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上一日行

2011-09-28 00:34撰文梅华丽
浙江林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双清富春江富春山

□撰文/梅华丽

富春江上一日行

□撰文/梅华丽

富春江是我国著名风景区,位于钱塘江的上游。自从东汉初年严子陵隐居于此以后,这一带真是“人杰地灵”,出了不少文人墨客。悠悠两千年间,称颂富春山水和严子陵的诗词文章比比皆是。到了元朝,李桓名诗《富春舟中》开头两句便是“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从此,许多人就说“富春山水之胜,甲于天下”了。畅游桂林时,我曾把这句话告诉一些广西人。他们大为不服,因为听惯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要把这个“甲”字让出来,自然舍不得。其实,赏山水,有似观画,各有千秋,各有所爱。富春和桂林两地,有个共同特点:山山水水紧相连。不过,桂林“水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以秀媚、纤巧、雅丽胜;富春则“山头挂天根插水”,“锦峰绣岭云气深”,以清逸、雄伟、险峻胜。

要把富春江游遍,至少需要十天半月,可我这次却只有一天,所以选择了“要中之要”的严子陵钓台。

申屠山和天子岗

一早从杭州出发,乘船直奔钓台。因为时间紧迫,富阳、桐庐都来不及停留,只是在船头凝神远望而已。八时半船泊东梓关,抬头遥望,只见远处山峰隐隐,于是想起东梓附近旧游之地,两大名胜古迹:申屠山和天子岗。

申屠山属富阳县,在富春江南岸,离东梓只有3公里左右。宋朝人陈刚审有《申屠山记》一篇,说这个山“峰峦重叠,端若拱揖,应接不暇。湍水怪石,神刻鬼划,千巧万状。中有平田,如设万席。挺然僧寺,出于林表。佳木修竹,左右交翠。此申屠刚远新室(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之祸,申屠蟠晦党锢之名,避地结庐,于今千载,子孙永焉。支派分衍,至百余室。因姓而名其山,复以申屠志其地”。原来山上有一古庙名大雄寺,建于唐长兴三年。唐末有一高僧禅月,曾在寺内画十六罗汉(罗汉系印度传入,本来只有十六,宋时有人不识梵文,搞错译名,把难提蜜多罗罗汉和宾度卢普罗陀罗汉各一分为二,从此变成十八)栩栩如生。据传第十六尊,还是照着他自已的相貌画的。这位高僧工诗善画。刚到杭州,住在给事郎罗隐的家里,作诗甚多,中有名句“一并一钵垂垂志,万水千山得得来”。罗隐甚为赞赏,推荐给吴越王钱镠。钱镠见其所献诗中有句“一剑寒霜十四州”,就命人请他把“十四州”改成“四十州”。因为当时唐室凌夷,群雄并起。钱镠在占领吴越十四州之后,想南取王审知的福州,北取杨行密的扬州,拓“十四州”为“四十州”。然而这位禅月和尚,偏偏不买他的账,答道:“州亦不可添,诗亦不可改。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说完拿了锡杖,离开杭州,就到此山,在大雄寺内留下真迹。

天子岗一名白鹤峰。因山石皆乌色,奇形怪状,又名乌石山,离东梓关5公里左右,同申屠山遥遥相对。东汉孝子孙钟把母亲葬在这里。孙钟即是孙策、孙权的爷爷。因为孙子做了皇帝,有人就说太奶奶葬的地方风水好,所以就称之为天子岗了。妙就妙在这座山是这一带的最高峰,顶上有一块大平地。站在岗上近觑,群山环绕脚下,有似百官朝天子,倒有点“碧眼儿坐领江东”的气概。远眺,江水曲曲弯弯,大桐洲上绿树环绕,桃花盛开季节,堆锦叠绣,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环山四周,有小蓬莱、仙人洞、百步山、乐村庙、天香寺等数十处名胜古迹。

桐庐至钓台途中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船过桐庐,淅淅沥沥,下起雨来。一见大喜:桐庐江景,自古称道烟雨。前几次过桐庐都没有看到桐江烟雨,今天赶上船发,细雨霏霏。近觑,水面涟漪回环不绝,山影树影连成一片,无风自摇;远看,“绿树苍烟望欲迷”,但见远山长,云山乱,近山青;岸边,几位钓客身披雨衣,执竿凝神而坐;江中,几叶渔舟乘雨下网,渔翁蓑衣箬笠,全神贯注……正是一幅绝妙“春江烟雨图”。

船行五六里,右岸峭壁高耸,群山连绵不绝。这就是有名的牛山,又名牌门山。从东到西,恰巧十里,所以又称十里牌门。内逼山,外瞰江,山路崎岖,古为闽广皖浙通道,现在已经修为公路。

过十里牌门,再行十余里,透过烟雨,可见富春江水电站的大坝横截江面。此坝高仅36米,只有新安江大坝的三分之一多一点。坝内坝外,水位相差二三十米。船过大坝,先要进入坝内船坞,然后关上后门闸门放水,等水涨船高,与坝内水库水面平齐,前门闸门才徐徐落入水中,船即穿闸门驶入富春江水库。

严子陵钓台

船穿坝而出,便进入一个“神仙世界”:眼前万顷碧波,渐远渐窄;两岸重重青山,愈远愈高;山逼水滨,群峰倒影,水上水下,两个世界。这就是富春江最主要的风景区——严子陵钓台。

这里原名严濑。20世纪60年代,利用两山夹峙的自然条件,建设富春江水电站,修了一个水库,滩深流急的严濑便成了一个波平如镜的人工湖。船就停在离水坝1里多路的地方。原来沿江有一条小路直通钓台,修了水库,路已淹没,去钓台必须坐芦茨公社的渡船,在水库上行三四里,方始到达钓台脚下。

所谓钓台,其实是突出富春山腰的两块大磐石,高度相仿,东西对峙,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确是天下少见。富春山一名严陵山,在桐庐县城西40里。山高193米,迤逦七八里。《图经》上说:“严陵山清丽奇绝,号锦峰绣岭。”

到钓台脚下,天又下起雨来。冒雨上山,原来那条用整整齐齐的条石铺成的登山大道,已经不见。只有一条小路,蓬草荆棘,牵衣刺胫,十分难走。

雨愈下愈密,披萝拂草而上,游兴丝毫未减。半小时余,到了连接东西两台的一条山脊上。中间有一石亭,用七八十块条石砌嵌而成,不用一根木料,也不用一点水泥。长方形,面积约近20平方米,式样朴素大方。这就是过去的双清亭了。

东西钓台上面原来都没有建筑。一直到明朝正统元年(1436),严州知府万观,在东西两台各建一亭,刻石为额,东曰“不事王侯”,西曰“高尚其志”,明末被毁。到清乾隆十九年(1754),再由罗氏兄弟复建。西台亭上石额改为“留丝一鼎”,东台亭上石额改为“垂竿百尺”。后来,西台亭又遭到破坏,到民国初年再重建。除这两个石亭,1925年广东人陈焕之又在这个山脊上建了这座双清亭。现在亭上石额已被砸毁。左右石柱上的对联,字迹尚约略可辨:“远道息尘劳,向此间坐石看云,放怀宇宙;高台瞻胜迹,羡当日耕山钓水,俯视王侯。”

在双清亭休息片刻,再缓步走上东台。离东台右前方一两米的地方,有一个大石笋直起幽谷。人扑在台上,几乎伸手可以摸到;从右边望过去,姿态奇特,恰似送子观音;从背后看,又像一个翘足远望的少妇。

已近黄昏,雨也已经停了。站在上面,极目远望,东南方一带的最高峰高龙门直入云霄,峰颈白云缭绕。远处天边,一抹蓝天,晶莹澄澈,似蓝非蓝,似青非青。夕阳返照,光怪陆离,远远望去,似有仙子乘鸾归去。正南方的山坡上遍种橘树。迤西,也是一山接一山,一峰连一峰,山山俱青,峰峰皆秀。“锦峰绣岭”果然名不虚传。再俯视脚下,一条清江,依山而流;万顷碧波,风平浪静;几点白帆,飘荡其间。此情此景,让人不由联想起黄公望的杰作——《富春山居图》。虽然时隔700年,眼下的清江已非昔日的急流,但是,风景意境依然未变。

从东台到西台,约行10分钟。西台上石亭完好,大约由60多块石头砌成,比双清亭小得多。石柱上对联虽被凿碎,仔细辨认,上联为“君恩故人重”,下联是“帝座客星明”。亭中一断碑,上刻“客星”两大字。关于“客星”这其中还有一个典故。相传严子陵与刘秀曾是同窗至友,刘秀做了东汉开国皇帝后,便把严子陵请到洛阳殷勤款待。夜间,两人同在御榻上胝足而眠。严子陵在熟睡中,竟把脚搁在刘秀的肚皮上。次日,值班官员急奏,说夜观星象看到有颗客星冲犯帝座,这就是“客星”之名的由来。

在西台怀古吊今,流连忘返。钓台山麓原有严先生祠堂,已沉入水底。原山脚下江水,水质极佳,入口清洌,本为陆羽品定为天下十九泉。现在呢,已经大不如前。也许,那“水皆缥碧,干大见底”的时光再也回不来了。

猜你喜欢
双清富春江富春山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阜阳市双清湾湿地公园之晨
杭州 富春江边富春山
富春江的绿
沁人的绿,醉人的美
富春江的绿
关于清代才女周绮《双清仙馆诗钞》及咏红诗的新发现
《富春山居图》旧事
论“双清”工作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