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真木捐赠鲁迅书信手稿

2011-09-28 02:45周国伟
世纪 2011年2期
关键词:内山手稿纪念馆

周国伟

高良真木捐赠鲁迅书信手稿

周国伟

1932年6月2日,鲁迅致高良富信

1996年,鲁迅先生的日本友人高良富的女儿高良真木,向上海鲁迅纪念馆捐赠了鲁迅致高良富的书信手稿。这是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

高良富先生,1896年生于日本东京富士山,取名和田富子(结婚后改姓高良)。1927年在东京女子大学任教,后因不愿为侵略战争服务,离开学校。1931年底,她接受了英国缪丽爱尔·兰斯诺女士的访问。据兰斯塔女士从纽约带来的情报,日军高层正在策划对中国进行全面的侵略。高良富热爱和平,素来把反对日本侵略中国当成自己的责任。于是,她准备与兰斯诺女士一起到印度去,请求印度独立运动领袖甘地与日本人民、中国人民一起宣传和平。

高良富是日本“友好会”(F.O.R的日本组织,民间从事和平运动)的成员。该组织受到日本警察的监视,所以,她只好像偷渡一样乘船自长崎出发来上海,到上海的第二天,就去内山书店,因到上海的当天晚上,她受了凉,感冒发高烧。内山完造夫妇非常关心她的身体,安排她在二楼休息,并与她谈论中国的政治和生活。在交谈中,内山完造向她介绍了中国的作家鲁迅,他说:“有位作家名叫鲁迅,他也在为反对战争而努力活动,你一定得见见他,我为你作安排。”①

1932年1月12日晚上,高良富虽然高烧未退,但听说鲁迅先生要来,就在内山书店二楼的房间里迎接鲁迅的到来。那天,鲁迅与许广平从内山书店后门进入二楼。席间,他们一面吃着面条,一面交谈。鲁迅回忆起在日本留学的往事,谈到他在日本学医的生活,千叶田圃里开着菜花,以及去神田一带逛夜市的情景。但鲁迅对当时中国的现状,却谈得很少,对当时日本的动向,鲁迅表示非常忧虑。高良富谈到:“在日本,也有对企图全面侵略中国的军部存有反抗心的人,像我们这样就是正在赴印途中,准备去邀请甘地先生”时,鲁迅听了非常高兴,表示这种意图特别值得感谢。②

高良富与鲁迅会面之后去医院,被医生诊断为肺炎,在她丈夫朋友的医院里,住院治疗了约三个星期,肺炎才有好转。在她住院期间,即1月23日,鲁迅为高良夫人写了一字幅,句云:“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鲁迅书赠的这首诗,颇有深意。当时,高良富正在从事和平运动。因此,鲁迅书赠的这首《无题》诗,高度概括了当时中国国内的形势,颇有现实意义。

高良富身体康复后,从医院直接去码头,乘上了回日本的客轮。内山完造得知其行程,代鲁迅前去送行,并赠送了《无题》诗幅和鲁迅照片。高良富阅读了这首诗,感到鲁迅书赠的这首诗对她很有触动,说:“不管去见了什么人,都不如见到了鲁迅先生有意义。”③

1932年5月,内山完造回日本后,曾到高良富的寓所,重温了在上海与鲁迅会见的这段旧情。为感谢鲁迅赠诗的一片盛情,高良富决定买两卷《唐宋元明画大观》,托内山完造带去上海赠鲁迅。5月17日《鲁迅日记》载:“午后得高良女士所寄赠《唐宋元明画大观》一函二本。”6月2日,鲁迅在致高良富的信中说:“高良先生几下,谨启者,前月,内山君到上海,送来先生惠寄之《唐宋元明画大观》一部。如此厚赠,实深惶悚,但来从远道,却之不恭;因即拜领。翻阅一过,获益甚多,特上寸笺,以申谢悃。肃此敬请道安。鲁迅启上,六月二日。”(详见信稿)

高良富先生对中国人民有着友好的感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年后的1952年,她作为日本国会议员,实现了再次来中国访问的愿望。那时,日本和中国几乎完全没有交往。高良富先生代表日本,与我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签订了中日两国第一次民间贸易协定。她还借此机会,为日本侵略中国表示诚恳的道歉;同时,也表达了不要战争、渴望和平的心愿。她深深感到,能为中日两国友好往来一事所尽绵薄之力,将终身感到高兴。

高良富在中国访问期间,拜访了鲁迅夫人许广平,并参观了上海鲁迅纪念馆。参观结束后,还在留言簿上留言:

鲁迅赠高良富《无题》诗

敬慕先生的正义感,爱慕先生的人间爱。

日本知友 高良富

1985年12月,为纪念鲁迅逝世50周年,高良富应上海鲁迅纪念馆的请求,撰写了回忆文章《半个世纪前遇见的鲁迅》,收入《高山仰止——鲁迅逝世50周年纪念集》。她写道:“我今年已89岁了,活得比鲁迅先生长,可以看中国发展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日中两国之间也有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良好关系。”

高良富逝世后,她女儿高良真木在整理其母的遗物时,发现鲁迅致高良富的书信手稿,即写信给我,询问情况。我去信说明了这封信确实是鲁迅亲笔,已查过鲁迅的日记,建议她捐赠信件给上海鲁迅纪念馆,不仅能永久保存,在需要时,可以陈列展出,作为中日友谊的见证。于是高良真木与她妹妹高良留美子商量后,决定捐出信件并委托上海妇联访日代表团陈艳女士把这封信的原件带来上海,转赠上海鲁迅纪念馆。

鲁迅致高良富的书信手稿,高良富60年如一日,视作无价之宝予以珍藏。因此,除信纸上的折痕外,余均保存完好。它是鲁迅先生与高良富先生深厚友情的历史见证。

(作者为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员)

责任编辑 张 鑫

注释:

① 高良富著《半个世纪前遇见的鲁迅》,收入《高山仰止——鲁迅逝世50周年纪念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② ③高良富《半个世纪前遇见的鲁迅》。

猜你喜欢
内山手稿纪念馆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萧军纪念馆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内山完造的中国观
郭沫若与内山完造和内山书店
丢失的手稿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从上海“漂流”到东京,内山书店今年100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