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2011-09-18 08:11尚天成高俊卿郭俊雄胡上华
关键词:生态旅游文献旅游

尚天成,高俊卿,郭俊雄,彭 燕,胡上华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尚天成,高俊卿,郭俊雄,彭 燕,胡上华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中国政府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以中国知网和ISI Web of Science为主要检索库,以1995年至2010年为检索时间段,将检索到的4 563篇国内文献和507篇国外文献,从学科分布、文献发表时间分布、作者分布以及文献内容等不同角度对比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不同,分析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侧重点,指出目前国内外从管理学角度研究生态旅游的文献相对较少,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在研究深度与广度、研究方法、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以及生态旅游环境监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生态旅游;学科分布;作者分布;生态旅游影响

生态旅游是人们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的产物,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生态旅游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年增长率约为20%~25%。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业的实践,正日益受到各国旅游学界和生态学界的重视[1-2]。

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公开发行的与生态旅游有关的期刊有几十种之多,各类研究专著也为数众多。国内文献分析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以“题名”为检索项,“生态旅游”为关键词,文献发表时间从1995年1月1日到2010年3月20日,得到文献4 563篇。国外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的数据来源于ISI Web of Knowledge的核心数据库Web of Science等,以“主题”为检索项,以“ecotourism”为关键词,文献发表时间从1995年1月到2010年3月,得到507篇相关文章。

一、文献所属学科分布

对文献所属学科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生态旅游研究支撑理论的跨度,掌握各学科对生态旅游研究的关注度。

1.国外文献所属学科分布情况分析(见表1)

(1)生态旅游研究具有广泛的理论背景。国外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文献涉及广泛的学科知识和领域,如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经济学、海洋学等诸多领域。

表1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文献学科分布

(2)生态旅游研究具备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国外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文献所属学科排在前六位的是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学、环境研究、经济学及林业学。

(3)生态旅游研究仍有很大空间。由表1可以看出,从心理学、公共管理、行为科学等角度研究生态旅游的文献比较欠缺,而这些研究有利于推动生态旅游观念和模式的推广、生态旅游产业化运转以及生态旅游管理等,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国内文献所属学科分布情况分析(见图1)

对国内文献的统计分析发现,生态旅游学科跨度很大,涉及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很多学科类别,但是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旅游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林业及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学科,其中比重在10%以上的是旅游学和资源科学,所占比重分别为67.53%和14.77%,说明旅游学和资源科学是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支撑。

二、文献发表数量分析

1.国内文献发表数量分析(见图2)

图1 国内文献学科分布

从所属学科类别比例可以看出,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生态旅游的文献还比较欠缺,而这些研究有利于推动生态旅游规范管理,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图2 国内年度文献发表数量统计

1999年以前,国内虽然已有学者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研究,但文章数量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1999年,是中国的第一个“生态环境游”主题旅游年,从此,生态旅游研究逐渐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发表论文的数量大增,虽然2008年的奥运会分散了专家学者们的一部分注意力,但从文献年度发表的数量变化趋势来看,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度还是很高。

2.国外文献发表数量分析(见图3)和引文数量分析(见图4)

每年发表的生态旅游相关文献几乎呈直线上升的趋势。2002年,比较突出的原因在于当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态旅游年”。在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组织的倡导下,世界各地进行了多种多样的生态旅游区的建设活动,推动了相关理论研究。

从图4可以看出,每年被引的生态旅游文章数量亦呈直线上升趋势,证明了国际生态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

三、作者的空间分布

对国外部分生态旅游研究相关文献的研究者按国别统计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生态旅游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生态旅游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生态旅游的实践区域也在不断扩大。

通过对国内作者的所属单位进行分析发现,发表文章数量较多的作者大多来自大专院校,其中前30位中的29位来自大专院校,只有一位来自研究所。

图3 国外年度文献发表数量

图4 国外年度引文数量

对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的数量和文献作者的空间分布状态进行统计分析,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生态旅游研究的状况,为系统研究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文献分析支持。

表2 国外生态旅游文献作者国别分布

四、文献内容分析

就现有文献来看,在国外,除了对生态旅游的概念进行探讨以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态旅游与保护的关系;生态、审美、社会、文化、经济影响;生态旅游与当地社会发展、生态旅游与道德规范、生态旅游与公共政策;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旅游规则以及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生态旅游案例研究等。

在国内,生态旅游的研究主要有基础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及内涵的解释、功能的探讨、特征的描述等方面;二是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大致形成了对开展生态旅游条件和针对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研究。

1.对生态旅游概念和内涵的研究

(1)国外学者。随着生态旅游在世界各国的普及,各国专家学者从地理、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不同角度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充实,但至今还没有得出一个为各界所普遍接受的定义。Fennell在对国外85个生态旅游定义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认为,目前生态旅游定义主要集中于价值导向型,例如:保护、道德规范、可持续性、教育与社区利益等;Blamey认为,生态旅游应该满足3个核心条件:生态旅游吸引物应该以自然环境为基础;游客与旅游吸引物的交互作用应该集中于学习或教育;游客体验或生态旅游产品管理应该遵循生态、社会文化或经济可持续性的原则与实践[3]。Roberto[4]则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一种负责任的旅游形式,旨在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同时对生态旅游系统保护有积极价值和贡献,也为当地居民创造收入。”为了达到这个要求,生态旅游活动还必须履行下列原则:保护旅游目的地;最小化对环境和当地社区的负面影响;树立环保意识;提供保护的直接利益;为当地人民提供财政利益和权利;尊重当地的文化。

(2)国内学者。由于不同学者所关心的领域和研究的重点不同,他们对生态旅游得出不同的理解。赵海燕[5]认为,生态旅游是在生态学的观点、理论指导下,享受、认识、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有生态科教和科普色彩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唐建军[6]指出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可持续旅游为原则,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它的保护性开发,使开发商、游客和当地居民受益,使大众受到环境教育的旅游形式;程占红[7]认为,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基础,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在保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社区整体完整性及其稳步发展的前提下,通过生态工程的实施和环境教育,最终实现人地和谐美的一种旅游形式;钟林生、肖笃宁[8]则比较赞成将生态旅游界定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可持续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交迭部分;冯庆旭[9]认为,生态旅游在被称为“自然旅游”、“绿色旅游”和“回归自然旅游”的同时,还被称为“保护性旅游”、“责任感旅游”;宋伟良[10]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的旅游,是一种带责任感的高品位性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者强调,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新求知的高层次的旅游。

2.对生态旅游特征的探讨

张广瑞[11]指出生态旅游应包含以下特点:旅游目的地应为“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游客从事生态旅游的目的是“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动物及相关文化特征”等;从事生态旅游的原则是“不改变生态旅游系统的完整性”、“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当地居民在经济上受益”。杨桂华[12]指出,与传统大众旅游和早期生态旅游的单向责任性相比,成熟生态旅游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双向责任性,传统大众旅游的责任指向为旅游者,早期生态旅游的责任指向为旅游目的地,而成熟的生态旅游的责任同时指向生态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双方。

对生态旅游是否是大众旅游的分歧比较大。李维长[1]指出,生态旅游具有普及性、专业性、保护性和原始性的特点。但王大悟[13]认为,不能简单地把自然观光旅游换个标签就可以称之为生态旅游,只有人类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生态旅游才能实现,对我国大多数即使已过上小康生活的人们来说,也很难有充裕的经济实力和强烈的爱好去体验生态旅游这一领域里的特殊情趣,生态旅游是高成本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因为环境保护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旅游景区保护生态的投资是巨大的,而且为了保护环境,景区需要控制旅游者的人数,即由较少的旅游者负担较高的费用,所以生态旅游具有非大众化的特点。与李维长指出的生态旅游具有普及性的特征相反。

尽管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及特征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但对生态旅游可以促进环境保护、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达成了共识。

3.对生态旅游造成影响的研究

(1)生态影响研究。在生态旅游研究中,研究范围最广的就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Antje认为生态旅游的开展虽然保护了许多栖息地,但也影响了野生动物的应激反应,对其有显著的消极影响。Nevin和Gilbert[14]指出,在美国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区,雌性棕熊实际上可以从与人类的接近中获得利益,这可以帮助雌性棕熊避免碰见带有侵略性的雄性棕熊;Peter[15]评估了生态旅游的经济利益潜力,阐述了生态旅游对南非野狗和利尤卡昂红腹锦鸡保护的潜在贡献;Clem[16]通过开发一个模型研究了生态旅游和海龟及其他野生生物生存之间的关系,认为它们之间存在很重要的相互依存关系;Mario[17]通过观察北美森林驯鹿对生态旅游的反应,发现生态旅游活动开展前后,对驯鹿的起居生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如果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驯鹿可以忍受旅游者的打扰;Oliver[18]也对251例生态旅游相关案例研究后得出,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一套详细完备的前期计划和当地参与活动及管理措施,才有利于生态旅游对生态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Matthieu[19]通过试验的方法评估了法国南部国际重要湿地卡马格越冬野禽在生态旅游活动开展后所产生的影响。这些学者的研究表明,生态旅游如能采取正确的防预措施,限制人为干扰,将大大减少生态旅游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

(2)社会经济文化影响研究。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解决方式,通过对社区的授权,社区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而且有助于当地社区居民获取利益。

Hubert[20]以津巴布韦为例,认为生态旅游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减轻环境负面影响和脆弱环境中社会经济影响的解决方案;Ogutu[21]通过研究生态旅游对肯尼亚安博赛利国家公园周边人民生活的影响,证实生态旅游改进了社区解决与资源相冲突的能力,也缓解了人类与野生生物之间的矛盾;Avila[22]认为,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是农村发展的一个很好的选择,特别是在脆弱的环境下,可以减轻传统旅游产生的如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压力。以社区为基础的成功生态旅游案例表明,其应对的主要挑战是影响最小化、利益分享公平以及农村发展的综合国家政策。例如津巴布韦提供奖励农村保护和改善生活的公共区域本土资源管理计划。

4.对生态旅游研究方法的探讨

生态旅游研究成为当前热门研究领域之一,但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体系,有关生态旅游的研究方法还处在探讨阶段。Stefan Gossling[23]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各种价值和成本进行了评估;ChoongKilee[24]等人以朝鲜的明州山为案例,运用条件评价法和二分选择问卷法对生态旅游的潜在收益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旅游大大提高了环境资源的利用价值,而其他对生态环境有破坏作用的大规模开发方式将使巨大的生态价值丧失。

在中国,徐菲菲、杨达源[25]等人将层次分析法和熵相结合,提出了湿地生态旅游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杨桂芳、姚长宏[26]等人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入生态旅游领域,并认为该系统必将成为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生态旅游的开发规划以及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等多项工作的有力研究工具。

5.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区别

与国内学者相比,国外学者对生态旅游研究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国内外研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生态旅游的内涵。虽然很多学者认为,生态旅游不仅包括自然生态旅游,而且还包括人文生态旅游,但从目前的研究资料来看,国内关于人文生态旅游方面的研究很少。国外学者对生态旅游研究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2)研究的深度不同。我国学者对生态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旅游的属性、实质、生态旅游的开发条件、生态旅游规划等方面的概念引入和操作方法的尝试阶段。即,大都停留于概念探索和开发研究的初期阶段。

(3)研究的广度不同。我国生态旅游的研究领域较为狭窄,过度侧重于对个别领域或单项要素——如旅游规划和自然区保护的研究,而相对忽视了对其他领域如对社区居民、旅游主体行为的研究。生态旅游开发涉及的内容较广,而且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在一起。任何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都对整个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应从对单要素研究转移到全方位思考上来,积极拓展研究领域,完善研究体系。

(4)研究方法不同。我国生态旅游研究主要借鉴和利用生态学、地理学、国土开发等相关理论,但生态旅游具有很强的学科边缘性、交叉性特征,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积极引入更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构建独特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旅游研究理论体系。

(5)国内对于环境质量影响监测、评价与管理工作的研究不够。在生态旅游的环境影响监测、评价方面没有一套成熟的系统工作框架,在低环境影响设计(如生态居所的构建)、能源最优化利用和废物最小化等方面涉足者寥寥。

(6)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虽然国内在生态旅游资源划分、项目内容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生态旅游是操作性很强的行业,归根到底还是依靠其所推出的产品来吸引游客,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必然成为该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五、结 语

生态旅游已逐渐为大众所了解并熟悉,但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加强基础研究,是加快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解决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途径之一,也是生态旅游研究发展的方向。尽管生态旅游的研究目前来说在理论上没有完全成熟,但同时也应看到通过研究人员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随着对生态旅游认识的不断加深、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以及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必然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业起到推动作用。

[1] 李维长.国际生态旅游发展概况[J].世界林业研究,2002,15(4):7-14.

[2]陈忠晓,王仰麟,刘忠伟.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4):556-562.

[3]钟永德,王怀採,李晶博,等.国外生态旅游研究新进展[J].旅游论坛,2008,1(1):130-137.

[4]Roberto L.Evaluating ecotourism in natural protected areas of La Paz Bay,Baja California Sur,Mexico:Ecotourism or nature-based tourism? [J].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2002,11(9):1539-1550.

[5]赵海燕.生态旅游: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学术交流,2002,103(4):99-101.

[6] 唐建军.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学术交流,2004,119(2):93-96.

[7] 程占红,孔德安.生态旅游概念的再认识[J].山西大学学报,2005,28(1):24-26.

[8]钟林生,肖笃宁.生态旅游及其规划与管理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00,20(5):841-848.

[9]冯庆旭.生态旅游的伦理意蕴[J].思想战线,2003,29(4):73-75.

[10]宋伟良.生态旅游: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139(4):55-59.

[11]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旅游学刊,1999(1):51-55.

[12]杨桂华.论生态旅游的双向责任模式[J].旅游学刊,2004,19(4):53-56.

[13]王大悟.对生态旅游的若干重要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0(2):5-7.

[14] Owen T N,Barrie K G.Perceived risk,displacement and refuging in brown bears:Positive impacts of ecotourism?[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05,121(4):611-622.

[15] Peter A L,Robert R A,Johan T,et al.The potential contribution of ecotourism to African wild dog Lycaon pictus con-servation in South Africa[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05,123(3):339-348.

[16]Clem T,Clevo W.Ecotourism for the survival of sea turtles and other wildlife[J].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2002,11(9):1521-1538.

[17] Mario D,Steeve D C,Cyrille B.Responses of woodland caribou to winter ecotourism in the charlevoix biosphere reserve,Canada[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00,96(3):311-317.

[18] Oliver K.The role of ecotourism in conservation:Panacea or Pandora's box[J].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2005,14(3):579-600.

[19] Matthieu G,Romain B,Christelle L,et al.Ecotourism disturbance to wildfowl in protected areas:Historical,empirical and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in the Camargue,Southern France[J].Biodivers Conserv,2007(16):3633-3651.

[20] Hubert G,Nikolaas V,Koen V B,et al.Landscape as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local subsistence and ecotourism:A case study in Zimbabwe[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1,53(1-4):173-182.

[21] Ogutu Z A.The impact of ecotourism on livelihood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eselenkei,amboseli ecosystem,kenya[J].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2002,13(3):251-256.

[22] Avila V S.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 management moving towards sustainability,in Ventanilla,Oaxaca,Mexico[J].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2002,45(8):511-529.

[23] Stefan G.Ecotourism:A means to safeguard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s? [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29(2):303-320.

[24] Choong K L,James W M.Valuation of ecotourism resources using a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The case of the Korean DMZ[J].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3(2-3):511-520.

[25]徐菲菲,杨达源,黄震方,等.基于层次熵分析法的湿地生态旅游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05,25(5):707-711.

[26]杨桂芳,姚长宏,殷鸿福,等.GIS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及展望[J].自然杂志,2002,24(4):231-233.

Research on Ecotourism

SHANG Tian-cheng,GAO Jun-qing,GUO Jun-xiong,PENG Yan,HU Shang-hua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Chinese government has decided the tourism as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Ecotourism is the primary way to realize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NKI and ISI Web of Science as the main retrieval database,from 1995 to 2010 as the retrieval time,we research 4 563 domestic literatures and 507 foreign literatures.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s,from the views of subject distribution,time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published,author distribution and literature content,we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ecotourism researches,analyze emphasis of them,and finally point out that domestic and overseas ecotourism literatures from view of management are relatively not so much,a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domestic ecotourism research,such as research depth and width,research method,product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so on.

ecotourism;subject distribution;author distribution;ecotourism impact

F593

A

1008-4339(2011)06-0505-06

2010-11-02.

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社会影响力专项资助项目;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TJ-GL009).

尚天成(1965— ),男,博士,教授.

尚天成,shangtc@gmail.com.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文献旅游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旅游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