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 DWT多用途船主要外舾装设计

2011-09-22 01:57徐芝良
船舶设计通讯 2011年11期
关键词:船首锚链货舱

徐芝良

0 引言

12000 DWT多用途船是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承担详细设计,由九江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为德国船东建造的系列多用途船,入GL船级,挂斯里兰卡旗。首制船已于近期试航结束并顺利交付。

该船为单机单浆船,球鼻首,方尾,居住舱室、驾驶室及机舱位于尾部。全船设有3只货舱,适于装载谷物和集装箱及包装货,露天舱口盖为折叠+吊离式,货舱内二甲板舱盖兼作谷物舱壁。上甲板设有3台货舱吊。总布置图见图1。

船舶主尺度:

图1 12000 DWT多用途船总布置图

下面就该船的外舾装设计作简要介绍。

1 锚设备设计

1.1 首部锚设计

首部锚设备的设计主要是确定锚链筒、滚轮止链器、起锚机和锚链舱的位置。该船采用了货船常用的方法,锚机链轮、止链器和锚链筒在同一垂直平面上,锚链筒在外板出口处用铸钢锚唇和锚贴合。这种设计简洁经济,方便施工。船厂对锚机、止链器等设备的安装定位一次到位,效果较好。首部锚绞机为电动液压型,各带1个锚链轮,1个卷筒和1个带缆头,无恒张力装置。首部锚布置见图2。

1.2 尾锚设计

由于该船要满足圣劳伦斯运河的要求,因此在尾部设置了尾锚。

尾锚的设计除了满足规范要求,还需要综合考虑尾部甲板的操作空间,锚的收藏方式和位置,收放过程是否影响其他设备等问题。在设计初期船东就提出,尾锚要遮蔽收藏(收藏在锚穴内),而且锚收放过程不应发生锚爪钩住尾封板的情况。按照这些要求,我们开始布置锚设备。由于尾楼甲板在船长方向的空间有限,在甲板上布置尾锚绞车、钢索滑轮、掣索器等设备非常困难,而且会影响尾部的通道和带缆。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定将锚链筒在尾楼甲板的出口向上延伸至A甲板,将尾锚绞车、钢索滑轮、掣索器放到A甲板,并且与锚链筒所在平面呈垂直方向布置。这样就给尾楼甲板留出了相当的空间,也不影响A甲板上的通道。这种布置得到了船东的肯定,也顺利通过了圣劳伦斯当局的认可。尾部锚布置见图3。

图2 首部锚布置

图3 尾部锚布置

2 系泊设计

该船的系泊设计满足巴拿马运河、圣劳伦斯运河的要求。船上设有系泊绞车(锚绞机)、巴拿马导缆孔(双式、单式)、圣劳伦斯导缆器、羊角滚轮导缆器、导缆滚轮、滚柱导缆器、带缆桩等设备。根据巴拿马运河的要求,对照该船的主尺度,巴拿马导缆孔的设置分为5组:

1)船首中心线处双式导缆孔1只;

2)船尾中心线处双式导缆孔1只;

3)船首向后 12.1 m(巴拿马要求 12~16 m)双式导缆孔左右舷各1只;

4)船首向后 26.6 m(巴拿马要求 24~28 m)单式导缆孔左右舷各1只;

5)船尾向前 12.1 m(巴拿马要求 12~16 m)单式导缆孔左右舷各1只。

带缆桩的设置与导缆孔相匹配。根据圣劳伦斯运河的要求,通过运河的船舶应设有4根缆绳,其中2根应从船首后端部导出,2根从船尾部导出,而且所有缆绳均应由绞车主卷筒操作。由于该船首尾绞车均为单卷筒,即只能系带1根缆绳,另1根缆绳就需要通过另一舷的绞车的主卷筒来操作。因此,在布置时,特别采用了2个(注:规范要求不超过2个)羊角滚轮导缆器进行导向,以实现这一要求。系泊布置见图4。

图4 系泊布置

3 舵设备设计

该船设1台端铰摆缸式电动液压舵机 (见图5),扭矩 430 kN·m,最大转舵角度 45°。 Becker舵公司提供襟翼舵,舵叶面积16 m2,舵面积比1.47%,平衡比47%,展弦比1.38,见图6。襟翼舵的升力系数比较大,一般可达普通舵的 1.5~1.8倍,且由于尾翼的作用,其制刹作用和转船力矩均有很大程度提高,从而有效地改善了船舶的应舵性能和回转性能。另一方面,由于襟舵舵是全悬挂舵,没有挂舵臂,无需舵销,这便简化了舵的安装和拆卸程序,同时最大转舵角度45°也为螺旋桨的拆卸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图5 电动液压舵机

图6 襟翼舵

舵杆上端与舵机的连接采用锥形油压连接,油槽设在舵柄锥体上。舵杆下端与舵叶的连接也是液压连接,油槽设在舵杆锥体上。

4 货舱通道的设计

该船共有3个货舱,每个货舱首尾端各设有一个小舱口,供人员进出货舱用。根据《澳大利亚码头工人规则》,其中一处设直梯或直梯组合,另一处设斜梯组合梯。在图纸退审时,澳大利亚审图部门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首部通道的斜梯有部分走道宽度不满足要求,另一个是第二货舱二甲板有两个位置,如何进入?实际上,由于船首线型局限,结构空间狭窄,布置斜梯确实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设置盘梯(见图7)的想法。经过船厂、船东的确认后,我们将修改方案再次提交给澳梯审图部并获得了认可。至于第二个问题,从较低的位置进出货舱满足要求,而当二甲板置于较高位置时,进出货舱则比较困难。由于舱内结构的限制,要根本解决相当困难。在反复考虑后,我们将货舱壁上的通道开口尽量扩大,并向澳梯审图部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最后也获得了认可。

图7 盘梯

5 货舱舱口盖设计

该船货舱舱口盖包括露天甲板舱口盖和二甲板舱口盖。

露天甲板舱口盖采用折叠加吊离式。折叠盖板的设置充分考虑了甲板上起重机的位置,具体如下:第一货舱,尾部设一对折叠盖板,首部设1只吊离盖板;第二货舱,首尾部各设一对折叠盖板,中间设一对(2只)吊离盖板;第三货舱,首部设一对折叠盖板,尾部设一对(2只)吊离盖板。

二甲板舱口盖均为可吊式,其中,第二货舱设有两个存放位置,较低位置时二甲板下可堆放两层8’6”集装箱,较高位置时二甲板下可堆放两层9’6”集装箱。第二货舱和第三货舱的二甲板在垂直放置时兼作谷物舱壁。二甲板舱口盖在不用的情况下可以堆放在上建前端的尾楼甲板上。

6 起重机托架的设计

该船在船舶左舷安装有3台起重机,吊臂均朝船首搁置,尾部和中部的起重机吊臂分别搁置在前面一台起重机的主体上,而首部起重机则需要设专门的托架。

该托架的设计主要考虑了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保证起重机头部的吊钩下落点能够在船首舷墙内,并且不可影响首部系泊的操作。

2)保证托架不碰船首的防浪罩。

3)要满足《澳大利亚码头工人规则》。保证有宽600 mm,高2000 mm的通道;如果攀登托架高度超过6 m,应设有休息平台。

4)保证托架不影响货舱舱口围板的结构延伸。

5)托架本身的结构不可影响船首通道和带缆。

6)船东要求,托架应与防浪罩和舷墙结构有机结合。

为了满足上述条件,起重机托架不可能设计成剖面为长方形的、封闭板架结构。最终采用了桁架结构,4根立柱有2根与防浪罩连接,另2根与舷墙结合,见图8。整个结构重量较轻,稳定性好,而且不影响通道和带缆,通过了德国船级社的认可,船东也很满意。

图8 起重机托架

7 雷达桅的设计

该船雷达桅,按照规格书的要求,采用通常的钢板制作的流线型结构(整体式),布置在罗经甲板船体中心线上,桅体上设有直梯、雷达、航行灯、信号灯和钢丝绳支索眼板等。我们在设计后送船级社审查并已得到认可。但后来船东要求修改成分体式(门式),即将雷达桅设计成一个大平台,两个雷达均布置在该平台上,航行灯、信号灯等设备也是以该平台为基础进行布置。这样既扩大了桅的根部,又降低了桅的高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桅的振动并兼顾了其强度。在征求船厂的意见后,我们对雷达桅进行了修改(见图9)。送船级社一次通过,得到了船东的肯定。

图9 雷达桅

8 结语

舾装设计一直被认为是繁杂的工作,除了要遵循有据可查的规范标准外,还有很多船东在使用方面的人为因素需要去考虑。在这条船的舾装设计过程中,我们和船厂一起努力,碰到问题及时沟通,在满足规范规则的前提下,尽最大的可能满足船东的要求,为船舶的顺利建造和交付打下了基础。

猜你喜欢
船首锚链货舱
锚链和锚链轮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及啮合过程力学分析
基于CFD的不同船首倾角船体阻力特性仿真研究
船用锚链发展及标准化现状
空中客车A330 飞机货舱通风系统
5万吨长货舱多用途船舶开发设计
民用飞机货舱烟雾探测系统研究
民用飞机货舱地板设计研究
锚装置收放锚链故障分析
新一代40 万吨矿砂船首制船顺利出坞
船首形状对船-冰碰撞性能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