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非优城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实证研究
——以合肥市为例

2011-09-20 05:46齐炜宣秦倩储晓焱
关键词: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组团

齐炜,宣秦倩,储晓焱

旅游资源非优城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实证研究
——以合肥市为例

齐炜,宣秦倩,储晓焱

星级饭店是旅游供给的主要要素之一,在城市旅游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合肥市星级饭店的实证分析研究,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城市星级饭店的空间布局的影响因子体系,得出旅游资源非优城市的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的模式。

旅游资源非优城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模式;城市组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旅游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在现代城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城市旅游与城市化之间具有双向互动关系,归纳起来,具有两种关系模式:一是旅游资源丰富城市,如黄山市、三亚市等都是在旅游业大发展的背景下获得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地位的提升。二是旅游资源非优城市,城市本身旅游资源一般,城市在其他优势产业的带动下获得快速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整体实力得到提高,依靠城市整体强大的经济、环境和文化吸引力,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发展又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和改善了城市整体环境,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比如我国的深圳市等都属于这一模式。

目前,合肥市区有“徽园”、“包公园”、“野生动物园”、“安徽省博物馆”和“三国遗址公园”等5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他景区(点)规模和等级都比较低,因此,从旅游资源禀赋角度看,合肥市属于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非优城市。

国内外游憩地理学家在对城市中影响游憩设施的微观选址及实证研究中大多集中在旅游资源丰富城市,从区位因素和旅游吸引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根据旅游资源非优城市的特点,从城市区位因素和城市竞争力因素,通过对合肥市区的44家(三县2家)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的特征和影响因子的实证分析,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城市星级饭店的空间布局的影响因子体系,优化旅游资源非优城市的星级饭店空间布局,促进城市总体经济布局和发展,探讨旅游资源非优城市星级酒店的空间布局模式。

一、合肥城区星级饭店空间布局主要特征

(一)现状概述

合肥作为国家首批三个园林城市(北京、珠海、合肥)之一,有“绿色之城”的美称,作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截至2009年4月,合肥市(三县2家)共有旅游星级饭店46家。其中:五星级5家,占10.87%;四星级12家,占26.07%;三星级19家,占41.32%;二星级10家,占21.72%,高、中、低饭店的比例基本上为1:5.4:2。由此可见,合肥市旅游星级饭店总量结构上仍以四星及三星级饭店为主,呈现出“中间大,两端小”的“橄榄形”分布特点。

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合肥市不进行一星级旅游饭店评审,低星级饭店在总量上较少,但合肥市具备一星级旅游饭店标准的经济型酒店数量较大,所以总体上说,合肥市的酒店分布呈现的仍是金字塔分布。

(二)空间布局总体呈集聚分布,城市组团差异明显

图1 合肥市星级饭店在城市组团区空间布局图

图2 合肥市未来三年星级饭店空间布局格局

为了分析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文打破合肥现有的行政区划,依据城市组团理论,根据合肥市城市功能和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城市功能进行组团,将合肥市划分为四个城市组团区:一是中心组团区:合肥市二环以内区域,为合肥市中心区域,商业繁荣,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二是政务文化组团区:政务新区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为合肥市政务中心,会展中心,大学密集区,交通便捷;三是滨湖组团区:包河区合宁、沪蓉高速公路以南,包河产业园和滨湖新区区域,是以休闲、旅游、商务、会展、居住为主的生态型、高档次现代化新城区,为合肥市;四是园区组团区: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蜀山新产业园、庐阳产业园、瑶海工业园、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龙岗综合经济开发区以及包河区合宁高速至南二环之间的狭长区域,是合肥市企业聚集地,交通便捷,商务客人往来频繁,消费能力强。

由图1可知,合肥市区的星级饭店主要集中在中心组团区域,达81.8%,其次在政务文化组团和园区组团区域,各占9.1%,由于滨湖组团为新建设的地区,目前还没有一家星级饭店。

从饭店的等级来看,五星级饭店在中心组团和政务文化组团区各占40%;四星级以上饭店在城市中心组团区(二环内),特别是老城区主干道集聚尤为明显,占合肥建成区四星级以上饭店总数的70.6%(12/ 17)。另外,在政务文化组团区、园区组团如高新区和新站区等各占11.8%和17.6%;三星级饭店分布也呈集聚状态,其中分布于中心组团区(二环以内)的更是占总数的84.2%;二星级饭店也是如此,其集聚区仍然是二环以内(占80%)。

根据合肥市旅游局统计资料,未来3年内合肥市区将增加24家星级饭店,主要集中在中心组团区域,达59.7%,园区组团区域达20.9%,政务文化组团区域占11.9%,滨湖组团区域占7.5%。由图2可知,未来三年合肥市区星级饭店的空间布局格局有所变化,四个组团都有分布,主要聚集在中心组团区和园区组团。

由此可见,合肥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总体上呈集聚分布,主要聚集在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的中心商业区,政治经济文化区和企业密集区。

(三)星级饭店向对外交通顺畅和内部交通快捷的结合部聚集

图3 合肥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图

由图3可知,合肥市的市区长江路、芜湖路、徽州大道、黄山路、胜利路、明光路、和裕路以及阜阳路主干道附近有星级饭店数量最多,共32家,达72.8%,其中芜湖路9家(20.5%),长江路15家(34.1%),汽车站、火车站附近11家(25%)。由此可见,合肥市的星级饭店在城市主干道附近和交通枢纽附近呈现聚集现象,形成了芜湖路、长江路和汽车站、火车站附近的3个大的星级饭店聚集区。

(四)星级饭店的等级与地价成正比

饭店的空间布局与地价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如表1所示,合肥市饭店在不同地价区的分布情况呈上三角形态,即随着饭店等级的提高,分布在低地价区的饭店数目逐渐减少。但也有例外,有3家高星级酒店分布于低地价区,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土地价格对招商引资的企业有很大的优惠,同时也与该区的高档商务客人往来频繁分不开。

表1 合肥市饭店在不同地价区的分布状况

(五)由城市中心组团区逐步向其他组团区扩展

合肥作为省会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功能分区不断完善。政务组团区作为合肥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带动了一批大型房地产、商业和文化娱乐等项目,居民增多,商务客人往来频繁,星级饭店的数量不断增多,相同的还有园区组团区。随着合肥市经济发展的和招商引资的增速,刺激了周边新区位的产生和发展,建设了一批档次较高的饭店设施,如政务文化组团区的明珠国际大酒店、泓瑞金陵大酒店和翡翠湖建国大酒店,高新区的外商国际俱乐部大酒店、两淮豪生大酒店、新站区的元一希尔顿大酒店以及20多家未评星级或在建的高档次饭店。

滨湖组团区作为合肥城市大建设大开发的大手笔,以及未来省政府所在地和新的会展中心,正在或即将建设5-10家高星级饭店,这将使其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合肥星级饭店新的聚集区。

合肥市的星级饭店逐步由城市中心组团区向近郊扩展,开拓了城市饭店布局的新模式,城市中心组团区、政务文化组团区、园区组团区及滨湖组团区都将成为星级饭店的聚集区。

二、旅游资源非优大城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影响因子分析

通过对合肥市区的44家(三县2家)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的特征分析,本文构建了旅游资源非优大城市的星级饭店的空间布局的影响因子体系(见图4)。

图4 旅游资源非优城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的影响因子体系

(一)区位因素

1.商业因子

合肥市的商业繁荣区域位于中心组团区,区域内星级饭店的数量占81.8%,高星级饭店数量多,星级饭店在中心组团区的商业区域呈现聚集现象。这是因为服务型的产业关联度是相当大的,当一种服务业在空间出现时必然吸引相关的服务业区域商业的发展[1],促进了区域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繁荣,在商业繁华区域,各种设施配套齐全,人口密度大,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贸易信息结构,经济交流活动频繁,对饭店的需求大,推动着星级饭店的发展。

2.交通因子

Ritter认为,饭店的位置与它们所处年代主导交通方式相联系。在铁路出现以前,饭店通常布局在港口附近(如果城市沿河岸、湖泊、海岸)。铁路出现以后,饭店接近火车站布局。自动化时代,饭店这种布局倾向逐渐衰减,大量饭店向郊区布局,接近主干线或者郊区进入城市中心的主要道路[2]。良好的交通条件为人们的区域间流动创造了基本的条件,交通的便利性成为人们选择饭店的重要依据。交通条件包括对外交通顺畅和内部交通快捷两个方面。在城市中,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和城市交通主干道的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人流量大,因此,这些地方以及周边区域都成为星级饭店选址的地方。从图3可以看出,合肥市的芜湖路、长江路等交通主干道以及火车站、汽车站附近,聚集了数量众多的星级饭店。

3.地价因子

在城市中,地价水平是影响商业设施布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加纳在1966年提出的商业中心空问模式表明;高级别职能部门占据了地价高的土地,而低级别职能部门占据的位置将越来越被排斥到商业中心的边缘,即地价较低的地方[3]。可见,不同的商业部门对地价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经营者应通过包括地价因素的成本一效益分析选择最适合本部门支付能力的城市区位。从我国目前的星级饭店的成本—效益分析看,高地价区的星级饭店,虽然土地成本高,饭店投资的总成本高,但客源市场繁荣,饭店营业收入高,效益好。从表3、图4可以看出,土地成本与饭店投资大小以及饭店等级之间关系密切,这使得高星级饭店的投资者更偏好高地价地段。

(二)城市竞争力因素

1.产业结构因子

城市产业结构直接反映着城市未来经济取向,是城市价值活动和价值流的重要支撑。一个城市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科学并且符合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直接关系着城市战略模式及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水平。一个现代化城市的产业结构是以第三产业为重心的新城市经济模式。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的大小直接反映着后工业化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未来城市的价值取向,也与这个城市的价值流量正相关①。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服务业在合肥发展壮大,每年的各种会展吸30多万的过夜游客,政务文化组团内现有的4家星级饭店和未来3年评星、在建的5家饭店都集聚在安徽省会展中心周边,随着滨湖组团内的会展中心的开工,未来3年也将有3-5家左右的饭店建设在会展中心的附近,旅游资源非优大城市的现代服务业中的会展业能吸引大量的商务客源驻足城市,直接引导星级饭店的空间布局。

2.企业活力因子

企业是城市活力的灵魂。一个城市的繁荣与这个城市能培养出多个世界级、国家级、地区级企业直接相关。一个大企业对繁荣一个城市起着很大的带动作用。一般来看,城市活力的强弱与这个城市拥有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名牌企业、超亿元企业和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呈正相关(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研究成果)。企业聚集地是城市活力与发展的发动机,是城市财富的聚集地,是城市人口密集地与商务客人流动频繁地,城市基础设施好,客源市场充足,消费能力强,因此,企业聚集地对星级饭店的空间布局有着重要影响。

合肥市园区组团区,包括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蜀山新产业园、庐阳产业园、瑶海工业园、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龙岗综合经济开发区等6个工业园区或开发区,以及包河区合宁高速至南二环之间的狭长区域,是合肥市企业聚集地,目前有4家三星级以上饭店分布在园区,其中五星级2家,未来3年园区将有10多家三星级以上的饭店,是合肥市星级饭店一个重要的集聚区。

三、结论

通过对合肥市的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旅游资源非优城市的星级饭店的空间布局模式如下:

(1)旅游资源非优城市的星级饭店的客源以商务客人为主,需求多样,星级饭店空间布局模式在结构上呈现金字塔型形状。

(2)旅游资源非优城市的星级饭店的空间布局模式,受区位因素和城市竞争力因素共同作用。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服务业的壮大,城市竞争力因素将成为旅游资源非优城市的星级饭店的空间布局的第一要素。

(3)旅游资源非优城市的具有吸引人气的巨大功能的项目,直接影响着星级饭店空间布局模式。

[1]吕拉昌,阎小培.服务业地理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经济地理,2005(1).

[2]Pitter W.Hotel Location in Big Cities[M].Berlin:Reimer,1986:355-364.

[3]许学强,周一星,等.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1998:194-220.

F590.3

A

1673-1999(2011)01-0100-04

齐炜(1974-),男,安徽桐城人,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51)旅游管理系讲师,从事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规划、旅游高等教育研究;宣秦倩(1984-),女,安徽肥东人,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储晓焱(1976-),女,安徽来安人,安徽省旅游局监督管理处副处长。

2010-09-25

2008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星级酒店空间布局模式研究”(2008sk514)。

猜你喜欢
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组团
黄山学院校级科研平台简介
——黄山学院星级饭店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中国星级饭店碳排放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姑臧城空间布局与五凉河西政治
兵器组团“打雪仗”
组团给石界老前辈拜年去!
空间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