水量小,需开挖大于3.6 km长渗渠才能满足设计要求。考虑水源地范围较小,开挖7 m深的渗渠,出水量难以满足设计要求。

渠深12 m、渠宽5 m的渗渠出水量相对较大,估算当渠长1 290 m时可满足设计要求,水源地顺黄河向总长约1 400 m,故布置渠深12 m、渠宽5 m的渗渠可以满足设计要求。考虑估算的误差及水源地渗透性的不均匀性,建议开挖渗渠长度为1.4 km。开挖较深的渗渠取水,缺点是施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4)大口井与渗渠组合取水。组合方式可设计8眼临河大口井,井到黄河距离可考虑30 m,井径12 m、深度 12 m,井间距150 m左右,井间由渠深7 m、渠宽5 m的渗渠相连,两侧边缘的大口井再分别向外开挖50 m的渗渠。

其中大口井单井出水量可采用公式(1)进行计算,其单井出水量约为245 m3/h,由于井间距150 m小于计算影响半径,井间将互有干扰。根据本工程条件,其干扰系数约0.15,则8眼大口井总出水量为1 666 m3/h。

表3 渗渠出水量估算成果表

渗渠长共计1 150 m,计算出水量约为703 m3/h,由于相连的大口井影响,渗渠出水量会受到影响,但靠近黄河一侧影响较小。渗渠干扰系数取0.4,则渗渠总出水量为422 m3/h,此种组合方式理论上的出水量约为2 088 m3/h。分析总出水量基本能够满足设计要求。采用该方案时,建议在近河8眼大口井的内侧(靠山一侧)再设计一眼大口井,既可以做为水源补充,也可以做为工程汇水井使用。若采用此方案,建议在工程实施时,先打一眼大口井进行生产性试验,进一步落实单井出水量及影响范围,优化设计方案。当单井出水量小于预测值,可采用增加大口井数量或采取一些辐射管或导水孔等增水措施,若出水量大于预测值,可考虑减少大口井数量及渗渠长度。

3 结语

由上述分析可知,由黄河河漫滩取水,可采取大口井方式、渗渠方式及大口井与渗渠组合方式取水。大口井取水建议采用10眼以上井深12 m、井径12 m的大口井。渗渠取水建议采用渠深12 m、渠宽5 m的渗渠。大口井与渗渠组合方式建议采用8眼井深12 m、井径12m的大口井及1.15 km长的渠深7 m、渠宽5 m的渗渠。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建议设计部门进行投资、施工条件比较后选用。

[1]《供水水文地质手册》编写组.《供水水文地质手册》(第二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7:265-595.

猜你喜欢
井间井径出水量
采用酸化处理增加水井出水量的有效措施
坎儿井出水量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分析
煤层气井间抽机理及故障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
井间示踪剂监测在复杂断块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大井径方位密度测井仪
哺乳母猪单位时间内饮水器出水量需要研究
探索井径曲线在煤体结构划分上的应用:以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为例
三臂井径信号限幅问题的治理
斜井井间地震三维射线追踪方法
四十臂井径成像测井在普光气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